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与写作
- 格式:ppt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29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英语写作的培养模式1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表达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很容易写出汉语化的英语。
这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头脑往往先呈现的是中文符号,之后将其不假思索地转换为英文,虽然有时符合语法规则,不影响理解,但是,在表达方式上与标准的英语习惯不符,从而影响语言的地道性。
例如,表达中文有这一概念时,有这样的句子The chief reason for the change have five points.就属于汉式词汇在英语表达中的的生搬硬套。
此外,常见的中式表达错误还有汉式的无主语句,英汉语序机械式对等,汉式的多动词连用等,如People think go to a movie will cost a lot of money出现谓语动词使用混乱的表达,不妨将其改为People think going to a movie will cost a lot of money,这样句子的层次才更明显;再比如Watching TV is convenient and won’t suffer from traffic jams句中,逻辑主语跟后半句的谓语搭配不当;还有一些习惯表达及搭配的误用,如接电话很容易被误写为recEive the phone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的错误。
2英汉思维差异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其实是不同的东西方语篇思维模式的体现。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逻辑和直线性为特点,在遣词造句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genera1)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个体(respective)的原则,即单刀直入先表达主要思想,然后对其加以说明或论证,一旦一点被论证结束,就不应该再回过头来重复讨论,因此语段展开的过程中,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自然连贯,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动感;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辨证性著称,是螺旋式思维模式,有种文章之妙,无过婉转曲折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即对于所要表达的主题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给人形散而神聚的感官享受。
浅谈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思维方式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造成的影响。
其中,作者结合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从词汇、句型、篇章等三方面阐述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以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转变思维模式,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关键词]思维模式英语写作词汇句型篇章写作技能作为一种输出技能,虽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笔者在四年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出现了大量不知所云的中式英语的句子。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语言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
本文将对造成这一现象的非语言因素,即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从词汇、句子、篇章等三个层面行论述。
一、英汉思维差异对词汇选择的影响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对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了解,经常运用汉语思维方式,结果导致用词错误。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念就会出现差异。
而学生因为对英语词语含义的把握不准确就会用汉语思维来套用英语。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西方文化中对龙和狗的概念差异了。
汉语文化中,“龙”是神圣的、帝王的象征。
因此,在汉语文化中有“真龙天子”、“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盘虎踞”、“龙马精神”等大量与“龙”有关的词语。
而西方人却认为dragon(龙)是一条拖着长尾巴,满身长鳞,口中喷火,有双翼的巨大蜥蜴,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可怕的、恶的象征。
就因为学生对“龙”这一事物概念差异的不了解,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Chinese parents wish their children to be dragons”。
再如狗,谈到“狗”,汉语中有“走狗”、“狗腿子”、“挂羊头卖狗肉”、“猪狗不如”,等等,给人以“卑贱”的形象,而英语中“狗”则代表“忠诚可靠”。
二、英汉语思维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1.在句子结构上,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大差别。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日益频繁,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英汉思维模式存在着很大差异,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学生英语学习造成了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是对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下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英语教学;英汉思维模式差异;英语写作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也没有使其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大学生所写出的英语文章既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也达不到书面交际的目的和效果。
因为,英汉思维模式之间存在差异,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进而影响到文章的整体布局。
由此可见,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不仅反映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探讨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并找出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切实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分析1、词语搭配方面的影响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能否合理、正确地搭配词语是衡量作者是否具有高度语言使用能力的标记,也是能否写出高水准英语文章的分水岭。
因为,英语中词的搭配使用与汉语不同,学生如果在写作中沿袭汉语的形象思维方式,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生搬硬套英语词语,这样往往会导致写出的文章不知所云,甚至会闹中国式英语的笑话。
例如:I will try my heart to raise the level of oral English.“提高……水平”,这是汉语的常见说法,但是在英语中并没有raise 与level搭配使用的。
因此,这能说成to improve one’s oral English等。
2、具体性与概括性用语的影响自古以来,我国汉民族的具体思维使汉语具有动态性,因而在汉语表达方面运用动词的比较多,而使用英语作为母语地区的人们往往抽象思维使其语言相对是静态的,从而与汉语相比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他们还经常喜欢将动词、形容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动名词来表达。
中英思维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摘要] 中文和英文分别属于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系,两者有所区别。
本文旨在研究在句法和不同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存在的影响,浅谈如何写作地道的英语文章。
[关键词] 英语写作英语思维中式英语惯用语英语写作是中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但是一直以来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因为非英语母语人士是用母语思维在进行英语写作,所以导致很多英语母语人士看不懂中国学生写的文章。
也就是说,英语文章写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思维模式。
而不同文化的思维负迁移最终会导致理解上的困惑。
充分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使中国学生更好的运用英文思维进行英文写作。
1.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的写作问题1.1中国学生的写作中常常出现以下这些错误,翻译的误用;翻译是一项特殊艺术,不能逐字对照翻译。
然而,学生们常常喜欢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出句子,有时一个独立的单词或者短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按照中文习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拼凑出来的一整句话却不能表达出准确的意思,中式英语也就是这样产生的!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用心去思考”,一些中国初学者倾向于翻译为“I use my heart to think.”这就使母语是英语的人士感到困惑1.2句子不完整:要么缺乏动词,主语,要么是连词。
例如:“I came back home ,I throw myself into the bed。
”在第二个主语前缺少连词“and”1.3.语法混淆:造成此类错误的原因在于中国学生容易把形式相似而意义相去甚远的词组或单词混淆。
比如:“used to”和“be used to”的用法;我们可以写成““He is used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 in his twenties”而不是“He used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 in his twenties。
”在他们的写作中还存在错误的搭配,词序混乱,介词的错误使用等。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在英语写作中导致的问题及解决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阐述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布局结构不当、语法混乱、中西文化的差异忽视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并具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力求尽快达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导致问题英汉思维差异教学建议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目标,学生在高中阶段要特别注重提高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写作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更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把自己的思维有机的组织表达并形成文字。
这也比较能体现学生是否已经灵活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了快8年的英语教师,笔者批改过大量学生作文。
当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习作,然而暴露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
客观来说,影响学生写作优劣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英汉思维差异所导致的问题了。
以下就是一些笔者从学生实际写作中所总结出的较典型的问题:一、用汉语文章的布局结构来写英语文章。
读英语文章,大家应该都有一个明显区别于汉语文章的感受,那就是英语文章通常开篇点题,先说重点,然后层层扩展,最后总结,且通常一段只叙述一个概念。
因此说白了就是一种“直线型”的叙述结构。
而汉语则不同,汉语语言比较讲究含蓄迂回的表达方式,往往娓娓道来,开篇细节着眼,然后引出主题,接着再反复围绕主题展开。
对于这种差异,学生往往不能灵活转换。
因此,对于目前对主题,篇幅有明确要求的写作训练来说,学生若写了一半篇幅才切入主题,就往往使得以英语为母语的阅读对象如“置身山中”,恨不能“一览众山小”,且这样的整体布局明显也不够合理。
如一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作文,要求学生描述一两件父母做的让你最感动的事情以及你将如何回报,字数要求120字左右。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句子写作的影响摘要:本文从英语句子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提出了教师应注重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通过英汉对比分析,从根本上消除母语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思维模式差异英语句子写作影响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之后,写出的英语作文仍然汉语味十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词汇量不够大,或者语法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始终是以汉语思维在组织英语词汇。
语言和思维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外语学习。
本文从英语句子的角度探讨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写作的影响,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改进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1.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在英语句子写作中的表现“写作是写作者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把词语组成句子,并有机地把这些句子组成语篇,从而达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目的”[1]。
可见,句子是写作的关键一环。
由于英汉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英语在遣词造句方面与汉语有很大不同。
以下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在英语句子写作中的表现和影响。
1.1主语与主题。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除了省略句,每个句子都要有严格的主谓结构。
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指人或事物,由名词、代词、名词词组或名词从句构成。
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句子的主语部分要灵活得多,表现为各种形式,除人或事物以外,还可以是时间、地点、行为方式等。
从词性上看,除了名词代词以外,还可以是动词词组、介词词组,甚至是句子。
[2]例如:“房间里没有人”,这是汉语典型的“主题+评论”的句式,占据主语位置的是表示地点的短语,而在英语句子中,“in the room”是不能够做主语的。
因此,对应的英语说法只能添加主语构成英语完整的主谓结构句式:“there is nobody in the room.”受汉语主题思维的影响,中国学生写作时往往错把汉语句子的主题当做英语句子的主语,例如:(1) a room often lives 6-8 students.汉语可以说“一间房间通常住6-8人”,而英语句子却不能用“a room”做句子的主语,只能补充主谓结构:“there are often 6-8 students living in a room.”(2) now 6000 yuan can buy a p4 computer.汉语可以说“现在6000元可以买一台p4电脑”,而英语句子的主语只能是“人”,如:“now people can buy a p4 computer with 6000 yuan.”1.2主体与客体。
中文与英文思维对比作文英文:As a bilingual individual, I often find myself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inking in Chinese and thinking in English. It's quite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as each language seems to bring out different thought processes and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When I think in English, I find that I am more direct and straightforward in my communication. English is a language that values clarity and brevity, so my thoughts tend to be more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For example, when I want to express my opinion on a certain topic, I would say "I think it's a bad idea" in English, which is quite straightforward and to the point.On the other hand, when I think in Chinese, I oftenfind myself using more idioms and metaphors to express my thoughts. Chinese is a language rich in imagery andsymbolism, so my thoughts tend to be more colorful and vivid. For example, instead of saying "I think it's a bad idea", I might use a Chinese idiom like "画蛇添足" (huàshé tiān zú), which means "to paint a snake with fee t",to convey the idea that doing something unnecessary canruin the original intention.中文:作为一个双语个体,我经常发现自己在思考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