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经济学 1-2章
- 格式:pptx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23
初二下册经济重点知识点
本文档汇总了初二下册经济学科的重点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复和掌握这些内容。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经济学概述
-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
- 生产要素的层次性和相互依存性
-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
- 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和关系
-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表示和移动
- 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的确定
- 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价格与市场
- 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 价格的形成和调节
- 市场竞争的类型和特点
-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四章:货币与银行
-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
- 货币的发行和管理
- 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 银行业务和金融机构
第五章: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
- 贸易的概念和作用
- 各种贸易方式和贸易壁垒
- 国际经济合作的形式和机制
- 世贸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 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影响
- 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途径
- 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和问题
以上是初二下册经济学科的重点知识点概述,希望这份文档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述,你需要阅读教材以获得更详细的知识内容。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名词解释1、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③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④所有权和所有制是相互联系的,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
3、产权(02年,名解)★★★★★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又称财产权利、财产权。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以及派生的“三权”——转让权、收益权、处分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权能结构);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07名解,3分)(基本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在竞争性的最终用途之间配置的。
2、定义强调的两个特点:(1)生产性资源是稀缺的。
(2)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一、资源的稀缺性和需要的无限性1、稀缺物品被称作经济物品,消费品之所以稀缺,最终的根源在于用来生产消费品的资源是稀缺的,这些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就是生产要素,它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2、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1、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AF曲线所代表的是该社会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服装与食品的各种组合。
2、总之,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
3、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
(更确切的说法)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理性假定1、经济学的其核心是经济分析,也被称做经济理论。
几乎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都是理性假定。
2、理性假定即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将作出使其净收益最大化(满足最大化)的选择。
3、这一假定可由如下三个基本命题加以解释:(1)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收益增加时,决策者更愿选择这一方案;相反。
这一命题假定个人即能估计收益,也能估计成本。
这里的成本是指机会成本,它是选择一种行为时,必须放弃的评价最高的其他选择。
(2)所有经济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3)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
二、边际分析与决策规则1、边际决策规则又叫理性行为原则,它表明一个经济决策者应该采取任何能够从中获取正的净收益的行动。
2、边际收益(MB):决策者作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产生的利益变动。
3、边际成本(MC):决策者作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导致的费用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