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痛风
- 格式:docx
- 大小:13.41 KB
- 文档页数:2
痛风中医护理方案痛风概述痛风是一种痛风石及其他组织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其发病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中医有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案来缓解症状和管理痛风。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内脏等,以减少尿酸的生成。
-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 避免酒精和甜饮料的摄入,以防止尿酸排除受阻。
草药治疗- 中医草药治疗可帮助调理身体,清除风热湿邪,促进尿酸的排泄。
- 常用的草药有樱桃、荆芥、金银花等,可以作为煎剂或泡茶饮用。
穴位按摩- 经络学说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平衡。
- 可以使用按摩工具或手指按摩足三里、曲池等穴位,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
足浴疗法- 使用中药材煮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体疲劳。
- 常用的草药有决明子、红花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草药。
注意事项- 病人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 饮食和生活惯的调整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 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以上是痛风中医护理方案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Note:*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are plans for gou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ult with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before starting any treatment plan.*。
痹病(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常规
1、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与哪种食物摄入过多有关? [单选题] *
A. 辛辣食物
B.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C. 高嘌呤食物(正确答案)
D.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哪种体质导致的? [单选题] *
A. 湿热体质(正确答案)
B. 寒湿体质
C. 气郁体质
D. 血瘀体质
3、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避免哪种饮料? [单选题] *
A. 牛奶
B. 咖啡
C. 绿茶
D. 酒精类饮料(正确答案)
4、中医护理痛风性关节炎时,常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局部疗法? [单选题] *
A. 针灸
B. 推拿
C. 艾灸(正确答案)
D. 拔罐
5、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常伴随哪些症状? *
A. 关节红肿热痛(正确答案)
B. 皮肤瘙痒
C. 尿酸水平升高(正确答案)
D. 关节僵硬
6、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
A. 控制体重(正确答案)
B. 增加高蛋白饮食
C. 多饮水(正确答案)
D. 避免剧烈运动(正确答案)
7、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
A. 逍遥丸(正确答案)
B. 金锁散(正确答案)
C. 膏药贴敷
D. 桂枝汤
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风的护理常规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慢性代谢性疾病。
1.护理评估1.1病史:了解疼痛的发展及诱因,询问伴随症状。
1.2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脏改变。
1.3心理社会反应:因疼痛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2.1舒适的改变:疼痛,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炎症反应有关。
2.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痛风发作和关节畸形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有关。
2.3知识疲乏:患者缺乏疾病相关饮食、运动、用药和关节保护等知识。
3.护理措施3.1饮食护理3.1.1限制嘌呤的摄入量,忌饮酒,多饮水尤其是碱性水,多食碱性食物,有助于尿素的排出。
3.2急性关节炎的护理3.2.1痛风急性发作时,除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外,患者常会伴有发热,应绝对卧床休息至疼痛缓解后72小时,方可恢复活动,此期间应抬高患肢,避免关节负重如使用拐杖等,预防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护士应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3.3用药护理3.3.1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及时处理,用药期间尤其是用排尿酸药者需注意多饮水和碱化尿液,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3.4心理护理3.4.1本病反复发作,症状持续延长,且受累关节逐渐增多,故患者出现悲观失望、忧虑等心理变化,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可采用安慰、解释、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认识到长期不良情绪会造成病情加重,让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来充实生活,调动积极性,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健康。
4.健康指导4.1知识宣教4.1.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痛风的有关知识,说明本病属需要终生干预治疗的疾病,但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嘱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低落或紧张;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肥胖的患者要减轻体重;避免劳累、受凉、感染、外伤等诱发因素。
4.2适度活动和保护关节4.2.1不要长时间持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工作,可选择交替完成轻、重不同的工作,指导患者局部按摩,泡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尿酸结晶的形成。
痛风的中医护理业务学习(1)中西医结合科业务学习资料时间:地点:主讲人:痛风的医疗护理一、概述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
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二、医疗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关节疼痛时卧床休息,疼痛缓解3日后开始恢复活动。
发作时避免关节负重,抬高患肢,可局部冷敷,24小时后可行热敷、理疗、保暖,可减少疼痛。
2、饮食护理:1)在急性发作时应选用无嘌呤食物,如脱脂奶、鸡蛋、植物油等,或选用低嘌呤食物如富强粉面包、饼干、稻米饭、蔬菜、水果等。
2)发作期病人常无食欲。
因此应给予足量牛奶、鸡蛋,尽可能多地食用水果和蔬菜。
食物应尽量精细,如面包、稻米饭等,全天液体摄量应在3000m1以上,两餐之间可用碳酸氢钠类液体。
、3)控制体重,避免过胖,限制脂肪及动物蛋白,以食用植物蛋白为主。
4)慢性期或缓解期应选用低嘌呤饮食,每周应有2日无嘌呤饮食,饮食中注意补充维生素及铁质,多食水果及黄绿叶蔬菜。
5)禁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肾、胰、脑、鱼类、禽类,及花生、干豆、全麦、龙须菜、蘑菇、菠菜。
要多食偏碱性食物。
3.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此病为慢性疾病,饮食是控制疾病的要点,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维持最大限度的自理是最终目标。
4、治疗配合(1)加强体疗和理疗,体疗以伸展和屈曲为主,理疗包括有热敷、热水浴、红外线、按摩,以增加关节的血液循环。
,(2)定期复查尿酸、血象、肝肾功能,必要时加用保肝药物。
(3)避免情绪紧张、寒冷、饥饿、感染、创伤等因素,以免疾病复发。
(4)秋水仙碱可迅速缓解急性发作,有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5)避免使用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尿剂、水杨酸类药物,以免引起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痛风的中医护理你了解多少痛风是由于瞟吟代谢长期紊乱或减少的尿酸排泄引发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该病能够造成痛风石沉积,引起关节畸形、肾脏病变。
本病有着比较长的病程,会反复迁延发作,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在治疗痛风上,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用于急性期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记载比较多,认为痛风主要由于缺乏先天禀赋,脾肾功能失调,还与遗传、环境、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
对于痛风的护理,中医有着独特的方法,效果明显,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痛风的中医护理方法。
一、痛风病发作的临床表现痛风的发病特征是,周身各大小关节受到侵袭,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呈多发性、游走性。
痛风在发病初期时,患者会有畏寒发热、脉数汗出等表证,嗣后渐趋严重,症状会反复发作,对四肢伸展造成不利,关节运动会出现障碍,若不能及早治疗,后患无穷。
对于晚期病人,有着严重的病情,更常见于循环系统疾患并发,比如心肌炎、心脏瓣膜炎等。
在较大的关节痛风病比较的常见,比如,膝、肩、踝、肘关节等,且呈现对称性受累。
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等。
痛风病有着明显的转移性特点,也就是原来受害的关节消退症后,另外关节会被迅速的波及。
痊愈后没有痕迹,会完全恢复关节的机能。
二、痛风的中医护理措施(一)饮食护理每天需要限制瞟吟量的摄入,不能大于400mg,不能吃动物内脏及海鲜类食物,要吃易于消化、清淡的食物,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能饮酒,要多饮水,每天大概饮水量为1000-3000ml,临睡前或半夜可加饮一杯,避免小便过浓。
对于痰浊阻滞型,可以多饮碱性饮料。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多为湿热型,需要多喝大量的果汁、菜汁,帮助痛风结晶溶解、排出。
同时维生素B族能够对痛风症状进行改善,对于间歇发作期,建议多喝土获菩粥,不仅能够解毒,还能化湿、浊利小便,有助于调节瞟吟代谢紊乱。
对于慢性期,建议多喝百合薏米粥,百合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秋水仙碱,能够明显增强疗效。
薏苡仁能够利尿,还能对痛风关节炎症状进行改善。
痛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弦细或弦滑等;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4、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肤紫暗,脉弦或沉涩;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关节疼痛、肿胀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累及小关节部位、数量、持续时间、程度、做好疼痛评分;2、鼓励患者卧床或在椅子上休息;保持局部的休息,患部不可负重,并可利用护架预防被褥对疼痛关节造成压迫,减轻疼痛,另给予患部抬高保持舒适;改变姿势时动作要慢且缓和,避免碰撞机会造成剧烈疼痛;疼痛肿胀减轻后,关节可适度的活动,以避免不动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3、日常所需用物,如茶杯、开水、叫人铃等,尽量放至床边以利患者取用,减少移动所造成的疼痛;如需下床时,则注意给予安全的支撑,如拐杖、助行器等;4、痛风急性发作时,局部勿施以冰敷、热敷或按摩,因皆会引起更剧烈的疼痛;5、监测生命征象,注意患者有无发烧情形;6、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需有2000ml,可利尿酸排泄及预防尿路结石;但有心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者例外;7、根据医嘱正确应用解热镇痛药物,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疼痛程度;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注意患者有无使用药物后的合并症,如胃肠出血、腹泻等;8、急性发作时,仍需限制高普林类食物摄取,如甲壳类海产、内脏类、浓肉汁、香菇、豆类等;9、急性发作时常因关节内积水,此时可用空针抽出关节液,一方面可减缓患部关节的肿胀疼痛,还可将抽出液体送检;10、遵医嘱行中药外敷,中药熏药或熏洗,针灸治疗、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热证者不宜;二无伤口的痛风石关节炎1.评估痛风石的部位、程度、有无感染;2、痛风石形成处的皮肤,易因衣服摩擦刺激造成发炎,因此需教导病人选择吸汗、柔软的衣物为佳;穿着柔软适当的鞋子,保护患部勿磨破皮而受感染;3、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避免受伤,每天观察患部有无伤口;4、切记勿任意切开痛风石,因其伤口极难愈合,且易受感染但已确定有感染时除外;5、耐心服用降尿酸药物,其痛风石仍有机会消失;6、注意平日尿量,监测血中BUN、Cr的数值,以助早期发现是否有肾脏方面的合并症;7、对于已受破坏而变型的关节,因会影响活动度,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便,除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之外,也可由复健人员帮忙,利用一些固定物、活动夹板等,让关节有所支撑,以维持其基本活动力;8、痛风石如沉积在腕部,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而使手指麻木,此时需借助外科手术移除痛风石以减轻症状,或局部注射止痛剂来缓解症状;9、屈伸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者可采用中药外敷、中药熏药或熏洗、针灸治疗、拔火罐、中药离子导入等;三有伤口的痛风石关节炎1、痛风石破裂所造成的伤口,常合并有细菌感染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偶会造成坏死性筋膜炎,其严重度不可忽视;一旦有伤口产生,切勿随便敷成药或中药粉;2、伤口常有痛风石液体或结晶流出,换药时应尽量消毒干净;伤口换药时确实执行无菌技术;3、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分泌物或恶臭,随时告知医师;4、如伤口合并有感染时,伤口需作细菌培养后,医师常给予抗生素治疗,而治疗期限则因病情而不同;5、有时因伤口受感染恶化,需进一步接受清创术,更严重者发生肢体组织坏死,必要时需由骨科医师执行截肢手术,以确保生命;6、如伤口恢复情况良好,在医师同意下出院,由家属在家继续为患者换药时,医护人员需仔细且正确教导家属执行无菌换药技术,因伤口需长时间照顾,此时家属应耐心配合,让患者可缩短病程,早日康复;四高尿酸血症1. 发现高尿酸血症时,评估尿酸水平,且进一步检查有无其他疾病,如肿瘤、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等;2、避免服用诱发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如利尿剂、阿斯匹灵、抗结核药物等,如自行服用时,请务必告知医生;避免一些诱发痛风发作因素,如饮食不正常、饥饿、喝酒、压力、寒冷,或受伤、急剧减重等;3、痛风患者因尿液偏酸性,容易发生尿路结石的现象,故如有血尿或一侧腰部短暂性剧烈疼痛时,应随时向主治医师报告;每天必须摄取足够的水分至少2000ml,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饮水最佳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晨晚间;4、维持理想体重,因肥胖也会使尿酸的产生增加;适当的运动及放松心情、减缓压力,皆有助于患者;5、定期检测血尿酸值;6、注意观察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等情况;如有身困倦怠,头昏头晕,可按摩风池、百会、太阳等穴位,5-10分钟; 腰膝酸痛可遵医嘱予以中药外敷、中药熏药、拔火罐、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基础治疗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受累关节;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3、饮足够的水,每日2000ml以上;二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三中药注射详见附录1四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辨证选用中药外敷法,湿热蕴结证,选用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之品,如芙黄膏、如意黄金膏等;寒湿痹阻证,选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药物,如乌头汤制成散剂,黄酒调均外敷,每隔6-12小时换药一次;2.中药薰药或薰洗辨证选用中药薰药或薰洗治法,湿热蕴结证,选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药物;脾虚湿阻证,选用健脾利湿,益气通络药物;寒湿痹阻证,选用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药物;痰淤痹阻证,选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3.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第1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第2组曲池配穴:第1组内踝侧取太溪、太白、大墩外踝侧取昆仑、丘虚、足临泣第2组合谷病变在下肢,主穴与配穴取第1组,病变在上肢则取第2组;2三菱针刺络放血: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多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采用,取阿是穴,放血1-2ml,每周2-3次;3还可选用火针、雷火灸、梅花针、扣刺结合拔罐等方法,以达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多在痛风急性发作时采用;4.其他疗法1拔罐:疼痛部位用3-5个火罐,每次留罐5分钟;热证者不宜;2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药离子导入,每日1次;热证者不宜;3TDP照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热证者不宜;四、健康指导1.体位指导急性疼痛期减少患肢活动,肿胀明显者适当太高患肢;一生活起居1.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紧张与激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和;2.积极减肥,避免饥饿疗法,坚持适当的运动量;3.间歇期病人应注意鞋子的选择,尽量穿柔软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磨损造成感染;冬天避免受凉,室温保持在20~22℃,对年老体弱者应注意保暖;4. 急性发作期须严格卧床休息,并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避免关节负重;直至疼痛缓解72小时后开始适当轻微活动,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血液循环;二饮食指导1.饮食护理1湿热蕴结型:力戒烟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2寒湿痹阻型:季节变化时注意调节饮食起居,避免风寒湿邪外侵;3保持理想体重,适当限制脂肪,限制食盐摄入,禁酒限烟,低嘌呤饮食,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常见食物的酸碱性及嘌呤含量,使之能够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4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不宜喝大量浓茶或咖啡;2.饮水护理要求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适当饮水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1饮水习惯:坚持每日饮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时不饮,临时暴饮;2饮水时间:不宜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餐后立即饮大量的水,饮水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间和清晨;3饮水与口渴:通风病人应采取主动饮水的积极态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时才饮水,因为口渴明显时体内已处于缺水状态,这时饮水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较差;4饮茶:通风病人可用饮茶代替饮白开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铁的吸收;另外,茶中鞣酸可与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餐后立即饮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等,较好的方法是餐后1小时开始饮茶,且以淡茶为宜;三情志护理患者因反复发作疼痛,导致患者情绪焦虑不安,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解释病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痛风的病因及防治对策,增加配合治疗的信心;四预防指导1.在医师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及反复发作,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不宜使用一些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双氢克尿塞,速尿;2.定期检查血尿酸值,1~3个月检测一次,以便调整用药和防治心、肾、尿酸性结石;3.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五、护理难点中年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差解决思路:1.针对患者的特点、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等给予个性化指导,强调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2.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生活护理、饮食调理、饮水护理等相关护理知识;3.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影响及重要性;4.建立通讯录,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提供咨询服务;六、护理效果评价附:痛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痛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脾虚湿阻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痰淤痹阻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痛风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发作间隔时间,诱因,受累关节有无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表现,监测血和尿的尿酸水平。
3、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疼痛缓解后72小时方可恢复活动。
4、若手、腕或肘关节受侵犯以夹板固定,也可在受累关节给予25%硫酸镁湿敷,急性期受累关节不宜冷敷或热疗。
5、应用排尿酸药物时,指导多饮水和口服碳酸氢钠等碱性药。
6、急性期严格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缓解期可给予平衡膳食,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鼓励多饮水,液体摄入量每日2000毫升以上。
7、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适宜的温湿度。
8、指导患者适度的运动,交替完成、轻重不同工作,若有发热、皮疹、解黑便等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付** 审核人:xxx 拟定日期:2020年x月修订时间:2020年x月。
痛风专科护理要点
痛风专科护理的要点包括:
1. 饮食管理:鼓励患者遵循低嘌呤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
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
2. 疼痛管理: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冷敷或热敷等。
教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并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3. 药物治疗: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包括抗痛风药物和其他相关药物。
解释药物的作用、剂量和用法,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4. 运动和休息:鼓励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5. 预防并发症:教育患者关于痛风的并发症,如肾结石、关节畸形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 心理支持:痛风患者可能经历疼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提供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
7. 定期随访:强调定期就诊的重要性,以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药物效果。
8. 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痛风相关的知识,包括疾病的原因、治疗和自我管理技巧。
这些护理要点旨在帮助痛风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团队应与患者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教育。
中医护理常规--痛风痛风痛风是因饮食失宜、脾肾不足、外邪痹阻、痰瘀沉积于关节周围,以第一跖关节、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辨证分型1.湿热痹阻下肢小关节猝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黯,按之稍硬。
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肌肤干燥,皮色黧黯。
舌紫黯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仁,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
舌体胖、舌质黯、舌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
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环境:病室宜温暖、干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休息: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1)观察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范围、程度。
观察关节活动情况,有无关节僵硬及畸形。
(2)观察全身情况,定时测量血压,遵医嘱定期检查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急性期,可将患肢抬高以减轻疼痛。
病重卧床者,应协助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及皮肤的清洁、干燥。
3.情志护理(1)关心帮助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共同配合纠正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
4.饮食护理(1)应食低嘌呤的食物,可多食奶制品、水果。
忌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豆制品等。
(2)湿热痹阻者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清热祛湿利尿。
(3)肝肾阴虚者可多食调补肝肾之品,如杞子粥等。
5.用药护理按医嘱服药。
使用外敷膏药,注意皮肤有无过敏。
6.临床辨证(症)护理(1)关节红、肿、刺痛者遵医嘱予外敷加味双柏散;关节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者,可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屈伸练习,缓解期可适度活动。
痛风的中医名词解释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在关节和软组织中的沉积,导致关节炎、石锥形体和尿酸肾病等一系列症状。
在中医学中,痛风的解释与西医有所不同,它从中医的角度对这一疾病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归纳。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痛风在中医理论中的相关名词解释。
1. 尿酸尿酸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它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通过肾脏排泄体外。
在中医理论中,尿酸被归类为火邪,属于热毒。
中医认为,火邪可以引起体内阴阳失衡,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痛风的发病。
2. 风湿在中医理论中,风湿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因素,与痛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风湿可导致气血运行障碍,使病邪更易侵犯关节和软组织,引发痛风的发作。
痛风的发作常伴有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与中医的风湿病理相吻合。
3. 石锥形体中医视角中的石锥形体是痛风的主要病理表现。
石锥形体是由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的尿酸盐堆积形成的固体结构,形状呈针状或锥状。
在中医理论中,石锥形体被归类为寒邪,属于寒湿病理范畴。
中医认为,痛风患者体内寒湿邪气生成过多,使尿酸盐凝聚形成石锥形体,从而加重疾病症状。
4. 湿热湿热是中医对痛风发病机制的解释之一。
中医认为,湿热是由于脾胃失调,湿气在体内停滞积聚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湿热是病邪,具有热毒性质,可致使尿酸生成增加,从而促进痛风的发展。
中医治疗痛风时,常用一些功效清热利湿的中药来降低体内的湿热程度,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5.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痛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痛风患者的尿酸盐在关节和软组织中的沉积会引起瘀血,形成痛风结节和石锥形体。
通过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瘀血状况,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症状。
6. 调理脾胃中医治疗痛风时,常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对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起重要作用。
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有助于减少尿酸生成和提高尿酸的排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
痛风中医护理常规【定义】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绝经期后妇女,5%-25%病人有痛风家族史。
1、无症状期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
2、急性关节炎期为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单个,偶尔双侧或多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可有关节腔积液,常夜间发作,因疼痛惊醒,最易受累部位是跖关节。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4、肾病变5、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常伴有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凝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
【护理措施】1、症状护理(1)关节疼痛时卧床休息,疼痛缓解3日后开始恢复活动。
发作时避免关节负重,抬高患肢,可局部冷敷,24小时后可行热敷、理疗、保暖,可减少疼痛。
(2)局部护理:手、腕或肘关节受累时,为减轻疼痛,可用夹板固定制动,也可在受累关节给予冰敷或25%硫酸镁湿敷,消除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痛风石严重时,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溃疡发生,故要注意维持患部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2、饮食护理1)在急性发作时应选用无嘌呤食物,如脱脂奶、鸡蛋、植物油等,或选用偏碱性食物如面包、饼干、稻米饭,多食水果和蔬菜,鼓励多饮水2000m1以上。
饮食宜清淡、消化,忌辛辣和刺激食物。
严禁饮酒、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
2)控制体重,避免过胖,限制脂肪及动物蛋白,以食用植物蛋白为主。
3)禁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蟹类、肉类、禽类,及花生、黄豆、腰果、银耳、香菇、菠菜。
3、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紧张、寒冷、饥饿、感染、创伤等因素,以免疾病复发;4、用药护理(1)秋水仙碱:对制止炎症、止痛有特效,应及早使用。
(2)使用丙磺舒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
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使用期间,嘱病人多饮水。
(3)使用别嘌醇,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健康教育】1、知识宣教给病人和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本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经积极有效治疗,病人可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
痛风治疗中的中医护理实践1. 概述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形成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中医将痛风归属为“痹症”、“痛风”等范畴,认为其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失衡、肝肾亏损、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中医护理在痛风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调整生活作息、饮食结构、情志状态,以及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 中医护理原则2.1 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强调因人而异、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2 整体护理中医强调整体观念,痛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身体和精神整体的调养,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
2.3 预防为主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病情的加重和反复。
3. 中医护理措施3.1 生活护理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遵循低嘌呤、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摄入,多饮水,保持尿液稀释。
休息与运动: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2 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情志调节,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3 中医特色疗法中草药治疗:监督患者按医嘱服用中药,注意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和副作用。
针灸和推拿:运用针灸和推拿疗法缓解关节疼痛,促进尿酸排泄。
外治法:使用中药外敷、熏洗等方式,帮助减轻关节炎症。
3.4 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痛风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掌握疾病自我管理和监测的方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4. 护理评估与监测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护理需求,调整护理计划。
监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关节炎症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5. 结论中医护理在痛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痛风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护理常规系由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趾、指等关节红肿疼痛一或伴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初期表现在肢体、关节、之经脉,继而侵蚀筋骨、内损脏腑。
一、临床表现多以单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渗液。
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二、临证护理1、局部疼痛、肿胀可遵医嘱正清风痛宁膏外敷。
2、中药熏洗时药液宜偏凉,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风、寒、湿痹者局部注意保暖,疼痛剧烈部位可加护套。
4、风寒湿盛者室内宜温暖向阳,干燥防潮,注意防寒保暖。
湿热壅盛型病室宜清爽通风。
5、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活动不利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保持衣被清洁干燥。
6、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皮肤、汗出、体温、脉搏、舌象、伴随症状的变化等,做好记录。
三、饮食护理饮食避免进食高嘌吟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蚝、蛤、蟹等。
严格戒酒,多饮水,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
四、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如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应及时报告医生。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五、并发症护理1、出现肾脏病变时按水肿或癃闭护理。
2、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性褥疮。
六、健康指导1、嘱患者遵循饮食原则。
2、避免过度劳累,紧张。
3、穿鞋要舒适,避免关节损伤。
4、.须继续服药者,告知患者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来院诊治。
痛风的护理常规范文
一.护理诊断:
1.营养不良:由于患者病情及药物治疗引起的消耗,机体营养不良,影响机体抗感染能力,防止发生感染并促进恢复机能。
2.活动能力下降:由于患病及药物治疗引起的体力不足,影响机体的活动能力,预防及重新增强体力。
3.精神焦虑:痛风患者精神负担大,痛苦无处不在,有时难以控制,预防精神焦虑,促进心理平衡。
4.休克:由于出血、感染等而出现休克,加重病情,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抢救措施。
二.护理措施:
1.坚持规律作息,调节好身体的活动量,合理安排活动,如游泳、太极拳等,防止运动病变,促进机体的恢复。
2.营养指导:对于痛风患者,主要指导其饮食应少食多餐、控制热量和摄入蛋白质,不可吃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加强吸收,用料充足,摄入营养均衡。
3.加强锻炼:锻炼能调节情绪,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血祛湿,预防及控制病情,痛风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如拉伸运动,有氧运动,改善机体活动能力。
4.加强心理疏导:痛风病患者情绪易急躁,可采取良好的心理疏导,宣泄情绪,降低精神负担。
痛风
痛风是因饮食失宜、脾肾不足、外邪痹阻、痰瘀沉积于关节周围,以第一跖关节、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辨证分型
1.湿热痹阻下肢小关节猝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黯,按之稍硬。
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肌肤干燥,皮色黧黯。
舌紫黯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仁,伴有目眩、
面浮足肿、胸脘痞闷。
舌体胖、舌质黯、舌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
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
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环境:病室宜温暖、干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休息: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
(1)观察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范围、程度。
观察关节活动情况,有无关节僵硬及畸形。
(2)观察全身情况,定时测量血压,遵医嘱定期检查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急性期,可将患肢抬高以减轻疼痛。
病重卧床者,应协助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及皮
肤的清洁、干燥。
3.情志护理
(1)关心帮助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共同配合纠正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
4.饮食护理
(1)应食低嘌呤的食物,可多食奶制品、水果。
忌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豆制品等。
(2)湿热痹阻者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清热祛湿利尿。
(3)肝肾阴虚者可多食调补肝肾之品,如杞子粥等。
5.用药护理按医嘱服药。
使用外敷膏药,注意皮肤有无过敏。
6.临床辨证(症)护理
(1)关节红、肿、刺痛者遵医嘱予外敷加味双柏散;关节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者,可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屈伸练习,缓解期可适度活动。
(2)关节畸形者,注意保暖,可给予按揉或理疗,协助活动,减轻挛缩。
(3)关节肿胀、酸麻疼痛者,可适当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避寒。
(4)发热汗出者,应及时擦干汗液,勤换内衣,保持皮肤、衣服、被褥清洁。
7.并发症护理
(1)对反复发作的重症病人,主要累及心、肾时,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2)关节肢体肿胀者予适当抬高患者,按医嘱予使用利尿药。
(3)急性期疼痛患者,按医嘱根据病情予冷敷或热敷。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痛风很难彻底根治,必须终身耐心坚持疗养。
2.加强身体锻炼,可进行关节操、散步、太极拳等。
避免劳累或受凉。
3.饮食有节忌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鱼、禽、肉类、油脂、干豆类、硬果等酸性食物,严禁饮酒,可常服食疗方,如冬瓜粳米粥、淡竹叶粳米粥等。
4.避免精神和躯体的疲劳。
缓解期多沐浴,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并且注意保暖,冬季
应戴手套、空棉靴且鞋袜宜宽大、松软。
5.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自行停药或加服其他药物。
6.定期门诊随访,复查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