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结构方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美海军兵力结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柳正华2020年10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在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举行的线上讨论会推出了“战斗部队2045”计划,提出美海军在2035年达到355艘舰艇的规模,并在2045年达到500艘舰艇的规模(包括有人舰艇与无人舰艇),并大致提出了各类舰艇的规模目标。
相关观点和看法透视出美海军兵力结构调整思路,本次调整将对未来美海军装备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背景情况战略对手从地区性力量转向中俄等大国对手。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海军迅速衰落,美海军获得了无可匹敌的制海权。
美国认识到发生全球战争的可能性减小,而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从“全球防御”转为“地区防御”,美海军随之将作战对象从苏联海军调整为地区性力量、所谓的无赖国家等。
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特别是中国海上力量的迅速崛起,美海军较早的意识到其主要对手正在转变为中国海军,并在军事能力建设上做出调整。
2016年发布的《维持海上优势的规划》1.0版、2017年5月发布《未来海军》白皮书,将“中俄两大国”列为美海军面临的主要威胁。
在特朗普政府明确“大国竞争”战略后,美海军发布的战略规划文件都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如《维持海上优势的规划》2.0版提出“美海军是阻止中国和俄罗斯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及其邻近海域的关键力量”等论调。
战略主旨从“由海向陆”调整为制海对陆并重。
20世纪90年代,美海军从时任美国防部长埃斯珀计划》中,2021财年后年均采购2艘攻击型核潜艇,至2035年可达到54艘的规模,至2045年可达到63艘的规模。
根据国防部长每年3艘的采购速度,美海军2035年、2045年将分别可达到69、88艘的规模,基本可实现目标。
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单艇成本30余亿美元,而海军年度造舰预算仅200亿美元出头,增加1艘艇的建造,会对造舰预算构成较为沉重的负担。
发展中型航母作为大型航母的补充。
埃斯珀表型航母执行日常任务和低烈度对抗任务,腾出大型航母来执行高烈度对抗任务。
二战美军海军陆战队1944年9月2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达到战时最大编制有二个两栖军分别是第三两栖军和第五两栖军和六个海军陆战队师第三两栖军ThirdMarineAmphibionsCorps军直属部队部队的数量和种类常常改变,其中包括著:1.炮兵2.两栖履带车营LVTLandingVehicleTracked3.DUKW两栖运输车(轮型)4.侦察5.特种兵器营6.防御营7.其他和野战仓库等单位。
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海军陆战队第二师海军陆战队第六师第五两栖军FifthMarineAmphibionsCorps军直属部队部队的数量和种类常常改变,其中包括著:1.炮兵2.两栖履带车营LVTLandingVehicleTracked3.DUKW两栖运输车(轮型)4.侦察5.特种兵器营6.防御营7.其他和野战仓库等单位。
海军陆战队第三师海军陆战队第四师海军陆战队第五师1944年9月28日时六个海军陆战队师的战斗序列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一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五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七团海军陆战队炮兵第十一团海军陆战队第一直属营海军陆战队第一工程营海军陆战队第一工兵营海军陆战队第一战车营海军陆战队第一勤务营海军陆战队第一运输营海军陆战队第一医护营海军陆战队第二师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六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八团海军陆战队炮兵第十团海军陆战队第二直属营海军陆战队第二工程营海军陆战队第二工兵营海军陆战队第二战车营海军陆战队第二勤务营海军陆战队第二运输营海军陆战队第二医护营海军陆战队第三师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三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九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一团海军陆战队炮兵第十二团海军陆战队第三直属营海军陆战队第三工兵营海军陆战队第三战车营海军陆战队第三勤务营海军陆战队第三运输营海军陆战队第三医护营海军陆战队第四师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三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四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五团海军陆战队炮兵第十四团海军陆战队第四直属营海军陆战队第四工程营海军陆战队第四工兵营海军陆战队第四战车营海军陆战队第四勤务营海军陆战队第四运输营海军陆战队第四医护营海军陆战队第五师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六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七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八团海军陆战队炮兵第十三团海军陆战队第五直属营海军陆战队第五工程营海军陆战队第五工兵营海军陆战队第五战车营海军陆战队第五勤务营海军陆战队第五运输营海军陆战队第五医护营海军陆战队第六师海军陆战队步兵第四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二团海军陆战队步兵第二十九团海军陆战队第六直属营海军陆战队第六工程营海军陆战队第六工兵营海军陆战队第六战车营海军陆战队第六勤务营海军陆战队第六运输营海军陆战队第六医护营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的60mm迫击炮编制:60mm轻型迫击炮,3名士兵就能够操作,轻便小巧,能够迅速转移阵地,紧随步兵进攻的节奏。
美国各军种职能与组织结构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是美军最高指挥官。
为了协调军事行动与外交活动,美国政府设有国家安全会议为美国总统提供咨询。
美国总统之下是美国国防部部长。
他们之下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美国总统和美国国防部部长提供咨询。
1986年Goldwater-Nichols法案之后,美军的实际指挥权由总统和国防部长下放到美军各联合司令部司令官手中。
在文人组织方面,美国海岸防卫队平时隶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战时才改隶国防部。
虽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为两个独立的军事单位,但是它们都隶属于国防部下的海军部(U.S. Department of Navy),海军陆战队的年度预算也编在海军里。
空军和陆军分别隶属于国防部下的空军部(U.S. Department of Air Force)和陆军部(U.S. Department of Army)。
陆军部陆军部职能陆军负责为“必要时诉诸战争或者在缺乏战争的条件下,诉诸军事作战”而准备必要的陆上军事力量,与集成一体化的联合机动计划相互衔接,并负责和平时期陆军军种的扩展,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陆军,在陆军部的领导下,包括陆上战斗和军种部队、任何指定的有组织航空或者水面运输部队。
美国陆军---世界上最具打击力的陆上力量---对于保护美国利益的不断推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它具有“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效用。
这种效用来自于美国陆军具备执行多种不同类型作战的能力:国家建设、救灾抢险、防御外敌,等等。
陆军的最重要职能能力是控制人、控制土地和国家资源;因此,将美国大兵推送到特定的土地上,是最有效“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构建环境的方法。
美国陆军的作战概念强调“主动性、速度、震撼力、突然性、广泛性、同时性和持久力”。
该概念包括四个基本基本原则:合同兵种---以陆军不同兵种互为补充,协同运用。
联合互相依赖---作为联合部队的组成部分,陆军部队的运用与其他军种有关部队的运用相互配合。
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制(一)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是在海军部长领导之下海军陆战队的最高制服军官,向参谋长联会议主席报告,和海军作战部长同级。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负责海军陆战队及其下属部门的计划、政策、计划和分配。
康威将军是一位职业步兵团军官,具有丰富的反恐战争的经验,曾经在第1和第2陆战师中担任过连级指挥官。
他曾经在基础学校教过战术和指挥。
在1990到1991年的沙漠风暴/沙漠盾牌行动中,康威将军领导着陆战营登陆小组。
从2002年到2004年,他在伊拉克的两个战斗周期里指挥第1陆战队远征部队。
前不久,康威将军还在五角大楼的联合参谋部担任作战主任。
(二)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 (MAGTR)现代化陆战队作战部队被组建为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MAGTF)。
这是可升级的组织,包括一个地面作战部队,一个空中作战部队、一个指挥控制部队和一个作战勤务支援或者后勤部队。
最大的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是3个陆战队远征部队,部署时拥有20000到90000名陆战队员以及60天的补给。
陆战队远征部队(MEF)的作战部队包括陆战队师的地面作战部队、陆战队航空联队的空中作战部队(其中3个在向役,1个在预备役)。
陆战队远征旅是一种拥有3000-20000人,30天补给的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
最小的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是陆战队远征小队(MEU),拥有1500-3000名陆战队员。
一个MEU主要部署在一个海军远征打击大队的两栖舰船上。
陆战队远征小队执行的任务包括主要战区战争、维持和平行动、安全和稳定行动等。
它的指挥官是一名上校,陆战队远征小队具擅长于两栖作战能力,在舰上装载15天的补给。
根据部队行动需要的规模,一个部署的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的地面作战部队包括步兵、工兵、侦察和指挥部部队、野战炮、坦克、轻型武装车辆和两栖攻击车辆。
一个典型的空中作战部队包括加强性直升机中队的飞行人员和支援人员、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
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操作多种飞机,包括F/A-18A+/C/D打击战斗机、AV-8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CH-46 中型运输直升机,CH-53重型运输直升机、以及UH-1 和AH-1多用途/攻击直升机。
美军军力与编制根据国防部重组法,是国家统帅当局(总统与国防部长)、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
只有国家统帅当局能发布作战命令,其他都是执行者。
而且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不在美军的指挥链内,它只是作为国家统帅当局与各联合司令部之间的"沟通渠道",传达信息而已。
现在的联合作战司令部有五个战区司令部和四个职能司令部。
五个战区司令部有:欧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
四个职能司令部为:战略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联合部队司令部。
原航天司令部并入了战略司令部。
国防业务局: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国防给养局,国防合约审计局,国防合约管理局,国防财会局,国防信息系统局,国防情报局,国防法务局,国防后勤局,国防安全援助局,国防保安局(原国防调查局),国防威胁处理局(原现场核查局),导弹防御局(原弹道导弹防御组织),国家地理情报局(原国家测绘制图局),国家安全局(对内称为中央安全署),五角大楼保卫局。
现在的国防部专业机构: 美军新闻署,军事医保规划署,华盛顿本部勤务署,经济调整办公室,国防部人力资源署,国防战俘与失踪人员办公室。
美军陆军部组成陆军部总部陆军部长办公室(陆军部长)陆军副部长陆军副部长帮办,主管外事陆军副部长帮办,主管战研陆军部长行政助理陆军审计官公关处、立法联络处、弱小企业援助处陆军助理部长,主管采购、后勤、科技陆军助理部长,主管公建陆军助理部长,主管财务*(兼陆军财政官)陆军助理部长,主管设施、环境陆军助理部长,主管人力、预备役事务陆军首席信息官(中将级,兼陆军网络技术司令部司令),主管C4I 信息系统(G6)陆军参谋长办公室(陆军参谋长(上将级))陆军副参谋长(上将级)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人事(G1)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情报(G2)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作战、策划(G3)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勤务(G4)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物资、项目(G8)陆军助理参谋长(少将级),主管设施国民卫队局陆军局长(中将级)陆军军法长(少将级)陆军军医长(中将级,兼陆军医务司令部司令)陆军预备队司令(中将级)陆军牧师长(少将级)陆军工程兵司令(中将级)陆军士官长美国陆军的一级司令部陆军部队司令部(上将级)陆军装备司令部(上将级)陆军医务司令部(中将级)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上将级)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中将级)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中将级)陆军太平洋司令部(中将级)陆军工程兵部队(中将级)美国驻欧陆军(上将级)美国驻韩陆军(中将级)地面运输与分配司令部(少将级)原军事交通管制司令部美国陆军部的直属单位华盛顿卫戍区(中将级)陆军情报与保安司令部(少将级)陆军刑事调查司令部(少将级)陆军网络技术司令部(中将级)美军体制和指挥体系美国现代军事体制和指挥体系始于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
“永远忠诚”:图解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火力配置(营至团)“永远忠诚”:图解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火力配置(营至团)彩绘:使用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汤普森”冲锋枪、带两角架的“BAR”自动步枪抗击日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注:本系列文章翻译自1944年3月2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下发的《海军陆战队后勤部署手册》中的编制,也是设立在弗吉尼亚州匡提科(Quantico)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营中的标准教材。
“通讯排”在海军陆战队中,通讯排属于营部的一部分。
它为营级指挥员提供了与下属、友邻及上级单位的通讯手段。
一个通讯排包括:排部、一个用于处理相关情资的信息中心、信使分队、无线电分队(包括可收发电报的收音机、通讯专用电线、视觉面板等设备)排部由一名陆战队中尉(身兼营属通讯联络官)及两名士兵组成,他们负责监督、协调各单位的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接受、传输、传递除电话、个人通讯、邮件以及特别授权外的所有信息。
而信使分队负责传递营部向下属各单位发布的命令。
无线电分队负责在指挥所内架设通讯专用电线、电报收发机等设施,并随时做好转移准备。
除了无线电外,无线电分队还可通过旗帜、照明灯、烟火、醒目的金属条等物品与己方航空部队联络,指引攻击、支援目标海军陆战队专用的DR-8野战通讯电线原品实物在复杂的热带丛林中架设通讯电线也并非易事正通过步话机,从上级获取进一步行动计划的陆战队员,摄于夸贾林环礁战役“情报及补给分队”该单位是营部的一部分,也是陆战队编制中最低一级的情报/补给单位。
情报分队由营属情报官负责,该部人员均受过特殊培训,在掌握最新敌情的同时,还要充当己方侦察员、观察员,协助情报官向营长通报敌军状况补给分队由营属补给官负责,该部人员负责接收、分发所有交付本营的补给“营部单位”每个陆战队步兵营由营长、各级幕僚(委任、应征者)、营属医护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
营是陆战队中配备幕僚的最小单位,营部幕僚主要包含四个单位:1.人事2.情报3.作战(或训练、组织)4.补给上述所有幕僚、职能一目了然,并由上述数字、字母前缀作为区分,以此来表明这名陆战队军官究竟归属哪一单位。
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结构方案分析
针对未来战略环境,新美国安全中心提出了三种兵力构想方案,分别为:威慑型/力量投送型海军陆战队、小规模战争型海军陆战队以及“复仇者之盾”型海军陆战队。
报告详细分析三种构想方案的兵力结构,并将它们与建议实施的危机响应型海军陆战队进行了比较分析。
构想方案1:威慑型/力量投送型海军陆战队
本方案主要针对中国的重新崛起,特点为着重进行分布式两栖作战。
其兵力结构包含7个海军陆战队远征旅(每个旅约14000人),具体部署情况为:美国本土3个旅,夏威夷1个旅,西太平洋/印度洋2个旅,地中海1个旅。
作为美国遍及竞争性地区的主要威慑部队,这些远征旅战备水平良好、适应能力强,每个远征旅都能按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部署,为作战行动投送有效的响应能力。
而且,多达4个远征旅可定期迅速整合成一支大型力量投送部队或远征部队,作为联合部队的领导力量,进行大规模两栖作战或其他战区作战。
该构想方案最终现役兵力为18.5万。
为应对新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两栖作战远征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每年均应进行充分训练,系统地探索关于两栖作战的新思路,包
括利用机器人技术全方位地降低作战风险。
构想方案2:小规模战争型海军陆战队
本方案主要针对失败国家增多、经济失调的情况,特点是利用灵活的多功能小型部队应对小规模战争,并与特种作战司令部协同作战。
其兵力结构中包含18个步兵营,分为2种类型,尽管有共同点,但作用和装备各有差异,其中9个营为传统的作战营,装备坦克、远程火箭炮和两栖舰船等重型武器,作战能力强,主要用于在各地区尤其是城市进行攻势作战,并具有特种作战和协同作战能力;另外9个营为维稳营,装备机动性更好的轻型武器,定向部署在危险或争议地区,主要用于安全稳定,剿匪平叛。
该构想方案最终现役兵力为17万,用以应对主要挑战;预备役人员2万,用以维持网络战、信息战和安全合作等关键技能。
构想方案3:“复仇者之盾”型海军陆战队
本方案主要针对极度不安全的未来威胁,包括暴力、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特点为做好特殊准备应对未来威胁。
此种方案下,海军陆战队的兵力结构将广泛改变,但维持部队高度战备水平不会变。
其使命主要有两类――维护国土安全和执行海外作战任务,而且前者的任务将有所增多。
对应使命,有些部队将主要用于支援特种作战司令部和北方
司令部行动,有些部队则主要用于执行边境安全保障、关键基础设施防护、救灾、本土与海外安全防御等任务。
而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司令部将用于执行广泛的指挥与控制、情报、航空与后勤任务等。
该构想方案两栖舰队将比当前的规模更小,现役人员最终约为16万。
各构想方案的具体兵力结构比较
为更加直观地体现报告中提出的四种构想方案,表1~表5分别从地面部队、航空部队两方面,对海军陆战队当前与四种构想方案的具体结构进行对比展示。
(高倩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