中小学开学返校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抗击病毒,我们在行动》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1
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背景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肆虐的新冠疫情将我们每个人都卷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
举国上下不畏艰难困苦,为打赢这场战役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但是,在新冠肆虐的日子里,各种信息未经过滤的传播,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通过主题班会上一堂精彩的科普课、励志课,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确认识、理性看待、科学应对疫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把抗疫精神转为学习动力,成长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
二、班会时间X月X日上午三、授课对象班级全体学生四、班会主题勇敢前行五、学情分析因疫情影响,学生推迟复课,在加长版的长假期间,学生会接收到海量的未经过滤的信息。
这个时候需要一定引导,才能让他们掌握更准确,更系统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与能力。
同时感受到这场“疫战”背后的“爱国”“敬业”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
六、班会目标1.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正确认识新冠疫情,科学防疫。
2.通过心里干预和辅导,减轻学生因疫情产生的心理焦虑等问题。
3.通过主题班会为契机,让师生感受到逆行者的壮举,获得前进的力量,胸怀感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七、教学难点通过向疫情中的逆行者致敬,转化为作为承担公民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八、班会准备1.老师:班会教案,课件,新闻,图片2.学生:搜索在本次疫情中履行和未履行公民责任的民众的新闻,并思考一己作为一名学生,可以在本次疫情中肩负起哪些责任?九、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相信过去的这个特殊的长假,对我们每一个国人来说,部将是记忆深刻的。
我们共同面对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源源不断的消息,我们的心时刻牵挂着疫区人民,我们对战斗在疫情一线各行各业的“战士”们肃然起敬,或许我们—己也曾惶恐不安、无所适从……但是,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光荣的责任与使命,战“疫”讲科学,少年当努力!2.科学防护病毒,每个人都有责任。
2021年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疫情防控》主题:疫情防控班会目标:1. 提高学生对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强化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疫情防控意识,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班会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疫情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疫情防控的主题氛围。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疫情的了解,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二、疫情回顾(10分钟)1. 教师回顾2020年以来的疫情情况,包括全球疫情、国内疫情等,并向学生呈现相关数据和图表。
2. 学生就疫情的影响和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疫情防控知识介绍(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等。
2.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的正确方法。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在学校和家庭中如何有效预防疫情传播,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等。
四、个人卫生习惯培养(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个人卫生习惯的图片或漫画,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了解学生的现状。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反馈。
3.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卫生习惯的计划,并列出具体的行动措施。
五、班级疫情防控计划制定(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疫情防控计划,包括设立班级防控小组、定期消毒、清洁卫生等。
2. 学生分工合作,讨论班级疫情防控计划的具体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 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形成最终的班级疫情防控计划。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展望未来,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学生能够安心、快乐地在校园中学习和成长。
七、结束语(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展望未来的班级疫情防控工作。
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什么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2.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
3.掌握日常预防方法,学会正确佩戴口罩。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练习、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近期新冠在我国又开始传播,这种病可不像我们平时的小感冒,它比较严重。
新冠来袭,如何正确做好个人防护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预防新冠、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更要谨慎对待,严格防护。
今天特别召开主题班会是“疫情防控教育”。
二、了解新冠及其症状:新冠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出现以上症状我们就要及时去医院。
三、新冠防护知识:(一)洗手篇: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冠?(1)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波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
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正确洗手需掌握七步洗手法:(1)双手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掌心对手背沿手指缝相互揉搓,接着两手交替。
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背景一场疫情,让今天变得与众不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班会目标1.让同学们对新冠有更深入的了解,消除紧张之心,学会防护措施;2.通过对逆行之人的了解,同学们产生共情,思考“逆行之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国之情,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三、班会重点通过对逆行之人的了解,同学们产生共情,思考“逆行之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国之情,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四、活动流程:1.教师导入:1.讲人类瘟疫的历史瘟疫对人类来说不是陌生的词语,因为生活水平、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近几十年来“瘟疫”一词对人们来说渐行渐远。
(1)讲讲历史上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
(2)讲讲清朝末期发生的鼠疫。
(3)讲讲许多历史书籍、文学书籍中都记载了瘟疫的流行。
(4)讲2003年的非典(SARS)。
2.讲防控疫情中“逆行者”“担当者”的故事这次的新冠传染性较强,传染速度也很快,更可怕的是潜伏期长,即使在潜伏期也会传染,所以近距离接触患者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但是许多白衣战士、白衣天使纷纷书写请战书奔赴疫区;许多社区、镇乡、村干部忍受寒冷,顶着风雨、冒着感染的风险在祖国大地守卡,守护一方平安;许多企业家纷纷捐款,有的甚至把外国的口罩厂买下来,为祖国人民送来口罩;海外侨胞、留学生、中国旅客在异国他乡购买医用防护物资想方设法寄回祖国;居家隔离的你我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十元、百元、千元捐款购置医疗物资。
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宝贵精神需要孩子们不断地传承与发扬。
3.讲疫情防控的做法(1)“自我隔离”,有疫情高发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区后居家或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2)“居家不外出”,各地学生尽量居家,不聚餐、不走亲访友,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3)“异常及时报告”,学生每天自我健康监测,有异常及时报告;(4)外出全程戴好医用口罩;(5)“勤洗手、勤消毒、多通风”,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众触摸的物品、设施,保持空气清新;(6)与人交往相隔三米以上,防止飞沫;(7)食品要卫生,要熟透;(8)发现有人有可疑症状要及时报告;(9)爱护野生动物,不吃野味,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接触野生动物或其他动物。
2024年,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的各行各业也在逐步恢复。
特别是学校复学,让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倍感欣慰。
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为了确保全体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学校的防疫工作也丝毫不能松懈。
为了确保学校健康安全的返校,班级开展了第一批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1、班级主题教案名称: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2、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2.1 教学内容(1)新冠肺炎基本知识讲解(2)自我防护常识宣传(3)疫情防控措施介绍(4)社交距离、口罩佩戴等要点提醒2.2 教学目标(1)掌握新冠肺炎暴发的原因、症状及传播途径。
(2)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勤洗手,掌握防护常识。
(3)了解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4)树立社交距离和常规消毒的重要性,营造健康的学校环境。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1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观看宣传视频,增强对疫情的认识。
(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疫情防护问题,让学生了解成为健康人的重要性。
(3)老师利用课件讲授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疫情防控要点。
(4)教师组织学生拍摄面部接触点清洁、佩戴口罩、社交距离等方面的宣传小视频和海报,提高全体师生的防疫意识。
(5)教师定期制作班级防疫公告栏,随时呈现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2)班级公告栏(3)班级微信群(4)短视频制作软件(5)PPT制作软件4、教学评价和反思4.1 教学评价(1)学生在讲解基本知识和提醒常识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2)学生在制作防控视频和海报时,展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并热情参与;(3)学生在班级微信群和公告栏的讨论中,提出疑问和意见,积极为班级防控工作献言献策。
4.2 教学反思(1)课程内容需要更加紧贴实际,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提高防护形式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2)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家庭疫情防控情况,增强家校共盼,凝聚抗击疫情的合力。
5、总结疫情防控是全民行动,班级防疫教育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教案一、主题背景当前,新冠疫情正在肆虐,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疫情扩散,庆幸的是,由于各地严控没有更大范围扩散,各地学校陆续开学!年前疫情卷土重来,确实让人揪心,也同样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冠比想象的更狡猾,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二、班会对象在校学生三、班会主题疫情防控不松懈,我们在行动四、班会目的1.了解疫情及合理防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做好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认识到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是克服疫情恐慌的核心,树立战胜疫情、学习防疫两不误的坚定信念。
五、班会流程1.介绍:什么是新冠老师: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流感、水痘等会接二连三袭来,而新冠是一个狡猾的潜伏者,随时可能冒出来扰乱我们的生活。
谁来介绍一下新冠?小结:它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类RNA病毒的总称,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之所叫做这个名字,是因为在电子显微镜下,病毒边缘上的突起刺突蛋白(S)看上去就像皇冠一样。
它除人类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蝙蝠、老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及多种鸟类。
一年来,在多国出现了变异病毒,年前在我们卷土重来,可见它十分狡猾。
2.提问:怎样判断是否感染新冠假如不幸生病,我们应如何应对?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总结1)首先要测量体温,看看是否发烧,是否有咳嗽症状。
2)如果只是低烧,休息后出现好转,那么可能只是感冒。
感冒还可能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3)如果休息后高烧不退,并开始出现没有精神、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现象,则有可能是流感或者是新冠。
4)如果3-5天退烧,则可能只是流感症状。
5)但如果3-5天后,孩子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息甚至胸痛现象,则很可能是感染了新冠。
6)如果得了流感或者感染了新冠,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送医院前,我们应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否症状前14天内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来自国外的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者,或者冷冻食品。
小学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教案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1:班会主题-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共同努力背景:由于突发的疫情,学生被要求进行自我保护,不能与外人进行接触,长时间的封闭生活使得学生出现了浮躁、懒散、害怕、焦虑的情况,影响身体健康。
目的:1.懂得新冠病毒的危害,学会正确认识病毒。
2.做好疫情期间的预防,学会基本预防常识。
3.了解焦虑与突发状况的关系。
准备:1.将自疫情爆发以来的相关事件进行搜集。
2.分享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过程:老师以直播的方式1.介绍此次班会的流程,介绍了班会召开的背景。
2.将重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做正向分析。
重点部分:1.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
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本次发现的已命名为“2019—nCOV”,即2019。
2.临床表现有哪些?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就容易引发的焦虑情绪与突发状况的关系进行明确。
3.1 什么是焦虑?心理焦虑:是由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 为什么会产生焦虑?3.3 怎样缓解焦虑情绪?①认知疗法: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
正确看待冠形病毒的危害,对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了解自己身边的具体疫情,做好适当的防范,不要过度害怕和紧张,按照要求正常应对即可。
比如:做好日常的消杀、测温、配合管控、尽量不出门、多关注时事。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疫情防控》教案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疫情防控》教案一、个人防疫知识1、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
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二、居家防疫知识1、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来访。
2、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3、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5、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6、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地返回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7、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三、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疫情防控》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疫情防控》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开学复课复学第一课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由于当前疫情的影响,中小学开学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本次主题班会将以预防传染病为主题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惯;4. 提高学生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例子;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4. 个人卫生惯的培养;5. 健康与疾病的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主题班会的内容。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例子,说明其传播途径。
3. 预防措施讲解:针对常见传染病,逐一介绍其预防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个人卫生惯培养:与学生一起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卫生惯,提出正确的个人卫生惯,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5. 健康与疾病认知:通过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并通过举例说明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对维持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2. 讨论互动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视听教学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研究效果。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随堂小测验、讨论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 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包含相关知识点、图片和视频资料的课件;2. 小测验:用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小测验。
八、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预防传染病知识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向专业人士了解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