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对浙江遂昌的贡献及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汤显祖在遂昌的事迹《汤显祖与遂昌的难解之缘》汤显祖,这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遂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话说当年,汤显祖来到遂昌,就被这儿的山水迷住了。
遂昌那青山绿水,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他常常漫步在山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
汤显祖特别重视教育,在遂昌办起了学堂。
他亲自给学生们授课,讲诗词、论文章,那认真劲儿,让学生们都打心眼里佩服。
有个穷人家的孩子很聪明,可家里没钱读书,汤显祖知道后,不仅免了他的学费,还送给他书本和笔墨。
后来这孩子考中了秀才,对汤显祖感激涕零。
他还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下乡走访。
有一次,他看到一对老夫妻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日子过得很艰难,就自掏腰包帮他们修缮房屋,还送去了粮食和衣物。
老夫妻感动得直掉眼泪,逢人就说汤大人是个大好人。
汤显祖在遂昌的日子里,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人们都记在心里,一直传颂着他的故事。
《汤显祖在遂昌的善政》汤显祖在遂昌的时候,那可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干了不少好事。
遂昌这个地方,以前盗贼横行,老百姓提心吊胆。
汤显祖一来,可不含糊,他组织人手,加强治安。
有一回,一伙盗贼又想来作案,汤显祖带着官兵早早埋伏好,来了个瓮中捉鳖,把盗贼一网打尽。
从那以后,遂昌的治安好了很多,大家晚上睡觉都踏实了。
他还鼓励农桑,亲自下田和百姓一起干活。
看到谁家的庄稼长得不好,就手把手地教人家怎么种地。
有一年天旱,庄稼缺水,汤显祖带着大家一起挖水渠,从很远的地方引水过来,保住了收成。
汤显祖还很重视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各种活动。
过年的时候,他会组织舞龙舞狮,让大家热热闹闹地过节。
平时,也会举办诗词比赛,激发大家的文化兴趣。
在汤显祖的治理下,遂昌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汤显祖遂昌的文化传承》您知道汤显祖在遂昌都干了啥文化方面的大事不?他呀,在遂昌写了好多诗词文章。
晚上,他坐在油灯下,奋笔疾书,把对遂昌的热爱都写进了字里行间。
他的诗词在遂昌流传开来,老百姓们都争相传颂。
汤显祖婉拒朋友为自己“跑官”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7年第22期今年秋天,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考古工作成果”对外发布,然而随后出现反转。
国家文物局表示,当地相关考古单位存在擅自发掘墓葬本体、重要考古发现未及时上报等问题。
汤显祖墓的考古进程,是“重大发现”还是重大破坏?汤显祖早已作古四百多年,岂能料到身后之事。
其实,贯穿汤显祖一生的,经常就是朋友为他“操碎心”,他却淡然自若的情形。
徐闻虽路远,乾坤只此生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十八日,浙江遂昌的老百姓迎来了他们新一任县太爷汤显祖。
即便遂昌只是个小县,汤显祖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之前因抨击朝政被贬到广东徐闻县,那可是大陆最南端的地方。
不过,他的一帮朋友从来没有放弃过把他从小县城调上来的努力。
在他们看来,对才子汤显祖来说,遂昌太小了,连城墙都没有。
按当时的官场惯例,凡贬官回京,当中需有个桥梁过渡,朋友们都认为,遂昌知县即为他的跳板。
所以当他离任徐闻时,接任者熊敏在送别他调任遂昌时,以鸡舌香相赠,祝愿他不久能重返朝廷,再进谏疏。
其实,徐闻虽远,但好歹还在大陆上,至少比当年苏轼贬去儋州好得多。
汤显祖未过门的儿女亲家、国子监祭酒刘应秋曾提到,作为被斥逐之臣,能被安置到徐闻,是他向时任吏部尚书陆光祖斡旋的结果。
还不忘叮嘱他不要带家眷,有哥几个在呢,你很快就能回来。
汤显祖当时作了一首诗来婉拒:“鹦鹉杯尖易行酒,鱼子签灰难草麻。
三省郎官事已往,与君吞却沉香花。
”意谓“郎官”已成过往云烟,只能把鸡舌香吞进肚里了,请君再莫提及。
在徐闻不长的任职期间,汤显祖有感于当地人不知礼义不守法度,提出以廉戒吏和以法为政观念,教育当地人和睦邻里,遵纪守法,珍惜生命。
他曾在这里写下过“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的诗。
此外,他还十分重视教育,带头捐俸建成了贵生书院。
在明万历十九年之前,徐闻共出了举人30名,其中绝大多数是武举人;然而自贵生书院建成办学后,徐闻共出举人58名,其中文举人就有34名。
写作点拨:写一件事情,首先要注意把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记叙完整,同时也要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构成一件事的三个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一件事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一定要写具体,因为它是全文的中心,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段落。
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才能给读者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象。
叙述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重点写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矛盾,处理的过程,人物的做法,解决问题的依据,事件的发展结果。
最后,属名说明人和签字盖章即可。
如果是司法用的说明,则应列明出具此证明(如医疗鉴定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持有的资质证书,以示该说明的专业性能。
1. 情况说明格式一、标题部分:某某公司申请发票增量的申请二、台头部分:某某国税局三、本企业基本情况:成立日期、认定一般纳税人日期、法人、财务负责人姓名,经营地址、注册资金、主要经营项目。
四、本企业最近几个月的收入、税金、税负情况; 财务核算情况,是否按时纳税。
五、本企业发票的核定情况,以及最近几个月的发票使用情况;特别是增值税发票使用情况。
六、本企业申请发票增量的理由:有无大笔定单或合同,根据现有核定情况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七、提出申请,根据我企业的实际情况,现申请发票增量。
八、落款:某某公司九、日期:2. 个人情况说明范文模板:XXX:我已于2011年7月在天津师范大学顺利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就读期间办理的学生证在毕业前已由天津师范大学统一收回,故现在只能提供毕业证复印件,无法再提供学生证原件。
特此说明。
XXX年月日第一部分参赛个人资料和目录真实姓名:***性别:*年龄:20籍贯:江苏省沭阳所在赛区:**赛区所在学校及学院:****学院专业及班级:******学号:******联系地址*****学院**校区***信箱邮编:******联系电话:********** 目录一.引言二.自我分析三.职业分析四.职业定位五.计划实施方案六.评估调整第二部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详细步骤(分七步) 一.引言步入了大学生活,我们的生活空间自由大了,很可能会因无目标而迷失方向,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就像有了启航的方向。
汤显祖的简介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汤显祖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显祖的戏曲成就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除《紫钗记》写作时代可确考外,其余“三梦”都不易确定写作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牡丹亭》共55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取自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见《燕居笔记》)。
和话本相比,《牡丹亭》不仅在情节和描写上作了较大改动,而且主题思想有极大的提高。
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汤显祖的故事汤显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汤显祖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汤显祖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汤懋昭被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创建“汤氏家塾”,伯父汤尚志从事戏曲,母亲熟读诗书。
汤显祖5岁进家塾,12岁写诗,21岁中举人。
他的仕途本可以一帆风顺,但明代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变成了幕后交易。
汤显祖拒绝宰相的笼络,名落孙山。
34岁,汤显祖中了进士,步入满是荆棘的仕途。
万历十一年,王世贞赴南京后地位显赫,许多人投其门下。
汤显祖与王氏同在南都,又为王氏之弟下属,却因文学思想和旨趣与王氏不同而不相来往。
汤显祖为揭露复古派的面貌,细读王氏的诗文,指出其中剽窃汉唐史诗的字句,明确自己重创新反对复古的信念。
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时,闲寂无聊,他常与本地的诗文家、戏曲家切磋唱和、研究学问。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对当时的政治提出意见,被放逐。
后内迁至遂昌。
在遂昌,他减少科条、建立射堂、修建书院,使贫瘠之地逐渐兴旺起来。
后因为擅放囚犯被政敌中伤,汤显祖不堪忍受税使扰民,主动递了辞呈。
汤显祖的代表作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等,小说《续虞初新志》。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为太守之女,梦中与一书生相会。
梦醒,日渐消瘦,一病不起。
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
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
后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
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成人之美。
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钗记》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元宵夜,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
李益高中,卢太尉欲招李益为婿,被李益拒绝。
汤显祖与遂昌“班春·劝农”摘要“班春”是极具特色的劝农仪式,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任浙江遂昌知县的五年,每到春耕季节都要举行“班春?劝农”仪式,奖励农桑、劝农勤耕。
由此,“劝农”成为每年春天县衙鼓励春耕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
2009年4月,遂昌县举办了汤显祖文化劝农节,重现了400年前明代乡村春季开耕的场景。
使得现场观众沉浸在数百年前春耕大典的浓郁氛围之中,感受到的是内涵丰厚的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分享到的是迎春开犁、播种丰收希望的喜悦。
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班春·劝农”典礼,已成功跻身国家级“非遗”。
关键词汤显祖;“班春·劝农”;文化节一、“班春·劝农”“班春”,指古代地方官颁布的督导农耕之政令。
在每年的开春时地方官员都要发动全县农民准备春耕生产的活动;并希望有好年头。
相传在西周时期,天子在孟春月,,选择吉日,命地方官员与民同耕,地方官员沐浴净身后,天子亲自点香,由衙役装扮成象征丰收的“勾芒神”,举鞭抽打土牛,天子亲耕籍田,旨在以道教民,劝率天下百姓务农。
《史记.孝文本经》中记载劝农一事,并记载了汉文帝亲自耕田劝农之事,体现了汉初汉文帝与采取民同休息的政策和为民着想的理念,使农业生产发展,国力强盛,然而,星移斗转,日月更替,历代帝王亲耕籍田并非经常化。
而后来的劝农一事由于大部分官员的形式主义,作风,敷衍了事,有的甚者借“劝农”之事鱼肉百姓,不受老百姓欢迎,因此历经几代后,连礼俗仪式也都失传了。
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万历21至25年任遂昌知县时,以民为本,实行仁政,办教育,开民智,除虎害,压豪猾,均税赋,保民生。
以勤政爱民、兴教化、励农桑著称。
做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事,“班春劝农”也是因为汤显祖的努力才得以重生,汤显祖在遂昌时,于立春前一日,遵制率僚属迎春于青郊,祭春神、鞭土牛、向士民赠“春鞭”,以鞭春礼仪,向邑人颁布“春耕令”。
作《班春二首》,诗云:“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
关于遂昌汤显祖文化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汤显祖文化是遂昌县的重要县域文化品牌,一直以来对于遂昌文化,遂昌人们生活有着深远重大的影响。
遂昌被誉为牡丹亭原创圣地,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汤显祖文化的传承弘扬,搭建了汤显祖学术平台,深化与其他地区合作交流,举办相关节庆活动,建立传承基地。
尤其是近年来汤显祖文化节,劝农节,万人合唱牡丹亭等活动开展让汤显祖文化在县域内生根开花并走出国门,推动了县域传统文化的繁荣。
(二)调查目的:为了更加深入清楚了解遂昌汤显祖文化渊源以及汤显祖文化在现在的发展,汤显祖文化传承情况,汤显祖文化对现在遂昌人民生活影响,开展了此次调查。
(三)调查内容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数百年来汤显祖的思想和艺术成果一直辉耀着我国文坛,并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汤显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00位文化名人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汤显祖与遂昌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他一生十五年从政生涯中,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遂昌度过的。
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五年里,身为遂昌知县的汤显祖为遂昌县城做了很多益事,汤显祖兴学重教,奖掖农桑,驱除虎患,纵囚观灯。
汤显祖清廉正直,勤政惠民,赢得了遂昌百姓的爱戴。
遂昌的秀美山川和淳朴民风更激发了汤显祖的创作灵感,吟诗作赋,啸闲咏歌,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享誉世界的代表作《牡丹亭》即酝酿创作于此。
在遂昌为政五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汤显祖离开了遂昌。
为了纪念汤显祖遂昌人民兴建了专题性历史名人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
本次集中重点对汤显祖纪念馆进行了相关调查观赏。
汤显祖纪念馆由明代民居陈家大屋整合,整合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
馆内陈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集中介绍汤显祖生平、在遂昌政绩,以及汤显祖的艺术创作成就。
在汤显祖纪念馆内,可以让人们全面了解汤显祖生平,汤显祖在遂昌的政绩。
文人汤显祖:做官也成功作者:赖晨来源:《月读》2016年第08期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朝杰出的戏曲家,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美誉,著有《牡丹亭》。
汤显祖早年即有文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招揽。
万历十一年(1583)考中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上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降职为广东徐闻典史,后在1593年改任浙江遂昌知县。
释囚回家过年汤显祖到遂昌上任后,经常走街串巷,察访民间疾苦,足迹所至遍布城乡。
他了解到在他到任之前,遂昌是“昼有公差,梦有盗警”,但所谓“盗”者,多数是生活无望、四处逃亡、铤而走险的农民,于是他刚柔并施:曾“勒杀盗酋十数人”,“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注意冤案的平反、积案的处理;对触犯律条的囚犯,他注重感化,“去钳剭,罢桁杨,减科条”,没有用酷刑打死过一个人,即使偶尔用刑,也从不用重刑,而且事后还派医官前往诊治。
一年除夕,汤显祖想:在此辞旧迎新之际,理应家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可是狱中的囚犯怎能见到他们的亲人呢?他考虑再三,决定将30多名犯人全部放回家中过年,并由家人具结作保,在正月初四回狱服刑。
这件事引起官场很大的震动,汤显祖却泰然处之,并写了一首《除夕遣囚》诗:“除夜星灰气烛天,酴酥销恨狱神前。
须归拜朔迟三日,溘见阳春又一年。
”大意是:除夕之夜,星月灰暗,明烛高照。
喝一点屠苏酒,在狱神前表示悔过。
我要回家过年,三天后再回狱中,忽然见到阳春,又是新的一年了。
几天后,那些感恩戴德回家过年的囚犯果然都准时归狱服法。
过了十几天,又到了元宵节,遂昌城里彩灯高悬,乐声悠扬,一派升平景象。
正在凭楼眺望灯海的汤显祖又想起了囚在狱中的犯人,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于是,他不顾同僚的反对,下了一道奇特的命令:放出那些囚犯,让他们梳洗更衣,到河桥观灯,并留下了《平昌河桥纵囚观灯》一诗:“绕县笙歌一省囹,寂无灯火照园扃。
中宵撤断星桥锁,贯索从教漏几星。
”大意是:打开了监狱,放出囚犯观灯,整个县城一片笙歌。
明朝汤显祖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别号玉茗堂主人,晚年号茧翁。
临川人。
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
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柅阁等),故又自号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
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他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课教宗族子弟,生子汤显祖、汤儒祖、汤奉(凤)祖、汤会祖、汤良祖、汤寅祖;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还从事过戏曲活动,母亲自幼熟读诗书。
虽然汤懋昭、汤尚贤父子门派不同,但均是满腹经纶的学者,祖辈的认真求学的态度,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汤显祖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
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嘉靖四十一年)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中秀才,隆庆四年(1570)21岁中举。
中举人。
他精通诸子百家、诗赋,熟读天文地理、医药卜噬、河渠墨兵诸书。
26岁时(万历三年),第一部诗文集《红泉逸草》刊行于世。
文名远扬,“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
在汤氏家学的影响下,汤显祖得中进士;汤儒祖、汤凤祖、汤寅祖均为明万历年间太常博士,其四兄弟皆有声士林,文章著述散于世。
明嘉靖朝兵部尚书潭纶赞曰:“抚郡汤姓卓然,为当代名宗也。
”清康熙朝监察御史杜果觉赞道:“先朝江右名门望族,谁能如临川汤氏者乎。
”他虽被人们誉为“时文大家”,但因其重名节,轻富贵,坚拒当朝宰相张居正的多次诱挟,故屡遭排斥,四次进京赶考,均落第而归,直到34岁,万历十一年(1583)才考中进士。
但又不愿为当朝宰相申时行和内阁大臣张四维拉拢,失去了考庶吉士的机会,只做了个南京太常寺博士。
明代官场里的“硬骨头”-汤显祖汤显祖作者:李芳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写下一段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
”寥寥数笔,堪称礼教时代里对爱情最真切大胆的注解。
凭借一部《牡丹亭》,汤显祖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后人甚至将他与西方顶尖的戏剧大师比肩,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把自己的名声看做处女的贞操和《牡丹亭》才子佳人的爱情喜剧相比,汤显祖的人生无疑是一场悲剧。
他字义仍,号海若,祖籍江西临川,后迁居汤家山(今江西省抚州市)。
汤显祖生在书香门第,祖上4代均享有文名:曾祖汤瑄,嗜藏书、好作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还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了“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教授宗族子弟。
生于1550年的汤显祖,天生聪颖,卓尔不群。
史书记载他“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都啧啧称赞。
据说5岁时就能对对子,乡邻皆去检验,连出数对,没有不应声对上的。
13岁时,督学赏其才华,将他补为生员,结果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年才弱冠,就已经饱读五经、诸史,精通乐府、五七言诗;此外,旁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可谓“全才”。
26岁时,汤显祖的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问世,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一时间声名鹊起,海内人士都以与他结交为幸事。
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却在科举一途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1577年、1580年,汤显祖两次参加科举,均落榜。
他的名落孙山,实际上是当朝宰相张居正暗中操纵的结果。
当时,张居正的儿子正好也参加会试,取中进士早已是内定,但同时,张居正希望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也好掩人耳目。
四处打听之下,得知最有名望的考生是汤显祖和沈懋学,于是曲意笼络,声言只要肯同他合作,就担保他们高中。
汤显祖简介-汤显祖简介遂昌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简介遂昌汤显祖纪念馆。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
位于遂昌县境内。
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
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任遂昌知县。
他勤政爱民。
兴教办学。
劝农耕作。
灭虎除害。
政绩显著。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几百年来享誉文坛。
驰名海外。
人称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
面积900平方米。
由前院。
馆舍。
后园三部分组成。
汤显祖简介环境优美。
古朴雅致。
馆内陈列内容丰富。
格调高雅。
集中介绍汤显祖生平。
在遂昌政绩。
以及汤显祖的艺术创作成就。
中文名称,遂昌汤显祖纪念馆。
地理位置,遂昌县。
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著名景点,后园等。
基本陈列。
汤显祖纪念馆不仅一个文化底蕴深厚。
环境也极其优美的。
馆内既保留了一种原始林木状态。
又栽种了许多适合观赏的经济林木。
在馆内。
春有鸟语花香。
夏有树木蔽阴。
秋有鱼肥果硕。
冬有雪松傲立。
在馆内还将抚州的林木资源集中展示。
辟有玉兰园。
山茶园。
松柏园。
桂花园和桃花岛。
引种了香榧。
银杏。
金钱松。
红枫等国家珍稀植物。
在另一个意义上成为抚州林业的“市博园”。
汤显祖纪念馆的主展厅清远楼是一座仿明建筑的两层楼阁。
一楼是展厅。
通过绘画照片等形式展示了汤显祖正直的一生及其流传千古的“临川四梦”。
二楼则是戏剧舞台——四梦台。
在这舞台上经常上演汤翁的“四梦”折子戏。
让人们在悠扬的音乐中领略抚州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
珍贵藏品。
《文昌汤氏宗谱》1868年修。
系木活字本。
线装七册。
谱本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完整清晰。
全谱合装于一只精美谱箱。
谱箱前部刻有“文昌汤氏宗谱”。
特色活动。
纪念馆为了更好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汤翁作品内容。
在双休日。
黄金周不定期开展“寻宝寻乐。
游园猜谜。
上山猎‘虎’”等让游客喜闻乐见的节目。
达到了让游客娱教于乐的最终目的。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字羲仍。
号若士。
江西临川人。
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
戏曲家。
他的诗文和剧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遂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
遂昌建县于公元218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在这里任知县5年,写就了戏曲名著《牡丹亭》,汤公“兴教、劝农、安民”之政声、“清政爱民”的治县方略流传深远;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独山村的“明代一条街”至今保存完好;97年发掘的好川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考古重大新发现。
遂昌是一个革命老区,1927年1月成立中共遂昌支部,同年10月建立遂昌县委,南方三年游击战时,粟裕、刘英曾率部队建立了以我县王村口镇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该县三仁畲族乡好川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浙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明42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生息、繁衍。
据考证,遂昌夏、商、西周时属越,春秋属姑蔑,战国越亡属楚;秦统一中国后,分郡县两级,属会稽郡太末县;西汉分三级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太末县。
遂昌建县:《后汉书. 郡国志》刘昭注,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孙权分太末县南部地始置遂昌县;《宋书.州郡志》载:“孙权赤乌二年(239年)分太末时更名曰平昌。
”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一载:“平昌县以去十五里两山前后平叠如昌字,故名”。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复称遂昌。
东汉末年,其时地广,约含今遂昌县和龙泉、庆元县大部,金华县(原汤溪县)部分地。
南朝属东扬州东阳郡或扬州东阳郡,变动频繁。
隋开皇九年(589年)至大业元年(605年)撤县,属东扬州括州和东扬州永嘉郡。
光绪《浙江通志》卷四载:“唐武德时复置寻省入松阳”。
《旧唐书》载:“唐武德八年(625年)撤县入松阳”遂昌自隋开皇九年至唐武德的三十多年,据《大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皆谓属处州。
唐景云二年(711年)遂昌县复置,属江南道括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至贞元三年(787年)先后属江南东道括州,江南东道缙云郡、浙江东道括州、浙江西道处州、浙江东道处州。
五代吴越国地,属处州。
宋时属两浙路处州或浙东路处州。
元时先后属江淮行省处州路,浙江行中书省处州府。
汤显祖对浙江遂昌的贡献及影响
我对汤显祖的初步了解,来源于1984年10月30日,邮电部发行T9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邮票,一套四枚,小型张一枚,闺塾、惊梦、写真、婚走和游园吸引我开始对《牡丹亭》的阅读。
九十年代初,我在丽水读书毕业时曾与室友去遂昌游玩,在遂昌我发现遂昌城乡处处可见以汤显祖为题的各种广告、招贴,一股“汤公”之风便迎面扑来,我的同学告诉我“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去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汤显祖在遂昌为官五载,所著《牡丹亭》处处可见遂昌踪迹,他称遂昌为“仙县”,自诩“仙令”。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010年6月12日,巧逢《昆曲·牡丹亭》特种邮票在遂昌举办首发式活动。
我再一次来到遂昌,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对这位与遂昌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文学家作进一步的了解。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海若居士,自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
幼时聪慧活泼,弱冠既才华初露,一时“名蔽天壤,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
可他秉性耿介率真,不肯趋炎附势,前后婉拒三任权相的笼络。
三十四岁才入仕途,但能存“颇有区区之略,可以变化天下”的宏愿,被奸人称为“是狂奴,不可近”。
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被年初皇帝明神宗以“取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贬官降职广东徐闻为典史(掌管缉捕和牢狱的小官,不列入九品);万历廿一年(1593),(因罪被贬到远方任
职的官吏,遇赦,酌量移到近处任职)称赴遂昌任知县。
汤显祖在遂昌做了五年县令,官职虽小,却是一县之主,职权实在,才真正做了一日官,做了一番事,把久藏于心的施政理念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示于世,金陵为官十年是闲职,广东徐闻五年典吏,屈不及流,只有在遂昌,他放开手脚施展为官施政的……其德政有:
兴学重教。
遂昌是个贫瘠的山区小县,汤显祖给友人的信中说“遂昌斗大县,赋寡民稀,故学舍、仓庾、城垣等俱废”,非生稍修治殆不成县。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先圣庙,视察了仅有三间破败不堪的讲堂。
看到既无藏库,也无学舍、射堂。
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银和讼案中罚得的木材,建造学舍与射堂。
学舍与射堂合称“相圃书院”。
汤显祖说,“余以相圃为堂,殆欲诸生有将相材焉”。
让生员习射,为的是“勉所以不愧为男子者……”。
可以看出其兴学之旨在于培育人才的良苦用心,万历二十二年(1854)1月在孔子庙后明伦堂西侧建藏书楼“尊经祠”。
第二年,又为相圃书院加建大堂,取名象德堂。
又从城隍庙拨出85箩,从寿光宫拨出箩田产给相圃书院,供修葺屋宇,补助生员食宿之用。
自比“士相师友而游至夜分,莫为英英然、言言然。
讲于《诗》、《书》六艺之文。
相与为文,机力日以奇畅,大度陈常”。
汤显祖还亲自执教“手为批避其文,时时横经程义,陈说古者”,“士争相濯磨,彬彬然起矣”。
《遂昌县志·蝗作堂记》。
劝勉农桑。
汤显祖重视民生,认为“人生大患,莫急于有生而无食”。
他向往“民朝于田而暮于学”的耕读社会。
为此,他在振兴教化的同时着力鼓励农作,每逢春耕季节,率领吏属下乡劝农,与民共话农桑,
有时还亲自扶犁执鞭,禾范吏民。
正如他在《班春》二首诗中中写道: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
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为春花插两枝。
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
盛与花枝名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体恤民情。
汤显祖为官理政,“困百姓所欲去留”,他对荆州姜孟颖说“弟邑治在万山中,士民雅厚,既不习为吏,一意劝安之,讼为希之”。
不但诉讼稀少,而且在5年中,从未拘过一个妇人,不曾困动刑致一名囚犯。
“五年中无斗伤笞系而死者”。
他还看到遂昌在“浙中最称贫瘠”,为解百姓之困,而缓征赋税,对富户豪绅则下令征赋,以完国课。
另外,还在城东报厚寺前重建钟楼,取名“启明楼”。
击钟报时,以明以息,振兴民风。
以及除害灭虎,施惠囚犯等等。
遂昌经过汤显祖四年辛勤整治,呈现这样一幅景象:
平昌四见碧桃花,一睡三餐两放衙;
也有云山开百里,都无城郭凑千家。
长桥夜月歌撰洒,僻坞春风皆采茶;
即事便成彭泽里,何需旧去说桑林。
汤显祖十分喜爱昆曲,早在金陵为官十年期间对昆曲有较深的研究,主政遂昌期间,“自掐檀痕”亲身执教,当地民众传习演唱昆曲,把昆曲演奏运用民间喜庆活动,遂昌石练“七月秋赛会”的巡神巡游,“石练十番”就是由此而形成与发展,遂昌“十番”被专家称为“昆
曲的活化石”,2008年6月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后话。
遂昌秀美山川和淳朴民风激发了汤显祖的创作灵感,“空厅无讼,衙退疏帘,提笔写了霍小玉公案”,完成了《紫钗记》的写作,酝酿好最成功的传奇戏剧《牡丹亭》,并着手撰写初稿。
万历二十六年(1596)三月,汤显祖进京上计,(定期向朝廷报告人口、垦田、钱谷等情况)。
因对朝廷失望,对官场厌恶。
他上计后就弃官回乡。
遂昌吏民闻讯赶来挽留,在江苏扬州钞关码头相逢,吏民涕泣相留,汤显祖十分感动,但去意已决,写下《戊戍上已扬州钞关另遂昌吏民》:
富贵年华逝不还,吏民何用泣江关?
清朝拂绶看行李,稚子牵舟云水间。
在汤显祖返回故乡临川10年后,即万历三十六年(1608),60大寿前夕,遂昌士民派出画师徐侣云专程到临川为他画像,带回供在相圃书院,处州知府郑辂思为此写了《相圃生祠画像记》,称汤显祖“行可质天地鬼神,文能安民人社稷”。
汤显祖得知此事,流泪说,“平昌祀我,我以何祀平昌也?昔人云:;天下太平,必须不要钱,不惜死,生还不愧文官耶!”清康熙年间,知县缪之弼在报愿寺左侧,建造“遗爱祠”,纪念汤显祖,至今门墙尚在。
2010.1.14《昆曲·牡丹亭》邮票发行期间,遂昌邮政局印制《牡丹亭》明信片,就选用汤显祖木刻像和遗爱祠门墙二个图案。
新中国成立后,遂昌1985年在城中心妙高山公园建造了遗爱亭,
1995年4月建成“遂昌汤显祖纪念馆”。
纪念馆面积800多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花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
馆内两个陈列厅,内容丰富,格调高雅。
第一陈列厅介绍汤显祖生平,重点介绍了汤显祖在遂昌的政教治绩,以及几百年来遂昌人民对汤显祖的遗爱深情。
第二陈列厅展示了汤显祖的艺术成就,以及历来对《牡丹亭》的演出、研究、评论的情况。
2006年在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的牌匾授予遂昌,这标志着中国汤显祖研究会正式落户遂昌。
是汤显祖成就了遂昌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也是遂昌成就了汤显祖的人生辉煌。
相关链接:
1、海若,又号海若居士,自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
江
西抚州府临川人。
(汤显祖(1550-1616),字羲仍,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
他的诗文和剧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代表作《牡丹亭》,一直享誉文坛,驰名海外。
人称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2、《牡丹亭》先后三次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中,纪94《梅兰芳
舞台艺术》邮票中的“游园惊梦”,T9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邮票4枚,小型张1枚,2010-14《昆曲·牡丹亭》。
参考资料:1、《遂昌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2、《汤显祖传》黄文锡吴凤雏中国戏剧出版社
3、《汤显祖诗文全编》项兆丰2002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