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9
算法与程序设计----从零开始学Visual Basic作者:山东东营胜利第二中学刘健前言:山东的学生从高二就要选修信息技术课程,当你选修了算法和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恭喜你!因为你已经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了。
这门课程将帮助我们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能知道平时使用的软件是如何开发出来的,还能从计算机语言层面上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是如何工作的,知道软件背后的设计过程,甚至我们自己也能设计出优秀的计算机软件。
本教程是根据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一书的内容编著。
呵呵,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课本。
当然了,如果没有课本,你也一定能够学会下面的教程。
因为,从零开始学。
下面Let’S GO.第一课认识我们的创作室Visual basic是美国微软公司于1991年推出的基于Basic语言(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指令)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是经典的编程设计语言,也是基础语言之一,简单易学,功能强大,深受广大初学者的喜爱。
这里我们用的是VB6.0中文版。
VB是运行在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上,设计程序的思想在于在窗口中放置对象和针对对象设计代码。
(一)启动VB: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选择“标准EXE”,单击“打开”进入窗口。
(二)VB窗口如图所示1、标题栏:在最上面蓝色标题是“工程1-...”,是我们当前正在设计的程序,被称作“工程1”。
2、菜单栏:菜单栏在第二行,包含一组菜单,菜单中有各种命令。
3、工具栏:第三行是工具栏,工具栏是一些最常用的命令,而且是用图标表示的,因而便于形象记忆和操作。
4、工作区:工作区占据窗口的绝大部分,从左向右包括工具箱、窗体、和属性窗口。
(1)工具箱:在工作区的左侧,包含许多编程用到的基本对象,被称作“控件”。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分析常州一中 林厚从一、本模块开设目的1、 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 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和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3、 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二、几点想法1、 本模块开设的必要性:因为新课改关注的是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又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程,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选修课程。
印度软件产业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印度的IT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软件人才。
振兴中国软件产业需要培养大量的IT人才,程序设计教学就是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本模块的重点新课改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深刻内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描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纪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 本模块的优势对机器和软硬件的要求不高,知识体系比较系统成熟,教学和考核目标比较明确;4、 本模块的劣势对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教高,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应教高。
在教学中要注意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设计和举例都尽可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和熟悉的问题,也可以多联系一些数学和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5、重要提示《算法与程序设计》≠某一编程工具(语言)的教学6、关于算法算法是凌驾于程序设计语言之上的,不一定要用程序去实现,可以适当在教室中教学;还要注意与《数学》学科中的“算法”部分相衔接。
《算法与程序设计》
1.2 算法描述与设计
教学设计
单位:授课人:
《算法描述与设计》教学设计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示算法,我们引入了流程图
,学生学习流也叫程序框图。
下面,同学们学习“韩信点兵”问题的
流程图表示。
开始
1n
n 被3 、5 、7 整Y
除后余数为
2 、
3 、2
N
n+1n
输出n 的值
结束
流程图描述算法常用的框图主要有以下几个:
在流程图的基础上,专业软件开发人员一般采用伪代码来描述算法。
伪代码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不是真正的程序语言代码,所以没有严格的语法限制,书写格式也比较自由,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例如,判断闰年伪代码算法描述如下:
输入年份y
IF y 能被4 整除THEN
IF y 能被100 整除THEN
IF y 能被400 整除
输出“是闰年”
附:《算法描述与设计》流程图作品评价量表
《算法描述与设计》流程图作品评价量表
说明:1、作品评价等级分为A、B、C、D 四个等级。
2、在对应的作品等级下画“√”。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教程《算法与程序设计》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4.学时数:1学时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②知道并能运用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问题解决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认识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③能够比较分析出人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例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实例动手实践完整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知道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结合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树立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并通过一些实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入门篇。
学好这节课是使学生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关键,本内容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2、教材中第一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实例是一个时钟程序,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同学难度比较大。
个人感觉第一节课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喜欢上程序设计上。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从比较贴近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入手,,注重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提炼、归纳、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融会贯通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从而分析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案例点评本模块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之一。
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的“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通过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实例感受了运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经历了使用某种编程语言工具解决一个简单问题的过程,在脑中初步建立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念,以及对其进行应用的感性认识。
本模块是在必修模块“信息加工与表达”基础上的继续深入。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本模块的教学,应注意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的衔接,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要注意发现对程序设计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本模块强调的是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不作具体规定。
从本模块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设计策略与设计特色。
如《分支结构》中,通过对学生已知认识结构的分析,将英语语法与程序设计语言语法进行联系从而导入主题;《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选择结构》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小游戏来引入新课。
同时,又能看到不同老师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设计策略,如《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中的“逐步引导与训练”;《For/Next循环语句初步》中的“运用表格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率”;《赋值语句》中的“借简单语句来训练学生对编程环境的操作技能”;《递归算法的实现》中“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导入展开教学”,等等。
案例一: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基本信息】【课标要求】(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分法查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二分法查找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新课标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组和顺序查找,具备了编程实现顺序查找算法的能力,但是,顺序查找在遇到数据量大或频繁查找的问题时,效率会比较低,而二分法查找会大大提高查找的效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能够编写出更高效、更优化的程序是一个重要的帮助。
并且已经能够利用顺序查找方法对某个数据队列进行单个数据查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二分法查找的基本思想,并将这一算法体现到具体的实例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二分法查找的算法思想,学会编程实现二分法查找算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增强学生优化算法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理解二分法查找的算法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二分法查找的算法思想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法:自我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动画演示课件、VB6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大家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叫“幸运52”,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选手猜商品的价格,规则是给出商品的价格范围,主持人根据实际价格和选手报价给出提示:“高了”、“低了”、“正确”。
曾经有一个选手,仅仅尝试猜了3次,就猜出了实际价格。
当时给出的价格范围是100-300,实际价格是225。
他猜的3个数是200(主持人:低了)、250(高了)、225(正确)。
我们仔细分析这个选手的猜数过程,可以发现每次猜的数都是相应范围中间的数,这实际上采用了“二分法查找”的算法思想。
[设计意图]这个选手猜商品价格的方法实际上是采用“二分法”去猜,所以能很快的猜出商品的价格。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课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领会编程算法思想:二分法。
科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算法思想和实现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的算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常用的算法思想和实现方法:递归、分治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回溯法等;3.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数据结构;4.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常用的算法思想和实现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编写程序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3.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算法知识进行创新。
五、教学步骤1.理论讲解与演示(1)介绍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讲解常用的算法思想和实现方法;(3)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数据结构;(4)讲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践操作(1)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3.总结与评价(1)总结所学的算法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2)回顾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教训;(3)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三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3.实验室设备:计算机、编程软件。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积极参与讨论、能够理解并运用算法知识解决问题;2.实践操作评价:编程实验程序正确运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团队合作评价: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团队协作。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掌握常用的算法思想和实现方法。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分析常州一中林厚从一、本模块开设目的1、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和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3、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二、几点想法1、本模块开设的必要性:因为新课改关注的是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又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程,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选修课程。
印度软件产业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印度的IT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软件人才。
振兴中国软件产业需要培养大量的IT人才,程序设计教学就是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本模块的重点新课改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深刻内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描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纪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本模块的优势对机器和软硬件的要求不高,知识体系比较系统成熟,教学和考核目标比较明确;4、本模块的劣势对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教高,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应教高。
在教学中要注意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设计和举例都尽可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和熟悉的问题,也可以多联系一些数学和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5、重要提示《算法与程序设计》≠某一编程工具(语言)的教学6、关于算法算法是凌驾于程序设计语言之上的,不一定要用程序去实现,可以适当在教室中教学;还要注意与《数学》学科中的“算法”部分相衔接。
7、关于编程工具编程工具并不统一,但一般选择面向对象的平台,而以VB为佳,因为它简单易学,基本能反映当今最流行的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江苏省东台中学朱世华一、教学课题第三章第四节 3.4.1《冒泡法排序算法》——算法与程序设计(新课标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二、教材与学者分析冒泡排序的重点在于讲清楚冒泡排序的原理以及如何用程序实现算法,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教材上是通过解决“明日之星英语演讲大赛”的选手成绩排序问题作为切入点,而我并没有按照教材的例子展开,我根据教材“对5个元素‘4,1,2,5,3’的序列进行升序排序”为例,重点分析排序的过程(多少趟、每趟进行多少次比较),进而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由此,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也学习使用过VB里的数组及应用。
但在学习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数组变量的变化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对双重循环内外层的作用及有关循环参数的设置可能会产生不解,需要通过实践的体验进行强化。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双重循环应用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趟、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四、教学策略与手段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教学的指导方针,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深化对冒泡算法、循环思想和执行过程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媒体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机、多媒体教学平台、flash软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景师:教师播放Flash动画(大鱼吃小鱼)游戏,并进行游戏操作。
生:迷惑不解,难道今天老师让我们玩游戏?师:观察水中的气泡往上冒的情景,气泡往上冒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生:鱼吐的水泡到了上面渐渐地变小了。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选修1第三章第3-3课《二分法查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学情分析《在数组中查找数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3章第3节的内容,分为3个部分:1.数组的概念和应用,2.顺序查找算法的理解和实现,3.二分查找算法的理解和实现。
如果按照教材课程内容的一般顺序,3个部分的内容应当需要2~3个课时来完成,第1课时需要对数组进行理解和应用,数组应用的例子可以是顺序查找。
第2课时是二分查找。
第3课时可通过其他例子提高熟练程度和提升应用水平。
按照广西学考的一般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3章第2节《用穷举法解决问题》之后就结束了算法与程序部分的学习,转而开始学考的总复习,因此本节内容难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安排把3课时全部完成,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编写程序,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
基于此现实背景,本节课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于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算法原理的理解,以及二者效率上的差异,而不是具体程序的实现。
并且将查找算法与现实生活、工作的需求进行结合,加强算法在生活中的存在感。
最后,加入简化的哈希查找*,通过效率的提升给学生体会空间换时间的思想。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组的概念理解查找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理解顺序查找的原理理解二分查找的原理理解二分查找的适用条件了解简化的哈希查找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查找算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效率的对比,体会算法优化对于提升问题解决效率的意义通过哈希查找效率的提升,体会使用空间换取时间的思想**注:哈希查找的内容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定,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地接受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的内容,那么加入哈希查找,否则删掉此内容,而作为课后思考给学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