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湖南的父积阴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什么是积阴功?积阴功就是积功德。
积德,就是做好事,就是行善。
积阴功是道教的说法:“洗心涤惑,广积阴功通法界”。
所谓阴功,当然是人所不见,人所不知的善行。
《太上感应篇》说:“积功累德,慈心于物”,“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道教讲究祖先、父母、子孙宗族血统的三世因果报应。
因此,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学问以外,更重要的,便是靠为善去恶,积阴功的结果,所谓“积善成德,神明自得,积德成仙”。
(《辞海》)说:功德,指功业和德行。
功德本是佛教用语,指诵经念佛、布施等,也指为敬神敬佛所出的捐款。
佛教认为因果律是宇宙的至極真理,是最甚深幽微的佛家真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
“遏欲有诚,扩充善念生梵京”,佛家讲的是从个人做基点,讲的是前生、今世、后身的三世因果报应。
老百姓传承信奉着"因果循环;善恶有报"。
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孔圣人说到舜行孝道,说:“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这是儒家的因果报应说,强调现世报,“德不孤必有邻”。
“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道、佛、儒都讲要积德,行善,是强调做人要讲德行,这是中国人强调个人道德的修养的文化传统。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与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道教劝人行善,号召人们随缘济众,“行时时之方便,积处处之阴功。
”道教列举了十种善行: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还说,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孔子劝人行善,要求慈心於物,恕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
佛教劝人行善,提倡“慈悲喜舍”的精神。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和石器、陶器;城头山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城址,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2.龙山县里耶出土大量秦简;3.四羊方尊在宁乡被发现;4.浏阳人谭嗣同为维新变法献身;5.邵阳人蔡锷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6.1928年,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1927年,朱德、陈毅领导发动了湘南暴动;1928年,贺龙领导发动了桑植起义;7.红军长征在湖南:“通道转兵”,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县召开会议,放弃了红军前往湘西与贺龙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8.日军在湖南的暴行:日军在湖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厂窖惨案”,共屠杀中国军民3万多人;1941年,日军在常德地区撒下大量的鼠疫杆菌,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并施放了毒气;日军在占领湖南期间,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首先表现为对劳力、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进行公开的抢劫掠夺;其次,日军还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工农商业,使沦陷区经济完全沦为殖民地经济。
9.抗战时期发生在湖南的著名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衡阳保卫战;湘西会战;10.芷江恰降的主要内容:日本代表交出了武士刀和兵力部署表册,中国代表指令日军在各战场向中国军队投降。
11.影响:芷江恰降,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国战区的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做了必要准备。
12.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湖南和平解放。
13.1949年衡宝战役的影响:衡宝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基本歼灭了白崇禧的主力,为尔后我军进军广西全歼桂系主力和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14.毛泽东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遵义会议后成为党的领袖,194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刘少奇长沙宁乡人,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弼时,汨罗人,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的意思“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其古诗全文如下: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注释】⑴七古:七言古诗。
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⑵纵宇一郎东行:纵宇一郎,罗章龙在一九一五年同毛泽东初次通信时,就已用过的化名。
一九一八年四月,罗去日本临行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
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了这首诗送行。
时间约在这年初夏。
罗到上海恰好碰上五月七日(一九一五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最后通牒的日子,限期要袁答复承认日本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日本政府警察侮辱、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生,迫使他们回国。
罗因此没有去日本。
罗章龙(一八九六——一九九五),湖南浏阳人。
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被开除出党。
后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⑶天马凤凰:指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两座毗邻的小山。
⑷屈贾:战国时楚国屈原,汉代贾谊,皆极有才华。
屈,指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楚人。
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
后遭去职,被放遂,长期流浪沅、湘流域。
因深感楚国政治腐败,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挽救楚国危亡,遂投汨罗江自尽。
其代表著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贾,指汉朝贾谊⑸钟:聚集。
古人称山川灵秀之气所聚集,便产生人才。
⑹艟艨:通作“艨艟”,战舰。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小升初数学试卷一、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35分)1.(8分)直接写出得数。
2.48+7.52==980÷70==400×25%=42.6÷6=1.25×0.8==2.(12分)脱式计算。
3.86+6.4+2.14+7.63.(10分)解方程。
4.(5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圆周率取3.14)二、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5.(2分)2023年我国人口总数为十四亿两千五百七十二万两千九百九十二人,横线上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为万人。
6.(2分)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这间教室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7.(2分)昆虫爱好者发现:某地的蟋螂每分钟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是:t =n ÷7+3(t 表示摄氏温度,n 表示每分钟叫的次数)。
照这样计算,当气温为28℃时,蟋螂每分钟叫次。
8.(2分)5G 技术让人类走向万物互联的新时代,用5G 技术下载资料的时间约是用4G 技弘毅教育术下载时间的。
用4G 技术下载一份资料需要10分钟,如果用5G 技术下载只需要秒。
9.(2分)如图,如果点B 表示的数是,那么点A 表示的数是。
10.(2分)某商场搞促销活动,全场“七折”。
一件原价500元的商品,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可节约元。
11.(2分)小华在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中,摆了若干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这个玻璃容器的容积是立方厘米。
12.(2分)如图所示,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13.(2分)有若干名教师和医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5岁,医生的平均年龄为50岁,教师人数与医生人数的比是。
14.(2分)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照这样的规律下去,第个图案中的白正六边形比黑正六边形多101个。
孩儿立志出乡关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就要离开闭塞的韶山冲,走向外面的世界。
父亲原本只希望他成为一个能识文断字,会记账算计的土财东,可毛泽东志不在此,父子二人为此少不了抵牾和冲突。
如今,父亲在亲友的劝导下,终于同意他走出韶山,外出求学。
他因此而如愿以偿,为表白自己的心志,为让父母相信自己,他特意在一张纸条上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上:“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的原作者是一位名叫月性的日本和尚,原诗是:“男子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后来,一个叫西乡隆盛的人又改写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改写的是西乡隆盛的诗,把“男儿”改成“孩儿”,把“死不还”改为“誓不还”。
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读书时,他的文字写作功力得到许多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他的好友、东山小学堂的同学萧三回忆说:“这个学校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都要由教员出题目,由学生各自作一篇文章,作完后整天休息。
毛泽东同志每次都认真为文,成绩很好,他写的‘言志’‘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全校有名。
”东山小学堂有位留学日本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介绍了一首日本歌曲《黄海志战》,歌词是:“麻雀歌唱,夜莺跳舞,春天的绿色田野多可爱。
石榴花红,杨柳叶绿,展现一幅新画图。
”这首歌曲是日俄战争时,日本打败俄国的欢庆歌曲。
毛泽东称它为迷人的歌曲,那句“展现一幅新画图”,对他感触很深,说出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憧憬。
毛泽东喜读中国的名人传记,也把阅读的兴趣投入到世界。
听说同学萧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便前来借阅。
萧三提出了一个条件,他出上联,毛泽东对下联,答对了,书就借给他。
萧三的上联是:“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
”毛泽东略一沉吟,答出下联:“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他们自此结成了好友。
读完这本书后,毛泽东和萧三谈起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他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求阴影部分图形面积新题型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卷中,围绕图形面积的知识,出现了一批考查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新题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一、规律探究型例1宏远广告公司要为某企业的一种产品设计商标图案,给出了如下几种初步方案,供继续设计选用(设图中圆的半径均为r).(1)如图1,分别以线段O1O2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这条线段的长为半径作出两个互相交错的圆的图案,试求两圆相交部分的面积.(2)如图2,分别以等边△O1O2O3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其边长为半径,作出三个两两相交的相同的圆,这时,这三个圆相交部分的面积又是多少呢?(3)如图3,分别以正方形O1O2O3O4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其边长为半径作四个相同的圆,则这四个圆的相交部分的面积又是多少呢?(2005年黄冈市中考题)分析(1)利用“S阴=S菱形AO1B O2=4S弓形”即可;(2)利用“S阴=S△O1O2O3+3S弓”即可;(3)•直接求解比较困难,可利用求补法,即“S阴=S正方形O1O2O3O4-S空白”,考虑到四个圆半径相同,若延长O2O1交⊙O1•于A,则S空白=4SO1AB,由(1)根据对称性可求SO1B O4,再由“SO1AB=S扇形AO1O4-SO1BO4”,这样S空白可求.解答(1)设两圆交于A、B两点,连结O1A,O2A,O 1B,O2B.则S阴=S菱形AO1B O2+4S弓.∵S菱形=2S△AO1O2,△O1O2A为正△,其边长为r.∴S△AO1O2=r2,S弓=260360rπ2=26rπ2.∴S阴=22+4(6πr22)=23πr22.(2)图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阴=S△O1O2O3+3S弓.∵△O1O2O3为正△,边长为r.∴S△O1O2O32,S弓=260360rπ2.∴S阴r2+3(26rπ2)=2πr2r2.(3)延长O2O1与⊙O1交于点A,设⊙O1与⊙O4交于点B,由(1)知,SO1BO4=12(23πr2r2).∵SO1AB=S扇形AO1O4-SO1BO4=290360rπ-12(23πr2r2)=24rπ-13πr2+4r2.则S阴=S正方形O1O2O3O4-4SO1AB=r2-4(24rπ-13πr2r2)=r 2+13πr 2-2=(13π+1-r 2. 二、方案设计型例2 在一块长16m ,宽12m 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下面分别是小明和小颖的设计方案.小明的设计方案:如图1,其中花园四周小路的宽度相等,经过解方程,•我得到路的宽为2m 或12m . 小颖的设计方案:如图2,其中花园中每个角上的扇形都相同. (1)你认为小明的结果对吗?请说明理由. (2)请你帮助小颖求出图中的x (精确到0.1m )(3)你还有其它的设计方案吗?请在右边的矩形中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并加以说明.(2004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题)分析 (1)由小明的设计知,小路的宽应小于矩形荒地宽的一半,由此判断即可;(2)可由“花园面积为矩形面积一半”列方程求x ;(3)可由图形对称性来设计. 解 (1)小明的结果不对. 设小路宽x m ,则得方程 (16-2x )(12-2x )=12×16×12解得:x 1=2,x 2=12.而荒地的宽为12m ,若小路宽为12m ,不符合实际情况,故x 2=12m 不合题意.(2)由题意,4×24x π=12×16×12x 2=96π,x ≈5.5m .(3)方案有多种,下面提供5种供参考:三、网格求值型例3 图中的虚线网格我们称之为正三角形网格,它的每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单位正三角形.(1)直接写出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与面积; (2)图1中的A BCD 含有多少个单位正三角形?ABCD 的面积是多少?(3)求出图1中线段AC 的长(可作辅助线);(4)求出图2中四边形EF G H 的面积.(2005年吉林省中考题)分析 (1)由正三角形边角关系来求;(2)仔细观察图1便可找到答案;(3)考虑到图1中AB=3,BC=4,∠B=60°,可作△ABC 的高A K ,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即可求得;(4)可利用网格构造特殊格点图形,再由求补法计算四边形E FGH•面积.解:(1)单位正三角形,(2)ABCD 含有24个单位正三角形,故其面积为24(3)如图1,过A 作AK ⊥BC 于K ,在Rt △ACK 中,AK=32KC=52.∴AC=(4)如图3,构造EQS R ,过F 作FT⊥QG 于T ,则S △FQG=12FT ·QG=12×2× 同理可求S △GSH S△EHR=6SEQSR ∴S 四边形E F G H = SEQSR -S △FQG -S △GSH -S △EHR四、图形对称型例4 如图,半圆A 和半圆B 均与y 轴相切于点O ,其直径CD 、EF 均和x 轴垂直,以O 为顶点的两条抛物线分别经过C 、E 和D•、•F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2005年河南省中考题)分析 由题意知,图中两半圆和两抛物线组成的图形关于y 轴对称,故y 轴左侧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半圆B 中的空白面积,所以所求阴影部分面积为半圆B 的面积,即S 阴=12π·12=12π. 解答:2π. 五、图形变换型例5 如图,矩形ABC D 的长与宽分别是2c m 和1cm ,AB 在直线L 上,依次为B 、C ′、•D ″,依次为B 、C ′、D ″为中心将矩形ABC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这样点A•走过的曲线依次为'AA 、 '''A A 、 '''''A A ,其中交CD 'AA于点P .(1)求矩形A ′BC ′D ′的对角线A ′C ′的长; (2)求'AA 的长;(3)求图中 部分的面积S ;(4)求图中 部分的面积T .(2005年吉林省中考题)分析 (1)要求A ′C ′,因长宽分别为2和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2)要求'AA ,因所对圆心'AA 角为∠ABA ′=90°,半径AB=2,利用弧长公式即可;(3)因△A ′C ′D•′≌△A ″C ′D ″,故S=S 扇形A`C``A``;(4)连PB ,则PB=AB=2,又BC=1,故∠PBC=60°,∠ABP=30°,•欲求T ,由“T=S 扇形AB P +S △BCP ”即可. 解答 (1)A ′C ′cm ).(2) 'AA =90180π×2=π(cm ).(3)S=S 扇形A`CA``54π(cm )(4)连结BP ,在Rt △BCP 中,BC=1,BP=2, ∴∠BPC=30°,ABP=30°,∴T=S 扇形AB P +S △PBC =30360π×22=(3π)cm 2.六、实际应用型例6 在栽植农作物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合理密植”.如图是栽植一种蔬菜时的两种方法,A 、B 、C 、D 四珠顺次连结成为一个菱形,且AB=BD ;A ′、B ′、•C ′、D ′四株连结成一个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面积为四株作物所占的面积,•两行作物间的距离为行距;一行中相邻两株作物的距离为株距;设这两种蔬菜充分生长后,每株在地面上的影子近似成一个圆面(相邻两圆如图相切),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生长后空隙地面积.在株距都为a ,其他客观因素也相同的条件下,•请从栽植的行距,蔬菜所占的面积,充分生长后空隙地面积三个方面比较两种栽植方法.哪种方法能更充分地利用土地.分析:本题立意很新,要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只需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案的行距、阴影面积以及S 和S .对应值小的即为合理密植.解 连结AC 交B D 于点O .在菱形AB C D 中,有AB=AD ,AC ⊥BD ,BO=12BD .∵AB=BD=a ,∴BO=OD=12a .在Rt △AOD 中,AO=. ∴S 菱形AB C D =2×12BD ·AO=22, S 正方形A `B `C`D`=a 2.设方法(1)中空隙地面积为S 1,方法(2)中空隙地面积为S 2.则S 1=S 菱形AB C D -S ☉A2-4πa 2,S 2=S 正方形A `B `C`D`-S ☉A`=a 2-4πa 2., ∴AO<A ′B ′,S 菱形AB C D <S 正方形A `B `C`D`,S 1<S 2.∴栽植方法(1)比栽植方法(2)能更充分地利用土地.。
小升初知识点提升1、数列求和①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表示;1a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 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 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表示;n a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表示n S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 ,, d, n, 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1a n a n S 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d n a a n )1(1-+=数列和公式:;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2)(1n a a S n n += 项数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1)(a n 1++=da n 公差公式:;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1)(1--=n a a d n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5、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2)1(2)(11n -+=+=例:求1+3+5+7+9+11+………..+77的值。
6、求自然数1+2+3+4+5+6+7+……….+98+99+100之和。
7、求54+55+56+57+58+………+85+86+87+88之和。
② 等比数列及求和: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特点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一个常数。
例如:3、9、27、81、243、、、、、、876333、、练习、求1+2+4+8+16+32+……….1024的和。
③求连续平方数之和:.222224321n +∙∙∙∙∙∙++++它的求和公式:61)1)(2n n(n ++=S 例求、的和。
鸡父之战的简介鸡父之战是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国为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而发起的战役。
在战争中,吴军抓住战机,灵活用兵,以情报与谋略配合作战、出奇制胜,夺取州来。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鸡父之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鸡父之战的分析中文名称:鸡父之战参战部队:吴国,楚国,顿国,胡国,沈国,蔡国,陈国,许国战争结果:吴军胜,楚军败时间:公元前519年地点:鸡父(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人物:吴王阖闾薳越楚平王鸡父之战的详情鸡父形势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秋七月,楚平王得知吴军进攻州来,下令司马薳越统率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并叫令尹阳匄(子暇)带病督师。
吴军统帅见楚联军力量强盛,遂撤去对州来的包围,将部队移驻于钟离伺机行动。
楚令尹阳匄因病死于军中,楚军失去主帅,士气低落。
司马薳越被迫回师鸡父(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准备休整后再作行动。
鸡父位于大别山之西北麓,为当时楚国南端之重镇。
其地当淮河上游之要冲,胡、沈、陈、顿、项、蔡、息、江、道诸小国,屏列其西北。
楚控有其地以对吴,则进可以战,退可以守;且由此可控制淮颍地区诸小国,而保持其东方之势力范围。
吴夺其地以对楚,则不仅可驱逐楚国在淮颍地区之势力而控制其周围诸小国,且可由此以进入大别山区,为日后破楚入郢做准备。
奇袭计划吴公子光得知楚军统帅阳匄已病亡,楚联军不战而退,认为这是吴军退敌的良机,便向吴王僚建议率军尾随楚联军,等待战机。
公子光说:“诸侯跟随楚国的虽然很多,可是都是小国。
他们害怕楚国而不得已,因此前来。
胡国、沈国的国君年幼而浮躁,陈国大夫夏啮年轻力壮但是愚顽,顿国和许国、蔡国憎恨楚国的政令。
楚国令尹死去,他们的军队士气涣散,将帅出身低贱而很受宠信,政令又不一致。
七国共同参加战斗而不同心,不能团结一致,没有重大威严的军令,楚国是可以打败的。
”吴王僚采纳公子光的建议,并制定出具体的作战计划:迅速向楚联军逼近,定于到达鸡父战场后的次日即发起攻击,利用当天“晦日”的特殊天候条件(古代晦日不打仗),乘敌不备,以奇袭取胜。
发生在湖南的父积阴德,子受福报的玄妙故事
咸丰年间,清朝翰林院有冯张二位学台。
有一年秋天,奉旨前往湖南省,担任主考官。
冯年长有道德,是老翰林,奉主为正主考,常常训导属员,要多训善因,莫种恶因,经常讲述因果报应的道理。
并且常常举出事实例子来证明。
张为副主考,年纪轻,并且是一位新翰林,对因果报应的事情,认为涉茫,常常暗中笑话冯翰林的迂腐迷信。
到了考期,张为了证明因果不确,完全是人为的,决非鬼神主持吉凶,因此在一天正值冯翰林选卷之际,张翰林在暗中用了手脚。
且看他如何动作!?
张在暗处,不让冯翰林知晓。
躱在后窗边,隔窗观看。
正当冯翰林阅至一名叫孙德荫之卷时,反复批阅,认为文笔实在不佳,就把该卷丢到废卷中。
忽听空中有“当”的一声响,冯听无人,认为是神来求启示。
乃将孙卷取回再细阅一遍。
感到文采实在不佳,又把他丢到废卷中,则又听到空中“当”的一声响!心中很是奇怪,又把该卷拿起重看。
文章实在不足取,但空中如是三次响声,默思此人文虽不佳,必有积德之事,就选中为最末一名举人。
考毕,榜已揭晓,正好冯主考又同属员谈因果之事的时候,说“因果着实可畏。
”兼言及弃卷之事,空中连响三次,终于选取,即再没有声响的神奇故事。
张主考就回答说:“冯大人,请你原谅,大人所弃之卷是孙德荫之卷否?”冯翰林答:“你何以知之?”张翰林说:“乃是小人因见兄台屡言有鬼神之灵妙,故特以破除此中虚妄,三响实是小弟所为。
因兄台正在凝神阅卷之际,不知其原委也。
孙德荫文章欠佳,兄台弃之,弟暗中观察,即在空中暗敲一响,又见兄台取回,小弟连敲三下,兄台果然认为是神灵指示而取之。
由此看来,所谓因果报应,鬼神在暗中执行,实是人之所为。
哪里有什么鬼神?”冯正主考即问:“三响果是你所为否?”张翰林答:“果是小弟所为。
”冯翰林说:“若然如此,更能证明因果报应不差分毫!”张翰林问:“何以知之?”冯翰林说:“想老弟身为翰林,又是奉旨命官,而能为这举人连敲三次,其中必有原因!”张翰林说:“他是湖南人,我是安徽人,彼此不相识,有何原因?”冯翰林说:“正因不认识,方显鬼神主持因果报应之妙!老弟不信,明日传这孙德荫。
著便衣在清雅房相见,一问便知。
”
第二天,冯翰林命人传孙德荫来,众属员都在座。
孙德荫正庆幸自己得中举人,但自愧文才不佳,忽见使者奉主考之命,令便衣进见。
心中非常害怕,怕的是复考失选,即随使者来到清雅房,见了主考座师叩头拜毕,站立一旁。
主考很和蔼。
让孙德荫坐下。
冯翰林问:“孙德荫,你是哪一县人?”孙答:“小生原本是安徽省人,由家父移居来到此地。
小生是在此地出生的。
”冯翰林又问:“安徽尚有亲人否?”孙答:“原藉祖父母早已故世,故无亲人。
”冯又问:“尚有亲友通讯否?”孙答:“有。
”冯问:“常与何人通讯呢?”孙答:“系一位世交。
说起来好似一段故事。
”冯主考说:“大家来听你谈谈,没有关系。
”孙说:“缘是家父在少年时,去亲戚家探望,返来时,天将黑,忽然大雨倾盆,淋得浑身是水。
急忙避入一座古庙中,方走至大殿,见殿内先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子坐在拜垫上,我父一见即避至殿外廊下。
雨越下越大。
天已黑,正在此际,又来了一人,也淋得浑身是水,一径走入大殿。
到了殿中,不理有子女在旁,即将身上衣服脱个精光,拧水。
只见那女子面转向墙边。
那男子又走向那女子调笑,欲行非礼。
我父一见,即走入大殿,向那男子劝说。
那男子说:…那女子又不是你的亲戚,关你什么事?‟那男子同我父亲吵起嘴来,继而动起手来相博。
因我父亲年青力壮,就将那坏男子制服。
那男子理亏力输,只好穿上衣服,避到殿外廊下。
天将明,雨亦止,坏男子去了。
此时殿中女子开口说话:…多谢你这位先生救我。
我是因为在家中同母亲吵了两
句嘴,一怒之下才走出的。
想去外祖父家。
哪知行至此地,天下大雨,幸遇上你这位君子好人,否则我不能生矣!我家离此不远,请你分神送我返家吧。
‟我父即将女子即送返她家。
与她家父母相见,由此大家往来。
后来我父做生意,移居此地。
我就在此地出生。
”
冯主考说:“好,原来如此。
我将实话告诉你,你的文章本不能中,因弃你卷时,忽听空中有…当‟的一声,连响三次。
因此你家必积阴功。
如不取中,是违天偿善之德。
望你以后多种善因,为国尽忠。
为百姓造福。
”正在这时,只见张副主考离座起立,向正主考作揖说:“兄台年高见识广,由此证明,因果之事,小弟也胆战心惊。
此事原先是小弟想破除兄台迷信所为,哪知在默默之中,已受因果支配。
代我母报德矣。
孙德荫所说之女子之父母,就是小弟之外祖父母,那女子就是小弟之母亲也。
”在座者,骤听之下,无不悚然,益敬冯主考之高德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