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31
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物质:碳元素、氮元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食用菌营养物质。
(1)碳源:食用菌最重要的营养来源是碳源。
作为碳源,除少数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利用之外,它们能利用从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某些醇类等。
碳源主要参与食用菌细胞物质的构成,同时还为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在制作培养料配方时要充分考虑碳源的含量。
由于食用菌属于化能异养型,不能以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为碳源,它只能吸收利用有机碳。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乳糖等单糖是食用菌的速效碳,可过细胞膜的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转化,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等双糖,部分食用菌可不经过转化被完整地吸收到细胞中去。
有些种类则需要在相应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单糖后吸收利用,是比较容易吸收利用的碳源。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糖是食用菌生长的长效碳,但食用菌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必须先将多糖分解为单糖、双糖方可被吸收利用。
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菌丝能够分泌分解酶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这种食用菌可利用的多糖种类及利用率。
纤维素是由1万个以上的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大分子有机物。
菌丝若能向细胞外分泌纤维素分解酶,将纤维素分解为单糖、双糖,就能以纤维素为碳源;若不能分泌纤维素酶或虽有分泌但数量很少,这种食用菌则不能利用纤维素或对纤维素的利用率很低。
半纤维素是由木糖、阿拉伯糖、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及糖醛酸混合而成的杂聚物,它必须依靠半纤维素复合酶系催化才能降解,不能分泌该酶的食用菌就不能利用半纤维素。
木质素是由多个或一个苯酚丙烷单体组成,食用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是通过酚氧化酶、漆酶的作用降解成原儿茶酚类化合物,再经过环裂解形成脂肪族化合物,才能被吸收。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及少量糊精,也可发生酸性水解成为葡萄糖,变成食用菌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条件一、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营养件食用菌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条件,营养物质分为四大类:氮素、碳素、无机盐、生长素。
①碳素:因为食用菌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固定空气中的CO2,它所含的碳素全部来自于基质中含碳有机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我们常用来生产食用菌的主料,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稻草都含有上述物质,是食用菌碳素主要来源。
②氮素:氮素是合成食用菌蛋白质、核酸、酶的主要原料,我们在生产中常用的玉米粉、麸皮……这些都是食用菌氮素主要来源。
③无机盐:它们是参与细胞组成,及酶的活动,调节渗透压,维持离子浓度平衡作用,无机盐包括K、Ca、S…….A石膏:石膏是酸性盐类,一方面提供Ca、S元素,加速原料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可溶性磷、钾的释放,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对PH值的缓冲剂。
B石灰:它的作用是调节PH值,提供Ca元素,对杂菌有一定杀灭作用。
C过磷酸钙:它的作用是提供P、Ca元素,消除培养料中的铵味,中和过多的OH-。
D硫酸镁:它的作用是激活各种酶的作用。
④生长素:包括维生素及核酸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如维B1、B2……以上物质在玉米粉、麸皮中含量较多,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用添加。
二、食用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食用菌生长发育除了上述营养因素外,还需要在一定环境中才能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水份、空气、阳光及PH值。
A温度:不同食用菌生长对温度要求不同,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的发育期对温度条件也不一样。
如金针菇发菌温度2以0—23℃较好,出菇最适温度8—12℃,虎奶菇发菌温度以20~28℃生产较好,长菇最适温度26~32℃。
B水份: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又是菌体细胞内最重要的溶媒,食用菌所需要的物质必须溶解到水中才能被食用菌吸收,同时细胞内的一切反应都在水中进行,同时水也是调节细胞内外温度的动力。
水份包括培养料的含水量及空气的相对湿度两个方面,一般食用菌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在生长发育中,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之间,在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之间。
蘑菇生长原理
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生长原理是由菌丝体生长发育而来。
菌丝体是蘑菇的主体,它是由一系列细胞组成的,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殖。
蘑菇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菌丝生长、菌丝扩散、子实体形成和子实体发育四个阶段。
菌丝生长是蘑菇生长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养分条件下,菌丝体会不断地向外扩散,形成一个庞大的菌丝网络。
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和菌株的品种,一般需要3-4周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菌丝网络。
菌丝扩散是蘑菇生长的第二阶段,也是菌丝生长的延续。
在菌丝网络形成后,菌丝体会不断地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养分和水分。
这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否则菌丝体会停止生长或死亡。
子实体形成是蘑菇生长的第三阶段,也是蘑菇生长的关键阶段。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体会形成一个小的菌柄,然后在菌柄顶端形成一个小的菌盖。
这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否则菌柄和菌盖会变形或不成熟。
子实体发育是蘑菇生长的最后阶段,也是蘑菇生长的成果。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盖会逐渐变大,菌柄会逐渐变长,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蘑菇。
这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否则蘑
菇会变形或不成熟。
蘑菇的生长原理是由菌丝体生长发育而来,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养分和光照条件。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蘑菇才能健康地生长繁殖,产生高质量的食用菌。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标题,本文将从食用菌的营养需求、主要营养物质以及如何提供这些营养物质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食用菌的营养需求食用菌是一类寄生于有机物质上的真菌,其生长发育需要特定的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
二、主要营养物质1. 碳源: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源作为能量来源,常用的碳源包括淀粉、葡萄糖、木质纤维素等。
2. 氮源:氮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氮源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常用的氮源包括氨基酸、蛋白质、尿素等。
3. 矿质元素: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量的矿质元素,主要包括钾、磷、钙、镁、铁等。
这些矿质元素在食用菌的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4. 维生素:维生素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常见的维生素。
三、如何提供营养物质1. 培养基:人工培养食用菌时,需要提供含有适量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要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2. 培养基改良:为了提高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效果,可以对培养基进行改良,例如添加有机肥料、酶解物等,以增强培养基的营养价值。
3. 培养条件控制: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还需要适宜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这些条件的控制可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
总结: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
为了提供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制和改良、控制培养条件等方式来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求。
了解食用菌的营养需求对于培养高质量的食用菌有着重要的意义。
1、温度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食用菌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快。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开始产生不良影响时,如果温度继续升高,食用菌的细胞功能就会受到破坏,以致造成死亡。
各种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不同,每一种食用菌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各种食用菌按其生长速度可分为三个温度界限,即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超过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的范围,食用菌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因此,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温度的调节,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抑制或杀死有害杂菌,保证食用菌的稳产高产。
食用菌的菌丝较耐低温,一般在0℃左右只是停止生长,并不死亡。
菇木中的香菇菌丝体即使在-20℃低温下也不会死亡;但草菇的菌丝体在5℃时就会逐渐死亡。
2、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水分是食用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菌丝体和新鲜菇体中约有90%的水分。
食用菌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都是通过水来完成的,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
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的重要因素,只有含水量适当时才能形成子实体。
培养料含水量可用水分在湿料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一般适合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
培养料中的水分常因蒸发或出菇而逐渐减少。
因此,栽培期间必须补足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水分。
此外,菇场或菇房中经常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可以防止培养料或子实体水分的过度蒸发。
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阶段所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同,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的相对湿度为80%~95%。
如果菇房的相对湿度低于60%,侧耳等子实体的生长就会停止;当相对湿度降至40%~45%时,子实体不再分化,已分化的幼菇也会干枯死亡。
但菇房的相对湿度也不宜超过96%,菇房过于潮湿,易招致病菌滋生,也有碍子实体的正常蒸腾作用。
食用菌的生长周期与收成时间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农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了解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和收成时间对于种植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包括蘑菇、香菇和平菇,以及它们的生长周期和收成时间。
一、蘑菇的生长周期与收成时间蘑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之一,广泛应用于厨房和餐桌。
它们的生长周期大致可以分为菌丝扩展、菌丝接种、菌丝生长和菌盖发育四个阶段。
整个生长周期大约需要4-5个月。
1. 菌丝扩展阶段:种植者首先需要培养菌丝,一般通过菌种接种混合培养基来实现。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3周,取决于菌种的性质和培养条件。
2. 菌丝接种阶段:在菌丝扩展完成后,种植者将菌丝接种于培养床中。
这个阶段需要大约2-3周,菌丝将逐渐覆盖整个培养床。
3. 菌丝生长阶段:菌丝接种后,种植者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在这个阶段,菌丝将不断生长并形成菌盖。
4. 菌盖发育阶段:菌盖发育是蘑菇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
大约在菌丝生长阶段结束后的1-2周,菌丝将形成成熟的菌盖,并可以进行收成。
蘑菇的收成时间因种类而异。
常见的蘑菇品种如平菇和金针菇,通常可以在菌盖完全展开后进行收成,大约需要2-3天。
而一些特殊品种如松茸和牛肝菌,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的收成阶段。
二、香菇的生长周期与收成时间香菇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和丰富营养的食用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香菇的生长周期通常可以分为菌种接种、菌丝扩展、床面建立和菌盖形成等几个阶段。
1. 菌种接种阶段:首先,种植者需要培养菌种。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3周,取决于菌种的特性和培养条件。
2. 菌丝扩展阶段: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床中,然后等待菌丝扩展。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2-3周,菌丝将覆盖整个培养床。
3. 床面建立阶段:菌丝扩展完成后,种植者会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覆土和湿度调控等,以为菌丝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 菌盖形成阶段:大约在床面建立后的1-2周,菌床上将出现菌盖的初形,然后逐渐发育成熟。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温度
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2~20℃之间,在此范围内,菌盖厚实,出菇整齐,菌柄短,产量高。
低于4℃,或高于30℃时,均不利于子实体生长。
出菇温度低时,将外层棉被卷起,依靠太阳光增温,同时在棚内搭建二层透明薄膜,作为气温缓冲层,增温保湿。
2、光照
出菇阶段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线,促进菌肉肥厚、颜色变深,表面光滑,纤毛状鳞片清晰,朵形圆整,品质优良。
3、湿度
出菇后,保持料面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95%,若料面过干,采用空间微雾、双沟流等形式增加空间湿度,以满足子实体生长需求。
食用菌栽培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用菌概述 (3)1.1 食用菌的分类与分布 (3)1.2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经济意义 (4)第2章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5)2.1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5)2.1.1 菌丝体 (5)2.1.2 子实体 (5)2.1.3 孢子 (5)2.2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 (5)2.2.1 菌丝体生长 (5)2.2.2 子实体分化 (5)2.2.3 孢子产生与传播 (5)2.3 食用菌的生活条件与生长要素 (5)2.3.1 温度 (6)2.3.2 湿度 (6)2.3.3 光照 (6)2.3.4 空气 (6)2.3.5 营养 (6)第3章食用菌菌种选育与繁殖 (6)3.1 菌种选育方法 (6)3.1.1 菌种来源与筛选 (6)3.1.2 菌种选育流程 (6)3.2 菌种繁殖技术 (6)3.2.1 母种繁殖 (6)3.2.2 原种繁殖 (7)3.2.3 栽培种繁殖 (7)3.3 菌种保藏与管理 (7)3.3.1 菌种保藏 (7)3.3.2 菌种管理 (7)第4章食用菌栽培原料与设施 (7)4.1 栽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7)4.1.1 原料的选择 (7)4.1.2 原料的处理 (8)4.2 栽培设施的要求与布局 (8)4.2.1 设施要求 (8)4.2.2 设施布局 (8)4.3 栽培环境的调控 (8)4.3.1 温度调控 (8)4.3.2 湿度调控 (8)4.3.3 通风与光照 (8)第5章食用菌栽培技术 (9)5.1.1 选材与处理 (9)5.1.2 菌种选择与接种 (9)5.1.3 栽培管理 (9)5.2 袋料栽培技术 (9)5.2.1 配制培养料 (9)5.2.2 装袋与灭菌 (9)5.2.3 菌种接种与培养 (9)5.3 床栽与箱栽技术 (9)5.3.1 床栽技术 (9)5.3.2 箱栽技术 (10)5.3.3 栽培管理 (10)第6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0)6.1 病虫害类型与发生原因 (10)6.1.1 病害类型 (10)6.1.2 虫害类型 (10)6.1.3 发生原因 (10)6.2 病虫害防治方法 (10)6.2.1 农业防治 (10)6.2.2 物理防治 (11)6.2.3 生物防治 (11)6.3 农药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11)6.3.1 农药选择 (11)6.3.2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11)第7章食用菌采收与加工 (11)7.1 采收时期与标准 (11)7.1.1 采收时期 (11)7.1.2 采收标准 (11)7.2 采收方法与注意事项 (11)7.2.1 采收方法 (12)7.2.2 注意事项 (12)7.3 食用菌加工技术 (12)7.3.1 清洗 (12)7.3.2 切割 (12)7.3.3 烫漂 (12)7.3.4 冷却 (12)7.3.5 装袋 (12)7.3.6 冷藏 (12)7.3.7 加工 (12)第8章食用菌栽培模式与优化 (12)8.1 常见栽培模式分析 (12)8.1.1 室内栽培模式 (13)8.1.2 大棚栽培模式 (13)8.1.3 林下栽培模式 (13)8.2.1 品种选择与搭配 (13)8.2.2 栽培基质优化 (13)8.2.3 环境因子调控 (13)8.2.4 病虫害防治 (13)8.3 创新栽培模式摸索 (13)8.3.1 工厂化栽培 (13)8.3.2 资源循环利用 (14)8.3.3 互联网食用菌栽培 (14)8.3.4 休闲观光与食用菌栽培相结合 (14)第9章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4)9.1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9.1.1 生产规模 (14)9.1.2 产区分布 (14)9.1.3 技术水平 (14)9.1.4 市场与消费 (14)9.2 国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经验 (14)9.2.1 美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9.2.2 日本食用菌产业现状 (15)9.2.3 欧洲食用菌产业现状 (15)9.3 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15)9.3.1 发展趋势 (15)9.3.2 发展对策 (15)第10章食用菌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5)10.1 食用菌市场分析 (15)10.1.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5)10.1.2 消费者需求分析 (15)10.1.3 竞争态势分析 (15)10.2 营销策略与渠道 (16)10.2.1 产品策略 (16)10.2.2 价格策略 (16)10.2.3 渠道策略 (16)10.2.4 促销策略 (16)10.3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16)10.3.1 品牌定位 (16)10.3.2 品牌形象设计 (16)10.3.3 品牌推广策略 (16)10.3.4 品牌维护与管理 (16)第1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分类与分布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标题,我们将探讨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它们对于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十分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一、碳源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碳源。
碳源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提供能量所必需的物质。
食用菌可利用的碳源主要有葡萄糖、木糖、木质纤维素等。
其中,葡萄糖是食用菌最常用的碳源,它可被食用菌迅速吸收利用,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氮源氮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源对于合成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生物大分子有着重要作用。
食用菌能利用的氮源主要有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类。
无机氮包括铵盐、硝酸盐等,有机氮则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等。
食用菌对氮源的需求量较大,足够的氮源可以促进食用菌的快速生长。
三、矿物质矿物质是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矿物质在食用菌的代谢过程中起着催化剂和调节剂的作用。
食用菌对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小,但缺乏矿物质会影响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铁、锰、锌、铜等。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食用菌生长发育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对于食用菌的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
维生素B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维生素C则能增强食用菌的抗氧化能力。
五、水分水分是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环境因素。
水分对于食用菌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的水分含量可以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菌盖的形成。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水分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食用菌对于湿润的环境较为适应。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分。
合理地提供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根据不同菌种的需求,合理配置和控制这些营养物质的比例和供给方式,是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