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药剂概述、质量要求和分类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95.00 KB
- 文档页数:71
第九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一〕液体制剂的特点1.优点:〔1〕在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2〕给药途径广泛,可能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3〕也可以外用,如用于皮肤、黏膜和人体腔道等;〔4〕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有些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作用。
2.缺点:〔1〕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2〕液体制剂体积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3〕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参加防腐剂;〔4〕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外表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1.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制浓度应准确;3.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4.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5.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均匀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在外观上是澄明溶液。
〔1〕低分子溶液剂:也俗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2〕高分子溶液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混悬液: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不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滴液等。
2.外用液体制剂:〔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涂膜剂等;〔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第七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一、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固体制剂相比,液体药剂的特点有: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但液体药剂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第二节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浓度高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形成的缔合体。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
临界胶束浓度反映了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
通常,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越小,其增溶能力越强。
2.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HLB值在15以上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增溶剂;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O/W型乳化剂;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W/O型乳化剂;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润湿剂。
3.起昙和昙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浑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
这种由澄清变成浑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该转变点的温度称为昙点。
含有能产生起昙现象表面活性剂的制剂,由于加热灭菌等影响而导致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或乳化能力下降,使被增溶物质析出或乳剂破裂,当温度下降后可能恢复原状,但有些则难以恢复。
因此,含有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剂应注意加热灭菌温度。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较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小。
静脉给药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比口服给药大,外用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小,但仍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为最小。
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液体制剂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液体制剂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一定形式分散于液体介质中所制成的供口服或外用的液体分散体系。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液体制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液体制剂(一) 概述 (熟悉)液体制剂概念: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
液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制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类:(1)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a 低分子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也称溶液剂b 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2)非均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a 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b 混悬剂: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c 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nm):(A、B)溶液剂﹤1;溶胶剂1~100;乳剂>100;混悬剂>500。
2) 按给药途径分类:(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等(2)外用液体制剂:①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等;②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含漱剂等;③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液体制剂的特点液体制剂的特点:X优点:1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也可用于外用,如皮肤和粘膜和腔道等;3可通过调整液体制剂浓度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缺点:稳定性差、易发霉、仓装要求较为严格,不易携带和运输、非水溶剂均有药理作用、成本高、易产生配伍变化等。
质量要求:均相液体药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相液体药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口服的液体药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液体药剂的浓度应准确,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包装应便于携带和使用。
液体制剂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
液体制剂指药物分散在一定的液体介质中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药物分散体系。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液体制剂可根据药物在分散介质中的存在状态,即分散体系的特征、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分散体系
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包括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分为胶体分散体系与粗分散体系两种)。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液体制剂有多种给药途径,由于制剂种类和用法不同,液体制剂的给药途径可分为:内服液体制剂和外用液体制剂。
三、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一)特点
液体制剂广泛用于临床,这类制剂具有以下特点:
(1)与固体制剂比较,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2)某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碘化物、水杨酸钠等制成溶液剂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便于分剂量,易于小儿与老年患者服用。
(4)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外用,尤其适合腔道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