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XC透反射偏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458.51 KB
- 文档页数:10
偏光显微镜一.使用前的检查1.1.确定起偏振镜或检偏振镜振动方向:将检偏振镜自镜中推出、只留一个起偏振镜观察工作台上黑云母切片、转动工作台,当黑云母解理与起偏振镜的振动方向平行时对黑云母吸收性最强,此时呈现深棕色,当解理与起偏振镜的振动方向垂直时,黑云母吸收性微弱,此时晶体呈现淡黄色,据此就能确定起偏振镜的振动方向。
另一法是将起偏振镜自显微镜上取下,通过起偏振镜以较大倾斜角观察任一光亮的反射表面,转动起偏振镜至一最暗位置,即可确定起偏振镜振动方向与水平方向(左右不限)垂直、因光亮表面反射来的部分偏振光振动方向始终是观察者的左右方向。
本仪器上的起偏振镜振动方向为观察者的左右方向。
1.2.起偏振镜与检偏振镜正交:将检偏振镜推入(为观察清楚,应取下目镜、物镜及拨开聚光镜前片),转动起偏振镜,观察到最暗位置,即系正交位置,此时起偏振镜刻线应对准00(1800)。
1.3.目镜分划板十字线与起偏振镜、检偏振镜振动方向平行,检查方法同1.1.在单偏光下观察黑云母切片,当黑云母解理与起偏抵镜的振动方向平行时,颜色最深,呈深棕色,此目镜分划板十字线之一应与黑云母解理方向平行。
二.物镜中心调节方法如下2.1.观察旋转工作台上的切片,在切片中找一小黑点,使位于目镜十字线中心。
2.2.转动工作台,若物镜光轴与工作台中心不一致,黑点即离开十字线中心绕一个圆转动。
圆的中心S即为工作台的中心。
2.3.将小黑点转至O1(此时距十字线中心最远)借物镜座上两个调节螺丝调节S与0重合,使得小黑点自01移回001距离一半。
2.4.如此循环进行上述三步骤可使物镜光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重合。
三.用低倍物镜时,应将拉索透镜移出光路,同时用平面反射镜引入光线。
用高倍物镜及观察锥光图时,必须将拉索透镜引入光路,为增加视域亮度,可用凹面反射镜引入光线。
聚光镜之间的可变光栏可调节进光量的大小。
四.勃氏镜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用的,只当在高倍物镜下看锥光图时才将勃氏镜加进光路,此时勃氏镜连同目镜构成一个放大镜以观察物镜后焦面上的锥光束干涉图,须注意在照明光源上加毛玻片或在引入光线的方向上应无障碍物,以免使灯丝象或窗户框子、树、天空云彩等成象引起干扰。
显微镜怎么操作
一、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洁收镜
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
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显微镜之前需要确保显微镜的镜片是干净的。
镜片
上的灰尘或污渍会影响观察效果,甚至损坏样品。
因此,在使用显
微镜之前,需要用专门的镜片纸轻轻擦拭镜片,保持其清洁。
其次,正确调节光源是获得清晰观察效果的关键。
在使用显微
镜时,需要根据观察的样品选择合适的光源亮度,并通过调节光源
的开关或旋钮,使光线均匀地照射到样品上。
调节光源的过程中需
要注意避免眼睛直接暴露在强光下,以免损伤视力。
接着,调节物镜和目镜是观察样品的关键步骤。
首先,选择合
适的物镜,一般情况下,可以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整体结构,再逐渐
转换到高倍物镜进行细节观察。
在调节物镜时,需要轻轻转动物镜
旋钮,使物镜与样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果。
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目镜,调节目镜的焦距,使样品在目镜下
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
最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时需要注意保持稳定的姿势。
在观
察过程中,需要用双手稳稳地握住显微镜的支架,用眼睛对准目镜,并通过细微的调整,使样品能够清晰地呈现在视野中。
观察过程中
需要避免用力过大或过小,以免损伤显微镜或样品。
总之,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样品,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希望大家在使用显微镜时能够注意以上几点,保护好显微镜,同时获得准确的观察结果。
祝大家使用愉快!。
火山岩岩矿鉴定简易手册(一)偏光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节1 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装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2 调节照明(对光)(1)装上低倍或中倍物镜,打开锁光圈,轻轻推出上偏光镜、勃氏镜及聚光镜(2)转动反光镜至视域最亮为止。
如果总是对不亮,可以轻轻抽出目镜或推入勃氏镜,然后转动反光镜至视域内看到光源为止。
此时加上目镜或推出勃氏镜,视域必然最亮。
3 调节焦距(准焦)(1)将一薄片置于载物台上(注意必须使盖玻璃朝上),用弹簧夹夹住。
(2)从侧旁看物镜镜头,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下降,至物镜到最低位置(注意切勿压碎薄片)。
(3)从目镜中观察,同时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上升,当视域中刚刚出现物象时,改用微动螺丝,使物象清晰为止。
(4)换用高倍物镜,用同法调节焦距。
在调节焦距时,绝不能眼睛看着目镜下降镜筒,因为这样很容易压碎薄片并损坏物镜。
在调节高倍物镜焦躁时,尤应注意。
因为高倍物镜的焦躁很短,镜头几乎与薄片接触,若薄片盖玻璃朝下时,不但无法准焦,而且常有压碎薄片,割伤镜头的事故发生。
4 校正中心在校正中心前,必须检查接物镜位置是否正确,如物镜没有安装在正确位置上,中心不但不能校正,而且往往容易损坏物镜和校正螺丝。
校正中心时,如发现螺丝旋转费力,或失效时,应立即报告,请求指导,切勿强力扭动。
校正中心的方法,参阅教材的有关部分。
二颜色和多色性的观察,解理及解理夹角的测量1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观察许多光学现象,必须知道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为此,在进行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性研究之前,必须确定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并使之固定,不要轻易改变。
(1)在一薄片中选择一个具清晰解理的黑云母,置视域中心。
(2)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东西十字丝平行。
此时如果云母颜色最深,则东西十字丝方向即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
否则,则需转动下偏光镜,至黑云母颜色最深为止。
2 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的观察(1)使薄片中黑云母分别置视域中心,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电气石延长方向平行下偏光镜振动方向,观察颜色并注意颜色浓度。
§1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目镜镜座镜臂镜筒物镜勃式镜物台光圈调节物镜旋转盘目距调节板下偏光镜物台升降粗动螺旋(粗调)物台升降微动螺旋(微调)物镜中心校正螺丝上偏光镜试板镜架目镜上偏光镜物台电源开关勃氏镜调焦杆物镜转盘物镜OLYMPUS BX-41型偏光显微镜结构粗、微动镙旋勃氏镜亮度调节钮下偏光与聚光系统视场光阑双筒目镜目镜调焦环可调视角目镜镜筒10倍宽视野目镜上偏光镜(检偏器)上偏光镜方向调节环调节环固定旋钮勃氏镜系统勃氏镜调焦杆勃氏镜拉杆上偏光拉杆物镜转盘、物镜与试板插孔试板插孔与试板物镜转盘与物镜云母试板、石膏试板和石英楔物台及物台中心校正旋钮物台中心校正旋钮物台固定镙丝下偏光镜(起偏器)与聚光系统锥光聚光镜旋钮聚光系统升降旋钮孔径光阑调节杆下偏光镜视场光阑与滤色片蓝色滤色片视场光阑调节环电源开关与光强度预制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光强度预制钮升降物台的粗、微动镙旋粗动镙旋微动镙旋光源亮度调节旋钮输出电压调整范围为0-6V二、偏光显微镜观测前的调节与校正一、装卸镜头1、装目镜将选用的目镜插入镜筒,并使其十字丝位于东西、南北方向。
2、装卸物镜因显微镜类型不同,物镜的装卸有下列几种情况:弹簧夹型、转盘型、螺丝扣型。
二、调节照明(1)装上低倍或中倍物镜,打开锁光圈,轻轻推出上偏光镜、勃氏镜及聚光镜勃式镜上偏光镜2)在无薄片的前提下观察视域中的明暗程度◆明亮:仅使用了下偏光◆全黑:同时使用上下偏光镜,二者振动方向正交。
◆灰白:上下偏光片的振动方不正交,需调节。
三、调节焦距(准焦)1、薄片置于物台之上,且使盖玻片一面朝上。
2、调焦,从侧面看镜筒,转动粗调旋钮,将镜头降至最低位置,若使用高倍镜头,需将镜头降至几乎于薄片接触为止,然后从镜中观测,同时转动粗旋钮缓缓提升镜头至视域内物像基本清楚,在转动微调旋钮,直至视域内物像其清晰为止。
调焦时,绝不能眼晴看着镜筒内二下降镜筒,这样容易压坏薄片。
特别是中高倍镜的调焦要小心物镜压碎薄片。
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欢迎大家参考!显微镜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实验8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调节一、 一、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操作方法二、 二、 实验内容1.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偏光显微镜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产生偏振光的装置,试样薄片的观察研究是在偏光下进行的。
偏光显微镜的类型很多,但基本结构相似。
图8-1是Leica DM LSP 偏光显微镜,主要部件为:(1) 目镜(Eyepiece )。
目镜由一组安装在金属圆筒中的透镜构成,放大倍数有5x 、8x 、10x 和12x 等,目镜中通常装有十字丝,有的镜头安装有目镜微尺,微尺分为一百等分,有的目镜装有方格微尺,面积为1cm 2,分为400格,用来统计矿物的百分含量,不用时也可将微尺取出置于附件盒中。
(2) 镜筒中段,有可转动的勃氏镜(Amici-Bertrand Lens)。
勃氏镜又称勃创镜,是一小的凸透镜,位于目镜和上偏光镜之间,通常与高倍物镜在正交偏光镜间联合使用,主要起放大镜的作用。
(3) 物镜(Objective )。
物镜由若干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其透镜的组合也不同。
物镜通过弹簧夹或螺丝口与镜筒相连。
一般每台显微镜有4~5个倍率不同的物镜,也有多达7个以上的。
每个物镜都有不同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 ),也称计量光孔,以N.A 标记。
光孔角是指物镜最边缘的光线在焦准时所构成的角度,以2θ表示,如图8-2中所示。
数值孔径与光孔角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θsin .⋅=n A N ,式中n 是标本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光率,当观察一般干薄片时,介质为空气时,n=1;当用油浸镜头观察时,介质为浸油,n 为浸油的折射率。
显微镜的图象清晰度或分辨率与数值孔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不同类型显微镜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其数值孔径愈大,成象愈清楚。
同一物镜,物体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愈大,数值孔径也愈大,因此,用油浸镜头观察油浸薄片比一般用干镜头观察薄片更清晰。
物镜前透镜与薄片(不计算盖玻璃)间的距离,称为物镜的工作距离,工作距离随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减小,100x 的镜头的工作距离可小至0.14mm ,所以在使用高倍物镜时要小心。
偏光显微镜分析使用方法光学显微分析是利用可见光观察物体的表面新貌和内部结构,鉴定晶体的光学性质。
透明晶体的观察可利用透射显微镜,如偏光显微镜。
而对于不透明物体来说就只能使用反射式显微镜,即金相显微镜。
利用偏光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进行晶体光学鉴定,是研究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1、偏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是目前研究材料晶相显微结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偏光显微镜技术在不断地改进中,镜下的鉴定工作逐步由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鉴定,为显微镜在各个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图1 . XPT-7型偏光显微镜1、目镜,2、镜筒,3、勃氏镜,4、粗动手轮,5、微调手轮,6、镜臂,7、镜座,8、上偏光镜,9、试板孔,10、物镜,11、载物台,12、聚光镜,13、锁光圈,14、下偏光镜,15、反光镜2、偏光显微镜的构成偏光显微镜的类型较多,但它们的构造基本相似。
XPT—7型偏光显微镜(图1)构成为:镜臂:呈弓形,其下端与镜座相联,上部装有镜筒。
反光镜:是一个拥有平、凹两面的小圆镜,用于把光反射到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去。
当进行低倍研究时,需要的光量不大,可用平面镜,当进行高倍研究时,使用凹镜使光少许聚敛,可以增加视域的亮度。
下偏光镜:位于反光镜之上、从反光镜反射来的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即成为振动方向固定的偏光,通常用PP代表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下偏光镜可以转动,以便调节其振动方向。
锁光圈:在下偏光镜之上。
可以自由开合,用以控制进入视域的光量。
聚光镜:在锁光圈之上。
它是一个小凸透镜,可以把下偏光镜透出的偏光聚敛而成锥形偏光。
聚光镜可以自由安上或放下。
载物台: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平台。
边缘有刻度(0-360°),附有游标尺,读出的角度可精确至1/10度。
同时配有固定螺丝,用以固定物台。
物台中央有圆孔,是光线的通道。
物台上有一对弹簧夹,用以夹持光片。
镜筒:为长的圆筒形,安装在镜臂上。
转动镜臂上的粗动螺丝或微动螺丝可用以调节焦距。
反光显微镜的使用流程准备工作1.确定使用反光显微镜的目的和需求。
2.将反光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的状态。
3.检查反光显微镜的电源线是否连接正常,并确保插座接地良好。
4.打开反光显微镜,等待一段时间,以保证仪器内部的电子元件达到工作温度。
调整样品位置1.将需要观察的样品放置在反光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使用样品夹固定样品,并确保样品与载物台接触紧密。
3.调节样品的位置,使样品位于镜筒的光线中心。
调整光源1.使用反光显微镜上的调光器和滤光片,调节光源的亮度和颜色。
2.控制光源的亮度和颜色,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3.如果需要使用偏光光源,在此步骤中进行相应的调节。
调节目镜1.通过调节目镜的高度和焦距,获得清晰的观察画面。
2.目镜通常具有高度调节和焦距调节的功能,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3.观察画面应该清晰,无瑕疵,并尽可能地填满整个视野。
调节物镜1.使用旋钮或滑动条,选择合适的物镜倍数。
2.物镜通常具有多个倍数可选择,在此步骤中选择最适合观察需要的倍数。
3.通过调节物镜的位置和焦距,获得清晰的观察画面。
调节对焦1.通过旋转焦距调节按钮,调节对焦,使观察画面更加清晰。
2.反复调节对焦,在不同焦距位置观察样品的不同细节。
3.确保对焦后的样品图像清晰可见,无模糊或扭曲等视觉缺陷。
使用其他功能1.根据需要,使用反光显微镜上的其他功能,如放大镜、滚轮等。
2.这些功能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样品。
3.使用其他功能前,确保已经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观察和记录1.在观察过程中,注意细节并记录重要的观察结果。
2.使用笔记本、电子表格或其他工具,记录样品的特征、结构或其他关键信息。
3.在观察完成后,整理记录,以备后续分析和报告使用。
清理和保养1.在使用反光显微镜结束后,及时清理样品台和镜筒等部件。
2.使用干净的软布或纸巾擦拭仪器表面,去除指纹和灰尘等污垢。
3.定期检查仪器的光源、镜片和机械部件的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
偏光显微镜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偏光显微镜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物质进行讨论鉴定的必备仪器,是用于讨论所谓透亮与不透亮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在地质学等理工科专业中有紧要应用。
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辨别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察看,但有些则不可用,而必需利用偏光显微镜。
反射偏光显微镜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物质进行讨论鉴定的必备仪器,可供广阔用户做单偏光察看,正交偏光察看,锥光察看。
一、紧要特点偏光显微镜的特点,就是将一般光更改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辨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性(各向同性)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
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征。
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高分子、纤维、玻璃、半导体、化学等领域。
在生物学中,很多结构也具有双折射性,这就需要利用偏光显微镜加以区分。
在植物学方面,如辨别纤维、染色体、纺锤丝、淀粉粒、细胞壁以及细胞质与组织中是否含有晶体等。
在植物病理上,病菌的入侵,常引起组织内化学性质的更改,可以偏光显微术进行辨别。
二、工作原理偏光显微镜的两个偏振滤光片互为90°,以获得所谓的“暗位”,此时视野是全黑的;假如样品在光学上表现为各向同性(单折射体),则无论怎样旋转载物台,视场仍是黑暗;这是由于起偏镜所形成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依据马吕斯定律,透射光的强度为0;假如样品具有双折射特性,则视野会变亮,这是由于从起偏镜射出的线偏振光进入双折射体后,产生振动方向不同的两种直线偏振光(o光和e光);当这两种光通过检偏镜时,由于e光并不服从折射定律,其与检偏镜偏振方向不是90°,所以可透过检偏镜,视野上就可以看到光亮的象。
三、应用用途1.偏振光在各向异性金属磨面上的反射在正交偏振光下察看各向异性晶体。
因光学各向异性金属在金相磨面上呈现的各颗晶粒的位向不同,即各晶粒的“光轴”位置不同,使各晶粒的反射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的角度不同;通过偏光显微镜后,便可在目镜中察看到具有不同亮度的晶粒衬度。
显微镜使用说明书认识显微镜:(1)各结构名称(见书本54页)(2)物镜与目镜中的10*代表放大10倍40*代表放大40倍(3)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底座,将显微镜放在水平桌面上,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于身体坐前方。
2.依次将目镜与物镜装好。
(装物镜时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物镜,右手旋转,低倍与高倍各装一个)3.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牢通光孔,转动集光器,使用大光圈,然后左眼看目镜,右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一个明亮的视野。
(光线不足时用凹面镜,光线充足时用平面反光镜)4.将所需观察的物体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夹住。
5.两手向外(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旁观看物镜,以免物镜压破装片或物体损坏镜头6.左眼对牢目镜,两手慢慢地向内(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观察到物像,若不够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若放大倍数不够则进行如下操作:(1)将观察物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物镜让高倍物镜对牢通光孔(3)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
(在此过程中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使用说明书认识显微镜:(1)各结构名称(见书本54页)(2)物镜与目镜中的10*代表放大10倍40*代表放大40倍(3)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底座,将显微镜放在水平桌面上,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于身体坐前方。
2.依次将目镜与物镜装好。
(装物镜时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物镜,右手旋转,低倍与高倍各装一个)3.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牢通光孔,转动集光器,使用大光圈,然后左眼看目镜,右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一个明亮的视野。
(光线不足时用凹面镜,光线充足时用平面反光镜)4.将所需观察的物体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夹住。
5.两手向外(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旁观看物镜,以免物镜压破装片或物体损坏镜头6.左眼对牢目镜,两手慢慢地向内(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观察到物像,若不够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偏光显微镜物镜中心调节方法(1)观察旋转工作台上的切片,在切片中找一小黑点,使位于目镜十字线中心。
(2)转动工作台,若物镜光轴中心O与工作台中心不一致,黑点即离开十字线中心绕一个圆转动。
圆的中心S即为工作台的中心。
(3)将小黑点转至距十字线中心最远的1点处,旋转物镜座上两个调节螺丝使小黑点自1处移至O-1直线的中点(即1点距十字线中心距离的一半)。
(4)如此循环进行上述三步骤可使物镜光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重合。
单折射性与双折射性:光线通过某一物质时,如光的性质和进路不因照射方向而改变,这种物质在光学上就具有“各向同性”,又称单折射体,如普通气体、液体以及非结晶性固体;若光线通过另一物质时,光的速度、折射率、吸收性和偏振、振幅等因照射方向而有不同,这种物质在光学上则具有“各向异性”,又称双折射体,如晶体、纤维等。
(二)光的偏振现象:光波根据振动的特点,可分为自然光与偏振光。
自然光的振动特点是在垂直光波传导轴上具有许多振动面,各平面上振动的振幅分布相同;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及吸收等作用,可得到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这种光波则称为“偏光”或“偏振光”。
偏光显微镜有两个偏振镜,一个装置在光源与被检物体之间的叫“起偏镜”;另一个装置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叫“检偏镜”,有手柄伸手镜筒或中间附件外方以便操作,其上有旋转角的刻度。
从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两个偏振镜时,如果起偏镜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平行,即处于“平行检偏位”的情况下,则视场最为明亮。
反之,若两者互相垂直,即处于“正交校偏位”的情况下,则视场完全黑暗,如果两者倾斜,则视场表明出中等程度的亮度。
由此可知,起偏镜所形成的直线偏振光,如其振动方向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平行,则能完全通过;如果偏斜,则只以通过一部分;如若垂直,则完全不能通过。
因此,在采用偏光显微镜检时,原则上要使起偏镜与检偏镜处于正交检偏位的状态下进行正交检偏位下的双折射体:在正交的情况下,视场是黑暗的,如果被检物体在光学上表现为各向同性(单折射体),无论怎样旋转载物台,视场仍为黑暗,这是因为起偏镜所形成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仍然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缘故。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与校正一、目的要求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附件、用途及使用须知2.学会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及校正3.学会偏光显微镜的保养方法二、实验用具1.偏光显微镜2.岩矿薄片:花岗岩(含黑云母)3.擦镜纸、吹风球三、实验内容及方法(一)按章使用仪器宣读《显微镜使用须知》及《偏光显微镜实验室规则》,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爱护国家财产,自觉遵守精密仪器操作规程。
(二) 详细了解偏光显微镜构造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按附图所示对照实物,详细了解偏光显微镜的原理、各部构造、附件、用途及维护保养。
(三)偏光显微镜的调节1.调节照明(对光)(1)装上10倍物镜和5倍目镜,打开锁光圈,推出上偏光镜,除去勃氏镜和聚光镜(拉索透镜)。
(2)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直至视域最亮为止(切勿将反光镜直接正对太阳,以免因光线太强而损伤眼睛)。
2.调节焦距(准焦)(1)将岩矿薄片(盖玻璃向上)置于载物台中心,用薄片夹夹紧。
(2)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镜头快接近薄片位置(切勿眼睛看着目镜而下降镜筒,以免压碎薄片造成镜头损坏)。
(3)从目镜中观察,并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视域内出现物像并较清楚后,再转动微动螺丝至物像完全清晰为止。
(四)、偏光显微镜的校正1.校正物镜中心(1)在正常工作的显微镜光学系统中,载物台旋转轴、物镜中轴和镜筒中轴应当严格地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旋转物台,视域中心(十字丝交点)的物像不动,其余物像则绕视域中心作圆周运动。
(2)如果旋转物台时,视域中心的物像离开原来位置,连同其余物像绕另一中心(即物台中心)旋转,此时说明物台旋转轴、物镜中轴和镜筒中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必须进行校正。
由于XPT6(7)型偏光显微镜的镜筒中轴和物台旋转轴是固定的,因此只需校正物镜中轴使之与物台旋转轴重合即可。
(3)校正物镜中心之前,必须首先检查物镜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如果物镜位置不对,则需重新安装正确后方可进行校正。
偏光显微镜应用及使用方法偏光显微镜应用及使用方法00用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结晶形态是目前实验室中较为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众所周知,随着结晶条件的不用,聚合物的结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单晶、树枝晶、球晶、纤维晶及伸直链晶体等。
在从浓溶液中析出或熔体冷却结晶时,聚合物倾向于生成这种比单晶复杂的多晶聚集体,通常呈球形,故称为“球晶”。
球晶可以长得很大。
对于几微米以上的球晶,用普通的偏光显微镜就可以进行观察;对小于几微米的球晶,则用电子显微镜或小角激光光散射法进行研究。
聚合物制品的实际使用性能(如光学透明性、冲击强度等)与材料内部的结晶形态,晶粒大小及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形态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目的要求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估算聚丙烯球晶大小。
二、基本原理球晶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折叠链结构的片晶(晶片厚度在10mm左右)。
许多这样的晶片从一个中心(晶核)向四面八方生长,发展成为一个球状聚集体。
根据振动的特点不同,光有自然光和偏振光之分。
自然光的光振动(电场强度E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或选择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个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
这种光称为平面偏光,或偏振光。
偏振光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
如果沿着同一方向有两个具有相同波长并在同一振动平面内的光传播,则二者相互起作用而发生干涉。
由起偏振物质产生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称为该物质的偏振轴,偏振轴并不是单独一条直线,而是表示一种方向。
自然光经过第一偏振片后,变成偏振光,如果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轴与第一片平行,则偏振光能继续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如果将其中任意一片偏振片的偏振轴旋转90°,使它们的偏振轴相互垂直。
这样的组合,便变成光的不透明体,这时两偏振片处于正交。
光波在各向异性介质(如结晶聚合物)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其折射率值也因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除特殊的光轴方向外,都要发生双折射,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条偏振光。
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介绍偏光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工作环境应清洁、干燥、光亮和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严禁工作台上堆放书包等杂物。
(2)从木箱中取出显微镜时,必须先取出镜头意,再取出显微镜.且必须稳拿轻放。
(3)镜头盒放在显微镜的前方。
(4)擦镜头时用擦镜纸擦拭:(5)使用和调节时,要细心缓慢进行,切勿用力过猛。
(6)保护好薄片,轻拿轻放。
(7)如有故障,立即报告教师,使用完毕,清点零件,恢复原样,放团木箱:6.33.2偏光显微镜使用前的调节1)安装镜头:3)装目镜:将选好倍数的目镜插入镜简上端,目镜上的齿头应嵌入镜筒亡端切门内,使十字丝固定在东西南北方向。
2)装物镜:物镜—般选用中、低倍镜,其装卸有如下两种方法:⑦弹簧夹型:将物镜上的小钓夹:于弹簧的凹陷处;或将弹簧拉仟尖头对准物镜上的凹陷缺口即可将物镜卡牢,⑦螺坤扣型:将选用的物镜装在镜筒下的螺超如上,拧紧为止。
(2)调节照明(对光):装上物镜和日镜后,椎山上偏光镜与勃氏镜,打开琐光圈,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直至视域明亮为止i光线纳强弱可通过锁光阳调节:(3)调节焦距(淮焦)。
调节焦距主要是为丁使物像清晰可见,其步骤如下:1)将欲观察的薄片置于物台亡,使盖玻片朝上,并将共用薄片夹子压紧在载物台上。
2)从侧面看着镜头,旋转粗动螺丝,将镜简下降到最低位置(高倍物镜要Y降到几乎于薄片接触为止),3)从门镜个观察,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域中物像清楚为止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转动微动螺丝使之更清晰—应当注意、物镜与薄片之间的工作距离围放大倍数而不同,低倍物镜工作队离长.高倍物镜工作距离短,所以调节高倍物镜的侥距时切忌只看镜筒里而而厂降镜简,这样最容易压碎薄片而使镜头损坏:〔4)校正中心。
偏光显微镜镜筒的光学轴府与载物台的机械旋转袖相一致.这样,视域中的被观察对象才不至于在旋转物台列偏离原来伙置,甚至跑出视域之外,给鉴定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
偏光显微镜在使用前府进行中心校正,使显微镜镜简中轴与载物台旋转粕相重合。
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 )1. 2. 3. 4. 5. 6. 7.8. 9. 10. 11. 先把显微镜下的画面调节清楚,再转动偏振片,继续观察。
放标本玻片于载物台中,下降镜筒到快近玻片处,下降集光器或调小光圈,慢慢用粗调上升镜筒,直至看清标本为止。
用高倍镜时,在低倍镜看清的位置,放大光圈和上升集光器,直接在低倍镜下转换,调节细调节器至看清为止。
(偏光显微镜共有两个偏振片,聚光镜上一个,物镜后方一个。
在不加样品的条件下将两个偏振片的夹角转成90度。
这时视野里一片漆黑,就行了。
加上样品载玻片后,如果有晶体,镜下就能看到它闪闪的亮光了。
需要使用正交偏光,即上下偏光镜呈90度。
插入你制成的试板,旋转物台360度,如果出现4次消光(只有4个角度视域是黑的),说明是非等轴晶体)。
(二)详细的1 使用前的检查1.1.确定起偏振镜或检偏振镜振动方向:将检偏振镜自镜中推出、只留一个起偏振镜观察工作台上黑云母切片、转动工作台,当黑云母解理与起偏振镜的振动方向平行时对黑云母吸收性最强,此时呈现深棕色,当解理与起偏振镜的振动方向垂直时,黑云母吸收性微弱,此时晶体呈现淡黄色,据此就能确定起偏振镜的振动方向。
另一法是将起偏振镜自显微镜上取下,通过起偏振镜以较大倾斜角观察任一光亮的反射表面,转动起偏振镜至一最暗位置,即可确定起偏振镜振动方向与水平方向(左右不限)垂直、因光亮表面反射来的部分偏振光振动方向始终是观察者的左右方向。
本仪器上的起偏振镜振动方向为观察者的左右方向。
1.2.起偏振镜与检偏振镜正交:将检偏振镜推入(为观察清楚,应取下目镜、物镜及拨开聚光镜前片),转动起偏振镜,观察到最暗位置,即系正交位置,此时起偏振镜刻线应对准00(1800)。
1.3.目镜分划板十字线与起偏振镜、检偏振镜振动方向平行:检查方法同 1.1.在单偏光下观察黑云母切片,当黑云母解理与起偏抵镜的振动方向平行时,颜色最深,呈深棕色,此目镜分划板十字线之一应与黑云母解理方向平行。
偏光显微镜物镜中心调节方法(1)观察旋转工作台上的切片,在切片中找一小黑点,使位于目镜十字线中心。
(2)转动工作台,若物镜光轴中心O与工作台中心不一致,黑点即离开十字线中心绕一个圆转动。
圆的中心S即为工作台的中心。
(3)将小黑点转至距十字线中心最远的1点处,旋转物镜座上两个调节螺丝使小黑点自1处移至O-1直线的中点(即1点距十字线中心距离的一半)。
(4)如此循环进行上述三步骤可使物镜光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重合。
单折射性与双折射性:光线通过某一物质时,如光的性质和进路不因照射方向而改变,这种物质在光学上就具有“各向同性”,又称单折射体,如普通气体、液体以及非结晶性固体;若光线通过另一物质时,光的速度、折射率、吸收性和偏振、振幅等因照射方向而有不同,这种物质在光学上则具有“各向异性”,又称双折射体,如晶体、纤维等。
(二)光的偏振现象:光波根据振动的特点,可分为自然光与偏振光。
自然光的振动特点是在垂直光波传导轴上具有许多振动面,各平面上振动的振幅分布相同;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及吸收等作用,可得到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这种光波则称为“偏光”或“偏振光”。
偏光显微镜有两个偏振镜,一个装置在光源与被检物体之间的叫“起偏镜”;另一个装置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叫“检偏镜”,有手柄伸手镜筒或中间附件外方以便操作,其上有旋转角的刻度。
从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两个偏振镜时,如果起偏镜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平行,即处于“平行检偏位”的情况下,则视场最为明亮。
反之,若两者互相垂直,即处于“正交校偏位”的情况下,则视场完全黑暗,如果两者倾斜,则视场表明出中等程度的亮度。
由此可知,起偏镜所形成的直线偏振光,如其振动方向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平行,则能完全通过;如果偏斜,则只以通过一部分;如若垂直,则完全不能通过。
因此,在采用偏光显微镜检时,原则上要使起偏镜与检偏镜处于正交检偏位的状态下进行正交检偏位下的双折射体:在正交的情况下,视场是黑暗的,如果被检物体在光学上表现为各向同性(单折射体),无论怎样旋转载物台,视场仍为黑暗,这是因为起偏镜所形成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仍然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