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1-双极型)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33
第1 章信息技术概论★考核知识要点、重点、难点精解考点1:集成电路的概念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lt ,简称IC )是上世纪50 年代出现的,它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Si ) ,也可以是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镊(GaAS )等。
考点 2 * :集成电路的分类1 .根据集成电路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分类根据集成电路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可以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 l )小规模集成电路:小于100 个电子元件。
( 2 )中规模集成电路:100 一3000 个电子元件。
( 3 )大规模集成电路:3000 一10 万个电子元件。
( 4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0 万一100 万个电子元件。
( 5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超过100 万个电子元件。
现代PC 机所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器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根据集成电路所用晶体管结构、电路和工艺分类按照集成电路所用晶体管结构、电路和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双极型(biPolar )集成电路、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MOS )集成电路、双极一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集成电路(bi 一MOS ) 等几类。
3 .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分类按集成电路的功能来分,可分为数字集成电路(如逻辑电路、存储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和模拟集成电路(又称为线性电路,如信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4 .根据集成电路的用途分类按集成电路的用途可分为通用集成电路与专用集成电路(ASIC )。
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芯片等都属于通用集成电路,而专用集成电路是按照某种应用的特定要求而专门设计、定制的集成电路。
考点 3 :集成电路的制造与发展1 .集成电路的制造集成电路是在硅衬底上制作而成的。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3)1.1 集成电路概述 (3)1.1.1 集成电路的定义与分类 (3)1.1.2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 (3)1.2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4)1.2.1 设计需求分析 (4)1.2.2 设计方案制定 (4)1.2.3 电路设计与仿真 (4)1.2.4 布局与布线 (4)1.2.5 版图绘制与验证 (4)1.2.6 生产与测试 (4)1.3 设计规范与工艺限制 (4)1.3.1 设计规范 (4)1.3.2 工艺限制 (4)第2章基本晶体管与MOSFET理论 (5)2.1 双极型晶体管 (5)2.1.1 结构与工作原理 (5)2.1.2 基本特性 (5)2.1.3 基本应用 (5)2.2 MOSFET晶体管 (5)2.2.1 结构与工作原理 (5)2.2.2 基本特性 (5)2.2.3 基本应用 (5)2.3 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 (5)2.3.1 BJT小信号模型 (6)2.3.2 MOSFET小信号模型 (6)2.3.3 小信号模型的应用 (6)第3章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6)3.1 逻辑门设计 (6)3.1.1 基本逻辑门 (6)3.1.2 复合逻辑门 (6)3.1.3 传输门 (6)3.2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6)3.2.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 (6)3.2.2 编码器与译码器 (6)3.2.3 多路选择器与多路分配器 (6)3.2.4 算术逻辑单元(ALU) (7)3.3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7)3.3.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 (7)3.3.2 触发器 (7)3.3.3 计数器 (7)3.3.5 数字时钟管理电路 (7)第4章集成电路模拟设计 (7)4.1 放大器设计 (7)4.1.1 放大器原理 (7)4.1.2 放大器电路拓扑 (7)4.1.3 放大器设计方法 (8)4.1.4 放大器设计实例 (8)4.2 滤波器设计 (8)4.2.1 滤波器原理 (8)4.2.2 滤波器电路拓扑 (8)4.2.3 滤波器设计方法 (8)4.2.4 滤波器设计实例 (8)4.3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例 (8)4.3.1 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 (8)4.3.2 集成电压比较器设计 (8)4.3.3 集成模拟开关设计 (8)4.3.4 集成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8)第5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9)5.1 制造工艺概述 (9)5.2 光刻工艺 (9)5.3 蚀刻工艺与清洗技术 (9)第6章硅衬底制备技术 (10)6.1 硅材料的制备 (10)6.1.1 硅的提取与净化 (10)6.1.2 高纯硅的制备 (10)6.2 外延生长技术 (10)6.2.1 外延生长原理 (10)6.2.2 外延生长设备与工艺 (10)6.2.3 外延生长硅衬底的应用 (10)6.3 硅片加工技术 (10)6.3.1 硅片切割技术 (10)6.3.2 硅片研磨与抛光技术 (10)6.3.3 硅片清洗与检验 (10)6.3.4 硅片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1)第7章集成电路中的互连技术 (11)7.1 金属互连 (11)7.1.1 金属互连的基本原理 (11)7.1.2 金属互连的制备工艺 (11)7.1.3 金属互连的功能评价 (11)7.2 多层互连技术 (11)7.2.1 多层互连的原理与结构 (11)7.2.2 多层互连的制备工艺 (11)7.2.3 多层互连技术的挑战与发展 (11)7.3.1 铜互连技术 (12)7.3.2 低电阻率金属互连技术 (12)7.3.3 低电阻互连技术的发展趋势 (12)第8章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 (12)8.1 封装技术概述 (12)8.1.1 封装技术发展 (12)8.1.2 封装技术分类 (12)8.2 常见封装类型 (12)8.2.1 DIP封装 (12)8.2.2 QFP封装 (13)8.2.3 BGA封装 (13)8.3 集成电路测试方法 (13)8.3.1 功能测试 (13)8.3.2 参数测试 (13)8.3.3 可靠性测试 (13)8.3.4 系统级测试 (13)第9章集成电路可靠性分析 (13)9.1 失效机制 (13)9.2 热可靠性分析 (14)9.3 电可靠性分析 (14)第10章集成电路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先进工艺技术 (14)10.2 封装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4)10.3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的进展 (15)10.4 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5)第1章集成电路设计基础1.1 集成电路概述1.1.1 集成电路的定义与分类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指在一个半导体衬底上,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将一个或多个电子电路的组成部分集成在一起,以实现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功能。
第3章IC 制造工艺⏹IC 制造工艺十分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在衬底材料上,运用各种方法形成不同的“层”,并在选定的区域掺入杂质,以改变半导体导电性能,形成半导体器件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许多步骤才能完成,从晶圆片到集成电路成品大约需要经过数百道工序。
关心每一步工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读懂PDK ,挖掘工艺潜力。
1⏹IC 制造工艺是由多种单项工艺组合而成的,主要的单项工艺通常包括三类:薄膜制备工艺、图形转移工艺、掺杂工艺。
⏹薄膜制备工艺:包括氧化工艺和薄膜淀积工艺。
通过生长或淀积的方法,生成IC 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的薄膜,如金属层、绝缘层。
⏹图形转移工艺:包括光刻、刻蚀工艺。
IC 是由许多半导体元器件组合而成的,对应在晶圆上就是半导体、导体及各种不同层上的隔离材料的集合。
IC 制造工艺首先将这些结构以图形的形式制作在光刻掩膜版上,然后通过图形转换工艺最终转移到晶圆上。
⏹掺杂工艺:包括扩散和离子注入工艺,通过这些工艺将各种杂质按照设计要求掺杂到晶圆片的特定位置上,形成晶体管的源漏端及欧姆接触等。
3.1 外延生长3.2掩模版的制作3.3光刻原理与流程3.4 氧化3.5 淀积与刻蚀3.6 掺杂原理与工艺/AMuseum/ic/index_04_03_03.html3.1 外延生长(Epitaxy)⏹尽管有些器件和IC可以直接做在未外延的基片上,但是未外延过的基片性能常常不具备制作器件和电路所需的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大多数器件和IC都做在经过外延生长的衬底上。
⏹外延的目的是用同质材料形成具有不同的掺杂种类及浓度,因而具有不同性能的晶体层。
⏹在单晶衬底(基片)上生长一层有一定要求的、与衬底晶向相同的单晶层,犹如原来的晶体向外延伸了一段,故称外延生长。
⏹外延生长技术发展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为了制造高频大功率器件,需要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又要求材料能耐高压和大电流,因此需要在低阻值衬底上生长一层薄的高阻外延层。
第一部分考试试题第0章绪论1.什么叫半导体集成电路?2.按照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来分,分为哪些类型,请同时写出它们对应的英文缩写?3.按照器件类型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为哪几类?4.5.6.1.2.3.4.5.6.7.8.请画出CMOS反相器的版图,并标注各层掺杂类型和输入输出端子。
第2章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1.简述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在其各工作区能否忽略?。
2.什么是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3. 什么是MOS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4. 什么是MOS晶体管的闩锁效应,其对晶体管有什么影响?5. 消除“Latch-up”效应的方法?6.如何解决MOS器件的场区寄生MOSFET效应?7. 如何解决MOS器件中的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第3章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1.双极性集成电路中最常用的电阻器和MOS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都有哪些?2.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容有哪些。
3.4.5.1.流2. 分析四管标准TTL与非门(稳态时)各管的工作状态?3. 在四管标准与非门中,那个管子会对瞬态特性影响最大,并分析原因以及带来那些困难。
4. 两管与非门有哪些缺点,四管及五管与非门的结构相对于两管与非门在那些地方做了改善,并分析改善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四管和五管与非门对静态和动态有那些方面的改进。
5. 相对于五管与非门六管与非门的结构在那些部分作了改善,分析改进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6. 画出四管和六管单元与非门传输特性曲线。
并说明为什么有源泄放回路改善了传输特性的矩形性。
7. 四管与非门中,如果高电平过低,低电平过高,分析其原因,如与改善方法,请说出你的想法。
8.1. 2. 4. 5. 6.7.请画出晶体管的D DS I V 特性曲线,指出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的工作条件及各自的电流方程(忽略沟道长度调制效应和短沟道效应)。
8.给出E/R 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并计算VTC 曲线上的临界电压值。
集成电路试题库(总4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半导体集成电路典型试题绪论1、什么叫半导体集成电路?【答案:】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元件,按一定电路互连。
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
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的电路或系统功能。
2、按照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来分,分为哪些类型,请同时写出它们对应的英文缩写【答案:】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V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SI)3、按照器件类型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为哪几类?【答案:】双极型(BJT)集成电路,单极型(MOS)集成电路,Bi-CMOS型集成电路。
4、按电路功能或信号类型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为哪几类?【答案:】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5、什么是特征尺寸它对集成电路工艺有何影响【答案:】集成电路中半导体器件的最小尺寸如MOSFET的最小沟道长度。
是衡量集成电路加工和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的减小使得芯片集成度的直接提高。
6、名词解释:集成度、wafer size、die size、摩尔定律?【答案:】7、分析下面的电路,指出它完成的逻辑功能,说明它和一般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的不同,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答案:】该电路可以完成NAND逻辑。
与一般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相比,它增加了一个MOS管M kp,它可以解决一般动态组合逻辑电路存在的电荷分配的问题。
对于一般的动态组合逻辑电路,在评估阶段,A=“H” B=“L”, 电荷被OUT处和A处的电荷分配,整体的阈值下降,可能导致OUT的输出错误。
该电路增加了一个MOS管M kp,在预充电阶段,M kp导通,对C点充电到V dd。
在评估阶段,M kp截至,不影响电路的正常输出。
8、延迟时间【答案:】时钟沿与输出端之间的延迟第1章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1、四层三结的结构的双极型晶体管中隐埋层的作用【答案:】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减小寄生PNP管的影响2、在制作晶体管的时候,衬底材料电阻率的选取对器件有何影响【答案:】电阻率过大将增大集电极串联电阻,扩大饱和压降,若过小耐压低,结电容增大,且外延时下推大3、简单叙述一下pn结隔离的NPN晶体管的光刻步骤【答案:】第一次光刻:N+隐埋层扩散孔光刻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第三次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光刻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光刻第五次光刻:引线孔光刻第六次光刻:反刻铝4、简述硅栅p阱CMOS的光刻步骤【答案:】P阱光刻,光刻有源区,光刻多晶硅,P+区光刻,N+区光刻,光刻接触孔,光刻铝线5、以p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的有哪些不足【答案:】NPN晶体管电流增益小,集电极串联电阻大,NPN管的C极只能接固定电位6、以N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的有哪些优缺点?并请提出改进方法【答案:】首先NPN具有较薄的基区,提高了其性能:N阱使得NPN管C极与衬底断开,可根据电路需要接任意电位。
半导体集成电路复习题及答案第8章动态逻辑电路填空题对于⼀般的动态逻辑电路,逻辑部分由输出低电平的⽹组成,输出信号与电源之间插⼊了栅控制1、极为时钟信号的 ,逻辑⽹与地之间插⼊了栅控制极为时钟信号的。
【答案:NMOS, PMOS, NOMS】对于⼀个级联的多⽶诺逻辑电路,在评估阶段:对PDN⽹只允许有跳变,对 PUN⽹只允许有跳变,2、PDN与PDN相连或PUN与PUN相连时中间应接⼊。
【答案:】解答题从逻辑功能,电路规模,速度3⽅⾯分析下⾯2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说明CMOS动态组合逻辑1、电路的特点。
【答案:】图A是CMOS静态逻辑电路。
图B是CMOS动态逻辑电路。
2电路完成的均是NAND的逻辑功能。
图B的逻辑部分电路使⽤了2个MOS管,图A使⽤了4个MOS管,由此可以看出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的规模为静态电路的⼀半。
图B的逻辑功能部分全部使⽤NMOS管,图A即使⽤NMOS也使⽤PMOS,由于NMOS的速度⾼于PMOS,说明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的速度⾼于静态电路。
2、分析下⾯的电路,指出它完成的逻辑功能,说明它和⼀般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的不同,说明其特点。
【答案:】该电路可以完成OUT=AB的与逻辑。
与⼀般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相⽐,它增加了⼀个MOS管M kp,这个MOS 管起到了电荷保持电路的作⽤,解决了⼀般动态组合逻辑电路存在的电荷泄漏的问题。
3、分析下列电路的⼯作原理,画出输出端OUT的波形。
【答案:】答案:4、结合下⾯电路,说明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的⼯作原理。
【答案:】动态组合逻辑电路由输出信号与电源之间插⼊的时钟信号PMOS,NMOS逻辑⽹和逻辑⽹与地之间插⼊的时钟信号NMOS组成。
当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PMOS导通,OUT被拉置⾼电平。
此时电路处于预充电阶段。
当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PMOS截⾄,电路与V DD的直接通路被切断。
这时NOMS导通,当逻辑⽹处于特定逻辑时,电路输出OUT被接到地,输出低电平。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学分:5(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分为数字集成电路部分和模拟集成电路部分。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的结构、制备、特性;集成电路的典型工艺;常用的数字双极集成电路和MOS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拟集成电路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稳压器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电路设计,数模转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类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集成电路包括双极集成电路、MOS 集成电路和BiCMOS电路的典型电路结构及其制造工艺;熟练掌握构成数字集成电路以及模拟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结构、工作机理、及其与数字、模拟系统的关系;掌握基本电路单元的设计能够识别和绘制版图,能够用相应软件进行模拟仿真;了解数字集成电路以及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基本过程。
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将来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固体电子学或固体电子器件、半导体工艺原理或集成电路工艺原理等,这几门课程为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在材料、器件和工艺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微电子专业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半导体集成电路》朱正涌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书目:《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甘学温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数字集成电路—电路、系统与设计(第二版)》(美)拉贝艾(JanM Rabaey)等著,周润德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第2版)》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影印版)[美]拉贝(Rabaey J.M.)钱德拉卡山(Chandrkasan,A.)尼科利奇(Nikolic,B.)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美] 毕查德〃拉扎维著,陈贵灿等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集成电路基本制造工艺(共3学时)第一节双极集成电路工艺(1学时)第二节MOS集成电路工艺(1学时)第三节 BiCMOS集成电路工艺(1学时)第二章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共6学时)第一节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3学时)第二节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2学时)第三节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1学时)第三章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共12学时)第一节一般TTL与非门(3学时)第二节TTL逻辑结构(3学时)第三节OC门(2学时)第四节三态逻辑门(1学时)第五节集成电路中的简化逻辑门(3学时)第四章发射极耦合逻辑(ECL)电路(共6学时)第一节 EC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3学时)第二节 ECL门电路的逻辑扩展(3学时)第五章MOS反相器(共15学时)第一节基本NMOS反相器(6学时)第二节CMOS反相器(3学时)第三节静态反相器(3学时)第四节动态反相器(3学时)第六章MOS基本逻辑单元(共12学时)第一节NMOS逻辑结构(3学时)第二节CMOS逻辑结构(3学时)第三节传输门逻辑(3学时)第四节各种逻辑类型的比较(2学时)第五节触发器(1学时)第七章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9学时)第一节单管、复合器件及双管放大级(3学时)第二节恒流源电路(3学时)第三节基准电压源电路(3学时)第八章集成运算放大器(9学时)第一节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2学时)第二节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2学时)第三节双极型集成运算放大器(2学时)第四节MOS集成运算放大器(3学时)第九章开关电容电路(6学时)第一节开关电容等效电路(2学时)第二节开关电容积分器(2学时)第三节开关电容放大器(2学时)第十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12学时)第一节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原理(3学时)第二节数模转换器的基本类型(3学时)第三节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3学时)第四节模数转换器的基本类型(3学时)(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程组织: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讲稿;板书作为辅助;考试:平时30%,期末考试70%;学时分配:本课程共90学时,其中,数字集成电路部分占54学时,模拟集成电路部分占36学时;(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重点掌握】:集成双极晶体管和集成MOS晶体管的结构和基本工艺;【掌握】:二极管、双极晶体管、MOS晶体管的单管制备过程;●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重点掌握】:TTL门电路的特性,以及基于TTL电路的逻辑单元结构;【掌握】:掌握TTL电路基本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STTL、LSTTL、ASTTL、ALSTTL电路;●MOS反相器【重点掌握】:CMOS反相器的原理、结构特点;【掌握】:其他结构反向器的原理及其特点,不同反相器之间的区别;【了解】:静态反相器和动态反相器的特点;●MOS逻辑单元及功能部件【重点掌握】:基于CMOS反相器的逻辑单元结构、基于不同结构反相器逻辑功能结构的设计;【掌握】:传输门逻辑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各种逻辑类型之间的区别,触发器的设计;●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重点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基准电压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重点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设计;【掌握】:不同类型的集成运放;【了解】: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及输出级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重点掌握】:数模转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模转换器以及模数转换器的类型;制定人:李颖弢审定人:批准人:日期:。
集成电路中双极性和CMOS工艺流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的主要操作进行了简要讲述。
双极性电路和MOS电路时集成电路发展的基础,双极型集成电路器件具有速度高、驱动能力强、模拟精度高的特点,但是随着集成电路发展到系统级的集成,其规模越来越大,却要求电路的功耗减少,而双极型器件在功耗和集成度方面无法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
CMOS电路具有功耗低、集成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文章主要介绍了双极性电路和CMOS电路的主要工艺流程,最后对集成电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一些阻碍集成电路发展的因素做了阐述。
关键词:集成电路,双极性工艺,CMOS工艺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s, mainly operating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were briefly reviewed. Bipolar and MOS circuit Sa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 Bipolar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high speed, driving ability, simul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ecision,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ircuit to the system level integration, its scale is more and more big.So, reducing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circuit is in need, but bipolar devices in power consumption and integration can't meet these requirements. CMOS circuit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high integ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ipolar circuit and CMOS circuit the main technological process.finally, the integrated circuit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as well as some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are done in this paper.KEY 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Bipolar process, CMOS process引言集成电路(IC)是把多个器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及其间的连线同时制作在一个芯片上,形成的一块独立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