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国内高校交换生学分认定申请表
- 格式:docx
- 大小:20.62 KB
- 文档页数:1
赴国(境)外本科交流生学分认定审批表
(赴国(境)外学习一学年及以上用表)
注意事项:
1.本表认定的课程作为免修的依据。
除认定的课程外,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其它课程均须
补修;
2.为保证学分认定的严肃性,教务处须进一步对学分认定进行审核把关;
3.交流生需提供国(境)外成绩单原件、复印件及翻译件,由国际处审核,在成绩单复印件
及翻译件上注明成绩单属实且翻译准确,并签字盖章。
4.此表一式三份,审批后学院、国际处及和教务处各存一份。
学院教学办将此表、经国际处
验证的成绩单复印件及翻译件存入学生学籍档案。
注:1、按《xx医学院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相关规定,学生符合要求、经过批准修读跨专业课程,若与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相近、且学分差不超过1学分,可以申请学分互认。
2、本表经学生所在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及开课教研室主任签署意见及盖章(教务处章最后)后,上联留学生所在学院(系),下联留教务处备案。
3、此表可使学生已修课程与申请互认课程成绩互认,以备毕业审核时审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不进行二者的替换。
4、其他注意事项请参照《xx医学院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5、请将审核签字的存档成绩单粘在上联背面。
6、申请通过后,请学生本人持此表及时告知相关任课教师。
)
(教务处盖章
5、请将审核签字的存档成绩单粘在上联背面。
6、申请通过后,请学生本人持此表及时告知相关任课教师。
XX大学研究生校外访学项目学分互认申请表
学号姓名学院专业手机邮箱
申请校外访学项目:/ /
国家(地区)/ 大学(机构)/ 专业
1. 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手续,研究生本人访学前和访学后应去相应开课单位和所在培养单位办理;
2.本表用
于因公访学项目, 访学结束后填写,双面打印,一式三份。
一份研究生本人留存,,两份交所在培养单位留存;3.
本表“无法申请转换的本校课程”部分所填写课程信息仅做备份,课程如需申请补修、免听不免考和保留等须用相关专用申请表进行申请。
本科生赴境内外高校交流学习的学籍及成绩认定管理办法为做好本科生赴境内外高校交流学习的课程学分和成绩认定工作,拓宽本科生学习视野,促进短期交流学习、联合培养项目的有序开展,完善本科生交流学习制度,规范交流学习学生的学籍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学籍管理第一条学校保留本科生赴境内外交流学习期间的学籍。
学生在境内外学习期满必须按时回校,逾期不归者,依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条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跨校联合培养项目,在联合培养学校学习期间,须按规定办理保留学籍手续。
学生保留学籍期间,与其实际所在学校建立管理关系。
第三条交流学习及联合培养的学习时间计入我校最长学习年限。
第二章选课管理及课程认定第四条学生赴境内外交流学习前,应填写相应的交流学习选课申请表,确定在对方学校预选课程,经所在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核通过后,报送教务处备案。
第五条交流生在境内外学校选课应以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为指引,首选本专业培养方案安排的课程,其次可选择修读辅修专业相关的课程,所选课程必须事先得到学生所在学院审核通过后才能承认其学分,并进行学分认定。
第六条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应该按照联合培养项目要求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学分认定第七条学分认定是指学生在境内外交流学校修读的学分为我校所承认,并将该部分学分从我校培养方案应修总学分中替换的过程。
短期交流学习学生学分认定按以下规定执行:一、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名称、内容、性质应与拟替代课程相同或相似,所修读课程学分应不小于拟替代课程学分。
二、所修读课程与拟替代课程名称不同或不相似,学生应提交对方学校教务处(或学院)提供的课程简介或教学大纲等,经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核、教务处审批,可认定为相应的课程学分。
三、所修课程与拟替代课程性质、名称相同,但学分小于拟替代课程学分,则应多修与本专业相关课程以补足拟替代课程学分。
四、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请学分认定,所修读的课程应符合培养方案规定的跨学科要求。
学院交换生课程、学分认定及转换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交换生修读课程与学分管理,促使学生在交换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跨校培养人才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XX学院与国内外高等学校达成的交换培养协议,到其他高校进行交换培养的学生,在交换培养期间,通称交换生。
交换生的学习期限根据协议确定,交换培养期间,其学籍不变。
第三条经学校批准的交换生,可进行跨校修读课程,实行学分互认。
第四条交换生修读课程转换(一)交换期间修读课程与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课程在内容、学分上相同或相近的,按我校课程学分对应转换。
(二)交换期间修读课程与我校课程差异较大的,按修读课程的名称、学分记为我校的专业选修或通识选修课程。
(三)交换期间修读课程与我校课程完全不同的,必须按照我校专业核心课学分要求,选择交流学校相关的专业课,学分应达到我校对应学期专业核心课所需学分总量;若无法选择交流学校相关的专业课,可选择其他课程,但也应达到我校对应学期该专业所修学分总量;课程名称、学分按实际修读的记载。
(四)交换期间未能修读我校开设的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可提交小论文形式获得学分;未能修读的体育选项课、劳动课,返校后可申请免修。
(五)交换生所修课程如未能转换冲抵我校的专业核心课程,或所修课程未达到我校相应学期该专业所修学分总量,仍须修读我校专业核心课程,可按以下方法处理:补修:即交流学习结束回校后跟下一年级学生学习,经学生本人申请,分院同意,报任课教师和教务处备案后可免听,但须依规参加考试。
自修:即在交流学习期间,经学生本人申请,分院同意,报任课教师和教务处备案后,在老师网络指导下进行学习,完成作业,依规参加考试。
(六)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交换生需根据所在分院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环节,期间如不能回校参加答辩的,由所在分院与交流学校共同完成。
分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及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