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 2SO 4、NaHCO 3、NH 4Cl 、Na 2O 、Na 2O 2、Al 2O 3 ?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 2O 、HF 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 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

(1)物质类别判断: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性质判断:

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 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实验判断:

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

③一定pH 溶液稀释测pH 变化 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 3COOH

B .Cl 2

C .NH 4HCO 3

D .SO 2

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l ③氨④食盐水⑤CO 2⑥Cl 2⑦CaCO 3⑧Na 2O 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例3:(全国高考题)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A.1mol/L甲酸溶液的c(H+)=10-2mol/L B.甲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C.10mL 1mol/L甲酸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和特征

?电离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

任何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具有该条件下的最大电离程度。

?电离平衡的特征

①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

②等: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③动: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不等于零,是动态平衡。

④定: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里离子的浓度、分子的浓度都不再改变。

⑤变: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被破坏,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浓度:越稀越电离

在醋酸的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

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变大,但c(CH3COOH)、c(H+)、c(CH3COO-)变小

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c(CH3COOH)、c(H+)、c(CH3COO-)增大,但电离程度变小?温度:T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同离子效应

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使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

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以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为例,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可归纳为下表:

例1:(南昌测试题)在CH3COOH CH3COO-+H+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NaOH(s) B.加浓盐酸C.加水D.加热

例2:(全国高考题)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 B.c(NH3·H2O)/c(OH-) C.c(OH-) D.n(OH-)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H2CO3H++HCO3-,HCO3-H++CO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3=Na++HCO3-,HCO3-H++CO32-

?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熔融状态时:NaHSO4=Na++HSO4—

溶于水时:NaHSO4=Na++H++SO42—

例3:在一定温度下,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②,③。

三、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

1、水的电离

?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2O+H2O H3O++OH-,通常简写为H2O H++OH-;ΔH>0

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和c(OH-)同时增大,K 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和c(OH-)从1×10-7mol/L增大到1×10-6mol/L(pH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c(H+)·c(OH-),25℃时,K W=1×10-14(无单位)。

①K 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

25℃时K W=1×10-14,100℃时K W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

只要温度不变,K W就不变。

?水电离的离子浓度计算

例1:在25°C时,浓度为1×10-5mo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是多少?

酸:C(OH—)溶液= C(OH—)水

碱:C(H+)溶液= C(H+)水

盐:酸性C(H+)溶液= C(H+)水

碱性C(OH—)溶液= C(OH—)水

例2:(西安测试题)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 可能是()。

A.12 B.7 C.6 D.2

例3:常温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的电离产生的C(H+)=1×10-12 mol/l,则下列肯定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Cu2+NO3-SO42-Fe3+

B、Cl-S2-Na+K+

C、SO32-NH4+K+Mg2+

D、Cl-Na+NO3-SO42-

+)比值是:

例4:在25°C时,pH=5的HCl和NH4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

2、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

酸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

碱性溶液:c(H+)

思考:c(H+)>1×10-7mol/L (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

3、溶液的pH

?表示方法

pH=-lgc(H+) c(H+)=10-pH

pOH=-lgc(OH-) c(OH-)=10-pOH

常温下,pH+pOH=-lgc(H+)-lgc(OH-)=-lgc(H+)·c(OH-)=14。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常温时)

①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1,pH=7。

②酸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酸性越强,pH越小。

③碱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碱性越强,pH越大。

思考:1、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2倍,则两者的c(H+)是什么关系?

2、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注意:pH=0的溶液c(H+)=1mol/L。)

?pH的适用范围

c(H+)的大小范围为:1.0×10-14mol·L-1

当c(H+)≥1mol·L-1或c(OH-)≥1mol·L-1时,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更方便。

?溶液pH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出pH的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定pH。

②pH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部,随即(30s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对照,确定溶液的pH。

测定溶液pH时,pH试剂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使非中性溶液的pH 测定产生误差);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标准比色卡的颜色按pH从小到大依次是:红(酸性),蓝(碱性)。

③pH计法:精确测定溶液pH。

4、有关pH的计算

基本原则:

一看常温,二看强弱(无强无弱,无法判断),三看浓度(pH or c)

酸性先算c(H+),碱性先算c(OH—)

?单一溶液的pH计算

①由强酸强碱浓度求pH

②已知pH求强酸强碱浓度

例5:同浓度同体积的HCl、H2SO4、HAc中c(H+)、中和NaOH量及与Zn反应快慢和H2产量比较?同pH同体积的HCl、H2SO4、HAc中c(H+)、中和NaOH量及与Zn反应快慢和H2产量比较?

?加水稀释计算

①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a+n。

②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

③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④弱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⑤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只能约等于或接近于7,酸的pH不能大于7,碱的pH不能

小于7。

⑥对于浓度(或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强酸的pH变化幅度大。

例6:PH=2的两种一元酸HX,HY各1ml,分别加水稀释至100ml,其PH值分别变为a,b,且a>b,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的相对强弱是:HX>HY

B .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X ,NaY 溶液,其PH 值前者大。

C .与足量锌粉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HY 比HX 多。

D .若a=4,则为HX 强酸,HY 为弱酸。 ?酸碱混合计算 ①两种强酸混合

c(H +

)混=

②两种强碱混合 c(OH -)混=

③酸碱混合,一者过量时

c(OH -

)混或c(H +

)混=

若酸过量,则求出c(H +),再得出pH ;

若碱适量,则先求c(OH -),再由K W 得出c(H +),进而求得pH ,或由c(OH -)得出pOH

再得pH 。

例7:把pH=13的NaOH 溶液与pH=2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11,则NaOH 溶液

和硫酸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例8:25℃时,将某强酸和某强碱溶液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恰好中性,则混合前此强

酸与强碱溶液的pH 之和是 A.12 B.13 C.14 D.15 四、盐的水解 1、盐的分类

?按组成分: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按生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分:强酸强碱盐(如Na 2SO 4、NaCl)、弱酸弱碱盐(如NH 4HCO 3)、强酸弱碱盐(如NH 4Cl)、强碱弱酸盐(如CH 3COONa)。

?按溶解性分:易溶性盐(如Na 2CO 3)、微溶性盐(如CaSO 4)和难溶性盐(如BaSO 4)。 2、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定义

盐电离出的一种或多种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实质

盐电离出的离子(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阴离子)跟水电离出的OH -或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碱或弱酸)并建立电离平衡,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盐类水解的特点

①可逆的,其逆反应是中和反应; ②微弱的; ③动态的,水解达到平衡时v(水解)=v(中和)≠0;④吸热的,因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其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3、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含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才发生水解。

?无弱不水解:不含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即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谁弱谁水解:发生水解的是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弱酸弱碱盐看水解生成的酸和碱的强弱。

2

12

211V V V )c(H V )c(H ++++2

12

211V V V )c(OH V )c(OH ++--碱

酸碱碱酸酸V V |

V )c(OH V )c(H |+--+

?越弱越水解:弱酸根阴离子所对应的酸越弱,则越容易水解,水解程度越大。

若酸性HA>HB>HC,则相同浓度的NaA、NaB、NaC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pH逐渐增大。

CO32-和HCO3-所对应的弱酸分别是HCO3- 和H2CO3,HCO3-比H2CO3的电离程度小得多,相同浓度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的大。

?都弱双水解:当溶液中同时存在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时,离子水解所生成的OH-和H+相互结合生成水而使其水解相互促进,称为“双水解”。

①NH4+与S2-、HCO3-、CO32-、CH3COO-等虽然相互促进,水解程度仍然很小,离子间能大量共存。

②彻底双水解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

Al3+与S2—、HS—、AlO2—、CO32—、HCO3—

Fe3+与AlO2—、CO32—、HCO3—

NH4+与AlO2—、SiO32—

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Al3++3HCO3-=Al(OH)3↓+3CO2↑(泡沫灭火器原理)

③特殊情况下的反应

FeCl3和Na2S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S)

Na2S和CuSO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Na2S+CuSO4=CuS↓+Na2SO4) 生成更难溶物

FeCl3和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

4、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对应的酸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

外界条件: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促进水解,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3)外加酸碱盐: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下面分析不同条件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情况:

Fe3++3H O Fe(OH)+3H+(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5、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般水解程度很小,用可逆符号,不标“↓”或“↑”,不写分解产物形式(如H2CO3等)。

NH4++H2O NH3·H2O+H+

HCO3-+H2O H2CO3+OH-

NH4++CH3COO-+H2O NH3·H2O+CH3COOH

?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弱碱阳离子一步到位。

?能进行完全的双水解反应写总的离子方程式,用“=”且标注“↓”和“↑”。

2Al3++3CO3-+3H2O=2Al(OH)3↓+3CO2↑

注意区别酸式盐的阴离子的电离和水解

HS-+H2O H3O++S2-即HS-HS-+H2O H2S+OH-

6、离子浓度比较

?守恒关系

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c (Na+)+c (H+)=c (HCO3-)+2c (CO32-)+c(OH-)

Na2CO3溶液中:c(Na+) +c(H+)=2c(CO32-)+c(OH-)+c(HCO3-)

②物料守恒: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0.1mol/L CH3COONa和0.1mol/L CH3COOH混合溶液,

c(CH3COO-)+c(CH3COOH)=0.2mol/L

Na2S溶液中,c(S2-)+c(HS-)+c(H2S)= 1/2c(Na+);

在NaHS溶液中,c(HS-)+c(S2-)+c(H2S)=c(Na+)。

③水的电离守恒(也称质子守恒):是指溶液中,由水所电离的H+与OH-量相等。

如:0.1mol·L-1的Na2S溶液中:c(OH-)=c(H+)+c(HS-)+2c(H2S)

例1:(四川高考题)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SO42-) B.c(NH4+)>c(SO42-)

A.c(NH4+)

?单一溶质溶液

①酸或碱0.1mol/L H2S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②正盐0.1mol/L的CH3COONa微粒中浓度大小关系?

方法:a.盐的粒子> H2O的离子;b.浓度大小决定于水解程度;c.OH-和H+决定于酸碱性

练:0.1mol/L的Na2CO3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0.1mol/L的(NH4)2SO4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③弱酸酸式盐溶液

[例题]0.1mol/L的NaHSO3微粒中浓度大小关系

电离>水解,则电离产生离子>水解产生的离子

[练习]0.1mol/L的NaHCO3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电离<水解,则电离产生离子<水解产生的离子

例2:已知某温度下0.1mol·L-1的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c(H+)>c(OH-),则下列有关说法或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①HB-的水解程度小于HB-的电离程度;②c(Na+)=0.1mol·L-1≥ c(B2-);

③溶液的pH=1;④c(Na+)= c(HB-)+2 c(B2-)+ c(OH-)、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例3:已知某酸的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的pH=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Y、NaHY、H2Y的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不同

B、NaHY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Y-)>c(HY-)>c(OH-)>c(H+)

C、HY-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HY-+H2O Y-+H3O+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Y和NaHY溶液,前者的pH大于后者

?两种溶液混合

①分析反应,判断过量,确定溶质。

②“两个微弱”:弱酸(碱)溶液中分子是主要的,盐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是主要的。

③主要离子和少量的离子分别结合溶质物质的量、电离水解程度和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例4: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与CH3COONa配成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大于c(Na+),对该混合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H+)>c(O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1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1 mol·L-1

例5: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稀溶液,pH值为4.7,下列说法错误的( )

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

B、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

C、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的电离作用

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

例6: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Na+)>c(Ac-)>c(OH-)>c(H+)

B、c(Na+)=c(Ac-)>c(OH-)>c(H+)

C、c(Na+)>c(OH-)>c(Ac-)>c(H+)

D、c(Na+)>c(OH-)>c(H+)>c(Ac-)

如果一定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的pH=7,则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为()

A、c(Na+)>c(Ac-)

B、c(Na+)=c(Ac-)

C、c(Na+)

D、c(OH-)>c(H+)

例7:将0.2 mol·L-1CH3COOK 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CH3COO-)>c(Cl-)>c(CH3COOH)>c(H+)

例8: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在所得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l-)>c(NH4+)>c(OH-)>c(H+)

B、c(NH4+)>c(Cl-)>c(OH-)>c(H+)

C、c(Cl-)=c(NH4+)>c(H+)=c(OH-)

D、c(NH4+)>c(Cl-)>c(H+)>c(OH-)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的比较

例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CO3 ②(NH4)2SO4 ③NH4HCO3④NH4HSO4⑤NH4Cl ⑥NH3·H2O ⑦CH3COONH4;按c(NH4+)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⑦⑤④⑥①②③

B.⑥③⑦⑤④①②

C.⑥⑦⑤③④①②

D.⑥⑦③⑤④②①

1B 2A 3D 4AB 5C 6A B 7D 8B 9B

7、盐类水解的应用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①等浓度不同类型物质溶液pH:

多元强碱>一元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水>强酸弱碱盐>弱酸>一元强酸>多元强酸

②对应酸(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酸)性越强。

常见酸的强弱:H 2SO 3>H 3PO 4>HF>HAc >H 2CO 3 >H 2S >HClO > HCN>HCO 3—>HS —

③弱酸酸式盐溶液

当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溶液成酸性,如HSO 3—、、H 2PO 4—

(一般只此两种)

当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时,溶液成碱性,如HCO 3—

、HPO 32—

、HS —

④同pH 溶液浓度比较

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 3②CH 3COONa ③NaClO ④Na 2CO 3四种盐溶液pH 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盐溶液蒸干所得到的固体

①将挥发性酸对应的盐(AlCl 3、FeBr 3、Fe(NO 3)3等)的溶液加热蒸干,得不到盐本身。

AlCl 3溶液中,AlCl 3+3H 2O Al(OH)3+3HCl 2Al(OH)3 Al 2O 3+ 3H 2O ②如果水解生成的酸难挥发,则可以得到原固体,如Al 2(SO 4)3、Fe 2(SO 4)3等。 ③强碱弱酸盐的溶液蒸干可以得到原固体,如K 2CO 3、Na 2CO 3等 ④不稳定的盐的溶液:发生分解,如Ba(HCO 3)2溶液蒸干得到BaCO 3。 ⑤具有强还原性盐的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如2Na 2SO 3+O 2=2Na 2SO 4。

⑥由易水解变质的盐的结晶水合物得到无水物,应在抑制其水解的氛围中加热脱水。

MgCl 2·6H 2O 加热:MgCl 2·6H 2O Mg(OH)Cl+HCl↑+5H 2O

MgCl 2·6H 2O MgO+2HCl↑+5H 2O)

在干燥的HCl 气流中加热便能得到无水MgCl 2。

?配制盐溶液,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

如配制FeCl 3、SnCl 2等溶液,可滴入几滴盐酸或直接将固体溶解在盐酸中再稀释到所需浓度。

?试剂的贮存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 2CO 3、NaHCO 3溶液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贮存,必须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存。 ?化肥的合理使用,有时要考虑盐类水解。 ①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使用 ②过磷酸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Mg 、Zn 等较活泼金属溶于强酸弱碱盐(如NH 4Cl 、AlCl 3、FeCl 3等)溶液中,产生H 2。 ?某些盐的分离除杂要考虑盐类的水解。

如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氧化镁 ?判断离子共存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Al 3+与CO 32-、HCO 3-、S 2-、HS -、AlO 2-等, Fe 3+与CO 32-、HCO 3-、AlO 2-等。

无法在溶液中制取Al 2S 3,只能由单质直接反应制取。 ?分析溶液中粒子的种数要考虑盐的水解。 ?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利用盐的水解知识。

①泡沫灭火器产生泡沫是利用了Al 2(SO 4)3和NaHCO 3相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

Al 3++3HCO

3=Al(OH)3↓+3CO 2↑。

②日常生活中用热碱液洗涤油污物品比冷碱液效果好。

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 3和Mg(OH)2,基本上不会生成MgCO 3,是因为MgCO 3微溶于水,受热时水解生成更难溶的Mg(OH)2。

④用盐(铁盐、铝盐等)作净水剂时需考虑盐类的水解。

(一)典型例题

【例2】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为()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分析】本题以水的离子积为知识依托,考查学生对不同条件下水电离程度的认识,同时考查了思维的严密性。错解分析:pH=12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忽略了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就会漏选D。

解题思路:先分析pH=12的溶液中c(H+)、c(OH-)的大小。由c(H+)=10-pH得:

c(H+)=1.0×10-12 mol·L-1 c(OH-)=1.0×10-2 mol·L-1

再考虑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碱,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最后进行讨论:(1)若溶质为碱,则溶液中的H+都是水电离生成的:c水(OH-)=c水(H+)=1.0×10-12mol·L-1(2)若溶质为强碱弱酸盐,则溶液中的OH-都是水电离生成的:c水(OH-)=1.0×10-2 mol·L-1。

【答案】CD

【例3】室温下,把1mL0.1mol/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其浓度接近于()

A. 1×10-4 mol/L

B. 1×10-8 mol/L

C. 1×10-11 mol/L

D. 1×10-10 mol/L

【分析】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在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完全由水电离产生,而氢离子则由酸和水共同电离产生。当酸的浓度不是极小的情况下,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总是远大于由水电离产生的(常常忽略水电离的部分),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始终一样多。所以,酸溶液中的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求算通常采用求算氢氧根离子。

稀释后c(H+)=(1×10-3L×0.1mol/L)/2L = 1×10-4mol/L

c(OH-) = 1×10-14/1×10-4 = 1×10-10 mol/L

【答案】D

【例4】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 (SO42-):c (H+)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c(H+)=2×10-8mol·L-1,c(SO42-)=10-8 mol·L-1,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B。其实,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1×10-7mol·L-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1×10-7mol·L-1。

【答案】C

【例6】将体积均为10 mL、pH均为3的盐酸和醋酸,加入水稀释至a mL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A.a=b=100 mL

B.a=b=1000 mL

C.a<b

D.a>b

【分析】盐酸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加水稀释过程中盐酸电离出的H+离子的物质的量不会增加。溶液中c(H+)与溶液体积成反比,故加水稀释时,c(H+)会随着水的加入而变小。醋酸是弱电解质,发生部分电离。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未电离的醋酸分子发生电离,从而使溶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而c(H+)与溶液体积同样成反比,这就使得此溶液中c(H+)受到n(H+)的增加和溶液体积V增加的双重影响。很明显,若将盐酸和醋酸同等程度的稀释到体积都为a,则盐酸的c(H+)比醋酸的c(H+)小。若要稀释到两溶液的c(H+)相等,则醋酸应该继续稀释,则有

b>a。

【答案】C

【例7】99mL0.1mol/L的盐酸和101mL0.05mol/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溶液的c(H+)为()(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A. 0.5×(10-8+10-10)mol/L

B. (10-8+10-10)mol/L

C.(1×10-14-5×10-5)mol/L

D. 1×10-11 mol/L

【分析】把101mL的Ba(OH)2分差成99mL和2mL,其中99mLBa(OH)2溶液和99mL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这样就相当于将2mL0.05mol/L的Ba(OH)2加水稀释至200mL,先求溶液中的[OH-],然后再化成[H+],故应选D。

[答案]D

【例8】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最接近于()。

A. 8.3

B. 8.

C. 9

D. 9.7

[解析]同种溶质的酸或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约为大的pH减去0.3(两溶液的pH值必须相差2以上)。

[答案]D

【例9】室温下x L pH=a的盐酸溶液和y L pH=b的电离度为α的氨水恰好完全中和,则x/y 的值为()

A.1

B. 10-14-a-b /α

C. 10a+b-14/α

D.10a-b/α

【分析】c(HCl)=c(H+)=10-a mol·L-1,盐酸的物质的量=10-a×x mol·L-1,c(NH3·H2O)·α=c(OH-)=10b-14 mol·L-1,NH3·H2O物质的量为10b-14÷α×y mol·L-1。根据题意:10-a·x=10b-14÷α×y,得x/y=10a+b-14/α。

【答案】C

【例10】若在室温下pH=a的氨水与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A.10a+b-12 %

B. 10a+b-14 %

C. 1012-a-b%

D. 1014-a-b%

【分析】设氨水和盐酸各取1L。氨水电离出的c(OH-)=10-14÷10-a mol·L-1=10a-14mol·L-1即氨水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为10a-14mol,而NH3·H2O的物质的量=盐酸的物质的量=10-b mol·L-1×1L=10-b mol;所以氨水的电离度为10a+b-12 %。

【答案】A

【例11】用0.01mol/LH2SO4滴定0.01mol/L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H2SO4;②少加了1滴H2SO4(设1滴为0.05mL)。则①和②c(H+)之比为()

A. 10

B. 50

C. 5×103

D. 104

【分析】多加1滴H2SO4,则酸过量,相当于将这1滴硫酸由0.05mL稀释至100mL。少加1滴H2SO4,相当NaOH溶液过量2滴,即将这部分NaOH溶液稀释至100mL。现计算如下:

①多加1滴硫酸时,c(H+)=1002

01

.0

05

.0?

?

=10-5(mol/L),

②少加1滴硫酸时,c(OH-)1002

01

.0

05

.0?

?

=10-5(mol/L),

c(H+)=

5

14

10

10

)

(-

-

-

=

OH

c

K

W

=10-9(mol/L),故二者比值为104。

【答案】D

【例12】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L-1的盐酸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一半;向②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加入后仍显酸性);③不作任何改变,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②>①

D. ①=②=③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酸碱中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及抽象思维能力。

对①加热蒸发,由于HCl的挥发性比水大,故蒸发后溶质可以认为没有,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最少。在②中加入CH3COONa固体,发生反应:HCl+CH3COONa==CH3COOH+NaCl,当以酚酞作指示剂时,HCl、CH3COOH被NaOH中和:HCl+NaOH==NaCl+H2O,CH3COOH+NaOH==CH3COONa+H2O,此过程中被中和的H+物质的量与③相同。

若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pH)为3.1~4.4,此时,部分CH3COOH 不能被NaOH完全中和,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为③>②>①。

【答案】C

【例13】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

?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

?指示剂用量过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及误差分析能力。(1)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会导致标准液读数偏大,造成滴定结果偏高。(1)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会使标准液浓度降低,造成滴定结果偏高。(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标准液用去更多,造成滴定结果偏高。(4)气泡不排除,结束后往往气泡会消失,所用标准液读数增大,造成测定结果偏高。(5)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导致标准液读数偏大,造成滴定结果偏高。(6)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弱电解质,指示剂用量过多会导致标准液耗去偏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 含H+的溶液

B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OH-]<[H+]的溶液

2.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去测定某溶液的pH,该溶液的pH将会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3.pH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倍、Y倍、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Y=Z

D.X=Y<Z

4.pH=2的溶液,其H+浓度为0.01mol/L,下列四种情况的溶液:①25℃的溶液、②100℃的溶液、③强酸溶液、④弱酸溶液,与上述符合的有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5.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溶液中[H+]与乙溶液中[H+]的关系

A.2︰1

B.100︰1

C.1︰100

D.无法确定

6.有两瓶pH值都等于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另一瓶是弱酸,可用来鉴别它们的一组试剂是

A.石蕊试液和水

B.pH试纸和水

C.酚酞试液和水

D.酚酞试液和苛性钠溶液

7.一元碱A与0.01mol/L的一元强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A为强碱,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0.01mol/L

②若A为弱碱,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1mol/L

③反应前,A溶液中c(OH)-一定是0.01mol/L

④反应后,混合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大于阳离子的浓度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3和pH=4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3.5

B 溶液中[H+]越大,pH值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C 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解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

D 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9.在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13mol·L-1,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Fe3+、NO3-、Cl-、Na+

B.Ca2+、HCO3-、Cl-、K+

C.NH4+、Fe2+、SO42-、NO3-

D.Cl-、SO42-、K+、Na+

10.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

)

OH

(

)

H

(

-

+

c

c

,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AG<0

C.常温下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 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D 6.BD 7.A 8.D

9.BC c水(H+)=1.0×10-13 mol·L-1,则该溶液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也可能是强酸性溶液,总之,水的电离被抑制。因而“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是指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存在。评注:若去掉题干中的“不可”,则选D。若去掉题干中的“一定不”,则选AD。

10.AD

矛盾分析法知识点整理复习课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唯物辩证法二 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事事有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时时有矛盾 2、矛盾含义、两个基本属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 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同一事物事物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同一矛盾的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相互区别 ;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③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矛盾: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 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相互依赖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矛盾的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方面: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 被支配地位抓主流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对立(斗争性)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相互联系统一(同一性) 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①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①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②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实质:扬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①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和练习题

下册 第三讲 运算定律 知识点一、加法的简便运算 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记为a+b=b+a 。 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 变。记为:(a+b)+c=a+(b+c) 备注:加法的结合律可以和加法的交换律一起使用 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1)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 □ 56+40 (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 课上练习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 )+( ) ( )+65=65+35 89+( )=23+( ) a+12=12+( ) 2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130+(70+4)=( )+4 能力提升 用简便方法计算 36+158+64 74+(68+26) 149+57+51 知识点二、减法的简便运算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 个数的和。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2、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课上练习 1 、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52+ ) 1500-28-272= -(28 □272)

415-74-26= □(□) 2、计算下面各题,怎么简便就怎么计算 528-53-47 545-167-145 487-187-139-61 456-(27+156)-73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1006=1000+6,…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 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 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 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4996+3993+2992+1991+98 11+13+15+17+19+21+23+25+27+29 20-19+18-17+……4-3+2-1 2735-(735+29+486)71-514 知识点三、乘法简便运算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 ? = a? b b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 ? a? ? ? b = ) ( c (c b a 备注: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表示:c?(b+a)=c?b+c?a,或者是c?b+c?a=c?(b+a) 备注: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个要掌握它和 它的逆运算。 例如:25×4=100, 250×4=1000 125×8=1000,125×80=10000 例3、简便计算:(1)25×9×4 (2)25×12 (3)125×56 (4)24×25×125 (5)48×125×63 (6)25×15×16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篇一: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N狁孔棘。(棘,通“急”)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四年级简便计算知识点归纳教学文稿

四、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1/2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 例1: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举一反三: (1)46+67+54 (2) 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 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

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 820-456+280 (3)900-456-244 (7) 876-580+220 (8) 997+840+260 (9)956—197-56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王敏全新

第三单元 第12课《<诗经>两首》 一、知识点汇总 1.《诗经》文体知识 2.字词积累 3.起兴的手法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5.情景交融的写法 6.经典名句的含义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诗经》文体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从形式上《诗经》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诗经》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3)谈谈你所了解的《诗经》的其他知识。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 ..(hàoqiú)。 ..(jūjiū),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蒹葭 ..(jiān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名句默写: 《关雎》中,想象把姑娘娶进家门时热闹情景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以茂盛芦苇点明深秋季节,凸显萧瑟凄凉环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兴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1)试分析《关雎》中起兴手法的运用。(2)试分析《蒹葭》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1)重章叠句的作用。 (2)分析《关雎》《蒹葭》是如何运用重章叠句的? 5.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景交融指的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如何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6.经典名句的含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理解。

四年级简便计算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简便计算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 例1: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举一反三: (1)46+67+54 (2) 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 56+98 (3)658+997

2019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 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 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 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 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 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不 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 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 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 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既要重点……又要……)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课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两首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页 1 第 雎鸠jūjiū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逑:配偶。 (2)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阻:艰险。 (6)白露未已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页 2 第 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一、重点字词 1.非我愆.期(拖延) 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 4.以我贿.迁(财物) 5.无与士耽.(沉溺) 6.自我徂.尔(往) 7.女也不爽.(过错) 8.士也罔极.(标准) 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 12.言笑晏晏 ..(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 ....(不遑:无暇。启:跪。居:坐。) 16.靡使归聘.(问) 17.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18.四牡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19.四牡骙骙 ..(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20.小人所腓.(遮蔽) 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 ..(缓慢) 二、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5.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 1.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2.以 秋以为期。(介词,把) 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 3.作 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动词,开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动词,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动词,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 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动词,叫做,称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动词,说) 5.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动词,浪费)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副词,无,没有。) 左右皆靡\ 所向披靡。(动词,倒下,后退。)

五年级小数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知识点归纳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例如:0.1+0.2=0.2+0.1 0.6+0.4=0.4+0.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c a(b 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博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能够减少小数位数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易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2)7.6+1.5+2.4(3)1.4+6.39+8.6 举一反三: (1)4.6+6.7+5.4(2)6.8+4.85+1.2(3)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持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 b c a c b 例2.简易计算:1.98-7.5-0.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持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 b c a(b c) 例3.简易计算:(1)3.69-4.5-1.55(2)8.96-5.8-1.2 4.拆分、凑整法简易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小数比整数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数与一个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易计算。例如:1.03=10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小数比整数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数减去一个小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易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易不是很明明,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易了。(1)8.9+10.6(2)5.6+9.8(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易怎么计算 (1)7.35+8.95+1.65(2)8.24+4.76+2.8(3)9-4.56-2.44 (4)8.9+9.97(5)10.76-2.58-4. 76(6)4.58+9.96 (7)8.76-5.8+2.2(8)9.97+8.42+2.58(9)9.56—1.97-0.56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例如:2.5×0.2=0.2×2.51.5×5.6=5.6×1.5 2.乘法结合律

矛盾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为统一属性,斗争性为对立属性,具体事例分析) (1)同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与相互转化。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例子:气球上一根绳上的两个人不能 剪断绳子以及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2)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包 括生活中的斗争性) 斗争性例子:猫和老鼠在斗争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装睡 (3)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联系: 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系例子: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演奏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美丽的图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子: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量 力而行、入乡随俗、对症下药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例子:苹果、梨子、香蕉有特殊性,但都是水果这是普遍性(3)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例子:苹果,桃子,菠萝的个性离不开共性:有果酸,糖类, 多汁 (4)例子不全还需要找很多例子!

分数的加减法及简便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变,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注意: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得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必须将得数约分,使它成为最简分数。 例题一 5654+=5 10564=+=2 注意:因为5 10 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得约分,10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5, 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最后得数是2. 例题二 1059105109= -=-注意:因为10 4 不是最简分数,必须约分,因为4和10的最大公因数 是2,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最后的数是5 2 知识点回顾:如何将一个不是最简的分数化为最简? (将一个非最简分数化为最简,我们就是将这个分数进行约分,一直约到分子和分母互质为止。所以要将一个分数进行约分,我们必须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专项练习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专项练习 一、计算 715 - 215 712 - 112 1 - 916 911 - 711 38 + 38 16 + 16 314 +314 34 + 34 二、连线 19 +4 9 2 7377+ 145 +1 5 1 8 987+ 47 + 67 137 115 11141+ 18 +78 2911 9 3 92+ 2411 +511 59 2 121+ 三、判断对错,并改正 (1)47 +37 = 714 (2)6 - 57 - 37 =577 -57 -3 7 =527 -3 7 =51 7 四、应用题 (1)一根铁丝长710 米,比另一根铁丝长3 10 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12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12 ,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 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术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积商之和(差的混合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及有关O的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运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一: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历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知识点三:有关O的运算。 有关O的运算字母可表示为:a+0=a a-0=a 0×a=0 0÷a=0(a≠0) 学生常见问题与数学指导: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往往会忘记先乘除后加减和先乘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地式子的规则,老师应时常提醒。 2:四则混合运算的考察不拘泥于简单的算式,更注重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察,也就是应用题的方式。3:0的不能做除数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定要讲清楚(不参与全解P17)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钱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看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便是:(a+b)+c=a+(b+c)在一个加法运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指导: 1:加法的变换律和结合律往往在同一道题中出现。 2:在运用的简便运算时有时会用到“基准数加法”和“凑整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一般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详见全解P48—49 二:乘法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乘法交换律: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 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该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依据: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其次,近代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现实可能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二> 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知识点归纳

(最新编辑教材) 四、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1/2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 例1: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举一反三: (1)46+67+54 (2) 680+485+120 (3) 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

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1) 369-45-155 (2) 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关雎知识知识点汇总

2020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关雎》一览表 项目《〈诗经〉二首》相关内容 题目解说《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古人将其冠以篇首,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表现了对它的评价之高。 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背景资料《关雎》选自《国风·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的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