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木类中药
- 格式:ppt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53
茎木类中药1. 引言茎木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茎或木质部分为药用部位的中药材。
茎木类中药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的治疗和保健。
本文将介绍茎木类中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主要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茎木类中药的分类茎木类中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分类包括:2.1 按植物科属分类茎木类中药可以按照植物的科属进行分类,如:•柏科: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白芷、藁本等。
•杜仲科: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杜仲、羊蹄甲等。
•藤本科: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葛根、巴戟天等。
2.2 按药用部位分类茎木类中药还可以按照药用部位进行分类,如:•茎类: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桑枝、菖蒲茎等。
•木质部分: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沉香、乌梅等。
2.3 按药物性质分类茎木类中药还可以按照药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如:•血行药: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当归、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补益药:常见的茎木类中药有人参、黄精等,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3. 茎木类中药的药理作用茎木类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补益养血: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血液生成,起到补益养血的作用。
•抗炎消肿: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4. 茎木类中药的主要应用茎木类中药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4.1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茎木类中药中的活血化瘀药物常被用于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
常用的茎木类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4.2 妇科疾病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调经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常用的茎木类中药有当归、川芎等。
4.3 骨伤科疾病茎木类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等。
常用的茎木类中药有乌梅、杜仲等。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的茎藤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为草本植物茎藤,这类中药称“茎木类中药”。
实际上应属于两类,即:茎类中药药用为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或茎的髓部,这类中药称“茎类中药”。
药用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等;药用为茎枝的,如桂枝、桑枝等;药用为茎刺的,如皂角刺;药用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通草、灯心草;药用为草本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等。
木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木类中药”。
其药用部位实际为木材。
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树胶、单宁、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第一节茎木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一)茎类中药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
有的可见明显小孔,如川木通、青风藤;有的可见特殊的环纹,如鸡血藤。
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二)木类中药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有的因形成的季节不同而出现年轮。
质地和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沉香质重,具香气;白木香质轻,香气较淡。
二、显微鉴定(一)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一般应制成横切片、纵切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等,观察其组织结构特征时应注意以下几部分的特征。
1.周皮或表皮草质茎大多最外方为表皮,角质层的厚度、毛茸有无是鉴别特征。
2.皮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以内,则初生皮层就不存在,而由栓内层(次生皮层)所代替;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则初生皮层部分存在,其外方常分化为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
3.韧皮部筛管群、韧皮薄壁组织、韧皮射线所占比例;有无分泌组织及厚壁组织的存在等;细胞中是否有结晶体或内含物;各种组织、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药用部位分类一、茎木类中药1、藤茎入药的品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2、心材入药的品种:苏木、降香3、木材入药的品种: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4、茎髓入药的品种:通草5、茎枝入药的品种:钩藤(带钩茎根)二、根类中药1、根入药的品种:何首乌(块根)、牛七、川牛七、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侧根加工品)、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黄黄、远志、白蔽(块根)、西洋参、白芷、当归、前湖、防风、柴胡、北沙参、秦亢、紫草、黄苓、玄参、地黄(块根)、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其中块根入药的有: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蔽、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2、根茎入药的品种:狗脊、绵马贯众(叶柄残基)、山豆根、升麻、黄连、延胡索(块茎)、川莒、胡黄连、白术、苍术、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天麻(块茎)、白及(块茎)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延胡索(唯一个双子叶植物来源的,块茎入药)、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以鳞茎入药的有:川贝母、浙贝母3、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细辛、大黄、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龙胆、徐长卿、白薇、丹参、紫苑、茜草、红参4、根茎与根入药的品种:虎杖、南板蓝根、羌活、藁本、白前三、叶类中药1、叶入药的品种:石韦、淫羊蕾、巫山淫羊蕾、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小叶)、罗布麻叶、紫苏叶(或带嫩枝)、艾叶2、枝梢及叶入药的品种:侧柏叶四、皮类中药1、根皮入药的品种: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番加皮、地骨皮2、干皮、根皮、枝皮入药的品种: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3、树皮入药的品种: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五、花类中药1、花蕾入药的品种:辛麦、丁香、金银花(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2、花及花蕾入药的品种:槐花3、花入药的品种:洋金花、红花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1、果实入药的品种: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桅子、瓜篓、牛萼子、鹤虱、砂仁、草果、豆蔻、益智2、未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枳壳3、近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木瓜、乌梅、吴茱萸4、成熟种子入药的品种:拿苗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5、成熟果肉入药的品种:山茱萸6、种仁入药的品种:慧改仁七、全草类中药1、草质茎入药的品种:麻黄2、带叶茎枝入药的品种:榔寄生、桑寄生3、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鱼腥草4、全草入药的品种:紫花地丁、苦地丁、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5、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广金钱草、广蕾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葡、穿心莲、茵陈、青蒿、大蓟6、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的品种:肉欢蓉7、茎叶入药的品种:淡竹叶8、茎入药的品种:石斛、铁皮石斛八、藻、菌、地衣类中药1、藻体入药的品种:海藻2、子实体入药的品种:灵芝3、菌核入药的品种:茯苓、猪苓4、地衣体入药的品种:松萝九、其他类中药1、成熟袍子入药的品种:海金沙2、一类由植物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加工品的品种:青黛、儿茶、芦荟3、虫瘗入药的品种:五倍子、没食子十、矿物类中药1、天然矿物入药的:朱砂、石膏、炉甘石、赤者石、雄黄、自然铜、滑石2、矿物加工品入药的:轻粉、红粉、秋石、信石、芒5肖、硫黄3、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入药:龙骨、龙齿、石燕十一、动物类中药1、动物的干燥整体:水蛭、全蝎、娱蚣、斑螯、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海马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蜗、乌梢蛇、断蛇、金钱白花蛇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③骨类:豹骨、狗骨、猴骨④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螺帽、蛤壳、瓦楞子⑤脏器类: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冰獭肝、刺猬皮4、动物的生理产物: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②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夜明砂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卵峭、桑蝶峭5、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
茎木类中药显微鉴别考点
茎木类中药是指以茎、枝、根、皮等茎部组织入药的中药材,包括桂枝、川芎、白芍、丹参等。
茎木类中药的显微鉴别是中药鉴别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木质部和韧皮部的鉴别:木质部主要由导管和纤维细胞组成,韧皮部主要由筛管和伴生细胞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木质部的导管和纤维细胞形态明显,而韧皮部的筛管和伴生细胞形态较难区分。
2. 淀粉粒的鉴别:茎木类中药中淀粉粒的存在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指标之一。
淀粉粒的形态有长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等,大小不一,表面有光滑、凹凸不平等特征。
3. 树脂道的鉴别:茎木类中药中的树脂道是由分泌细胞形成的,其内含有树脂。
在显微镜下观察,树脂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内含有黄色或棕色树脂。
4. 石细胞的鉴别:石细胞是茎木类中药中的一种特殊细胞,主要存在于茎和根的表皮组织中。
石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有的呈半月形、卵圆形等,有的呈长条形。
5. 叶绿体的鉴别:茎木类中药中含有叶绿体,其形态为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形态规则。
以上是茎木类中药显微鉴别的主要考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