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划分及主要进化事件
- 格式:pdf
- 大小:77.75 KB
- 文档页数:1
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开始于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的88%,结束于5.44亿年前。
地质学家又把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
古生代就是指远古早期有生命的时代,许多生活在古生代的动物都没有脊椎,也就是无脊椎动物。
人们常常称中生代为恐龙时代,其实恐龙只是中生代众多生物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就是在中生代开始进化的。
地球最近的代是新生代,它开始于6500万年前并持续到现在,新生代也叫哺乳动物时代,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新生代。
每个代又被划分为几个纪,例如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你可能很好奇这些纪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名字大多来自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方。
●地质年代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
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地质学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古生物学两种方法来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
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地层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层或岩石的真实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古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层的早晚顺序和先后阶段,不说明具体时间,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层分为六个阶段:即远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远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为地球的发展初期阶段,距今时间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时期。
进入古生代时,海洋里的生物已经相当多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化。
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龙、始祖鸟、鱼龙、古象等大型动物相继出现,地球生物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深入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界的特征,地质学家又在“代”的下面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地质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地质年代划分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地球历史的时间范围以及各个时期内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生物进化等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则、主要年代和标志性事件。
1. 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则地质年代划分是根据地层中的岩石、矿物、化石等特征进行的,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1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质年代划分既有相对年代,又有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是通过岩石的堆叠顺序及变形关系来确定不同时期的先后顺序;而绝对年代则是通过测定岩石或地层中的可放射性同位素来得到一个具体的时间数值。
1.2 标志性事件在地质年代划分中,特定时期内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往往成为该时期标志性事件,比如大规模火山爆发、陨石坑形成等,在全球范围内都能留下明显的地层记录。
2. 主要地质年代及其标志性事件2.1 元古宙(46-541 Ma)元古宙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宏观地质时期,主要包括了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三个系列。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实际上导致了生物大量灭绝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
2.2 中生代(252-66 Ma)中生代包括了三个纪:侏罗纪、白垩纪和三叠纪。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白垩纪末期发生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导致恐龙等大型动物灭绝。
2.3 新生代(66 Ma至今)新生代又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系:第四系和第三系。
在新生代中,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第四纪冰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和应用3.1 地理学研究地质年代划分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地球表面及其构造变化。
3.2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随着科技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地质年代划分为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确凿的时间框架和依据。
结论通过对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重大变化。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表知识点地质年代表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工具,它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化石和其他地质记录来确定不同时期的年代。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质年代表知识点,包括主要的年代名称及其对应的地质事件。
1. 元古代(约46亿年前-25亿年前)元古代是地质年代表中最久远的一个时期,包括酒海纪、蓝绿海纪、蓝绿变质岩纪等。
这个时期地球刚刚形成,存在一些原始的岩石和矿物沉积。
2. 古元古代(约25亿年前-16亿年前)古元古代包括早期元古代、中期元古代和晚期元古代,主要地质事件有雪球地球事件和第一次大规模震荡。
3. 寒武纪(约5.42亿年前-4.58亿年前)寒武纪是地球史上生命迅速多样化的时期,几乎所有的现代动物门类都在这个时期出现。
寒武纪的标志是各种生物化石的大量出现。
4. 奥陶纪(约4.58亿年前-4.42亿年前)奥陶纪是上古生代的一个时期,与寒武纪相连。
这个时期的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等。
5. 志留纪(约4.42亿年前-3.99亿年前)志留纪是奥陶纪之后的一个时期,陆地上的植物开始出现。
这个时期还有一些重要的生物事件,如鱼类的迅速扩散。
6. 泥盆纪(约3.99亿年前-3.64亿年前)泥盆纪是上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地球的海洋和陆地上,各种生物通过进化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7. 石炭纪(约3.64亿年前-2.9亿年前)石炭纪是泥盆纪之后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陆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蕨类植物,形成了广大的煤炭资源。
8. 二叠纪(约2.9亿年前-2.54亿年前)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陆地上出现了众多的爬行动物,如早期哺乳动物的祖先。
9. 三叠纪(约2.54亿年前-2.07亿年前)三叠纪是中生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古代爬行动物,如恐龙。
此外,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火山喷发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地质事件。
10. 侏罗纪(约2.07亿年前-1.46亿年前)侏罗纪是中生代的一个时期,是地球史上恐龙繁荣的时期。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简表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简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冥古宙(地球的诞生):46亿年前-38亿年前,这个时期只有有机物,
无生命迹象。
2. 太古宙:38亿年前-25亿年前,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
3. 元古宙:25亿年前-亿年前,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和真核生物。
地球大气层、海洋、陆地慢慢形成,成矿时期包括铁、金、镍、铬。
4. 古生代:距今亿年-距今亿年,生物开始大量出现。
5. 中生代:距今亿年-距今6600万年,恐龙繁盛的时期。
6. 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各个时代又分为不同的纪和统,例如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等,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新生代的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地质年代的书籍或咨询地理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地球的历史悠久而复杂,经历了亿万年的变迁。
为了研究和理解这些变化,科学家们对地质年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地质年代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时空框架,也为我们理解地球演化、生物演替以及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标志性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社会意义。
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是通过对地球历史的时间进行分段而形成的时序体系。
这个体系可被用于描述岩石层、化石及其环境,以及大规模生物灭绝和大气成分变化等历史事件。
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地质年代体系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GC)建立的,该体系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时代: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是指地球形成至约五亿年前的一段时期,占据了地球历史的绝大部分。
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大量的化石记录,但它是地球及生命发展的基础阶段。
前寒武纪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部分:太古宙(Hadean):约从太阳系形成开始(约46亿年前)至约40亿年前。
在这一时期,地球表面经历了剧烈的碰撞和熔融,形成了初步的岩石圈。
原洪宙(Archean):约从40亿年前到25亿年前。
此时,第一批单细胞生物如原核生物出现,海洋开始形成,并且逐渐稳定。
元古宙(Proterozoic):约从25亿年前到5.4亿年前。
在这一阶段,发生了大气和海洋中的氧气积累,包括著名的大氧化事件,生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游离氧气进入大气。
古生代古生代持续了约5.4亿年,从寒武纪开始,到二叠纪结束。
这个时期是多细胞生命迅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寒武纪:以“寒武纪大爆发”闻名,这一时期生命形式急剧增加,各种无脊椎动物快速演化,多样性前所未有。
奥陶纪-志留纪:海洋生物继续繁荣发展,陆地上的植物和早期脊椎动物也逐渐出现。
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鱼类多样性达到高峰,同时陆生植物开始占据主要位置,昆虫与两栖动物也在陆地上发展。
石炭纪:以发展出大量森林植物著称,也是无翅昆虫及早期爬行动物崛起的重要时期。
一、古生代初期:水生无脊椎动物比较繁盛尤其是三叶虫。
所以又称寒武纪为三叶虫纪,藻类较繁盛.中期:鱼类为最盛。
距今3亿年前,水生脊推动物开始登陆,出现了原始的两栖类,有了蕨类晚期:是两栖类的极盛时期,同时又出现了爬行类。
出现了裸子植物并有了迅速的发展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1、寒武纪自然环境(5.4亿-5亿年前)地壳静止,浅海广布,气候温暖生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盛行,出现两侧对称的躯体。
古杯类,软体动物(双神经纲、腹足纲和头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三叶虫等)、腕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门都已经出现。
半索动物(笔石),海洋中海藻繁盛,陆地上地衣繁盛。
脊索动物出现。
2、奥陶纪自然条件(5-4.35亿年前)浅海广布,气候温暖生物笔石类、珊瑚兴起软体动物(头足类、菊石类、鹦鹉螺)所有现生的棘皮动物的主要纲无颌类脊椎动物出现(淡水无颚鱼)陆生孢子植物出现大量海洋动物灭绝。
3、志留纪自然条件(4.35-4.1亿年前)末期造山运动,局部干燥,海面缩小,陆地增多生物笔石类、珊瑚类进一步繁盛无颌鱼类辐射;裸蕨、陆生维管植物出现;最早的陆生动物出现,海蝎(板足鲎)大量出现;最早的昆虫类和蛛形类;有颌鱼类出现(盾皮鱼类,棘鱼类);三叶虫衰退。
4、泥盆纪自然条件(4.1-3.55亿年前)海陆变迁,出现广大陆地,气候干热生物菊石出现;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最早的森林出现;主要的维管植物辐射;蕨类繁盛、鱼类繁盛;两栖类兴起;昆虫开始具备飞行能力。
较多的三叶虫等海洋类动物灭绝。
5、石炭纪自然条件(3.55-2.95亿年前)造山运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森林繁茂;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和真蕨大量出现;最早的现代土壤出现;裸子植物兴起;蚯蚓、马陆、长脚蜘蛛、蜻蜓、直翅类、蜚蠊;爬行类兴起、两栖类繁盛,昆虫适应辐射;最早食花粉的昆虫出现。
大量的鲨鱼。
三叶虫大部分绝灭;6、二叠纪自然条件(2.95-2.5亿年前)造山运动频繁,气候干热生物蕨类衰退,苏铁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茂;爬行类适应辐射(杯龙目、盘龙目和兽孔目),菊石类又一次辐射。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综述为了刻画地质演变的时间性阶段性,人们为地球发生演变确定了年代表。
以年代表为顺序,可以把握各个地质时期地球发生的一些标志性变化。
前寒武纪指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地史阶段。
其时间约在25亿年前。
它可划分成太古代和元古代两个时期。
太古代(Archaeozoic Era)是最古老的一个地质年代,开始于地球形成以后,结束于大约24亿年以前。
虽然晚期有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但那形成时的岩石在漫长的时期内经过了深度的变质,因此保留下来的可靠的化石非常少。
有人把太古代早期岩石还没有形成的时期单划分成冥古代,时间大约是38亿年以前。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开始于大约24亿年以前,结束于大约5.7亿年以前的“生命大爆炸”,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藻类在生长过程中粘附海水中的沉积物颗粒形成层纹状结构物,称作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礁,出现于太古代而在元古代达到全盛。
太古时代地质距今>50亿年。
太古时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
太古代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
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
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
也有把38亿年以前称为冥古代,25-38亿年前称太古代元古代元古代(Proterozoic Era,Proterozoic)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
科普知识探索地球的地质年代地球的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形成以来不同地质事件的发生和变化所标示的时间段。
通过对地质年代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探索地球上各个时期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情况。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地质年代,并探索其中的科普知识。
一、前寒武纪(Precambrian)前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最久远的一个地质年代,大约开始于地球形成后的40亿年,一直延续到距今约5.41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地球表面没有得到记录,因此我们对于该时期的了解相对有限。
然而,科学家通过对岩石、矿物和标本的研究,推测出地球形成时的环境条件以及早期生命的出现。
二、寒武纪(Cambrian)寒武纪始于距今约5.41亿年前,结束于大约距今约4.85亿年前。
这个时期见证了生命在地球上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
寒武纪是生物化石最为丰富的地质时期之一,过去的地球有了蓬勃的海洋生物群落,包括各种化石如三叶虫等。
三、奥陶纪(Ordovician)奥陶纪始于距今约4.85亿年前,结束于约距今约4.43亿年前。
这个年代是早期生物多样性的高峰时期,海洋生物进一步演化出多样化的类群。
奥陶纪还见证了地球表面的大规模冰川运动,形成了全球范围的冰期。
四、志留纪(Silurian)志留纪始于距今约4.43亿年前,结束于约距今约4.19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陆地上的生物开始崛起,首次出现了植物和陆栖无脊椎动物。
海洋生物也进一步发展,遗留下了丰富的化石记录。
五、泥盆纪(Devonian)泥盆纪始于距今约4.19亿年前,结束于约距今约3.59亿年前。
这个时期是陆生植物的迅速发展时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了树木和森林。
泥盆纪还见证了鱼类的进化,并出现了首批四足动物。
六、石炭纪(Carboniferous)石炭纪始于距今约3.59亿年前,结束于约距今约2.84亿年前。
这个时期有着广阔的煤炭资源形成,并形成了丰富的植物和昆虫化石。
同时,由于植物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的气候条件逐渐改变。
地球地质年代简表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地质时代,而地质年代是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和分类的一种方式。
通过研究不同地质年代中的岩石、化石和地层等信息,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和变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地球的主要地质年代,并简要描述每个年代的特点。
元古宙(46亿-25亿年前)元古宙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期,持续了大约21亿年。
在这个时期,大陆的形成和演化非常缓慢,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海洋为主导。
早期元古宙(46亿-38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原核生物,这些微生物对氧气并不敏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晚期元古宙(38亿-25亿年前)逐渐出现了一些复杂多细胞生物。
显生宙(25亿-0.54亿年前)显生宙是地球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时期,持续了约19.6亿年。
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许多重要事件和进化突破。
早期显生宙(25亿-5.4亿年前)发生了重要的大陆漂移事件,形成了现代大陆的雏形。
同时,也出现了最早的真核生物和复杂多细胞生物。
中期显生宙(5.4亿-2.6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如恐龙、哺乳动物等。
此外,也出现了第一个鸟类和花朵。
晚期显生宙(2.6万年前-至今)是人类演化的时期。
人类祖先从非洲开始迁徙,并逐渐扩散到全球各地。
在这个时期内,地球经历了冰河时代、气候变化等重要事件。
其他地质年代除了元古宙和显生宙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地质年代:•古生代(5.4亿-2.5亿年前):古生代是显生宙中最早的一个阶段,包括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二叠纪等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许多早期动植物和无脊椎动物。
•中生代(2.5亿-6.6万年前):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等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恐龙繁盛,并最终灭绝。
同时,也出现了第一批哺乳动物和鸟类。
•新生代(6600万年前-至今):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阶段,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等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哺乳动物逐渐占据了地球的主导地位,并且出现了人类。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地质年代划分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地层、化石、岩石等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年代。
每个地质年代都有其标志性事件,这些事件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地球系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标志性事件的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历史的奥秘。
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理地质年代划分是根据地层、化石和其他地质记录来确定不同时期地质特征的方法。
地层是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各种岩石层序列,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而化石则是古生物在不同年代存在留下的化石遗迹,能够帮助科学家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在地质年代划分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时代(Eon)、代(Era)、纪(Period)、世(Epoch)和阶(Age)。
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远古到现在,依次为宇宙时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原核生物时代标志性事件:地壳形成:大约在距今约42亿年左右,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陆壳构造,标志着陆壳与蛋白质陆台槽等区域性构造逐步发展。
光合作用:最早的原始细胞开始具备光合作用功能,使得原始生物体内能够利用阳光合成有机物。
意义:这一时期主要出现了无氧光合作用细菌、蓝细菌等原核生物,为后续生命演化提供了基础。
古生代标志性事件: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是古生物演化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因这一时期发生的剧烈变动而被称作寒武纪爆发。
奥陶纪大灭绝:奥陶纪末期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对寒武纪大爆发形成冲击。
意义:古生代是有机体多样性和数量连续增加的时期,为随后的史前生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
中生代标志性事件:白垩纪恐龙统治:白垩纪是恐龙统治的时期,在此之前和之后相对少见恐龙存在。
始新世温室气候:委内瑞拉盆地油页岩中新世早期段进行了碳酸盐岩沉积研究功消极碳同位素曲线。
意义:恐龙统治时期对于陆地植被和动物相演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全球气候格局上也留下了明显痕迹。
隐生宙是一个地质时代,从地球形成的45亿年前,到显生宙开始的5.4亿年前。
隐生宙分为元古代和太古代。
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始于迄今46亿年前(地球出现),结束于迄今24亿到38亿年前。
之所以如此模糊,一是因为有人把迄今38亿年前早期岩石还没有形成的时期单划分成冥古代;二是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
大约38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太古代晚期出现原核生物。
迄今24亿年前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生命,出现“生命大爆炸”,元古代开始。
埃迪卡拉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埃迪卡拉纪,或称新远古纪III(Neoproterozoic),是隐生宙最后的一段时期。
一般指620-542百万年前。
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不同阶段,但是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学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宣定日期,这是这个组织在120年第一次加时期定义。
[编辑]名字来源这个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
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
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
(参见《科学》杂志文章)。
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
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
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
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
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
埃迪卡拉动物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
有几种化石比较象后来动物的先驱。
埃迪卡拉后期,有一些虫子爬行的痕迹,也找到一些小的硬壳动物。
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动物是一些不能动的球,盘,叶状体,和以后的动物没有什么关系。
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引言:地质年代生物演化是研究地质年代与生物演化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地质年代和化石记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生物演化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地质年代对生物演化的影响,并探讨地质年代在生物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是根据地球历史上不同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事件来划分的,主要包括宙代、纪、期和世等层次。
宙代是最大的时间单位,包括了地球形成至今的时间;纪是宙代的下一级,包括了几千万年至几亿年的时间;期是纪的下一级,包括了几百万年至几千万年的时间;世是期的下一级,包括了几百万年至几千万年的时间。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通过对这些地质记录的研究,可以推测出地球历史上的生物演化过程。
二、生物演化的基本概念生物演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的遗传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生物演化包括了物种的起源、分化、进化和灭绝等过程。
进化是指物种通过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逐渐发展出新的形态和功能;灭绝是指某个物种在地质历史的某个时期内完全消失。
生物演化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通过对化石记录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时间段内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路径。
三、地质年代对生物演化的影响地质年代对生物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事件的影响地质事件如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等会对生物的分布和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从而推动生物的演化。
例如,白垩纪末期的一次大规模陨石撞击事件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的进化提供了机会。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地质年代的变化会导致气候的变化,而气候的变化对生物的适应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新生代的气候变冷,推动了哺乳动物的进化,并导致了古猿和人类的分化。
3. 地理隔离的影响地质年代的变迁导致了陆地的隆升和沉降,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这种地理隔离推动了物种的分化和进化。
例如,珊瑚礁的形成和消亡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分化和演化。
地质年代表地质代年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宙,宙下是代,代下分纪,纪下分世。
必须说明,年表虽有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当获悉该化石是何宙、代、纪或世的遗物,间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时间(当然是很粗略的估计值)。
事实上,年表的时间单位是完全人为性划分的,和日历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个宙、代、纪或世经历的准确时间。
隐生宙(前寒武时代)冥古宙—隐生代、原生代(盆地群代)、酒神代、早雨海代太古宙—始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一个代,前一个是早雨海代,后一个是古太古代,时间介于38~36亿年之间。
古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二个代,前一个是始太古代、后一个是中太古代,时间介于36~32亿年前。
此时出现第一批蓝绿藻,也是最古老的化石年代。
中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三个代,前一个是古太古代,后一个是新太古代,时间介于32~28亿年之间。
新太古代:是太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前一个是中太古代,后一个是元古宙的古元古代,新太古宙的年代大约在28~25亿年之间。
新太古代早期出现了地球形成以来的第一次冰河期,并延续5亿年,也就是28~23亿年之间。
元古宙—古元古代: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符号P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00百万年(Ma),结1600Ma。
古元古代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成铁纪—成铁纪(Siderian,符号PP1)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00±0百万年(Ma),结束于2300±0Ma。
成铁纪的名称来自于希腊语sideros“铁”,因这个时期是世界上形成特大型铁矿田,出现硅铁建造的主要时期,故名。
然而在中国大陆,此时却并不发育硅铁建造。
成铁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层侵纪—层侵纪(Rhyacian,符号PP2)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0±0百万年(Ma),结束于2050±0Ma。
层侵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层侵纪的地史具有下述特征。
地质年代参照表[编辑] 地质年代比例[编辑] 全部如果把地球诞生到现在的大约45亿年缩小到12个月:[编辑] 显生宙把显生宙放大:[编辑] 新生代把新生代再放大[编辑] 分类的方式年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宙,宙下是代,代下分纪,纪下分世。
必须说明,年表虽有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当获悉该化石是何宙、代、纪或世的遗物,间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时间(当然是很粗略的估计值)。
事实上,年表的时间单位是完全人为性划分的,和日历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个宙、代、纪或世经历的准确时间。
[编辑] 命名年表中各个宙、代、纪和世都有自己的名称,用于描述生物在不同地质时空的发展程度,一般以首先研究它们时期岩石的地点来命名,现将某些专家所广泛使用的各个时期之名称概述于下。
宙●显生宙 ----- 现代生物存在的时期。
●元古宙 ----- 久远的原始生物的时期。
●太古宙 ----- 初始生物的时期。
●冥古宙 ----- 生命现象开始的时期。
代●新生代 ----- 现代生物的时期。
●中生代 ----- 中等进化生物的时期。
●古生代 ----- 古代生物的时期。
纪●寒武纪 (Cambrian) ----- 取名于拉丁文Cambria,即威尔士。
●奥陶纪 (Ordovician) ---- 名称来自大不列颠的古老部落 (奥陶部落)。
●志留纪 (Silurian) ---- 名称来自大不列颠的古老部落 (志留部落)。
●泥盆纪 (Devonian) ---- 名称来自英国德文郡 (Devonshire)。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 名称自来大不列颠群岛的含煤的岩石。
●二叠纪 (Permian) ---- 取名于俄罗斯的彼尔武省(Perm)。
●三叠纪 (Triassic) ---- 来自拉丁文"三" (Trias)。
●侏罗纪 (Jurassic) ---- 取名于法国与瑞士之间的汝拉山 (Jura Moun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