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基本技术教学内容
- 格式:pdf
- 大小:16.48 MB
- 文档页数:138
院前急救技术和技能一、现场判断或评估1、观察判断第一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气道通畅性、呼吸循环和组织东灌流状况,以便识别病人是否需要急救复苏措施,如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或胸腔减压等。
第二观察:包括全面问病史(向知情人员)、查体,以便了解虽不危及生命但需现场处理或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2、现场观察要点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情况下,最初接触伤员的急救要点是一致的:(1)闰人有无意识?若元意识,立即让病人头后仰或偏向一侧,防止舌桶后坠阻塞呼吸道。
(2)病人有无呼吸?若是呼吸已停,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维持有效的人工呼吸。
(3)病人有无脉搏?是否有心跳?若心跳已停止,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术。
(4)病人有无体表大出血?若有出血,应立即压迫止血或用加压包扎,尽可能少用止血带。
对于肢体出血,太高患肢可以减少出血。
(5)是否存在脊椎损伤?若有,则搬动患者须采取良好保护性措施,防止脊椎的继发性损伤;(6)四肢有骨折时,用夹板等物暂时固定。
二、现场查体要点应该连续多次体检,以免遗漏重要伤情。
1、一般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体位、面色、气味、自主或被动动作等。
2、头部触摸头皮及颅骨,检查耳、鼻有无出血及脑脊液流出,触摸面部有无骨折征。
3、眼睛眼球及瞳孔情况,有无结膜出血及角膜异物。
4、口腔有无异物、出血及血块或牙齿脱落。
5、颈部颈动静脉情况,有无外出血,活动有无僵直及棘突压痛等。
6、胸部皮肤有无出血点或开口伤口,呼吸运动情况,有无反常呼吸及肋骨骨折。
7、腹部有无腹胀及穿通伤,腹式呼吸是否存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等。
8、泌尿系统有无尿外渗、尿道口血渍。
9、脊柱脊柱有无畸形、压痛,有无脊柱旁软组织挫伤、肿胀现象。
10、四肢有无畸形及颜色、温度和感觉异常情况,关节活动度及动脉搏动情况。
11、其他特殊检查如X线检查、腰椎穿刺及腹腔穿刺等。
三、急救处理【原则】穿插在上面的观察过程中,进行的紧急处理如下:1、急救包括呼吸道处理、心脏急救(心肺复苏、除颤、体外起搏)。
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的紧急抢救,包括在病人到达医院前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现场评估与分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病人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便为后续的救治提供依据。
2. 心肺复苏:对于心跳骤停的病人,急救人员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
3. 止血与创伤处理:对于出血的病人,急救人员需要进行止血处理,并尽可能地减少伤口的继发性损伤。
4. 氧气治疗:对于缺氧的病人,急救人员需要给予氧气治疗,以改善病人的缺氧症状。
5. 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急救人员会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并观察病人的反应。
6. 转运与途中监护:在将病人转运至医院的途中,急救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持续的监护,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7. 心理支持:对于处于紧张、恐惧状态的病人,急救人员需要进行心理支持,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总之,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初步处理,并在转运途中进行监护,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专业技能
1. 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除颤等操作,用于恢复心跳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2. 止血和包扎:掌握不同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加压包扎和止血带的使用。
同时,学会正确的包扎技巧,以保护伤口和减少出血。
3. 骨折固定:能够识别和处理骨折,使用夹板、绷带和固定装置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4. 烧伤处理:了解烧伤的分类和程度评估,掌握正确的烧伤处理方法,包括冷却、清洁和覆盖烧伤部位。
5. 基本的气道管理:包括清除口腔和气道内的异物、实施仰头抬颏法和使用气道装置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 中毒和药物过量的处理:了解常见中毒和药物过量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和给予解毒剂等。
7. 紧急转运和搬运:掌握正确的搬运技巧,如使用担架、颈托和背板等,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8. 灾害和大规模伤亡事件的应对:具备应对灾害和大规模伤亡事件的能力,包括指挥协调、分诊和资源管理等。
这些技能只是院前急救专业技能的一部分,实际的院前急救培训会涵盖更广泛的内容和实际操作训练。
持续的培训和实践是提高技能水平的关键,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急救和提供援助。
如果你对院前急救技能有更具体的需求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提供更多背景,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资料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现场救护基本知识【现场救护的重要性】人们曾经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的身上,缺乏对现场救护伤病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了几分种或十几分钟的救命的黄金时刻。
在医学上,抢救危重病人的最佳时间是在意外发生后一小时以内,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最佳时间是30分钟。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何忠杰教授提出了“白金10分钟的概念和定义”,认为,各种严重创伤病人如果能在10分钟之内得到有效正确的救治,病死率和致残率将大大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造成的损伤,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意外和暴力行为需要治疗的人数为上述人数的100~500倍。
其中约200万名受害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护形成永久性残疾。
呼吁:善待生命----预防意外伤亡与暴力【现场救护的特点与相关概念】特点:立足现场,依靠“第一目击者”(经过短期培训的救护人员),才能不失时机的进行有效救护,体现现代救护新概念的理念和内涵。
新概念:第一目击者: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救援医疗服务系统: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
【现场救护中现场评估的步骤和方法】意识:先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醒。
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对于呼吸是必要条件。
其他检查:检查病人的头、颈、胸、腹、盆腔、脊柱,有无开放性损伤、骨折、触痛、肿胀。
注意整体情况观察神志不清的程度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有则应立即止血。
呼救方法:呼吸:评估呼吸活动。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危重病人呼吸变浅快乃至不规则,呈叹息状。
瞳孔反应: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大小,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边缘,对光线不起反应或反应迟钝。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专业性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
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