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感觉器官
- 格式:ppt
- 大小:8.22 MB
- 文档页数:44
感觉器官1感受器是专门感受刺激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除包含感受器外.还有一些非神经组织的附属结构,这些附属结构有利于感受器实现其感受功能,如眼、耳、鼻、舌等感受器官。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2.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能够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眼视近物时的调节反应包括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三个方面眼的折光异常有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近视近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由于角膜和晶状体曲率过大,折光力过强矫正近视眼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眼的前面加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远视远视眼主要是由于眼的前后径过短,多为遗传所致·矫正远视的办法是佩截合适的凸透镜散光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折光面在某一方位上的曲率增大,而另一方位的曲率减小,这样透过角膜射入眼内的光线扰不能同时在一个平面上聚焦,造成物像变形或视物不清,这些情况都属于散光.矫正散光眼要佩截合适的柱面镜,使角膜的曲率异常得以纠正。
3.视网膜能感受光线刹激的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大部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位。
黄斑的中央凹处最为密集,而且这里的视锥细胞较为纤细,形成最强视力。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部位,越近中央数量越少,在中央凹处,则几乎全无,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聚焦于此处的光线不能被感受,形成生理性盲点。
当维生素A缺乏时,将影响人在暗光下的视敏度,引起夜盲症。
关于色觉的产生原理,现在广泛采用“三原色学说”。
该学说认为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视锥细胞,能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称之为感红视锥细胞、感绿视锥细胞和感蓝说锥细胞不同波长的光线刹激视网膜时,这三种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因而产生不同的色觉。
4.视力亦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分辨距离最小的两点的能力。
视力的强弱可用能分辫两点的最小视角为指针5.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感觉器官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学是研究人类感觉器官的功能和生理机制的学科。
感觉器官是我们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部分,它们使我们能够感知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各种刺激。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之一,它通过眼睛传递信息到大脑进行处理和理解。
眼睛是感光器官,它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结构。
当光线进入眼睛,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聚焦作用后,信息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
视网膜包含大量感光细胞,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对颜色和细节有更高的分辨率,而视杆细胞对于低光环境更敏感。
这些感光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听觉是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接收声音并将其导入耳道,声波会通过外耳道传入中耳。
中耳包含鼓膜和听小骨,声波会引起听小骨振动,进而将声波转化为液体内的压力变化。
内耳是感听系统的最后一个部分,它包含听觉神经和耳蜗。
耳蜗内部充满了液体,声波的振动将导致液体中的感觉细胞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进行解码和理解。
触觉是通过皮肤接收信息的感觉。
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它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如触觉,疼痛和温度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其传递到大脑的感觉皮层。
不同的皮肤区域对触觉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例如手指和嘴唇等部位对细小物体的触觉更为敏感。
味觉是通过舌头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
舌头上有味蕾,味蕾内含有味觉细胞。
人类味觉可以感知到甜、咸、酸、苦和麻等五种基本味道。
当食物溶解在口腔中时,味觉细胞中的受体会与食物分子结合,并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味觉区域进行解码和识别。
嗅觉是通过鼻子感知香味和气味的能力。
人类的嗅觉系统通过鼻腔中的嗅觉受体感知气味分子。
嗅觉受体位于鼻腔内的黏膜上,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时,它们会与嗅觉受体结合,并触发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的嗅觉皮层进行解码和识别。
引言概述:生理学感觉器官研究生物体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感觉的器官。
它们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适应至关重要,涉及到感觉神经元、感觉细胞和感觉途径等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生理学感觉器官的产生和功能进行详细的探讨。
正文内容:1.触觉感知器官:a.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是最外层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外界的触摸、压力、痛觉和温度变化。
b.毛发感觉器:毛发感觉器通过感知外界刺激,帮助我们感知触摸和变化的环境条件。
c.肌腱感觉器:肌腱感觉器位于肌腱附着点,具有感知肌肉张力和位置的能力。
2.视觉感知器官:a.视网膜:视网膜是感光细胞的层,可以感知光线的强度和颜色,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b.视觉神经通路:视觉神经通路包括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的传递过程,其中包括视觉信号的处理和解码。
c.感光细胞:感光细胞是视觉感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负责低光和彩色视觉的感知。
3.听觉感知器官:a.耳蜗:耳蜗是听觉感知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b.音频通路:音频通路是从耳蜗到大脑的传递路径,包括声音传导和音频信号的处理和解码。
c.听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负责将从耳蜗收集到的声音信息传递到大脑,并解码这些信息。
4.嗅觉感知器官:a.嗅觉细胞:嗅觉细胞位于鼻腔上皮,能够感知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b.嗅觉神经通路:嗅觉神经通路负责将嗅觉信号从嗅觉细胞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气味的识别和解码。
5.味觉感知器官:a.味蕾:味蕾位于舌头表面,能够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b.味觉神经通路:味觉神经通路将味觉信号从味蕾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味觉的分析和识别。
结论:生理学感觉器官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感知外界的关键组成部分,涉及到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多个感觉维度。
通过皮肤感受器、视网膜、耳蜗、嗅觉细胞和味蕾等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感觉器官是由一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剌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每种感受器都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其功能是把作用于它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剌激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表现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剌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种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8.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
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今天我们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具体内容如下: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复杂器官。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动作电位时,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视远物不清,其近点比正常人近。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患者看远物时就需使用自己的调节能力,其近点比正常人远,视近物能力下降,称为远视。
暗适应:人长时间处于光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人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听阈: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
感觉生理学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感觉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感觉器官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感觉生理学中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视觉感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方式之一,视觉感觉器官是眼睛。
眼睛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等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读。
视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感知颜色、形状、运动以及深度等视觉信息。
二、听觉感觉器官听觉是感知声音的能力,听觉感觉器官是耳朵。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负责接收和聚集声音,中耳通过鼓膜和骨头传导声音,内耳则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大脑的听觉皮层进行解读。
听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感知声音的音调、音量和方向。
三、触觉感觉器官触觉是感知物体接触或压力的能力,触觉感觉器官主要是皮肤。
皮肤包含多种感受器,包括热感受器、冷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等。
触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压力等。
四、嗅觉感觉器官嗅觉是感知气味的能力,嗅觉感觉器官是鼻子。
鼻子内部覆盖着嗅觉感受器,能够感知气味分子。
嗅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辨别不同的气味,包括花香、食物气味等。
五、味觉感觉器官味觉是感知味道的能力,味觉感觉器官主要是舌头。
舌头上分布着味蕾,味蕾能够感知酸、甜、苦、咸等不同的味道。
味觉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的食物味道。
六、其他感觉器官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感觉器官外,人体还具有其他感觉器官。
例如,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能够感知重力和加速度,帮助我们维持平衡。
另外,身体的深部感受器也能够感知肌肉的伸展和关节的位置,称为本体感觉。
综上所述,感觉生理学中的感觉器官各自具备不同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感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最终传送至大脑,被解读为我们所熟悉的感觉。
这些感觉器官的正常工作保证了我们对世界的准确感知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