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植物激素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15
关注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课——以“激素调节”为例近年来,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不断推进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文就以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课中的“激素调节”为例,探讨如何关注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
1. 引言激素调节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也是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激素调节,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体内的复杂调节系统,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2. 知识点概述2.1 激素的定义与分类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体液传递到作用部位,调节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行为。
常见的激素有蛋白质类激素、脂质类激素和胺类激素等。
2.2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发生在相应的内分泌腺或组织中。
这些内分泌腺或组织受到外界刺激或体内相关信号的调节,合成和释放激素到血液循环中。
2.3 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会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或抑制信号通路,从而影响靶细胞的生理行为。
激素的作用是高度特异性的,只对相应的靶细胞具有生理效应。
3. 关注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其理解与应用能力。
3.1 系统概念建构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激素调节的系统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以两个内分泌腺相互调节的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到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
3.2 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亲自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加深对激素调节的理解。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让学生体验到激素调节的现象。
3.3 应用拓展与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素失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与技巧4.1 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卧龙学校2010—2011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稳态与环境》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梳理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相关实验和结论(1)达尔文实验(2)鲍森·詹森实验(i)实验过程及现象(ii)实验结论: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⑨。
(3)拜尔实验(i)实验过程及现象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ii)结论: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⑩造成的。
(4)温特实验(i)过程及现象(ii)结论: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⑪。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⑫运送到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⑭。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和作用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①、②和③。
(3)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i)概念:具有与⑳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ii)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21、促进○22、获得○23、促使扦插枝条的○24等。
1.概念:①的对植物的②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③、原料广泛、④等。
考点聚焦考点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
(2)生长素的运输垂直运输的方向: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即极性运输。
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垂直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
横向运输的部位:在根尖、芽尖等不成熟组织的尖端。
横向运输的方向:向光一侧运向背光一侧。
(3)生长素的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1.如何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要注意两看: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能,则生长;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均匀,则直立生长;若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必修三第二单元植物激素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0·合肥质检)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解析:由顶端优势原理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的生长,离顶芽越近抑制程度越大、越远抑制程度越小。
所以,顶芽处生长素浓度最低,向下运输主要积累在侧芽1处,然后是侧芽2处,最后是侧芽3处,而侧芽本身也可产生生长素。
答案:B2.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A.a<b、c=d、e=fB.a<b、c=d、e<fC.a<b、c<d、e=fD.a>b、c=d、e<f解析:分析图可以看出,第1个图中b>a,第2个图中,由于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光照影响,所以c=d,第3个图虽然切除了尖端,却放上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但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e=f。
答案:A3.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 e之间B.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解析: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因为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芽>茎,所以可用a、b分别表示促进根、答案:C4.(2010·汕头模拟)果树结果太多,会影响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常用喷洒生长素类似物的方法进行疏花疏果,其原理是()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叶片生长,抑制传粉受精B.生长素类似物可抑制花、果实的发育C.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花、果实的发育而使其脱落D.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抑制花、果实的发育而使其脱落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教学内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与把握和把握生长素的根底学问及应用;(2)使同学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主要作用。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生长素的觉察,接着表达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对同学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很有好处。
而后介绍了生长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的主要作用。
但对生长素作用机理论述还不够深刻,宜补充。
Α.〖教学重点〗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Β.〖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教学过程】植物激素:由植物体的确定部位产生。
动物激素:由确定的内分泌腺分泌。
一、植物激素:1.生长素:A.觉察:植物的向光性引发人们探究,最终觉察了生长素——吲哚乙酸。
B.生理作用:〔1〕促进生长向光性的产生就是由于生长素促进了背光侧的生长之故。
〔2〕促进果实发育发育种子合成生长素,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
如用确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未受精的柱头,就能使之发育成为无籽果实。
〔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进展扦插繁殖时,对不易生根的枝条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配成确定浓度的溶液后浸泡下端,不久这下端就能生出大量的根。
C .顶端优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浓度关系亲热。
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D.应用例1. 行道树苗生长到确定高度时剪去顶端,破坏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然后对新生侧枝加以取舍,可造成确定外形的树冠。
例2. 棉花栽培中,也常用此原理进展摘心,到达增产的目的。
例3. 分析以下芽的生长状况:A B C D E生长素能背光分布,但不能下运到实际生长部位——直立生长B:生长素能背光分布,且能下运到实际生长部位——向左弯曲 C:生长素不能背光分布——直立生长D:感光部位被包,不能感光——直立生长E:生长素能背光分布,且能下运到实际生长部位——向左弯曲作用与产生部位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向光性 的理解。
注: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尖端能否感光、生长素能否背光分布〕 实际生长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一端〔生长素能否运到达此〕【课后感】。
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运输1.植物的向光性:(1)原因分析:2.明辨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1)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2)横向运输发生在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
这些部位在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单侧光、重力和离心力等)时会发生横向运输。
(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3.不同情况下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实验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暗盒开孔类云母片插入类切割移植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⑤向右弯曲生长锡箔纸遮盖类匀速旋转类幼苗横置类生长素浓度:a<b,c<d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失重类力性【高考警示】有关生长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7)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8)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典例】(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解析】选C。
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含量多,引起弯曲生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生长快,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向光侧与对照组,A项错误;对照组燕麦胚芽鞘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正常生长,但没有单侧光照射,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B项错误;产生生长素和感光部位都在尖端,所以去除尖端,胚芽鞘不生长,C项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项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要求】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3、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5、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基础梳理】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在_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着____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3、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能从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有机物。
4、19世纪末,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实验提出:胚芽鞘的_______具有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比____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5、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_________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6、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7、这些实验证明了________产生的成绩可能是一种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的分布__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8、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___________。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9、1934年,郭葛等从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也就是_______________。
10、生长素,又名_____________,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
进一步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生长素(IAA)以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课 题: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复习目标:1.其他植物激素(Ⅱ) 2.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复习重点: 1.其他植物激素(Ⅱ) 2.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复习难点: 1.其他植物激素(Ⅱ)梳理案学法指导:认真阅读人教版教材页,思考完成下面问题。
名称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对应的生长调节剂应用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萘乙酸、2,4-D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除草剂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赤霉素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萌发细胞分裂素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 官(如幼嫩根尖) 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延缓衰老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乙烯 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 中更多乙烯利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 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衰老与脱落矮壮素 落叶与减少棉铃在未成 熟前的大量脱落,抑制种 子萌发特别提示:1、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则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多细胞数目促进生长。
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3、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两者不是一回事。
预习自测:(2020·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联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B .除草剂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理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C .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D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提高发芽率探究案探究点一:(考点2)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①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________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对生长素的合成起_____作用,如图:②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不同:③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如下图:(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植物激素调节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课题植物激素的调节
(一)学法指导
1、考点链接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
注意激素调节与化合物(化学物质、酶等)、新陈代谢、遗传的物质基础(如基因的表达)、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与环境等学科内综合训练。
2、导学提纲
(1)什么是植物的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举例说明。
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在植物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
(2)掌握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生理作用;掌握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
侧芽
生长素浓度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4.下列生产活动与植物生长素可能无关的是()
A.无籽番茄培育B.无籽西瓜培育
C.棉花枝条打顶D.园艺匠修剪树木
5.在丁香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组织是()
A.营养组织B.分生组织C.机械组织D.保护组织
6.用下列一年生枝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成活的是()
A.带叶带芽的枝条B.带叶去芽的枝条
C.去叶去芽的枝条D.去叶带芽的枝条
7.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P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8.(上海高考题)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人三株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
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
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9.植物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C.促进细胞伸长 D.促进光合作用
10.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A.1/2N B.N C.2N D.4N
11.若番茄的染色体数目为2N,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与番茄的幼苗,则番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变为( )
A.4N,2N B,2N,2N
C.4N,4N D.2N,4N
12.植物都有向光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跟下列哪些特性有关( )
①遗传性②变异性③适应性④多样性⑤应激性
A.⑤B.①③⑤
C.①⑤D.③⑤
13.对“朵朵葵花向太阳”这一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葵花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后,产生了定向的生长运动,称为向光性
B.葵花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后,产生了定向的生长运动,属于应激性
C.这是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
通过遗传逐步形成
D.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14.下图所示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过程(图中实验材料是燕麦胚芽鞘)。
其中属于对照实验的有()
A.2、5 B.1、4
C.4②、5②D.3、5
15.对果树进行空中压条时,把压条的树皮环割处一圈,环割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合成生长素
B.环割处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C.环割处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D.环割处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浓度不变16.下图中甲、乙、丙、丁四组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在对其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图中.若B点时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B.乙图中,害虫种群的抗菌性个体所占百分比A点大于B点
C.丙图曲线表示胰麦芽糖酶对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时的催化特性
D.丁图中苹果贮藏室的氧气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三)延伸提高
二、多项选择题
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是促进根
生长的浓度
B.b点是促进根
生长的最佳浓度
C.c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d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2.番茄细胞染色体为2N,用生长紊处理得到
无子番茄,细胞染色体不可能为( ) A.2N B.N C.3N D.4N 3.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取得效果的是( )
A.获得无子果实B.促进果实成熟
C.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三、简答题:
1.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分析回答:
⑴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
⑵图中①、②曲线,其中代表单子叶
作物的是,代表双子叶杂
草的是。
A a 1 A 3 a 3 A 2 a 2 实验支架示意图
琼脂块 材料托
⑶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 左右(用字母表示)
2.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
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
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
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
的相同琼脂块。
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
的云母片完 全割开)。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②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
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
2
琼脂块的胚
芽鞘_______________。
放置a
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
2
琼脂块的胚
芽鞘_____________。
放置A
3
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
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
脂块。
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
这一现象说明:和。
(2)乙图中胚芽鞘D能否发生C的现象?,(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
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只能是。
运输
方式是。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课题植物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1
3
答
案
D B A B B D D A C C D B D
题号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答
D B A
案
二、延伸提高
二、多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BD BCD ACD
三、简答题:
1.⑴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具有两重性,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⑵②①⑶D
2.①主要实验步骤: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②预期实验结果弯曲度大弯曲度小
弯曲度最大
3.⑴生长且向左弯曲说明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促进生长
⑵不能⑶有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4.⑴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
⑶此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⑷HC ⑸小于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