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宝玉挨打 (2)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5
17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王禹偁《待漏院记》:“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旅进旅退”典出()(1分) A:《国语》B:《史记》C:《左传》D:《论语》2、元好问《岐阳》:“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五兵”指的是()(1分) A:五路人马B:五名士卒C:五种兵法D:五种兵器3、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1分)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4、《窦娥冤》中,窦娥被斩首的时间是农历()(1分)A:三月B:六月C:九月D:十二月5、话本《错斩崔宁》故事情节的重要特色是运用了()(1分)A:悬念B:巧合C:铺叙D:旁白6、张可久《【南吕】金字经•春晚》的体裁是()(1分)A:诗B:词C:散曲小令D:散曲套曲7、取时调新声作慢词,与柳永齐名的是()(1分)A:范仲淹B:晏殊C:张先D:秦观8、下列散曲作家中,善于描写市井百象、民间风情的是()(1分)A:陈铎B:王磐C:梁辰鱼D:冯惟敏9、《报刘一丈书》中所写的“权者”是指把持朝政的()(1分)A:贾似道B:秦桧C:严嵩父子D:魏忠贤10、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作家是()(1分)A:汤显祖B:方孝孺C:王世贞D:袁宏道11、下列文天祥《正气歌》诗句中,与祖逖北伐有关的是()(1分)A: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B: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C: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D: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12、陈子龙《小车行》的“行”是指()(1分)A:五言绝句B:乐府和古诗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13、姜夔咏物词《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所咏的是()(1分)A:萤火虫B:蟋蟀C:蝉D:雁14、《牡丹亭•惊梦》中,“没揣菱花,偷人半面”的“菱花"是指()(1分) A:镜子B:女性头饰C:用丝织品结成的花D:珍宝15、下列辛弃疾《摸鱼儿》词句中,象征南宋前途暗淡的是()(1分)A: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B: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C: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D: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16、《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1分)A:拟话本小说B:历史演义小说C:世情小说D:神魔小说17、下列作品中,属于张炎所作的一首是()(1分)A:《贺新郎》(老大那堪说)B:《念奴娇》(洞庭青草)C:《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D:《解连环》(楚江空晚)18、《迦陵词》的作者是()(1分)A:顾贞观B:纳兰性德C:陈维崧D:朱彝尊19、《<诗集传序>》的作者是()(1分)A:朱熹B:范成大C:杨万里D:周密20、《金缕曲•赠梁汾》中,“谁会成生此意”的“成生”是指()(1分)A:纳兰性德B:顾贞观C:粱汾D:吴兆骞21、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勇夺三军之帅"语出()(1分)A:《国语》B:《尚书》C:《礼记》D:《论语》22、《儒林外史》写马二先生游西湖,特别关心《三科程墨持运》的销路,是因为()(1分)A:他撰写了这部书B:他选编了这部书C:他厌恶这部书D:他喜欢这部书23、王安石《明妃曲》:“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处“君王”是指()(1分)A:汉武帝B:汉文帝C:汉献帝D:汉元帝24、《宝玉挨打》:“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
宝玉挨打曹雪芹3783793803811.下面四组词语,其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笞挞.(tà)金钏.(chuàn)簪.(zān)B.挥洒.(shǎ)思忖.(cǔn)见谕.(ù)C.殒.(yǔn)命小厮.(sī)弑.(shī)君D.孽.(niâ)障纫纨.(wǎn)藤屉.(tì)2.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冠带家私流荡忧伶荒舒学来B.气弱声嘶梗咽不出肯求夺劝C.火上浇油炎暑无气以绝后患D.一片身血渍光宗耀祖怒气未消3.下列各句,用词不当的一句是()A.我家从无这种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待下。
B.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凶多吉少,哪里知道贾环又添了许多话?382C.我如今已是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丁宝贝,必定苦苦以他为活,不敢深劝。
D.贾政听了,那眼泪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4.下面中个句中[ ]里不能加“的”的一一句是()A.见炎暑天气,老太太[ ]身上又不太好,打死宝玉事小,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B.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肖[ ]孽障,我已不孝。
C.你那样下死手[ ]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D.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 ]心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后面各题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
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哪里来?”玉钗道:“从园里来。
”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
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哪里去。
”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
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
9. 宝玉挨打学习目标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文导入《红楼梦》:“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大家谈《红楼梦》的人物、情节、语言等。
(老师谈大家心中的《红楼梦》的情节、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宝玉是一个似痴如狂的人,并集众宠于一身,他怎么挨打呢?且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我们来看看故事究竟如何展开的?” 解题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的第33 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宝玉挨打》主要表现新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本文通过对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描写,揭示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社会背景,同时也展示了相关人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
逐层递进的情节设计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都写得非常出色。
基础练习1.解释画线词语2.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它们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按中国社会的传统,父母教训孩子甚至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贾政作为父亲为什么要下毒手置儿子于死地?阅读1-10段,分析贾政的性格特点,找出他这么做的原因。
4.试分析课文中贾母、王夫人的性格特征。
想一想,贾母是真的反对儿子管教孙子吗?5.贾环为什么要和宝玉过不去?他对宝玉的诬陷反映了贾府中的什么矛盾?综合练习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A. 遵谕y u伺候s 1惶悚s m gB. 衔玉xi an讹传©暴殄ti mC. 弑君sh i葳蕤ru i羞怯qu eD. 草芥ji e违拗d o孽障zh e g填空。
第9课宝玉挨打【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宝玉为什么不亲自出去找王夫人或贾母报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在理解宝玉生活环境及文章的主题的基础上分析概括。
答案:这正体现宝玉的软弱性,他出生在封建贵族家庭,太多的束缚不断地激发他向往自由生活的意志,但富足的生活却软化了他奋飞的翅膀,使他不能毅然冲破荣国府这个封建牢笼,所以他没有做出正面反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因为这个句子是婆子说的话,所以要结合婆子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等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显示出她为人麻木、冷漠,视人命如草芥,足见她深中封建思想之毒。
3.宝玉挨打之前,写他被贾政喝禁在厅中,找人往里头捎信却偏偏遇着个耳聋的老婆子,有何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宝玉不敢自己去报信,想找人偏又找不到。
找到了却又是个聋子,场面很有戏剧性,偶然促成了挨打的必然,表现了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宝玉在性格上的软弱。
至于妙处,需从内容和结构上体味。
答案:①渲染出紧张的气氛;②如报信成功,挨打就不会发生了,高潮就形成不了,但宝玉又必须捎信,方合其性格,写得才真实;③为让叛逆和卫道的矛盾激化,用偶然事件来触发;④偶然为必然性高潮的到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第二段中画线的一段文字起到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故应从它对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或谋篇布局上的作用等方面考虑。
答案:生动地表现出封建主义的一套“诗书礼教”已在贾宝玉身上失效,不得不露出它狰狞的本来面目——毒打!5.“盖”字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
9宝玉挨打诗海拾贝食螃蟹咏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赏析】全诗讽刺现实社会政治中丑恶人物的犀利锋芒集中于第二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它作为小说中贾雨村之流政治掮客、官场赌棍的画像不仅十分惟肖,就是拿它赠给历史上一切惯于搞阴谋诡计的反面人物也是非常适合的。
在小说中,这首诗是宝钗写的,这又如何体现对这个人物的褒贬呢?写宝钗对世情是练达的,这未必就是褒。
笑人家不择正路、“皮里春秋”,自己为了争得宝二奶奶的位置,不也是用尽心机、施尽手段么?说蟹有腥臭,自己热衷仕途经济就没有儒臭么?告诉别人吃蟹要“性防积冷”,难道“性冷”的只有螃蟹么?问螃蟹“于今落釜成何益”,不也应该反问一下自己:金锁终于配了宝玉成何益?如此等等。
诗仿佛出于无意,却又实实在在地成了宝钗的自我嘲讽。
语林撷英《红楼梦》名句集锦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3.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
4.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5.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6.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7.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8.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作者卡片姓名曹雪芹生卒年约1715-约1763朝代清代字号称谓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籍贯祖籍沈阳(一说辽阳)相关资料满族,清代文学家。
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家境殷实。
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
宝玉挨打一、导入新课: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以及家庭矛盾的反应。
二、本文背景简介 28回:宝玉与忠顺王府优伶琪官交好,互赠礼物 32回:宝玉与王夫人婢女金钏打闹,惹怒王夫人,王夫人决意将金钏驱逐,金钏不堪其辱投井自杀。
三、文本研习:(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应。
(二)宝玉挨打的原因: 1、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2、贾环为什么要和宝玉过不去?他对宝玉的诬陷反映了贾府中的什么矛盾? 贾环代表了嫡庶之争。
他是庶出,处处受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处于下风。
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
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
3、宝玉挨打的情节集中反映出哪些矛盾冲突?父子矛盾:贾政三“打”;嫡庶矛盾、夫妻矛盾:王夫人三“哭”;母子矛盾:贾母三“逼”、贾政三“求”;(三)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 1、王夫人:“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打死宝玉事小。
”“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
” 2、贾母:“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四)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
贾政: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王夫人: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
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
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贾母:贾母一味地纵容宠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夯实基础1.识音砒.霜( )蓼溆.( ) 戗.金( ) 筵.席( ) 发怔.( ) 岔.气( ) 麈.尾( ) 纨.绔( ) 腮.腺( ) 锃.亮( ) 银箸.( )【答案】砒霜(pī)一径(jìng)蓼溆(xù) 戗金(qiàng)筵席(yàn) 发怔(zhèng) 岔气(chà) 麈尾(zhǔ) 纨绔(wán)腮腺(sāi) 锃亮(zèng) 银箸(zh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调停:(2)麈尾:(3)促狭:(4)筵席:(5)戗金:【答案】(1)安排处理。
(2)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
(3)爱捉弄人。
(4)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5)漆器工艺之一,在深色漆地上,镂划出纤细的花纹沟槽,槽内涂胶,上粘金箔,呈现金色花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3.文学常识填空。
《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内容。
作者,名霑,字梦阮,代小说家。
【答案】石头记金玉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王史薛曹雪芹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四楞.(lèng)捉.弄(zhuō)调.停(tiáo)B.银箸.(zhù) 俺.们(ǎn) 筵.席(yàn)C.篾.片(miè) 砒.霜(pī) 宝钗.(chāi)D.发怔.(zhēng) 镶.银(xiāng) 岔.气(chà)【答案】C【解析】A.楞léng。
B.筵yán。
C.怔zhènɡ。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蔑片撑船促狭怪道B.素日丫鬟戗金潇相C.嘱咐锤背嬷嬷铁锨D.黛玉巾帕淘气蓼溆【答案】D【解析】A.蔑→篾。
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每空 1 分,共 50分)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的 。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旁的 着林黛玉学诗的 。
2.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 ,饮的仙茶叫 ___________ ,品的 酒叫 _________ ,听的歌曲名叫 _______________ 。
3. 贾宝玉梦入 “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对联是:天”宫门时,又见到一副对联: “ ,4. 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的是 、 、 、、 、 、 、 、 、 、 。
5.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是“金 陵十二钗副册 ”上的一则判词,这则判词暗指 的命运,其中 “两地生孤木 ”又 寓指薛蟠之妻 。
列入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的是 、 。
6.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 《红楼梦》 。
”悲“金悼玉 ”指 、7. “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是鲁迅先生对《红楼 梦》中 (人物)的评论。
8. “这位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 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这是周 瑞家的对刘姥姥说的话,其中的 “这位姑娘 ”指 。
9. 元妃省亲,将“有凤来仪”赐名 ,后 住在此处; “红香绿玉 ”改作“怡 红快绿”,即名曰“ ”,后 住在此处; “蘅芷清芬”赐名曰“ ”, 后 住在此处;“杏帘在望 ”赐名曰“浣葛山庄 ”,又因黛玉的诗,改“浣葛山庄 ” 为 ,后 住在此处。
10.结社、赏花、吟唱是清代都门特别盛行的社会风气,大观园的公子小姐当然 不会例外。
由 建议发起成立了 “海棠诗社”, 自荐掌坛。
诗社成员都有 “雅 号”。
其中:“稻香老农 ”是 , 叫“蕉下客”,黛玉叫“ ”,薛宝钗叫 “ ”,宝玉叫 “ ”,迎春叫 “ ”, 叫“藕榭 ”。
第9课宝玉挨打学案(含答案)第9课宝玉挨打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及小说的主旨。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葳蕤嗐命殒惶悚思忖擅造讹传见谕暴殄谆谆唆挑婢女弑君孽障焙茗答案wiruhiynsncnshnytinzhnsubshnibimn2多音字遂勒拗答案su/sul/lio/ni/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答案1慷慨/气概2嫌弃/赚钱3擅自/檀板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惶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思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克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暴殄天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流荡优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七手八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惶恐。
悚,害怕,恐惧。
2思量。
3定夺,决断。
4任意糟蹋东西。
5流荡,放荡,迷恋。
优伶,旧时对以演戏为业者的称谓。
旧时认为优伶是作风不正派的下贱人。
6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克隆羊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