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复习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9.94 MB
- 文档页数:187
专题16 电压和电阻01一、【电压】1.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符号是,单位为(伏、V)。
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mV),1kV=V,1V=mV,1kV=mV。
二、【电阻】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叫电阻。
符号是,单位是,简称为欧,符号是,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
1MΩ=103kΩ,1 kΩ=103Ω,1MΩ=106Ω2.常见导体的导电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银、铜、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等。
3.在电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用表示。
三、【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电路符号:;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
2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和,有时还起到的作用。
3.铭牌: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为50Ω,允许通过的1A。
02一、【电压】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就要有电压。
2.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符号为○V,其内阻,接入电路上相当于。
3.电压表的表盘:5倍。
部分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是“+”、“3”和“15”。
这时“3”和“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3”和“15”流出。
4.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1)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
如果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会因为电压表内阻,此段电路而无法测此用电器两段的电压。
如果被测用电器在支路上,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端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干路上,则整个电路便成了,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电压。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电压表,从“”接线柱来。
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
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或把电压表。
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3V),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档。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复习提纲第1篇:初中物理《电流》《电压》复习提纲《电流》《电压》复习提纲《电流》复习提纲《电压》复习提纲连接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量程0.6a3a3v15v每大格0.2a1a1v5v每小格0.02a0.1a0.1v0.5v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同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六、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物理电流的复习提纲一、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2、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二、电流的概念: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说明:电流只与电荷量、通电时间有关,与导线的粗细,即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三、物理意义:电流表示电流的大小或强弱。
四、计算电流的公式:i=q/t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a;q表示:电荷量,单位是:c;t表示时间,单位是:s五、单位:1、*单位:a2、常用单位:a、μa3、换算关系:1a=1000a1a=1000μa某同学用台灯工作时电流约140a,合0.14a它表示: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0.14c。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电流和电压1.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单位是安培(A)。
2.电压是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3.电阻是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单位是欧姆(Ω)。
4.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可以表示为V=I×R(V-电压,I-电流,R-电阻)。
5.系列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按电阻大小比例分配。
6.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按电阻大小的倒数比例分配。
⭐电阻和电功1.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值和时间成正比关系,可以表示为Q=I^2×R×t(Q-热量,I-电流,R-电阻,t-时间)。
2.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3.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功可以表示为W=I^2×R×t(W-电功)。
4.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功的转化速率,可以表示为P=I×V(P-功率,I-电流,V-电压)。
⭐串联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压按电阻大小比例分配,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流,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的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伏特定律1.伏特定律描述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I×R(V-电压,I-电流,R-电阻)。
⭐电路中的功率1.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可以表示为P=I×V(P-功率,I-电流,V-电压)。
⭐电能和电热1.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2.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称为电功。
✨探索性实验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物理九年级电路知识点大全电路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解决电路故障都非常有帮助。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梳理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的电路知识点。
一、电流和电压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被规定为正电荷的流动方向。
3. 电压的定义和单位: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4.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二、电阻与电阻率1. 电阻的定义和符号: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符号为R。
2. 电阻的单位和测量: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常用万用表来测量电阻。
3.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电阻率是单位长度导体所具有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4.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而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三、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表示为V=IR。
2. 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任意一个未知量。
四、电功率和电能1. 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转化的电能,单位是瓦特(W)。
2. 电能的定义和单位:电能是电路中电压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J)。
3. 电功率与电能的关系:电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消耗或转化的电能。
五、电路图符号1. 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例如电池、电阻、开关、电灯等,每个元件都有特定的符号表示。
2. 连接线的标记:用实线表示导线,用虚线连接元件表示元件之间的物理连接。
3.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符号:并联电路用平行的连接线表示,串联电路用连接线逐个连接表示。
六、简单电路1. 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担: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会分担经过每个元件。
2.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具有相同的电流,电压会分配给每个元件。
《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用电器,再回到负极;5、二极管是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二、电路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电路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的构成3、导线:,连接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三、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不经用电器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四、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必须有电源,2、电路必须是通路。
五、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5.3串联和并联一、串联和并联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或说成首尾相连)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2、各用电器互相影响;3、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1、电流有多条路径;2、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3、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二、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三、生活中电路1、串联电路:装饰店铺、居室、圣诞树的小彩灯,用电器和控制它的开关。
2、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视、电冰箱等用电器之间,路灯,交通灯,教室的电灯、电扇,用电器和它的指示灯。
初中物理知识点电学电学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电能以及电路等基本概念。
以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通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电压是使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原因,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伏特(V)。
3.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明,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公式为:\[ I = \frac{U}{R} \]5. 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是相同的,而电压则在各个元件上分配。
6. 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元件上是相同的,而电流则在各个元件中分配。
7. 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做功的速率,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公式为:\[ P = U \times I \]8. 电能:电能是电功率在一定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公式为:\[ W = P \times t \]9. 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描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时间成正比,公式为:\[ Q = I^2 \times R \times t \]10. 电磁学基础:电磁学是研究电和磁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发现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11. 安全用电: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如不湿手触摸电器、不使用破损的电线和插座等。
12. 电路元件:了解常见的电路元件,如电源、开关、导线、灯泡、电阻器、电容器等。
13. 电路图:学会阅读和绘制简单的电路图,理解电路图上的符号代表的元件。
14. 电路的连接方式:除了串联和并联,还有混联电路,即一个电路中既有串联部分也有并联部分。
15. 电表的使用: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学现象,并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初三电工知识点总结一、电流和电压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速度,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2. 电压:电压是电荷在电压作用下的动能,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3.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Ω)。
在直流电路中,电阻的计算公式是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4.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电流能够分别流过不同分支的电路,而串联电路是指电流只能够从一端依次流过各个元件的电路。
二、电池和发电机1. 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电池,它的电解质是固态的,而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放电的电池,它的电解质是液态的。
2. 构成电池的基本元件: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其中正极是氧化物,负极是还原物,电解质是能够传递离子的物质。
3.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三、电路元件1.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用来限制电流的元件,它的阻值可以通过颜色环来表示,通常由碳膜和金属膜制成。
2. 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用来储存电荷的元件,它的电容量可以通过符号C来表示,单位是法拉(F)。
3. 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元件,它的单位是亨利(H)。
电感器常常由线圈和磁铁制成。
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只能使电流单向通过的元件,它具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
二极管在电路中通常用来做整流和开关。
5.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能够放大电流和电压的元件,它具有三个端子,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四、电路分析方法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描述电路中节点电流和支路电流之间关系的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 电路简化:通过串并联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简化成简单的等效电路,方便进行电路分析。
3. 电功率和能量:电功率是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单位是瓦特(W)。
初三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流。
1. 电流的概念。
-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 A)。
1A = 1000mA,1mA=1000μ A。
2. 电流的测量。
- 测量工具:电流表。
- 使用规则:-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串联。
- 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可以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 = I_1=I_2=·s = I_n。
-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 = I_1 +I_2+·s+I_n。
二、电压。
1. 电压的概念。
-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用字母U 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和毫伏(mV)。
1kV = 1000V,1V = 1000mV。
2. 电压的测量。
- 测量工具:电压表。
- 使用规则:- 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并联。
- 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负接线柱接在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U_1+U_2+·s+U_n。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_1 = U_2=·s = U_n。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MΩ=1000kΩ,1kΩ = 1000Ω。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1221RR I I = I 1R 1=I 2R 2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 1=U 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 1+R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 1R 2/R 1+R 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 0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 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2121R R W W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 W W = 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2121RR U U =n21R 1R 1R 1总R 1++= 2121R RP P =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