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共3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71.50 KB
- 文档页数:37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意味提供了相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意味购买了相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
不管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
此“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为“生产者盈余”。
2.进出口福利分析(1)进口国福利分析:❆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P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此价格高于美国。
❆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
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
结果中国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
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P’。
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Qd,国内生产下降至Qs,消费与国内生产的缺口QsQd为进口所填补。
❆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a部分❆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者盈余增加了a+b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浅析国际贸易利益分配问题摘要:国际贸易利益分配问题一直是经贸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角度分析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所得,进而提出发展建议,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贸易局势,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利益。
关键词: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研究据商务部统计报告显示:2010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727.61 亿美元,增速34.7%,其中出口总额15,779.32亿美元,增速31.3%,进口总额13,948.29亿美元,增速38.7%,贸易顺差达到1,831.04 亿美元。
而近两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将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因此,保持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增长态势,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利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工作重点。
一、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概述关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两类。
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贸易比较利益:即一国通过国际贸易能以相同的代价获得比贸易前更多的产品,或者以更低的代价获得与贸易前相同的产品。
静态利益是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所谓动态利益,是指由国家分工和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由于要素流动以及中间产品贸易具有知识、技术等溢出效应强的特点,会给贸易国带来巨大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及就业增加等动态利益。
动态利益是开展国际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对贸易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就体现在其动态利益上。
二、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析众所周知,国际贸易的由来在于各国拥有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或产品,进而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资源或产品的交换,实现较之本国封闭经济下更多的社会福利。
因此,理论上认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使得无论是先进的发达国家还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得均衡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