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春·劝农——浙江遂昌民间特色风俗考
- 格式:pdf
- 大小:228.14 KB
- 文档页数:2
端午送粽意蕴绵长——遂昌民间端午做长粽的习俗方秋兰遂昌县焦滩乡文化站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端午节都要包粽子,为纪念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遂昌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时新婚夫妇送端午和外甥十岁生日外婆家送粽子的习俗,新婚夫妇送端午的长粽子有四五十厘米长,六七厘米粗,外婆家送的粽子都和小孩人一样长。
端午送长粽的习俗独具特色,别有趣味。
遂昌民间端午的粽子有犬头粽、长粽、方粽、蚊虫粽四种形况。
犬头粽如拳头般大小,四个角相互交错,形似狗头,人称“犬头粽”。
长粽长四五十厘米,粗六七厘米,形体圆长,俗称“长粽”。
方粽为边长五六厘米的正方体,形态正方,俗称“方粽”。
包方粽要有相当的技巧,所以方粽被作为民间祭祀的上等供品。
蚊虫粽有犬头粽形和长粽形,形体细小,端午包粽子的人家都要包一两个蚊虫粽,煮熟后挂在床架的杆上。
传说夏天的蚊子有粽子吃了,就不会叮咬人。
粽子以糯米用常绿灌木的灰汁浸透成淡黄色后包粽子,粽子的品种因搭配的原料不同区分,有麦豆粽、赤豆沙粽、咸菜肉粽、糖肉粽等。
糖肉粽的质量最高,在糯米中间加入红枣、红糖、鲜肉或腊肉等包成。
包糖肉粽时要包好就放入锅里煮,传统的经验是粽子里包入了红糖如不及时煮,红糖渗入糯米后不易煮透。
粽子用箬叶包裹,用龙须草和棕榈叶包扎。
不同品种的粽子,以龙须草和棕榈叶不同搭配,长出的草丝打不同的结来标示。
山区的人家过端午时,要到大山里采新鲜的箬叶来包粽子,味道更有一种清香。
遂昌民间传统,年轻人结婚后第二年端午节要给丈母娘家送长粽子,俗称“送端午”。
新婚夫妇送端午有约定俗成的习惯。
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几日要送“年夜”,新郎家做发糕和糖糕,切成棱形的边长约15厘米左右的糕块,发糕和糖糕各两块,寓意双双对对,用大食箩装好,由新婚夫妇送到丈母娘家。
丈母娘把女婿家送来的糕分发给本家的叔伯、姑夫、娘舅、姨娘等内亲人家。
亲戚家收到了新郎家送年夜的糕,就要准备在正月里请新郎。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创特色农家乐近年来,遂昌县本着“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来抓,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形成了“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促和”的新局面,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又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三仁畲族乡距县城西6公里,地处城乡结合部,乡党委政府以主动融入县域旅游大背景大格局的理念,找准了“文旅兼融促发展,科学发展富畲乡,全力建设县城后花园”的发展定位,着力培育特色、打造经营品牌,顺应市场,彰显特色,铸造三仁“农家乐”金名片,让富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焕发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
农家乐,顾名思义就是到农家去乐一乐。
但是,现在的农家乐,只重吃喝,形式单一,氛围呆滞,除了不土不洋的吃乐之外,其他应有的乡间安逸之乐、朴素乡礼之乐、农家庭院之乐很难寻觅,反而成了人流混乱之地,既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没有文化氛围;既缺“农”的气息,也无“家”的感觉,更淡不上“乐”的品位。
“农家乐”红火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尴尬。
缺少文化内涵成为目前该县“农家乐”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农家乐”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内涵的贫瘠,如何对“农家乐”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包装,提升乐的品位已迫在眉睫。
一、做好“农”字文章,创建生态环保式“农家乐”农家乐是以农村特色、农民参与、农民受益为宗旨,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村居民舍、民俗风情、农业特色产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及农民生活等资源为内容,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田园景、享农家乐、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活动。
“农家乐”应选择以农业种养为依托的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田园式景观,充分结合常见经济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优质观赏花卉繁育基地、特种经济动植物繁育基地,辅以部分农业品精深加工,从农业的生产、加工、研发、文化等多方面构成“农家乐”旅游项目的框架。
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46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大禹传说绍兴市2 虞舜传说上虞市、余姚市3 王羲之传说绍兴市4 刘阮传说天台县5 叶法善传说松阳县、武义县6 陈十四传说丽水市7 罗隐传说富阳市8 布袋和尚传说奉化市9 岳飞传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0 苏东坡传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1 戚继光抗倭传说台州市椒江区、临海市12 赵五娘传说象山县13 何文秀传说海宁市14 钱塘江传说杭州市江干区15 龙泉窑传说龙泉市16 射村后羿神话湖州市南浔区17 海洋动物故事嵊泗县、洞头县18 桐乡蚕歌桐乡市19 常山喝彩歌谣常山县20 缙云歌谣缙云县21 台州府城民谣临海市22 开化满山唱开化县23 湖州山歌湖州市吴兴区24 舟山渔业谚语(渔民看海测气象)岱山县、舟山市普陀区25 路桥气象谚语台州市路桥区26 宝卷杭州市余杭区27 畲语景宁畲族自治县二、民间音乐(共计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 渔歌桐庐县、嵊泗县(富春江渔歌、嵊泗渔歌)29 越窑青瓷瓯乐慈溪市30 竹乐安吉县31 道教音乐平阳县、苍南县、松阳县、洞头县(东岳观道教音乐、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月宫调、洞头海岛道教音乐)32 天台山佛教音乐天台县33 汀洲吹打云和县34 独角台场缙云县三、传统舞蹈(共计2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 造趺宁波市北仑区36 澥浦船鼓宁波市镇海区37 宁海狮舞宁海县38 木偶摔跤余姚市39 龙凤狮子灯泰顺县40 碇步龙泰顺县41 踏八卦永嘉县42 五梅花海盐县、海宁市(海盐五梅花、海宁五梅花)43 狴犴龙舞上虞市44 武义三狮武义县45 麒麟灯龙游县46 小儿走马灯龙游县47 浦江擂马浦江县48 坎门鳌龙鱼灯舞玉环县49 马啸滚灯临安市50 脱节龙龙游县51 竹叶龙安吉县52 坎门花龙玉环县53 缠足苦三门县54 梅溪旱船安吉县55 犟驴子安吉县56 处州板龙丽水市57 马金扛灯开化县58 新前采茶舞台州市黄岩区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9 和剧平阳县60 马灯戏平阳县、永嘉县、衢州市衢江区(南湖马灯戏、溪下马灯戏、衢江马灯戏)61 民间八仙戏苍南县62 海盐腔海盐县63 衢州摊簧戏衢州市64 开化目莲戏开化县65 包山花鼓戏云和县66 东阳傩戏东阳市五、曲艺(共计9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7 宁波评话宁波市鄞州区68 温州参龙乐清市、平阳县、苍南县69 永嘉花鼓永嘉县70 海盐牌子海盐县71 永康鼓词永康市72 青田鼓词青田县73 台州道情台州市74 三十六行说唱仙居县75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2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6 水浒名拳宁波市北仑区77 内家拳宁波市鄞州区78 岳家拳(岳武穆柔术) 金华市79 南拳天台县、乐清市、平阳县、永嘉县(天台皇都南拳、乐清南拳、平阳白鹤拳、永嘉瓯渠上新屋南拳)80 常山猷辂拳常山县81 武林活拳杭州市拱墅区82 舟山船拳舟山市普陀区、岱山县83 练市船拳湖州市南浔区84 新前武术台州市黄岩区85 遂昌茶园武术遂昌县86 上宕功夫缙云县87 凳花龙泉市88 抢头杵金华市婺城区89 传统儿童游戏舟山市普陀区90 渔民传统竞技舟山市普陀区91 大纛旗桐乡市92 高杆船杂技桐乡市93 叠牌坊磐安县、永康市、缙云县(磐安叠牌坊、永康打罗汉、缙云迎罗汉)94 三塔踏白船嘉兴市南湖区95 开天门龙泉市96 水火流星慈溪市97 十五巧板平阳县98 嘉兴掼牛嘉兴市南湖区99 赶野猪景宁畲族自治县100 操石磉景宁畲族自治县七、传统美术(共计1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1 龙凤戏服绣袍宁波市江东区102 陆埠佛雕余姚市103 彩泥塑温州市鹿城区、乐清市(鹿城佛雕彩塑、乐清彩泥塑)104 竹壳雕乐清市105 木偶头雕刻泰顺县106 夹纻漆器苍南县107 点色剪纸苍南县108 平湖西瓜灯平湖市109 桐乡竹刻桐乡市110 传统砖雕东阳市111 泥水画武义县112 普陀船模艺术舟山市普陀区113 黄岩漆金木雕台州市黄岩区114 殿堂壁画杭州市余杭区115 昌化竹编临安市116 灰塑桐乡市、嵊州市(桐乡灰塑、嵊州灰塑)117 杭州刺绣杭州市118织里刺绣湖州市吴兴区八、传统技艺(共计70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9 乐清金漆圆木乐清市120 石雕温岭市、缙云县(温岭石雕、缙云石雕)121 灰雕宁波市鄞州区122 绍兴铜雕绍兴县123 香沉木雕仙居县124 绍兴锡器制作技艺绍兴市125 永康铜艺永康市126 崇仁古村落营造技艺嵊州市127 嵊州城隍庙建筑技艺嵊州市128 黄山八面厅营造技艺义乌市129 甬式家具制作技艺宁波市鄞州区130 渔网编织技艺岱山县131 草席编织技艺宁波市鄞州区、东阳市(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南马草席编织技艺)132 传统纺织技艺余姚市、东阳市、平湖市、天台县(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东阳土布制作技艺、平湖杜经布制作技艺、天台苎布制作技艺)133 绿茶制作技艺开化县、长兴县、临安市、(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乐清市、临海市长兴紫笋茶制作技艺、临安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临海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134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安吉县135 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36 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绍兴县137 三伏老油传统酿造技艺兰溪市138 丹溪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义乌市139 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瑞安市140 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诸暨市141 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岱山县、温岭市(岱山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142 钱塘江板盐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43 传统榨油技艺常山县、开化县、青田县(常山传统榨油技艺、开化传统榨油技艺、青田传统榨油技艺)144 杭州楼外楼传统菜肴烹制技艺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45 杭州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杭州市146 状元楼宁波菜烹制技艺宁波市147 金华酥饼传统制作技艺金华市148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嘉兴市149 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杭州市萧山区150 斜桥榨菜制作技艺海宁市151 丁莲芳千张包子制作技艺湖州市吴兴区152 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湖州市吴兴区153 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作技艺宁波市江北区154 西塘八珍糕制作技艺嘉善县155 龙游发糕制作技艺龙游县156 蒋村柿产品传统加工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57 绍兴乌干菜制作与烹饪技艺绍兴市158 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上虞市、临海市、仙居县、(上虞特色豆制品制作技艺、遂昌县、富阳市、浦江县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仙居豆腐制作技艺、遂昌豆腐制作技艺、东坞山豆腐皮制作技艺、浦江豆腐皮捞制技艺)159 传统造纸技艺诸暨市、龙游县、临安市、(青口皮纸制作技艺、开化县、杭州市萧山区龙游宣纸制作技艺、千洪桃花纸与宣纸制作技艺、开化贡纸制作技艺、顾家溪手工造纸技艺)160 木杆秤制作技艺常山县、临海市、永康市(常山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利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康钉秤制作技艺)161 濮绸织造工艺桐乡市162 拷绢手工技艺台州市路桥区163 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湖州市南浔区164 婺剧戏服制作技艺金华市、义乌市(传统婺剧戏服、婺剧盔帽制作技艺)165 嵊泗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嵊泗县166 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杭州市167 传统纽扣制作技艺嘉善县168 乌金纸制作技艺上虞市169 紫砂烧制技艺长兴县、嵊州市170 乌篷船制作技艺绍兴市171 衢州白瓷烧制技艺衢州市172 江山西砚制作技艺江山市173 大洲厨刀制作技艺衢州市衢江区174 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杭州市175 王氏大花灯制作技艺温岭市176 金漆造像技艺天台县177 卵石镶嵌技艺仙居县178 遂昌竹炭烧制技艺遂昌县179 京砖烧制技艺嘉善县180 木玩具制作技艺云和县181 叠镶铜建筑技艺杭州市182 瓯江帆船制作技艺云和县183 西泠印泥制作技艺杭州市184 潘永泰棉花手工弹制技艺杭州市185 天竺筷制作技艺杭州市拱墅区186 香菇砍花技艺龙泉市、庆元县187 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杭州市西湖区188 杭派书画装裱工艺杭州市西湖区九、传统医药(共计1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9 寿全斋中药文化宁波市海曙区190 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瑞安市191 越医文化绍兴市192 衢州杨继洲针灸衢州市193 章氏骨伤科台州市194 蒋家山接骨临海市195 松阳端午茶松阳县196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杭州市197 叶种德堂中药文化杭州市上城区198 姚梦兰中医内科杭州市余杭区199 张氏中医骨伤科富阳市十、民俗(共计47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00 钱江观潮杭州市、海宁市201 钱王祭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202 孝子祭富阳市203 太公祭文成县204 杭坪摆祭浦江县205 杨家祭冬三门县206 百家宴泰顺县207 柳市保嗣酒乐清市208 径山茶宴杭州市余杭区209 普陀山佛茶茶道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210 畲族服饰景宁畲族自治县211 抬阁乐清市、湖州市吴兴区、武义县、(蒲岐抬阁、白雀抬阁、义乌市武义抬阁、义乌抬阁跷)212 鳌江划大龙平阳县213 莒溪刀轿苍南县214 七夕成人节洞头县215 石塘小人节温岭市216 老佛节(江山老佛节、唐头古佛节)江山市、开化县217 衢北重阳节衢州市衢江区218 东岙普渡节洞头县219 班春劝农遂昌县220 喝山节衢州市衢江区221 梅源开犁节云和县222 抢猪节景宁畲族自治县223 青田龙舟节青田县224 西湖中秋赏月杭州市225 西湖香市杭州市226 元宵灯会杭州市拱墅区、萧山区、(运河元宵灯会、河上龙灯胜会、德清县乾元龙灯会)227 前童元宵行会宁海县228 二月二灯会台州市黄岩区229 观音香会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230 蒙恬会湖州市南浔区231 双庙渚蚕花水会桐乡市232 清音寺庙会仙居县233 元帅庙会海宁市、杭州市余杭区234 陈十四信俗瑞安市、平阳县、洞头县235 妈祖信俗洞头县236 东海龙王信俗舟山市普陀区237 嘉兴端午习俗嘉兴市238 畲族婚俗泰顺县、龙游县239 岱山海难特殊葬礼岱山县240 石浦三月三象山县241 送大暑船台州市椒江区242 七夕习俗东阳市、缙云县(东白山七月七、武义县、杭州市萧山区张山寨七七会、七夕接仙女、坎山七夕祭星乞巧)243 船饰习俗象山县244 菇民习俗景宁畲族自治县245 半山立夏习俗杭州市拱墅区246 蚕桑生产习俗杭州市余杭区、海宁市、(塘栖茧圆与蚕桑生产习俗、德清县、湖州市南浔区云龙蚕桑生产习俗、德清蚕桑生产习俗、南浔传统养蚕习俗)11。
春深劝农焕烟霞——论《牡丹亭劝农》中的意趣王翼【期刊名称】《《文化艺术研究》》【年(卷),期】2019(012)004【总页数】8页(P70-77)【关键词】《牡丹亭》; 《劝农》; 采诗观风; 时令【作者】王翼【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5《劝农》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第八出戏。
正如田晓菲在《“田”与“园”的张力:关于〈牡丹亭·劝农〉》开头说的那样:“它从来不是戏曲批评家以及《牡丹亭》爱好者的主要注意力所在。
”[1]27历来《牡丹亭》的爱好者都沉迷在柳杜二人浪漫荒诞的爱情中,对这出夹在《闺塾》和《肃苑》(常同《惊梦》并作一折演出)之间,和主线剧情无关的“热闹戏”,不是无暇顾及就是不屑一顾。
甚至在许多方面和汤显祖甚有戚戚之感的王思任(1575—1646)也曾在点评中下过论断:“不为游花过峡,则此出庸板可删。
”[2]实际上,同时代乃至后代的《牡丹亭》改本、演出本大多删去了《劝农》这出戏,比如冯梦龙的《风流梦》、当代白先勇排的青春版《牡丹亭》。
汤显祖对这样的做法会认同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汤显祖在《与宜伶罗章二》中说:“《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
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
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
”[3]53从汤显祖的评论来看,“增减一二字”都与“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更遑论占据了整整一出戏份的《劝农》?只怕汤老先生越发要失笑“总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4]了。
田晓菲总结过现代学者对《劝农》一折的看法:“把它视为剧作家对杜宝这一人物的正面处理,使杜宝的形象立体化,并且多多少少反映了剧作家本人的政治理想。
”[1]29这些固然都有可能是汤显祖不惜笔墨创作这出戏的原因,但是杜宝的形象在《牡丹亭》的后半部分还有着充分的塑造,作者的“政治理想”又何必不合时宜地横插在柳杜二人的感情主线之中?《劝农》究竟在《牡丹亭》里发挥着什么作用,汤显祖原作的“意趣”究竟又在何处呢?一、《牡丹亭·劝农》的自身魅力令人惊讶的是,被文人视作“庸板可删”的过场戏《劝农》,却曾是《牡丹亭》被搬演最频繁的折子戏之一,“在从官方到民间的各种喜庆宴会场合,《劝农》几乎不可或缺”[1]27。
遂昌方言俗词本字考王文胜【摘要】在对遂昌方言有较系统研究的成果《遂昌县志》和《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多处存在无法确认本字的情况:或作无字词处理,或以同音字表示,或误认本字;还存在二者均未涉及某个词条而民间因多不知其本字而误认本字的情况。
针对这四种情况,可依据古代韵典辞书及相关文献中的用例,按照“音合意符”的原则,对遂昌方言部分俗词(如“妈/爬/冷”)进行本字(/搲/)确认。
%In The Annals of Suichang County and The Research on Dialects of Chuzhou and Quzhou,the original forms of some characters can’t be decoded: they are either considered as nonexistent ones, or represented by homophones,or treated as mistaken ones. In addition,there exist vocabulary entries with characters which have not be touched in both literature and are mistakenly read by local people due to the lack of the knowledge of their original forms. In these four situations, we could confirm the original forms of some characters in Suichang dialect,for example, (mother)/ (climb)/ (cold)by referring to the use cases included in ancient rhyme dictionari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and decode them by the pronounciation and meaning of their component parts.【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遂昌方言;俗词;本字考【作者】王文胜【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1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对遂昌方言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有同音字汇、词表及语法释例)目前主要有1996年版的《遂昌县志》[1](以下简称《县志》)和曹志耘等的《吴语处衢方言研究》[2](以下简称《处衢》),所以,本文就针对《县志》和《处衢》在确认本字时,或作无字词处理,或以同音字表示,或误认本字,或均未涉及而民间因多不知其本字而误认本字等四种情况,对遂昌方言部分俗词的本字进行确认。
遂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
遂昌建县于公元218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在这里任知县5年,写就了戏曲名著《牡丹亭》,汤公“兴教、劝农、安民”之政声、“清政爱民”的治县方略流传深远;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独山村的“明代一条街”至今保存完好;97年发掘的好川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考古重大新发现。
遂昌是一个革命老区,1927年1月成立中共遂昌支部,同年10月建立遂昌县委,南方三年游击战时,粟裕、刘英曾率部队建立了以我县王村口镇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该县三仁畲族乡好川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浙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明42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生息、繁衍。
据考证,遂昌夏、商、西周时属越,春秋属姑蔑,战国越亡属楚;秦统一中国后,分郡县两级,属会稽郡太末县;西汉分三级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太末县。
遂昌建县:《后汉书. 郡国志》刘昭注,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孙权分太末县南部地始置遂昌县;《宋书.州郡志》载:“孙权赤乌二年(239年)分太末时更名曰平昌。
”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一载:“平昌县以去十五里两山前后平叠如昌字,故名”。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复称遂昌。
东汉末年,其时地广,约含今遂昌县和龙泉、庆元县大部,金华县(原汤溪县)部分地。
南朝属东扬州东阳郡或扬州东阳郡,变动频繁。
隋开皇九年(589年)至大业元年(605年)撤县,属东扬州括州和东扬州永嘉郡。
光绪《浙江通志》卷四载:“唐武德时复置寻省入松阳”。
《旧唐书》载:“唐武德八年(625年)撤县入松阳”遂昌自隋开皇九年至唐武德的三十多年,据《大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皆谓属处州。
唐景云二年(711年)遂昌县复置,属江南道括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至贞元三年(787年)先后属江南东道括州,江南东道缙云郡、浙江东道括州、浙江西道处州、浙江东道处州。
五代吴越国地,属处州。
宋时属两浙路处州或浙东路处州。
元时先后属江淮行省处州路,浙江行中书省处州府。
班春劝农:更与春花插几枝作者:洪俆来源:《文化交流》2017年第06期人类非遗代表作“二十四节气”之二“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
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几枝。
”400多年前,时任遂昌县知县汤显祖不曾想到,他主政期间写下的“班春”诗,如今仍然广为颂读;他更不曾想到,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遂昌县石炼镇淤溪村的“班春劝农”活动作为了“立春”习俗文化的展衍部分。
丁酉(2017)春上阴雨初霁、山色明媚的一日,笔者在遂昌县文体协会周喜玉和非遗保护中心巫苏燕的陪同下,去“班春劝农”活动所在地感受领略,探访故事。
班春,颁布春令;劝农,策励春耕。
它受影响于先秦民间的“祭春”习俗,汉代时,作为官府的一项政策性活动,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后来,或有断续。
明清期间,各地大都在每年立春前后举行这一活动。
浙江中西部一带、包括遂昌,往往于“立春先一日,官府迎春于东郊,祭芒神,鞭土牛,民乃兴事”(《康熙遂昌县志》)。
遂昌,民风淳厚,遗风流韵。
清人诗云:“国惟民食重,俯仰望田畴。
麦秀高分穗,蒿平绿刺眸。
惰勤原有别,忧乐适相酬。
慰劳兴东作,轻骑月一钩。
”(缪之弼《春郊劝农》)乾隆年间,“班春劝农”活动演变成民众踊跃参与的群体活动,一直延续到宣统二年(1910)。
民国以来,遂昌的“祭春”有所嬗变:立春日,家家戶户自采梅花,或插于门上、引入春风,或置于花瓶、供以清香,既表示继承农耕传统,又不失耕读传家的风雅。
20世纪80年代,遂昌恢复了民间群体性“祭春”仪式,影响播扬。
丁酉(2017)的遂昌“班春劝农”活动,于立春日之后的新年正月元宵节、即2月11日上演。
“在石练镇淤溪村,百姓依古礼祭拜神农、赶牛犁田,再现古代农耕景象,传承文化习俗。
这场盛典,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进行了现场直播。
”巫苏燕提起话题依旧兴奋。
我们来到淤溪村,村口有七八株至少七八百年以上的樟树,树杆斑驳,附着片片青苔,但枝叶依旧苍翠,阴翳广大。
劝农节里话汤公作者:遂宣文来源:《文化交流》2010年第07期2010年春。
浙西南遂昌县石练镇淤头村。
合抱粗的古樟,虬枝盘曲,叶色吐翠。
古樟下人头攒动,鼓乐喧天。
“虎年吉祥,风调雨顺,钱瓯源长,春暖花开,农民朋友们,开春犁田喽!”随着这一声浑厚男中音的喊声,2010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的重头戏——“班春·劝农”大典进入高潮。
这一明代乡村农耕盛典的再现,引来了像我一样的众多外地宾朋不远千里来到遂昌,来探究劝农节的渊源。
“班春”,指古代地方官颁布的督导农耕之政令,即古代官员率衙役带着插花、赏酒和春鞭举行仪式,奖励农桑,劝农勤作农事。
遂昌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班春·劝农”典礼,已成功跻身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全力冲刺国家级“非遗”。
“遂昌保存如此完好的农耕民俗文化在浙江省首屈一指,在全国也不多见。
”一位参加同期举行的首届浙江省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的民俗文化专家如是说。
班春劝农是再现400多年的明代农耕文化的场景。
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春天,汤显祖从徐闻典史量移遂昌知县。
在他一生15年从政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光是在遂昌度过的。
当时的遂昌是个浙西南的小县,处于万山溪壑之中,赋寡民稀,虎入民舍,时有盗贼出没。
他仁政惠民,泽被百姓。
到任后即拜谒孔庙,走访士子,兴建书院和射堂,创建“尊经阁”,重建启明楼,振兴教化:勒杀盗酋,剪除虎害,整顿治安;他抑制豪强,公平赋税,收齐了豪强的陈年欠租;还“除夕遣囚”和“纵囚观灯”等,折射出人道主义的光芒。
特别令人称道的是他重视农桑,亲自下乡班春劝农,给农民插花、赏酒,奖掖农桑,鼓励农耕;他在遂昌任上将劝农写进了《班春》诗:“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牡丹亭》第八出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情景,便是汤显祖遂昌劝农的传神写照。
经过汤显祖几年德刑兼施、宽严相济的治理,遂昌赋成讼稀,社会安宁,百姓和乐,呈现了“琴歌积雪讼庭闲”,“市上无暄少斗鸡”的升平景象。
浅析遂昌淫祀与淫祠建筑遂昌淫祀是浙江省遂昌县农村地区一种历史传统民间信仰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
淫祀是指农历四月初八日(或二十三日)为期三天的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的对象是土地神和水神,表达农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淫祠建筑是遂昌淫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祭祀活动场所的具体体现。
淫祠建筑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特色,以木构建筑为主,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
在建筑结构和设计中,淫祠和寺庙、志堂等类似,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传统形制。
淫祠建筑的外形与寺庙相似,多为单檐、硬山顶,屋面翘角高翘,屋檐勾以飞檐,鸱尾、宝珠、人像浮雕等装饰品琳琅满目。
与此同时,淫祠建筑也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如推敲门(或称隔敲门)、开阳门、二门等灵活巧妙的设计方法,可以满足祭祀活动的需要。
推敲门一般位于正门前,开一片小窗,传递祭仪音乐信号;开阳门则建在屋顶正面,以迎接日光,为祭仪增添光彩;二门则一般在推敲门之后,是进入淫祠内院的重要门户。
淫祠建筑的内部设计也极其讲究,进门过堂后即是大门,上书“大兴圣神请来问询”,寓意祭祀圣神、祈求丰收的主旨。
在大门左右设置两个小房间,左为土地公,右为水神,即所谓的“土神堂”、“水神堂”。
淫祠的中央祭坛上,土地公、水神均有各自的神位,供花、香、果品等祭品。
同时,祭坛两侧还设置有厢房,作为道士或神职人员进行祭祀活动和身份准备的场所。
淫祠内部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氛围,突出了农民集体敬献“土地水神”的信仰意识。
总体来说,遂昌淫祀与淫祠建筑是体现农民信仰、习俗和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内涵。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淫祠建筑严谨规范,讲究对祭祀活动需要的满足,体现着农民传统信仰与文化的深刻融合。
传承乡土礼俗,护卫和谐家园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20年第7期邵凤丽从春季祈盼丰收,到夏季麦熟荐新、秋季报赛年丰,再到冬季里祈求新的一年谷丰年顺。
四季轮回,时序流转。
中国人就是在这样的乡土礼俗中不断地延续着对土地的热爱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四季的轮回中不断感悟生命的美好。
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使得中国人尤爱脚下的土地,不论一望无际的广袤黑土,还是润泽绵密的江南水田,都是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尊崇。
从悠悠远古走来,这种对土地的强烈的尊崇与敬拜,深深地融入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直至今日,人们依旧传承着那些古老的乡土礼俗,守护着人与土地之间的和谐、美好。
春种祈神,期盼年丰古诗有云:“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自然万物一派生机,每当这时,一年一度的农业生产便要开始了。
为了表达人们对土地的崇敬与热爱,农耕开始之前,人们往往会举行一系列神圣的仪式活动来祭祀土地,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鞭春牛。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人们载歌载舞,举行隆重的祭春、鞭春、开春等仪式。
祭春时,队伍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旗引导下,旗幡、花灯簇拥着装满五谷的纸糊春牛、供品进入祭祀场所。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要献上事先准备的供品,点燃香烛,主祭人向土地神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诵读祭文、颁春令,宣示一年的春耕开始了。
其次是鞭春,主祭人为农人插花、赏酒,赠春鞭,率众挥鞭击打“春牛”,春牛纸破,肚里溢出的五谷,便有兆示“五谷丰登”之意。
鞭春牛就是立春时节典型的农事活动之一。
鞭春牛又叫鞭土牛,意在送寒气、促春耕。
在《坚瓠集·续集》中有记载:“古者迎春与出土原是二事,迎春以迎阳气,出土牛以送阴气。
迎春在立春之日。
”鞭春牛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唐代,就开始出现立春日鞭春牛的仪式,地方官员用杖鞭打土牛,表达迎春的美好意愿。
有感于汤显祖班春劝农
李伟民
【期刊名称】《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年(卷),期】2013(003)001
【摘要】春雨三月润心间,烟笼春山绕茶田。
春香微薰人已醉,汤翁茅庐牡丹艳。
【总页数】1页(P96-96)
【作者】李伟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6
【相关文献】
1.班春·劝农——浙江遂昌民间特色风俗考 [J], 刘康宁
2.传承民俗文化拓展发展空间——遂昌举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班春典礼 [J], 杨倩倩;张科
3.班春劝农 [J], 郑瑞林;
4.用爱感化“问题生”——有感于对春招班学生的教育 [J], 王胜;
5.春深劝农焕烟霞——论《牡丹亭·劝农》中的意趣 [J], 王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区公共基础知识:第五大发明”知多少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在2016年11月的时候,已经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转身成为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那个时候虽然生产力水平有限,但并没有阻止人们发掘智慧的步伐,人们会根据季节变化来指导农事活动。
如“春分”,系春季三个月的中分点,此时昼夜等长,春暖花开,莺飞草长。
有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以农谚为参照,农家即广兴水利,精耕细作。
又如“芒种”时,农忙季节进入高潮。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类似的农谚又流传开来。
二十四节气除了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还成为了承载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人”的活动都与之密切相关。
比如“立春”之日,各地有迎春、鞭春、唱春、咬春等仪式活动,皆意在祭祀春神,劝课农桑。
其中,存续力较为突出的实践活动有:浙江遂昌的“班春劝农”和“九华立春祭” ,贵州的“石阡说春”等。
就拿“石阡说春”来讲,这是一种石阡侗族的民俗活动,每年到了“立春”前后,县里的“春官”要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挨户“说春”。
“说春”使用的“春词”多配以土家、苗、仡佬等民族的曲调来唱,内容多为提醒百姓不违农时等。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
”古人认为,二十四节气运行的内在动力是阴阳二气的流转,不同的节气时令,阴阳二气在天地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冬至、夏至便是阴阳二气盛衰转换的枢纽,如此,季节轮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例题]:“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这一首诗描述的是哪一节气?A.立春B.惊蛰C.谷雨D.清明[答案]A。
浅谈丽水的二十四节气要素如何融入幼儿教育马引佳发布时间:2023-05-11T06:57:49.0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5期作者:马引佳[导读] 节气的学习在情感上能够使幼儿加强对自然的认识,热爱自然:认知上能够促进幼儿感知觉、观察、思维等能力;同时,还能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等等。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323000节气的学习在情感上能够使幼儿加强对自然的认识,热爱自然:认知上能够促进幼儿感知觉、观察、思维等能力;同时,还能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等等。
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和教育价值也是我们课程目标的依据和来源。
二十四节气中,有反映四季变化的,有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反映天气现象的,有反映物候现象的。
对应这些节气,有不同的农事或者其他习俗。
我们可以从哪几个策略入手开展丽水二十四节气融入教育,下面我将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享。
一、以丽水节气美食入教育在节气当天展示节气的食俗,将节日气氛引入当天教学中,让大家发表对节气的认识,和孩子们一起品尝节气里的美食,诉说节气美食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
我们通过品尝节气美食,解读节气的来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使之融入孩子生活的故事里。
每一次对节气故事的讲述,都是一次与历史的相遇,都是一次艺术的熏陶。
教师们要系统梳理二十四节气在饮食、仪式、养生等方面的特色。
比如整合立春的春饼、立夏的饭果、清明的清明果等美食。
活动中,孩子们领略了中华文化中特别有意义的瞬间,不仅了解了农耕文明的和谐自然观,而且品味到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
如节气之一的冬至,这一天白天的时间最短,晚上的时间最长。
在冬至这一天,我们都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古有“冬至吃饺子,耳朵不会坏”的谚语,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揉面,擀饺子皮,剁馅,包饺子,煮饺子,最后吃饺子。
在品尝饺子的同时,我们追根溯源,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饺子的来历,感受节气美食的内涵,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节气美食,在饮食中培养幼儿的人生观在向儿童介绍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时,便可顺便介绍这些食物的来源与制作时需要付出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