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生产装置的腐蚀机理及安全防护技术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42.34 KB
- 文档页数:7
氢氟酸防腐方法关键词:耐氢氟酸腐蚀、氢氟酸防腐种类、氢氟酸设备、氢氟酸储罐、氢氟酸反应釜一、名词释义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
熔点-83.3℃,沸点112.2℃,密度0.888g/cm³。
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
因为氢原子和氟原子间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强,使得氢氟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所以理论上低浓度的氢氟酸是一种弱酸(按其电离常数实际上属于中强酸)。
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
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二、理化性质市售通常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40%,工业级;质量分数40%,电子级。
为高度危害毒物。
最浓时的密度1.18g/cm3随着HF 溶液质量分数的提高, HF对碳钢的腐蚀速率是先升高后降低[3]。
浓度低时因形成氢键具有弱酸性,但浓时的电离度比稀时大而与一般弱电解质有别。
液态氟化氢是酸性很强的酸,酸度与无水硫酸相当,但较氟磺酸弱。
[4]腐蚀性强,对牙、骨损害较严重。
对硅的化合物有强腐蚀性。
应在密闭的塑料瓶内保存。
化学试剂-氢氟酸用HF溶于水而得。
用于雕刻玻璃、清洗铸件上的残砂、控制发酵、电抛光和清洗腐蚀半导体硅片(与HNO3的混酸)。
因为氢原子和氟原子间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强,使得氢氟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
氢氟酸能够溶解很多其他酸都不能溶解的玻璃(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生成气态的四氟化硅反应方程式如下:SiO2(s) + 4 HF(aq) → SiF4(g) + 2H2O(l)生成的SiF4可以继续和过量的HF作用,生成氟硅酸:SiF4(g)+2HF(aq)=H2[SiF6](aq),氟硅酸是一种二元强酸。
正因如此,它必须储存在塑料(理论上讲,可放在聚四氟乙烯做成的容器中)和EV5735橡胶衬里的罐体(只有EV5735这一种橡胶可耐氢氟酸)、蜡质制或铅制的容器中。
加氢裂化装置铵盐的腐蚀及防控摘要: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加氢裂化装置是其中的关键装置类型,对保证石油生产质量和产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氢裂化装置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铵盐腐蚀,影响装置的运行效率。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加氢裂化装置铵盐腐蚀的具体情况进行探讨。
以此为基础,掌握加氢裂化装置铵盐腐蚀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腐措施,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加氢裂化装置;铵盐腐蚀;防控措施前言在我国石油化工设备中,加氢裂化装置有较高的安全隐患。
因为该装置的运行环境比较特殊,一般在临氢、高压、高温的环境下长时间运行。
因此,需要重视加氢裂化装置设备的设计工作,要尽可能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的质量以及安全性。
而加氢裂化装置本身是去除原油中氯化物和硫化物的重要环节,对保证石油炼制质量有积极意义。
在加氢裂化装置生产运行过程中,易出现铵盐腐蚀问题,对装置的安全性和持续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要掌握具体的腐蚀原因,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优化,提高其防腐蚀性能。
1.加氢裂化装置铵盐腐蚀情况现阶段,在加氢裂化装置运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腐蚀问题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氢损伤。
因为需要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加氢裂化装置很容易产生氢腐蚀、氢脆。
氢气在高温状态上侵入到不锈钢钢材而产生反应,导致设备内晶间断裂,导致内部脱碳而影响加氢裂化装置的安全性和质量。
第二,硫化氢腐蚀。
硫化氢与水混合后,会导致设备腐蚀问题加重,特别是硫化氢与高温氢气之间发生反应,会增加加氢裂化装置的腐蚀效率和程度。
第三,Cr-Mo钢本身具有一定的脆性,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其韧性也会随之降低,对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铵盐腐蚀。
在原油生产过程中,氯化物和硫化物在加氢裂化装置中产生反应,生成铵盐。
在持续反应中铵盐会不断沉积到空冷器的管道以及后续反应装置管道中,会对管道产生严重的腐蚀。
此外,因为铵盐长时间堆积也会导致管道被堵塞。
因此,铵盐腐蚀会严重影响加氢裂化装置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1]。
如何预防氢氟酸引言氢氟酸(HF)是一种极其腐蚀性的无机化学品,具有剧毒的性质。
它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但如果不正确使用和储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氢氟酸的危害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氢氟酸伤害的措施,包括安全操作、个人防护装备和紧急应对措施。
安全操作措施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降低氢氟酸造成的伤害风险。
以下是一些安全操作措施:1.密闭操作:在进行氢氟酸的操作时,应该确保操作区域是密闭的。
这样可以避免毒气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减少伤害的可能性。
2.防溅保护:使用氢氟酸时,应该注意防止氢氟酸溅到皮肤或眼睛上。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3.避免混合:氢氟酸具有强烈的金属腐蚀性,因此在储存和使用时应避免与金属接触。
另外,氢氟酸也会和一些化学物质产生危险反应,因此需要在储存和使用时避免混合。
个人防护装备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对于预防氢氟酸伤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1.护目镜:佩戴防护眼镜或护目镜可以防止氢氟酸溅入眼睛。
护目镜应具备防风、防雾和防护溅物的功能。
2.防护手套:使用耐酸碱的防护手套可以有效防止氢氟酸对手部的腐蚀。
应选择适合的手套材料,如丁腈橡胶或氯丁橡胶手套。
3.防护服:穿戴防护服可以保护皮肤免受氢氟酸的接触。
应选择防酸碱的材料,如PVC或聚乙烯。
4.呼吸防护:如果有氢氟酸蒸气泄漏的情况,应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或呼吸防护器。
紧急应对措施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也无法完全消除氢氟酸造成的伤害风险。
因此,了解紧急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理措施:1.气体泄漏处理:如果发生氢氟酸气体泄漏,应立即将泄漏源隔离,切勿接近泄漏区域。
打开通风设备以使气体迅速稀释,然后立即通知安全人员。
2.霰粒溅入眼睛处理:如果氢氟酸霰粒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然后立即就医。
3.皮肤接触处理:如果皮肤接触到氢氟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处15分钟。
HF生产装置的腐蚀机理及安全防护技术探讨氢氟酸是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具有剧烈刺激性气味。
可用于制造碳氟化合物和无机氟化物、提炼金属、硅片制作、玻璃刻蚀、搪瓷、酸浸、电抛光、罐头工业及某些清洁剂的成份。
然而,氢氟酸又是一种危险介质,它的腐蚀性极强,AHF 生产不能实现长周期开车,关键在于系统腐蚀严重,常常因设备腐蚀原因被迫停车,虽非易燃品,但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往往会导致容器和管道内产生氢气,从而潜有着火和爆炸危险。
同时氢氟酸还具有较高的毒性,对人体容易造成伤害:其蒸气能溶于眼睛表面上的湿气并产生刺激反应;若其液体溅入眼内,将引致严重及不可恢复的损伤,令眼角膜留下疤痕;低浓度气体能对鼻、喉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高浓度气体会使口腔、口唇、喉咙和肺部严重灼伤。
若液体积聚于肺部便可导致死亡;氢氟酸液体还可使消化系统严重灼伤或穿破;氢氟酸灼伤皮肤,将产生剧痛;若皮肤大面积被溅,可导致死亡。
现国内外普遍采用萤石和硫酸在转炉内反应制取无水氟化氢,反应转炉腐蚀严重一直是困扰AHF生产企业的一个难题,设备腐蚀严重部位的腐蚀速率有时高达100mm/a以上,如若防护不当,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
因此,探讨AHF生产中的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以现行的生产工艺,反应炉内主要含有硫酸、氢氟酸、氟化氢气体,氟磺酸、氟硅酸等强腐蚀性介质,条件十分苛刻,腐蚀机理较为复杂。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对其腐蚀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设想。
实验采用同种材料三电极体系,即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都为碳钢,其直径均为6.00mm长度为25.00mm。
腐蚀试验前,先用金相砂纸将试样表面逐级打磨至光亮,再用无水乙醇擦拭、烘干,插入有腐蚀介质的烧杯中.试验所用仪器为基于线性极化原理的CR-3多功能腐蚀测量仪,测定时给定电极电位相对于自腐蚀电位的微小增量△E为5mV,采用阴极极化,记录每一组相应的极化电流强度△I,直至数据稳定。
氟化氢生产工艺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氟化氢的反应过程、储存装卸环节、检维修环节都发生过事故,直接原因均是因为氟化氢/氢氟酸泄漏导致人员伤亡。
如何管控氟化氢安全风险,预防中毒事故?1.关注氟化剂进料风险很多氟化工企业以氟化氢或氟化钾等作为氟化剂,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打开反应釜的人孔、手孔人工投加物料。
人孔、手孔被反复开启,紧固螺栓松动,有的加料盖仅使用夹扣固定,密封不严,一旦工艺控制偏离正常工况,处理不及时.,就存在氟化氢泄漏的风险。
笔者在一家氟化工企业发现,不但需要人工投料,并且有一种催化剂需要在反应过程中打开人孔加入,增加了灼烫、中毒的风险。
《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氟化工艺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自动化系统装备投用率应达到100%;氟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如采用密闭氮气输送措施,做到自动计量、投料。
2.重视氟化氢储存的风险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中,氟化氢的临界量为1吨,企业只要涉及氟化氢的存储就会构成重大危险源,且大部分为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储存环节风险较高。
从笔者参加的对氟化工企业检查来看,很多企业对储存环节的风险辨识和防控存在明显不足。
如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的无水氟化氢罐区,未在每台储罐的进出口管道上设置安全仪表系统紧急切断阀,保护层不完整;低温常压氟化氢储罐未设置紧急泄压设施,一旦冷冻系统失效,存在氟化氢(沸点19.5℃)罐内压力升高导致泄漏的风险;氟化氢储罐、计量槽等安全阀泄放物料现场就地排空,无吸收处置系统,一旦氟化氢泄放将对周边的人员及环境造成严重伤害等。
建议企业加强本质安全设计,装备并投用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统,完善储罐安全阀等泄压设施;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储罐物料的进出尽量采用顶进顶出,以减少液相物料的泄漏点。
3.关注氟化氢装卸环节的风险氟化氢装卸环节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作业频繁,安全风险突出。
论无水氟化氢反应转炉的腐蚀与防护摘要:无水氟化氢是制作元素氟、含氟新材料、无机氟化盐、各类含氟制冷剂、各类有机氟化物等的基本原料,是现代氟化工的基础。
无水氟化氢的生产占据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氟利昂主要用于制冷剂、清洁剂、发泡剂等的生产,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品、家用电器、汽车等行业领域中。
本文将首先介绍无水氟化氢与氟利昂的生产工艺与化学反应,并阐述无水氟化氢与二氟一氯甲烷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最后将提出如何优化无水氟化氢与二氟一氯甲烷的生产工艺,以提高无水氟化氢与氟利昂的生产品质,并实现生产的安全环保。
关键词:无水氟化氢;反应转炉;二氟一氯甲烷;工艺优化;安全环保无水氟化氢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制冷、医药、化工、纺织、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1]。
各行各业对于无水氟化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无水氟化氢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由于氟利昂对于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安全环保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无水氟化氢与二氟一氯甲烷的生产工艺与化学反应目前无水氟化氢的主要生产技术采用的是萤石-硫酸法。
该技术来自于国外先进技术与实际生产经营的结合[2]。
萤石-硫酸法制造无水氟化氢的工艺过程中,主要将进行以下化学反应。
CaF2与H2SO4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HF与CaSO4。
这一化学反应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该反应过程具有一定的吸热性。
由于CaF2中存在一定的杂质,因此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次要化学反应。
氟利昂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液相法与气相法。
二氟一氯甲烷是一种空调制冷剂,目前主要采用液相催化合成法制造二氟一氯甲烷。
2.无水氟化氢与二氟一氯甲烷的具体生产流程无水氟化氢的具体生产流程如下:萤石粉经过蒸汽干燥与预热之后,使用斗式提升机将其运送到萤石料仓中。
经过计量后,采用高速螺旋输送器,将料仓中的萤石粉输送至反应转炉中。
同时将发烟硫酸与已吸收氟化氢的硫酸运送到混酸槽,使混酸达到浓度要求,经过预反应后,将其输送至反应转炉。
烟气脱硫装置的腐蚀与防护1.引言我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的国家,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酸雨面积不断扩大。
烟道气脱硫装置(简称FGD)是当今燃煤锅炉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措施。
烟气脱硫有多种工艺,而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是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多且最为成熟的工艺。
煤炭燃烧时除产生SO2外,还生成少量SO3、NOx、HCl、HF等气体,由于烟气中含有水,因此可在瞬间形成H2SO4、HCl、HF等强腐蚀性溶液。
与此同时,含有烟尘的烟气高速穿过设备和管道,对装置的腐蚀相当严重。
并且,吸收塔的入口烟气温度可高达180℃,而内腔长期处于45-70℃的酸、碱交替的湿热环境之中。
可见,湿法除尘脱硫系统在运行中处于强腐蚀性介质、湿热和高磨损的严酷环境中。
由于腐蚀环境恶劣,湿式脱硫系统对材质的耐蚀、耐磨、耐温要求极为严格。
吸收塔、烟道的材质或防护材料的选择对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成本影响很大,因此被认为是烟气脱硫装置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吸收塔体可用合金钢、玻璃钢或碳钢内衬玻璃钢、橡胶、砖板、鳞片涂料等。
调查结果表明,脱硫系统中材料所占设备总造价的比重是相当高的,为了不断降低费用,80年代起,国内外专家一直在寻求一种造价低、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
高性能涂料作为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护材料,经过二十余年在脱硫装置的成功应用,正引起各国脱硫工作者的关注。
2.适用于FGD装置的防护材料湿式除尘脱硫装置,由于存在很强的腐蚀性气体、高温和摩擦等使用条件,因此所用材料必须能承受化学的、高温、高湿和机械的长期负荷,其性能有着特殊的要求。
目前用于湿式FGD中的防护材料有:橡胶、合金钢或复合钢板、砖板、胶泥、玻璃钢、鳞片涂料等。
2.1橡胶装置由于橡胶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价格,长期以来被人们用于防腐场合。
研究表明,丁基橡胶具有相对较低的渗透系数和更高的化学稳定性,能阻止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扩散,并且耐磨损,因而更适用于湿法FGD工艺。
炼厂典型装置硫化氢腐蚀机理及其防护措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硫化氢是炼厂中常见的危害性气体之一,它会不仅会造成人员伤害,还会导致设备、管道、储罐等炼油设施的严重腐蚀,给炼厂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对于硫化氢腐蚀机理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炼厂典型装置中硫化氢腐蚀的机理,阐述对硫化氢腐蚀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提出一些防护措施的建议,为炼油生产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在炼油加工中的产生机理;2、硫化氢腐蚀的实验研究,研究其形成的腐蚀产物;3、防护措施的研究,包括工艺设计、材料选用、防腐涂料选型等;4、现场实际案例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测试和现场调研的方法进行。
对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在炼油加工中产生机理,将采取文献资料查阅和实验室摸索进行;对硫化氢腐蚀的实验研究,将采用实验测试和化学分析;对防护措施的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现场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该研究对于炼油企业提高生产安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保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本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包括:1、揭示硫化氢腐蚀的机理和实验研究结果;2、提出针对硫化氢腐蚀的防护措施建议,包括工艺设计、材料选用、防腐涂料选型等;3、推广应用价值。
五、研究进度和计划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在炼油加工中产生机理的文献资料查阅及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
未来,将根据计划逐步进行实验测试和现场调研等相关工作,争取尽快完成该研究报告的撰写。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摘要:当今,氟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氟化工生产中涉及许多高危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中毒、爆炸等安全隐患。
因此,氟化工企业应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氟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避免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安全防范1氟化工生产中的风险因素氟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1.1氟化氢的危险氟化氢是氟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
氟化氢是一种无色、不易燃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它可溶于水并产生氢氟酸。
溶解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氢氟酸是一种无色、透明、刺激性强、腐蚀性强的液体。
它可以与许多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存在着火和爆炸的风险。
根据GBZ230-2010《有毒物质职业接触分类》,氟化氢属于高度危险介质,职业接触最高允许浓度为2mg/m3。
如果生产现场有氟化氢气体,很容易通过呼吸道、食道、皮肤侵入人体。
当吸入高浓度的氟化氢时,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并伴有眼睛和呼吸道刺激,还可诱发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疾病。
在严重情况下,它可能导致操作员死亡。
在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氟化氢被归类为临界值为1t的有毒物质。
如果超过临界值,则构成重大危险源。
1.2氯的危害液氯和氯气通常用于氟化工生产。
氯气在室温和压力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压力下液化并转化为液氯。
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助燃特性。
大多数易燃物质都能在氯中燃烧。
乙炔、醚、氨、碳氢化合物和其他用于生产氟化学品的物质会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爆炸。
氯可以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发生显著反应,导致严重腐蚀。
氯具有高度刺激性,根据GBZ230-2010,它被列为高度危险介质,职业接触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mg/m3。
如果生产现场存在氯气,它会通过呼吸道和食道进入人体,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
轻度中毒可引起刺激性症状,如流泪、咳嗽和发红。
编号:SM-ZD-32538
HF生产装置的腐蚀机理及安全防护技术探讨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HF生产装置的腐蚀机理及安全防护
技术探讨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氢氟酸是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具有剧烈刺激性气味。
可用于制造碳氟化合物和无机氟化物、提炼金属、硅片制作、玻璃刻蚀、搪瓷、酸浸、电抛光、罐头工业及某些清洁剂的成份。
然而,氢氟酸又是一种危险介质,它的腐蚀性极强,AHF生产不能实现长周期开车,关键在于系统腐蚀严重,常常因设备腐蚀原因被迫停车,虽非易燃品,但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往往会导致容器和管道内产生氢气,从而潜有着火和爆炸危险。
同时氢氟酸还具有较高的毒性,对人体容易造成伤害:其蒸气能溶于眼睛表面上的湿气并产生刺激反应;若其液体溅入眼内,将引致严重及不可恢复的损伤,令眼角膜留下疤痕;低浓度气体能对鼻、喉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高浓度气体会使口腔、口唇、喉咙和肺部严重灼伤。
若液体积聚于肺部便可导致死亡;氢氟酸液体还可使消化系
统严重灼伤或穿破;氢氟酸灼伤皮肤,将产生剧痛;若皮肤大面积被溅,可导致死亡。
现国内外普遍采用萤石和硫酸在转炉内反应制取无水氟化氢,反应转炉腐蚀严重一直是困扰AHF生产企业的一个难题,设备腐蚀严重部位的腐蚀速率有时高达100mm/a 以上,如若防护不当,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
因此,探讨AHF生产中的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以现行的生产工艺,反应炉内主要含有硫酸、氢氟酸、氟化氢气体,氟磺酸、氟硅酸等强腐蚀性介质,条件十分苛刻,腐蚀机理较为复杂。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对其腐蚀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设想。
实验采用同种材料三电极体系,即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都为碳钢,其直径均为6.00mm长度为25.00mm。
腐蚀试验前,先用金相砂纸将试样表面逐级打磨至光亮,再用无水乙醇擦拭、烘干,插入有腐蚀介质的烧杯中.
试验所用仪器为基于线性极化原理的CR-3多功能腐蚀测量仪,测定时给定电极电位相对于自腐蚀电位的微小增量
△E为5mV,采用阴极极化,记录每一组相应的极化电流强度△I,直至数据稳定。
最后,取出电极,清洗残酸,记录表面腐蚀情况,测量电极浸入介质中的尺寸,计算出工作面积S。
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碳钢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条件下的H2SO4和HF溶液中的线性极化电阻值Rp并加以比较,结果如下:
在H2SO4溶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Rp不断减小,且温度较低时,碳钢的腐蚀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增大的趋势更加明显;H2SO4浓度越高,碳钢电极的Rp值随温度的变化越大。
Rp随着H2SO4浓度的增加先变化平缓,达到80%后迅速上升,且温度越高,碳钢电极的Rp值随H2SO4浓度的变化越小。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在阴极不断产生氢气,破坏了碳钢表面生成的钝化膜,使得Rp迅速减小;在高浓度时,其氧化性增强,碳钢表面生成钝化膜,增大了极化电阻。
碳钢在HF中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本与H2SO4一致,只是Rp值比H2SO4中小;HF浓度越大,其极化电阻Rp
随温度变化越小;Rp随着HF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且温度越高时,变化越缓慢。
此外,AHF生产过程中,腐蚀严重的阶段的H2SO4浓度大多大于60%。
因此,在浓度为70% 的H2SO4溶液里分别添加等量的浓度分别为10%、20%、30%、40%的HF,考察碳钢电极在混酸中Rp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高温时,Rp随着添加的HF浓度的增加先缓慢减小,后迅速增大,最后又减小。
碳钢在30%的HF里具有较高的Rp 值。
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添加的HF浓度为10%-20%时,试样表面都有一层疏松的黑色(暗灰色)物质,用清水一冲洗,就掉了。
浓度为30%时,试样表面呈暗灰色(有部分黑色物质,一洗就掉),出现较为坚硬的片状白斑,与基体结合较好,用砂纸打磨白斑的时候,试样表面出现点坑状。
浓度为40%时,试样表面呈暗灰色,一打磨就没,与基体结合的程度好与10%-20%时。
因此,我们认为浓度为30%时,碳钢表面发生了钝化(或生成了难溶的氟化物),使得Rp 值较高;而在40%时,氟离子起了活化作用,阻碍或者破坏
了碳钢的钝化,所以Rp值又小了下来。
低温时,Rp随着HF浓度的增加缓慢的上升;70%H2SO4+20%HF的混合溶液里,Rp值最小;与单组分的H2SO4、HF酸相比,Rp值小了几个数量级,这说明在混酸溶液里,腐蚀情况更严重了;添加不同浓度HF酸对碳钢的影响:添加30%HF时Rp值最大,40%HF次之,20%HF 的Rp最小。
碳钢电极在不同浓度的混酸溶液中,其Rp值随温度的变化有时并不一致。
这可能和碳钢在混酸溶液中反应的条件不同有关。
基于上述研究,针对HF生产过程中的腐蚀问题,除了可通过合理设计生产流程、控制工艺参数,使其Rp值最大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减缓腐蚀外,还可采用如下防护措施:筛选合适的缓蚀剂(以阴极型和混合型为宜),将其添加于原料中,以抑制腐蚀。
对腐蚀特别严重的设备,采用缓蚀剂和阴极保护相结合的措施,相信可以得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