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长发育条件
- 格式:ppt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15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对于食用菌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的影响食用菌是一类可以食用的真菌,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它们的生长环境对于它们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着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品质。
食用菌通常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生长,这些条件会影响菌丝的发育和菌体的营养吸收。
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食用菌能够积累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如多糖、多酚等。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积极的影响。
食用菌生长环境中的土壤、水质等因素也会对其临床作用产生影响。
一些食用菌对土壤中的矿质和微量元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进而将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营养成分。
如果土壤中富含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等,可能会导致食用菌中富含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其临床应用价值。
此外,食用菌生长水域的水质也对其品质产生影响,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物质可能会被菌体吸收,进而影响其安全性和功效。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还与其生长的菌种和品种相关。
不同的菌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平菇适宜在废木质材料上生长,而金针菇适宜在木屑床上生长。
同时,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要求也有所差异。
因此,合理选择适宜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并发挥其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对于其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获得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食用菌产品,从而为人体健康提供支持,并发挥其抗炎、抗氧化等临床作用。
同时,合理选择菌种和品种,注意土壤、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可以确保食用菌的安全性。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生长环境控制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富含营养且具有经济价值的食材,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控制菌类栽培中的生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用菌栽培中的生长环境控制方法。
一、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来控制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较低的食用菌如松茸适宜在15-20摄氏度下生长,而温度较高的食用菌如平菇则需要在20-25摄氏度下生长。
因此,栽培食用菌时需要根据具体品种来控制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湿度控制湿度是食用菌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之一。
适当的湿度能够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湿度要求在80%左右。
为了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毛巾等方式增加环境湿度。
此外,还可以在菌床周围增设喷淋装置,定期进行喷射,以保持湿度的稳定。
三、通风控制通风是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适当的通风可以排除菌床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氧气。
同时,通风还可以调节菌床和环境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在菌床周围设置通风口或安装通风设备,保持空气的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通风的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的菌种和生长阶段来调节,以保证菌类的正常生长。
四、光照控制光照是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光照不仅可以提供食用菌所需的光能,还可以影响食用菌的形态和色泽。
大部分食用菌属于光敏菌种,对光照的要求较低,甚至可以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下生长。
因此,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通常采用间接光照或遮光的方式来控制光照强度,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底材选择底材是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底材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底材。
常见的底材有玉米杆、麸皮、稻壳等,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来选择适宜的底材。
同时,底材的质量和处理方法也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效果,因此需要注意底材的选择和处理。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条件一、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营养件食用菌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条件,营养物质分为四大类:氮素、碳素、无机盐、生长素。
①碳素:因为食用菌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固定空气中的CO2,它所含的碳素全部来自于基质中含碳有机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我们常用来生产食用菌的主料,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稻草都含有上述物质,是食用菌碳素主要来源。
②氮素:氮素是合成食用菌蛋白质、核酸、酶的主要原料,我们在生产中常用的玉米粉、麸皮……这些都是食用菌氮素主要来源。
③无机盐:它们是参与细胞组成,及酶的活动,调节渗透压,维持离子浓度平衡作用,无机盐包括K、Ca、S…….A石膏:石膏是酸性盐类,一方面提供Ca、S元素,加速原料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可溶性磷、钾的释放,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对PH值的缓冲剂。
B石灰:它的作用是调节PH值,提供Ca元素,对杂菌有一定杀灭作用。
C过磷酸钙:它的作用是提供P、Ca元素,消除培养料中的铵味,中和过多的OH-。
D硫酸镁:它的作用是激活各种酶的作用。
④生长素:包括维生素及核酸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如维B1、B2……以上物质在玉米粉、麸皮中含量较多,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用添加。
二、食用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食用菌生长发育除了上述营养因素外,还需要在一定环境中才能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水份、空气、阳光及PH值。
A温度:不同食用菌生长对温度要求不同,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的发育期对温度条件也不一样。
如金针菇发菌温度2以0—23℃较好,出菇最适温度8—12℃,虎奶菇发菌温度以20~28℃生产较好,长菇最适温度26~32℃。
B水份: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又是菌体细胞内最重要的溶媒,食用菌所需要的物质必须溶解到水中才能被食用菌吸收,同时细胞内的一切反应都在水中进行,同时水也是调节细胞内外温度的动力。
水份包括培养料的含水量及空气的相对湿度两个方面,一般食用菌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在生长发育中,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之间,在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之间。
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要求和改良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其对土壤质量和环境要求较高。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要求和改良方法。
一、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要求1. pH值:食用菌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通常为5.5-7.5,酸性土壤会阻碍菌丝的生长,碱性土壤则会抑制菌丝的发育。
因此,在食用菌栽培中,保持土壤的中性或微酸性是非常重要的。
2. 营养成分:食用菌对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要求较高,特别是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
有机质含量越高,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产量就越好。
因此,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是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
3. 透气性和保水性:食用菌不耐缺氧,因此土壤要求透气性良好,以便保持适宜的氧气供应。
另外,食用菌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土壤保水性好能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要避免积水,以免导致病害发生。
二、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改良方法1. 有机质的增加: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如粪肥、腐熟的堆肥等,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有机质的分解也会释放出一些对食用菌生长有益的物质。
2. pH值的调节:对于酸性土壤,可以使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对于碱性土壤,则可以施用花生壳灰、木灰等进行调节。
通过调节土壤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或微酸性,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3. 通风排水的改良:可以采取改善土壤结构的措施,如添加适量的腐叶土或腐木屑,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另外,必要时可以进行排水沟的开挖,避免土壤积水现象的发生。
4. 消毒处理:在食用菌栽培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和害虫,减少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化学消毒等。
综上所述,食用菌栽培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包括适宜的pH值、充足的营养成分、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等。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节土壤pH值、改良土壤通风排水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操作中,农民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栽培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食用菌是一类富含营养、味道鲜美的真菌,被广泛应用于饮食和药用领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日益成熟,对于想要进行食用菌栽培的人来说,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 食用菌的种类食用菌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蘑菇、香菇、杏鲍菇、金针菇等。
每种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选择食用菌进行栽培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栽培条件进行选择。
2.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是其生长的基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同时,食用菌的栽培基质也是重要的因素,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稻草、锯末等。
3.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食用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孢子繁殖和菌丝繁殖。
孢子繁殖是指通过孢子的飘散和落地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而菌丝繁殖则是指菌丝体通过生长扩散形成新的菌丝体。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繁殖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了解其繁殖方式有助于栽培的选择和操作。
4.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主要有菇种培养和菌包培养两种。
菇种培养是指将菌种培养成菇种,然后用菇种进行栽培;菌包培养是指将菌种培养成菌丝体,然后将菌丝体接种到菌包中进行栽培。
不同的栽培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是成功栽培的关键。
5. 食用菌的生长周期食用菌的生长周期根据不同的种类有所差异,一般在几周到几个月之间。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促进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6.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菌核病、菌蝇、虫蛀等。
为了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和产量,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7. 食用菌的采摘和贮藏食用菌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对于保证菌盖的完整和口感的好坏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菌盖展开后就可以采摘。
采摘后的食用菌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贮藏,以保持其新鲜和营养价值。
蘑菇生长条件蘑菇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类,广泛种植于全球范围内。
它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因此被广泛地研究和利用。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蘑菇生长的条件。
一、温度温度是蘑菇生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蘑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蘑菇的生长速度会较快且质量也会较好。
当温度达到29℃以上时,蘑菇的生长速度会减慢,质量也会明显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好温度。
二、湿度湿度是蘑菇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理想的湿度范围是85%-90%。
如果湿度过低,蘑菇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并且易受到细菌和病毒侵袭,导致质量下降。
如果湿度过高,蘑菇的生长环境会变得过于潮湿,导致发霉等问题。
三、通风通风是蘑菇生长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蘑菇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供应,并且需要及时排除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因此,在蘑菇生长环境中,应该保持一定的通风,以确保空气流通。
四、光照蘑菇的生长并不需要强光照射,甚至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发育。
因此,在制定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时,并不需要过于关注光照的问题。
五、培养基培养基也是影响蘑菇生长的关键因素。
蘑菇的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不同种类的蘑菇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蘑菇品种定制配方。
六、微生物株种不同的微生物株种也会对蘑菇的生长产生影响。
如果使用较为优质的微生物株种,能够提高蘑菇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因此,在蘑菇生长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株种。
综上所述,蘑菇的生长条件较为复杂,需要注意多种环境因素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湿度调节、通风、培养基和微生物株种的选择,可以提高蘑菇的生长速度和质量,确保生产的蘑菇品质优良,供应充足。
影响食用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菌类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食用菌孢子的萌发以及菌丝生长会受到哪些环境的影响。
(一)影响孢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温度。
不同食用菌的孢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这与它们的原产地有密切的关系。
如草菇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是40℃,香菇是22~26℃。
2.水分。
孢子只有吸足水分,才能启动促进生理作用。
因此,充足的水分是孢子萌发的首要条件。
3.光线和酸碱度。
阳光直射对孢子萌发不利。
多数食用菌孢子在pH值为4.5-6.5时萌发最好,草菇孢子在pH值为7.5时萌发最好。
(二)影响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1.温度。
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上升,菌体中的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菌体内的重要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较敏感。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可能遭受不可逆的破坏。
因此,菌丝生长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对菌丝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死亡。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40℃,最适宜温度是20~35%℃(草菇最适于35℃,口蘑最适于20℃),多数在25℃左右。
同其他的真菌菌丝一样,食用菌菌丝较耐低温,绝大多数在0℃不会死亡。
香菇在菇木内遇-20℃也不会死亡。
但食用菌菌丝一般不能耐高温,香菇菌株“香九”在42℃可存活24h,44℃存活9h,46℃存活4h。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一般是指菌丝体生长最快的温度。
但这个温度对菌丝体健壮生长往往不是最适宜的。
生长中为了培育健壮菌丝,常常要求在比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生理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即所谓“协调的最适温度”下进行培养。
菌丝体培育的最适温度比生理最适温度略低。
2.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水不仅是食用菌的重要成分,而且也是新陈代谢、吸收养分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质。
水的比热高,能有效吸收代谢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使菌体内温度不致骤然上升。
同时,水又是热的良好导体,有利于散热,可调节菌丝体内外的温度。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温度
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2~20℃之间,在此范围内,菌盖厚实,出菇整齐,菌柄短,产量高。
低于4℃,或高于30℃时,均不利于子实体生长。
出菇温度低时,将外层棉被卷起,依靠太阳光增温,同时在棚内搭建二层透明薄膜,作为气温缓冲层,增温保湿。
2、光照
出菇阶段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线,促进菌肉肥厚、颜色变深,表面光滑,纤毛状鳞片清晰,朵形圆整,品质优良。
3、湿度
出菇后,保持料面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95%,若料面过干,采用空间微雾、双沟流等形式增加空间湿度,以满足子实体生长需求。
食用菌高产需满足的七个条件满足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对营养和环境的要求,是栽培食用菌获得高产、增加收益的重要前提。
栽培食用菌具体需要哪些环境和条件呢?一、营养:食用菌需吸收充足的营养素才能生长发育。
因此在栽培时,除了用合适的培养料外,还要在培养料中添加少量糖类(葡萄糖、蔗糖0.5-5%)和蛋白质。
此外,无机盐和维生素也是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一般培养基含量丰富,不需另外添加。
二、温度:各种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不同,每一种食用菌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根据对温度的不同要求,食用菌可分为3类:低温型:20℃以下,有平菇、香菇、冬菇、滑菇、双孢蘑菇等;中温型:20-24℃,有金顶菇、黑木耳、银耳等;高温型:30℃以上,有草菇等。
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子实体分化,导致减产或无收成。
三、水分:水分是食用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食用菌必须要有适度水分才能正常生长,而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部分又来自培养料。
例如香菇要求木屑培养料含水量55-60%,段木为35-40%,含水量不能过低或过高。
四、湿度:食用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
菌丝体生长期间,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以60%左右为宜,子实体形成时期,应为90%左右。
五、空气:食用菌是好气性菌类,氧和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
食用菌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因此要求菇房应保持通风良好,氧气充足,避免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
六、光线: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一般可以将食用菌分为喜光型、厌光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
如香菇、草菇、滑菇等食用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形成子实体,这类食用菌属于喜光型,其子实体只有在散射光的刺激下,才能较好地生长发育。
厌光型食用菌在整个生活周期中都不需要光的刺激,有了光线,子实体不能形成或发育不良,如双孢蘑菇、茯苓等,这类食用菌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完成生长。
蘑菇种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许多人多众多食用菌不能清楚辨别,所以都叫着蘑菇,其实蘑菇在生产上专指一种菇,那就是双孢菇,又叫白蘑菇。
蘑菇在世界上栽培范围很广,栽培面积很多,在许多地区是农户的经济主要来源。
栽培蘑菇会对环境有自己的要求,栽培蘑菇需要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现在一起来看一下下文的介绍。
1、温度不同的蘑菇生长阶段会需要不同的温度,一般前期菌丝生长,需要最适宜的温度是18到20度左右,而在后期子实体生长时就会需要调整到12到16度,一般生长菌丝喜欢温暖环境,子实体喜欢凉爽环境。
温度太高菌丝会变老,子实体容易开伞,一般4度以下不再生长。
2、营养蘑菇生长需要大量营养,但是真菌并不像一些植物的叶片有绿叶光合作用制造营养,所以只能依靠施肥来转化成蘑菇的营养,一般蘑菇种植需要配置培养基料,一般由家畜粪肥和棉籽壳、锯木屑一起组成,一般培养基料酸碱度在6.8到7.5之间。
以后也可以适量施肥,施一些腐熟有机肥。
3、水分蘑菇生长跟外界植物一样需要水分,而且需要大量水分,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大量水分,因为子实体大部分都是水分组成。
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子实体的生长。
一般培养基料水分大概是60%左右,空气湿度70%的样子。
环境干燥蘑菇失水,环境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
4、光照食用菌类都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有的食用菌会需要接受一些光照,对生长有利,但是蘑菇不需要光照,在黑暗环境也可以生长,生长上要这遮蔽光照培养,不要被强光照射影响生长,对生长不利。
5、空气蘑菇生长要注意空气,一般都在草屋内种植,也是一个封闭环境,如果不开门通风换气,室内空气很难流通,所以一般要定时通风换气。
它需要足够氧气生长,一般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一定要定时把二氧化碳放出去,换氧气进来。
蘑菇生长发育要求黑暗环境,不需要光照,需要适宜的水分,菌丝生长要温暖,子实体生长要凉爽。
由于需要氧气要经常通风换气。
培养料一定要富含营养。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生长环境与温湿度控制食用菌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和药材,其栽培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
在菌类的生长过程中,生长环境和温湿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就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生长环境和温湿度控制进行讨论。
1. 生长环境的要求食用菌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并且不同的菌种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食用菌类栽培的生长环境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1)通风良好:食用菌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也需要排除过多的二氧化碳。
因此,栽培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以确保空气的流通。
(2)光照适宜:食用菌类的光照要求相对较低,一般而言,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2000勒克斯。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菌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光照条件。
(3)土壤或培养基条件合适:不同的食用菌类对土壤或培养基的要求也不同。
有的菌种适合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而有的菌种则适合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栽培。
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合适的土壤或培养基,并保持其湿度适宜。
2. 温湿度控制的重要性温湿度是影响食用菌类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菌种对于温湿度的要求也不同。
良好的温湿度控制可以促进菌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1)温度控制:不同的食用菌类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大部分食用菌类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来合理控制栽培环境的温度,确保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2)湿度控制:食用菌类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条件。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湿度范围在80%-9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菌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环境湿度,如通过喷水、湿度调节器等手段来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
3. 温湿度调控技术为了满足食用菌类的生长要求,可以采用一些温湿度调控技术来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
(1)通风系统:在栽培设施中安装通风系统,通过控制通风口的开合度和风扇的运转来实现通风调控,以保持适宜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除。
食用菌生长的气象条件一、银耳孢子:在15--32摄氏度均能萌芽成菌丝,以22--24摄氏度为最适宜。
菌丝:生长的环境温度在6--34摄氏度范围内,在22--26摄氏度时长得最好。
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4摄氏度。
接种时段木含水量以42%--47%为宜,木屑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为宜。
子实体发生时段木木质部含水量以42%--47%为宜,树皮含水量以44%--5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80%--95%为宜。
二、木耳孢子:发芽以22--28摄氏度最快,5--15摄氏度时孢子实体仅产生少量孢子。
空气温度在36摄氏度以上就不能产生孢子。
菌丝:在4--36摄氏度之间均可生长,以22--30摄氏度为最适宜。
菌丝生长时期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段木含水量以70%--80%为宜。
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是15--32摄氏度,20--28摄氏度为最适宜,相对湿度90%--95%为宜,低于70%子实体不能形成。
三、猴头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33摄氏度,以21--25摄氏度最为适宜。
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是12--24摄氏度,以15--22摄氏度为最适宜。
必须有10--20勒克斯的散射光照。
培养料含水量60%,空气对温度85%--95%最为适宜。
四、白菇(双孢蘑菇)菌丝:在培养料上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34摄氏度以24--25摄氏度最为适宜,菌丝长好后需较低的温度,以12--16摄氏度为宜。
堆肥材料的含水量60%--70%为宜,超过70%就会产生嫌气性发酵,使培养料发黑,变粘或变臭,而含水量低于50%时透气性过强,会使培养料过于细碎。
当结出白色小纽时,相对湿度应达到90%。
最忌直射阳光。
五、平菇菌丝体: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13--18摄氏度条件下形成的子实体肥厚质优,菌丝在40摄氏度,高温之下超过2--3个小时就会死亡。
培养料需保持60%--65%的水分,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阶段提高到90%。
1香菇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香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
子实体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由菇柄和菇盖组成。
菌盖表面茶褐色或暗褐色,常有浅色鳞片,幼小时呈半球形,边缘与菌柄间有淡褐色绒毛相连接,长大后绒毛中断,呈水平状,边缘向下微卷,过分成熟后,向上反卷。
(2)生育条件香菇生长发育包括菌丝体生长阶段(又叫发菌阶段或发菌期)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又叫出菇阶段或出菇期)。
从接种栽培至出菇前期为菌丝体生长阶段,出菇后为子实体生长阶段。
香菇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和酸碱度。
营养是香菇生长的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栽培香菇的培养料来源广,如棉籽壳玉米芯麦秸稻草甘蔗渣等均可以作为营养料,但是不同的培养料产量有很大区别。
在这些培养料中添加一些辅料,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产量。
温度是香菇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香菇是较低温和变温结实的菇类,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C—34°C,适温为22°C—26°C;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C—20°C,适宜温度为15C左右,温度的变化或较大的昼夜温差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品质好,而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品质差。
湿度是香菇生长的又一重要条件,包括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不同生长阶段对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湿度要求在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阶段,培养料的湿度要求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90%。
干湿交替如机械震动刺激有助于子实体的大量形成。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育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
菌丝体生长阶段比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的氧气要少,但如严重缺氧,生长受阻,菌丝易老化;子实体阶段缺氧,子实体无法形成和分化,或子实体畸形,并可引起杂菌和病虫害。
光线是香菇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菌丝体阶段对空气的要求不严,黑暗和弱光下均能生长,但弱光下生长良好;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黑暗条件下不能或很难形成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