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官评定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42.50 KB
- 文档页数:62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种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种方法。
你说这感官评价啊,就像是我们探索美食世界的秘密武器。
咱先来说说第一种,视觉评价。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苹果,红彤彤的,圆润饱满,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它肯定很甜很好吃呀?视觉能给我们第一印象,就像相亲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对方的模样,好看不好看心里就有个数啦。
通过观察产品的外观、颜色、形状、大小等等,咱就能大致判断出个一二来。
你想想看,要是一块蛋糕做得歪七扭八,颜色也不均匀,你是不是就会对它的味道产生怀疑呀?接着呢,是嗅觉评价。
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就像你闻到一阵花香,那股芬芳能让你心情愉悦,对吧?食物也是一样呀,那扑鼻的香气能瞬间勾起你的食欲。
比如说刚出炉的面包,那浓浓的麦香,简直让人垂涎欲滴呀!或者是炖了好久的红烧肉,那香味飘出来,谁能抵挡得住呀?嗅觉就像是个引路人,带着我们去发现那些美妙的味道。
最后可不能少了味觉评价呀。
这可是最直接的感受啦!把食物放进嘴里,用舌头去感受它的滋味,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在舌尖上跳跃。
你吃一口冰淇淋,那冰凉甜蜜的感觉在嘴里散开,哇,真是享受!或者咬一口柠檬,那酸劲儿能让你皱起眉头,但又忍不住再尝一口。
味觉评价就是这么神奇,能让我们最真切地体会到食物的魅力。
这三种方法呀,就像是三个好伙伴,相互配合,才能让我们对一个东西有全面的了解。
你说要是光看外表好看,闻起来也香,结果一尝,味道却不咋地,那是不是就有点失望啦?反过来也是一样,闻着不咋样,吃起来却很美味,也会给人带来惊喜呀!咱平时生活里,不管是吃东西还是用其他东西,都可以用这三种方法去感受一下。
比如说买衣服,看看颜色款式,闻闻有没有异味,再摸摸材质舒不舒服。
这样才能买到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东西呀。
所以说呀,这感官评价的三种方法可别小瞧了它们,它们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侦探,帮我们去发现那些美好和不美好的东西呢!好好利用它们,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哟!。
食品感官评价C第4章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总结感官评价是食品研究和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判断一个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而感官评定的方法和标度是评价食品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将对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分类和标度总结进行详细介绍。
一、方法分类1.定性方法定性方法是一种主观的、非量化的方法,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常用的定性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和谱聚类分析法。
描述性分析法是一种对食品感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将食品的感官特性分解为多个能够描述的属性,并对每个属性进行评分。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食品的感官特点、找出感官差异以及分析产品的优缺点。
敏感性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价人群对不同食品感官特性敏感度的方法。
通过对一群人进行统一的感官评价,可以确定群体中对其中一种感官特性敏感的人群,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调整和改良。
谱聚类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价食品质地的方法,通过对食品口感质地的整体评价来确定食品的质地特性。
2.定量方法定量方法是一种客观的、量化的方法,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等级比例检验法、度量标度法和偏好度量法。
等级比例检验法是一种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比较不同食品的感官特性差异的方法,常用于评价食品的品质差异。
度量标度法是一种通过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直接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常见的度量标度法包括绝对标度法、相对标度法和连续标度法等。
偏好度量法是一种通过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比较评估的方法,常用于评价不同产品或不同配方对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二、标度总结1.9点量度标度9点量度标度是一种经典的感官评价标度,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该标度将感官特性划分为9个等级,从1到9依次表示该感官特性的强度或质量。
2.5点量度标度5点量度标度是一种简化版的9点量度标度,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该标度将感官特性划分为5个等级,从1到5依次表示该感官特性的程度。
3.二元对比标度二元对比标度是一种通过对不同食品进行两两比较,选择更好的一种的评估方法。
2016年春食品感官评定实验数据处理方法1、实验一3点检验法评定两种品牌纯牛奶的风味是否有不同数据处理的原理是:若两个样品差异越大,即两个产品差异越明显,则正确挑出单数样品的数量越多(大),那么该数值应大到多少可以得出“两个样品有明显差异”的结论呢?通过查表(另见图片),若数值大于表中的临界值(该临界值的意义是:两个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所需的最小正确判断数),则可得出“两个样品有明显的差异”,否则,两个样品没有差别。
2、实验二排序检验法评定3种不同品牌酸奶的喜爱顺序方法一:排序和差与Basker表中临界值比较首先给排序的位置赋值,如排最喜欢的位置赋值上“3”,最不喜欢的位置赋值上“1”,排在中间位置的赋值上“2”,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排序和,再计算两两样品之间的排序和差,两两样品之间的排序和差越大,则说明这两个样品受喜欢的程度差别越大。
是否可得出“这两个样品喜欢程度不同”的结论,需要看此排序和差是否大于表中的差异显著性成立需要的最小值,若大于,则可得出结论:“这两个样品喜欢程度不同”,若没有大于表中最小值,则得出:“这两个样品喜欢程度一样”。
Basker表排序和之间差别的临界值(p=0.05)评价员数排列产品数2 3 4 5 6 7 8 9 1020 8.8 14.8 21.0 27.3 33.7 40.3 47.0 53.7 60.621 9.0 15.2 21.5 28.0 34.6 41.3 48.1 55.1 62.122 9.2 15.5 22.0 28.6 35.4 42.3 49.2 56.4 63.523 9.4 15.9 22.5 29.3 36.2 43.2 50.3 57.6 65.024 9.6 16.2 23.0 29.9 36.9 44.1 51.4 58.9 66.425 9.8 16.6 23.5 30.5 37.7 45.0 52.5 60.1 67.726 10.0 16.9 23.9 31.1 38.4 45.9 53.5 61.3 69.127 10.2 17.2 24.4 31.7 39.2 46.8 54.6 62.4 70.428 10.4 17.5 24.8 32.3 39.9 47.7 55.6 63.6 71.729 10.6 17.8 25.3 32.8 40.6 48.5 56.5 64.7 72.930 10.7 18.2 25.7 33.4 41.3 49.3 57.5 65.8 74.231 10.9 18.5 26.1 34.0 42.0 50.2 58.5 66.9 75.432 11.1 18.7 26.5 34.5 42.6 51.0 59.4 68.0 76.633 11.3 19.0 26.9 35.0 43.3 51.7 60.3 69.0 77.834 11.4 19.3 27.3 35.6 44.0 52.5 61.2 70.1 79.035 11.6 19.6 27.7 36.1 44.6 53.3 62.1 71.1 80.136 11.8 19.9 28.1 36.6 45.2 54.0 63.0 72.1 81.337 11.9 20.2 28.5 37.1 45.9 54.8 63.9 73.1 82.438 12.1 20.4 28.9 37.6 46.5 55.5 64.7 74.1 83.539 12.2 20.7 29.3 38.1 47.1 56.3 65.6 75.0 84.640 12.4 21.0 29.7 38.6 47.7 57.0 66.4 76.0 85.741 12.6 21.2 30.0 39.1 48.3 57.7 67.2 76.9 86.742 12.7 21.5 30.4 39.5 48.9 58.4 68.0 77.9 87.843 12.9 21.7 30.8 40.0 49.4 59.1 68.8 78.8 88.844 13.0 22.0 31.1 40.5 50.0 59.8 69.6 79.7 89.945 13.1 22.2 31.5 40.9 50.6 60.4 70.4 80.6 90.946 13.3 22.5 31.8 41.4 51.1 61.1 71.2 81.5 91.947 13.4 22.7 32.2 41.8 51.7 61.8 72.0 82.4 92.948 13.6 23.0 32.5 42.3 52.2 2.4 72.7 83.2 93.849 13.7 23.2 32.8 42.7 52.8 63.1 73.5 84.1 94.850 13.9 23.4 33.2 43.1 53.3 63.7 74.2 85.0 95.8 55 14.5 24.6 34.8 45.2 55.9 66.8 77.9 89.1 100.5 60 15.2 25.7 36.3 47.3 58.4 69.8 81.3 93.1 104.9 65 15.8 26.7 37.8 49.2 60.8 72.6 84.6 96.9 109.2 70 16.4 27.7 39.2 51.0 63.1 75.4 87.8 100.5 113.3 80 17.5 29.6 42.0 54.6 67.4 80.6 93.9 107.5 121.2 90 18.6 31.4 44.5 57.9 71.5 85.5 99.6 114.0 128.5 100 19.6 33.1 46.9 61.0 75.4 90.1 105.0 120.1 135.5 110 20.6 34.8 49.2 64.0 79.1 94.5 110.1 136.0 142.1 120 21.5 36.3 51.4 66.8 82.6 98.7 115.0 131.6 148.4 方法二:计算x2(卡方)值,与x2临界值比较示例:某一干酪制造商想在目前已有的低脂肪干酪品种以外再开发比较有风味的干乳酪,为此,开发了具有菠萝、大蒜、薄荷风味的三种干乳酪新产品,采用排序检验方法,20名评价员对这三种产品的喜欢程度进行排序。
感官评价的方法
感官评价是一种对物品、产品、食物等进行评估的方法,它主要依靠人类的感官来完成。
感官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品的特性、品质、口感、香味等方面,从而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消费决策。
在进行感官评价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其中,视觉评价可以从外观、颜色、形状等方面入手,听觉评价可以从声音、音乐等方面入手,触觉评价可以从手感、质地等方面入手,嗅觉评价可以从气味、香味等方面入手,味觉评价可以从口感、滋味等方面入手。
不同的物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感官评价方法,比如在进行食品评价时,我们需要通过嗅觉和味觉来判断食品的香味和口感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而在进行衣物评价时,我们需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判断衣物的外观和手感是否舒适。
感官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决策、产品设计以及食品研发等方面。
通过感官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品的特性和品质,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 1 -。
感官评定的四个基本方法感官评定那可是超厉害的!咱先说说差别检验法呗。
嘿,就好比你在一堆苹果里找那个最特别的。
步骤呢,就是给你两组样品,让你说说它们有啥不一样。
注意事项可不少呢,样品得准备得差不多,不能一个大一个小,那多不公平呀!这过程安全得很,又不是啥危险操作。
稳定性嘛,只要你认真比较,结果就挺靠谱。
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比如新出的饮料,看看和老款有啥差别。
优势就是简单直接呀,一下子就能知道不同产品的区别。
就像有两款洗发水,用差别检验法,很快就能知道哪个更香。
再说说标度和类别检验法。
哇塞,这就像给一群小伙伴排排队。
步骤就是给个标准,让你把样品往里面套。
注意不能乱套呀,得按照标准来。
安全性完全没问题,稳稳当当的。
稳定性也不错,只要标准明确。
应用场景呢,像给水果分个等级啥的。
优势就是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比如说给不同甜度的糖果分个类,多棒呀!还有描述性分析检验法。
哎呀呀,这就像给一幅画细细地描写。
步骤就是把你感受到的各种感觉都描述出来。
注意要具体,不能含糊。
安全得很呢,放心大胆地感受。
稳定性也还行,只要描述得准确。
应用场景可广了,像评价一道菜的味道。
优势就是能全面了解产品。
比如形容一种香水的味道,多细致呀!最后是情感检验法。
哇哦,这就像问问你的心喜欢啥。
步骤就是直接说出你对产品的喜欢程度。
注意要真实,别瞎糊弄。
安全得很,又不会受伤。
稳定性可能稍微差点,毕竟心情会变嘛。
应用场景也不少,像选个喜欢的电影。
优势就是能知道大家的喜好。
比如选个最爱的零食,多开心呀!感官评定方法真的超实用,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种产品。
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玩的,都能派上用场。
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发现更多美好的东西吧!。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感官评价是对事物的感官体验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生理测量评价。
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广告评估等。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这三类方法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第一步:主观评价主观评价是通过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来评价事物。
这种评价方法侧重于个体的主观感觉,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焦点小组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主观评价的优点是能够了解消费者对事物的整体感觉和满意程度,具有直观性和实用性。
然而,由于主观评价容易受到个体主观性和记忆偏差的影响,在设计问卷和研究设计时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二步:客观评价客观评价是通过客观指标和标准来评价事物。
这种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仪器设备和科学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准确而客观的数据。
在产品设计中,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物理测试和化学分析,如颜色测量、声波测量、质量检测等。
客观评价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准确而可靠的数据,有助于对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然而,客观评价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无法评价人们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只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
第三步:生理测量评价生理测量评价是通过测量人的生理反应来评价事物。
这种评价方法基于人体生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心率、脑电图、皮肤电导等指标来了解人的情感和认知状态。
生理测量评价的优点是能够客观地反映人的生理反应和情感变化,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生理测量评价在人机交互、广告评估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然而,生理测量评价方法的操作复杂性和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生理测量评价是常用的三类感官评价方法。
它们在不同领域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得到更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感官评价感官评价中的四种活动指的是唤起、测量、分析、解释2.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区别检验法、描述分析法、情感试验3. 基本感觉分为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
4. 基本味觉分为甜、酸、苦、咸。
5. 量化(数字化)感官体验的最常用方法有分类法、打分法、排序法、标度法。
6.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食品及其物质的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7. 感官检验是建立在多种理论综合的基础上的,主要与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密不可分。
8. 感官检验必须做好三方面的控制——品评室的控制、产品的控制、品评人员的控制。
9. 视觉主要是对食品的进行评价外观形态、色泽、色调、质感。
10. 筛选区别检验品评员时,一般采用匹配试验、区别检验、排序检验、分级检验对其进行感官能力的测试。
11. 感官检验中常用的标度法有三种,即类项标度、线性标度、量值估计标度法12. 感官检验分为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嗜好型感官检验。
13.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以人的感觉_为基础,通过感官评价食品的各种属性后,再经概率统计分析而获得客观的检测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
14. 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分为三类,有.区别(差别)、分析或描述性、情感试验__ 15.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它包括食品的理化、感官、卫生标签等多项内容。
16. 现代感官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特性;以物品特性获知人的感受。
17. 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集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8. 环境条件对食品感官检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面对品评员心理和生理上影响;对样品品质的影响:。
19. 食品感官检验中的差别试验,其结果存在两种风α-风险;β-风险险。
20. 分析型感官检验是利用人的感觉测定、物质的特性21. 嗜好型感官检验是通过物质、来测定人们的嗜好度。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点总结一、食品感官评定的概念和意义食品感官评定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进行评定的过程。
通过食品感官评定,可以准确地了解食品的特点,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以及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食品感官评定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食品感官评定的技术和方法1.感官评定的基本原理感官评定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评定。
其中,包括视觉评定、嗅觉评定、味觉评定等方面。
感官评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食品感官特性的评定,从而了解食品的特点和质量。
2.感官评定的要求和方法在进行食品感官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评定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安静、无异味。
(2) 评定者应注意保持清洁和空腹状态。
(3) 评定者应该尽量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在进行食品感官评定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外观评定: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表面光泽等。
(2) 气味评定:通过嗅觉感觉食品的气味特性,如香味、异味等。
(3) 口感评定:通过品尝食品并观察口感特点,如口感、咀嚼性等。
三、食品感官评定的应用1.食品质量控制食品感官评定可以帮助我们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对食品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的评定,可以了解食品的特点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保证食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2.产品研发在食品研发过程中,食品感官评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口味需求和偏好。
通过对不同口味、外观、气味等方面的评定,可以确定最适合市场的产品配方和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食品感官评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口味偏好和满意度。
通过组织消费者进行食品感官评定,可以收集到消费者对产品口感、外观、气味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引导产品的改进和优化。
四、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食品感官评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未来,食品感官评定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向前发展:1.科技辅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食品感官评定将更多地借助科技手段进行。
感官评价方法食品感官评价是建立在人的感官感觉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法。
它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食品理化分析基础上,集人体生理学、心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感官评价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按应用目的可分为情感型和分析型两类。
在分析型中,一种主要是描述产品,另一种是区分两种或多种产品,区别的内容有确定差别、确定差别的大小、确定差别的影响等。
按方法的性质又可分为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以及分析或描述性检验。
它的目的是估计差别的顺序或大小及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
它要求评价员要对两个以上的样品进行评价,并判断出哪种样品好,哪种样品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和差异方向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处理形式,结果取决于检验的目的及样品数量。
常用x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类别检验在感官评价中,将感官体验进行量化最常用的方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有以下四种:分类法、评分法、排序法、标度法。
(一)分类检验法就是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在命名上有所不同。
在分类法中,要求品评人员挑出那些能够描述样品感官性质的词汇。
例如,对某种饮料,要求品评人员在能够对其进行描述的词汇前面划“√”。
分类法中如果使用数字那么数字代表的意义只是命名。
如“1”是甜,“2”是酸等。
至于所使用的词汇,并没有统一标准,实验结束后,将每个词汇被选中的次数进行统计,以此来报告结果。
没经过培训的品评员使用普通的非专业的词汇。
词汇的选择:实验前,有经验的品评人员坐在一起围绕测样品,没人提出能够描述其性质的词汇,大家讨论是否适用,最终选择恰当的词汇。
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汇要不断更新。
(二)评分检验法是商业领域中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业评分员评分。
经常用评分来评价的商品有咖啡、茶叶、调味料、奶油、鱼、肉等。
应用领域:特别适用于鉴评新产品。
实验步骤:首先应确定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使鉴评员对每一个评分点所代表的意义有共同认技术要点:1、根据鉴评员各自的鉴评基础进行判定。
感官评定流程范文感官评定是一种评估个体感觉和感知能力的方法,用于评估身体机能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估工具之一、它涉及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多个感官系统,能够帮助评估者了解个体感受世界的方式、是否存在感官障碍以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进行感官评定的流程:1.收集背景信息:在进行感官评定之前,评估者需要了解被测者的背景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医疗史、发育历程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评估过程及结果的可靠性。
2.选择评定工具:根据评估的目的和被测者的特点,评估者选择适合的感官评定工具。
比较常用的有视觉检查表、听力测试仪器、味觉盒、嗅识测试剂和触觉传感器等。
3.视觉评定:这一步主要进行眼睛相关的视觉评估。
评估者可能使用视力图表来评估被测者的近视、远视和散光情况。
另外,还可以进行色盲测试和视野测试,以评估被测者的颜色识别和周围环境感知能力。
4.听觉评定:这一步用于评估被测者的听觉功能。
评估者可以使用听力测试仪器来测试被测者的听力敏感度和音频频率范围。
具体的测试方法包括空气传导听力和骨导听力等。
5.味觉评定:这一步用于评估被测者的味觉功能。
评估者可以将不同味道的溶液放置在被测者的舌头上,让其进行品尝和辨认。
比较常用的味觉测试剂有盐、糖、苦味和酸味。
7.触觉评定:这一步用于评估被测者的触觉感受能力。
评估者可以轻轻触摸被测者的皮肤,并让其回答触觉感受的区域、程度和质地。
同时,也可以使用触觉传感器对被测者的触觉敏感度进行评估。
8.数据记录和分析:在每个评定步骤完成后,评估者需要准确记录被测者的回答和结果。
然后,根据评定工具提供的参考数据,评估者可以对被测者的感官功能进行分析和解读。
9.结果解释和报告:最后,评估者需要将评定结果与被测者进行沟通,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评估报告应包括被测者的感官功能得分和相应的解释,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可能的康复措施。
总结起来,感官评定是一个系统的评估过程,旨在帮助评估者全面了解被测者的感官能力和障碍情况。
感官评定方法摘要:一、感官评定方法的定义与作用二、感官评定方法的分类1.主观评定方法2.客观评定方法三、常见的主观评定方法及其应用1.描述性分析2.差别检验3.偏好排序四、常见的客观评定方法及其应用1.物理测量指标2.生理测量指标五、感官评定方法在产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六、提高感官评定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的措施七、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感官评定方法的定义与作用感官评定方法是一种通过人类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产品进行评价和检测的方法。
它旨在了解和量化产品的品质、特性以及消费者对其的喜好程度。
感官评定方法在食品、化妆品、纺织品、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产品研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市场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二、感官评定方法的分类1.主观评定方法:通过招募具有代表性的评定人员(消费者或专业人士)对产品进行描述、评价和排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描述性分析:对产品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如颜色、口感、香气等,以便了解产品的整体特性。
2)差别检验: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样品,检验评定人员是否能区分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的程度。
3)偏好排序:评定人员对多个样品进行喜好程度的排序,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趋势。
2.客观评定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理测量指标对产品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物理测量指标:如硬度、色泽、密度等,可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2)生理测量指标:如口感温度、酸甜度等,通过生物传感器等设备测量。
三、常见的主观评定方法及其应用1.描述性分析:在食品领域,如糖果、饮料等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中,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感官特性,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2.差别检验:在化妆品行业,如护肤品、香水等,通过差别检验可以评估新产品与现有产品之间的差异,以确定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偏好排序:在纺织品领域,如面料、家居纺织品等,通过偏好排序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喜好程度,为产品设计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描述性分析定义应用描述性分析发展史 基本原理评价员表现描述性分析方法定义描述性检验是食品感官领域中测定食品质量特征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要求经过训练的评价员对食品的各个感官属性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检测。
1)检测(区分);2)产品的感官属性描述(定性);3)以上感官属性的强度值(定量);由5-20名经培训的评价员完成感官评定和描述性分析感官评定喜好度检验分析型检验差别检验描述性检验风味剖面喜好度检验质构剖面自由选择剖面蛛网图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描述性分析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获得食品、饮料等的外观、气味、风味和质构的细节特征描述、个人护理用品的质感、织布的手感等等,即各类产品的感官特征。
定义目标产品的感官特性和为新产品开发提供理想产品特性的依据追踪产品的感官特性在货架期内的变化将产品的感官属性与仪器分析的理化特性结合分析•颜色•质构•风味在进行消费者测试之前,结合产品的感官属性,来设计问卷及更有效地理解消费者测试数据;描述性分析发展史第一个正式地、系统地描述性分析过程被称为:风味剖面分析1949年,由Cairncross和Sjostrom建立的在风味剖面分析之前,一些不系统地、不正式地描述性分析方法包括:•早期的化学家常使用他们的嗅觉去定义一些化学物质的感官特性•专业闻香师等长期建立和使用描述词。
红酒、茶、咖啡等其他传统行业的专家长期使用描述性语言去定义他们的产品而普通消费者,每天都在使用不正式的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中的里程碑:●定量描述性分析(QDA)1974年H. Stone, J.Sidel等人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啤酒风味轮的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科学家专家决定红酒品质好坏到描述性分析1960s-1970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Amerine戴维斯分校&加州红酒行业A.Noble描述性分析基本原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或组成:•描述性语言 = 定性方面•强度标尺 = 定量方面大部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筛选评价员及基础培训•建立属性术语•建立属性的定义及参照样•形成评分表(属性的顺序、评价过程和标度)•培训评价员(小组培训、个人培训)•考核评价员•产品描述性分析(产品的实际评价)建立属性术语描述性术语:产品中可识别的感官属性,也被称为:感官特征、描述性词汇、描述词、属性、描述性专业术语等描述性术语初建来源:•词汇库•文献•评价员自己形成术语建立:•实验人员向评价员提供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产品(从待评价的产品中挑选)•评价员对这些产品进行描述(主要集中在能区分样品的属性上)术语建立方法:•筛选频率较高的属性(外观、气味、风味、基本味及质构),保留频次 > 30% •合并有充分定义的属性;更换或删除较难理解的属性•确定初步描述词描述性术语确定的规则:•客观的•独有的(无重复)•易理解的•可被译成其他语言•其参照样易准备风味或香气轮的建立:•威士忌行业(UK)•酿造行业(UK和US)•红酒行业(US)强度评分标尺:•有些方法让评价员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标尺,只要能区分产品及与其他评价员保持一致即可);•其他方法校准评价员使用标尺的方式完全一样,即需大量培训,对于指定样品给出相同的分值概念一致化:评价员对于属性术语的理解是一致的:•认真定义术语及其评价方式•针对大部分属性,准备参照样/标样定义及评价方式:•弹性:样品第一次压缩后能够再恢复的程度;对于粽子,可用手指压缩一次能够回复的程度;•粘性:米粒对嘴唇的黏附程度;•咀嚼性:样品在吞咽前所需咀嚼的次数;•残留固形物含量:吞咽后口腔残留的松散的颗粒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