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王琦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98 科学中国人 2010年第3期 本刊记者 井芳芳为什么你比别人更怕冷?什么原因让你容易肥胖?痛经和长斑是正常的吗?总是感觉疲惫预示了什么?你的家人、孩子是过敏体质吗?失眠和抑郁的问题可以解决吗?传统中医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岐伯,家有医训:“不崇岐黄,岂可业医”。
他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霜雨雪成长起来的,也是中国文化和医疗实践的璀璨精粹。
历史的流云不经意间清晰飘过眼前,一个民族浑莽又浩瀚深长的历史河道沉淀着昨天的赫赫辉煌,记录着今天的奕奕光芒,书写着科教英才们的光辉篇章。
人的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现象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我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以来,就重视研究人的体质现象,但两千多年来,中医体质一直未能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
自上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研究,经过30余年漫长而艰辛的研究之路, 在学科建设、医学领域、公众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科学的目的是探求事物的真相,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发现真理。
科学采用的方式是用“发现的”,作为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王琦教授将九种体质全部学习并解密清楚,使王琦教授每天都处于兴奋之中,他明白了,对身体语言的无知是我们造成疾病的最大危害。
我们认识了王琦教授,也一步步的走近了中医体质学。
记者:中医药学的历史脚步在花开花落中走过了两千多个春秋。
您作为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可否为我们谈谈中医体质学在中医学研究领域中的贡献?王琦教授:好。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指导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是在继承中医基础理论上的创新点,是当前发展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口。
中医体质研究现已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其研究受到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养生要综合养生、科学养生、个性化养生。
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等养生俗语均要针对个体情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体质与地域、性别和年龄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养生不在养,而是一种心态,顺其自然。
人生要有追求,譬如带孙子、画画等。
善养生者,如牧羊也——庄子
如有羊掉队,将之赶上去,整个团队也就上去了。
1、九种体质
平和体质——健康
阳虚体质——怕冷阴虚体质——缺水
痰湿体质——肥胖湿热体质——长痘
气郁体质——郁闷气虚体质——疲乏
血瘀体质——长斑特禀体质——过敏。
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类型王琦教授对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基于中医理论的五行分类以及八纲分类。
中医体质类型是根据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而分类的一种体质划分方式。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可以通过五行进行分析和划分。
根据五行理论,王琦教授提出了五行体质分类。
五行体质类型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
对于木体质的人来说,他们的肝气较旺盛,肝火易旺,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等问题。
火体质的人性格热情外向,易患心火旺盛导致的心脏疾病。
土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脾胃湿滞、阳气不足等问题。
金体质的人性格较为内敛,容易患上肺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水体质的人容易患上肾脏相关疾病,比如肾虚。
除了五行体质分类外,王琦教授还将中医体质划分为八纲体质类型,包括寒邪、热邪、燥邪、湿邪、湿热邪、气虚邪、阳虚邪、阴虚邪八种。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根据中医理论中的八纲原则进行划分。
寒邪体质的人容易感到寒冷,不耐寒,但又易出汗。
热邪体质的人性格急躁,体温较高,容易患上中暑等热性疾病。
燥邪体质的人皮肤干燥,容易患上皮肤病。
湿邪体质的人湿气重,容易患上湿气所致的病症如湿疹等。
湿热邪体质的人湿热之邪同时影响,容易患上湿热相关疾病如湿热黄疸等。
气虚邪体质的人气血不足,容易疲倦乏力。
阳虚邪体质的人阳气不足,容易感到寒冷,患上阳虚性疾病如阳痿等。
阴虚邪体质的人阴精亏损,容易出现阴虚症状如盗汗等。
以上是王琦教授对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与探索。
他通过运用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分类和八纲分类,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划分。
这种体质分类方式对于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对于了解个体的体质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体质分类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还需以专业中医医生的临床判断为准。
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类型
王琦教授是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他将中医体质分为以下九种类型:
1. 平和质:这类人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平时患病较少。
2. 气虚质:这类人元气不足,容易疲乏、气短、自汗,平时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
3. 阳虚质:这类人阳气不足,平时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
4. 阴虚质:这类人体内阴液亏少,平时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
5. 痰湿质:这类人痰湿凝聚,平时面部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6. 湿热质:这类人湿热内蕴,平时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7. 血瘀质:这类人血行不畅,平时肤色晦黯、舌质紫黯,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8. 气郁质:这类人气机郁滞,平时神情抑郁、忧虑脆弱,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及梅核气等。
9. 特禀质:这类人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以上是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 (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王琦教授讲人的九种体质引自《健康之路》栏目北京医科大学王琦教授讲的系列节目《揭开身体密码》。
人的九种体质分别是平和、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气虚、血瘀和特禀等。
1、平和-健康2、阳虚-怕冷1)典型:夏天穿很多衣服、开水泡西瓜、微波炉热黄瓜。
怕冷,手脚冰凉,吃凉东西容易拉肚子容易痛经、关节痛、气管炎卫阳不足-只是怕冷胃阳不足-不敢吃凉的肾阳不足-随时带着棉垫子,屁股冷2)问题:您的手脚发凉吗?胃部、背部、腰膝部怕冷吗?衣服穿得比别人多吗?讨厌冬天、喜欢夏天吗?比别人容易感冒吗?吃凉东西容易拉肚子吗?小肚子一吹风就会不舒服吗?(起码符合五条)3)容易引起阳虚的:长期吹空调损耗阳气熬夜损耗阳气(因为白天阳气工作,晚上工作用第二天的阳气)滥用抗生素会怕冷,抗生素属于寒凉的药,出现阳虚4)养生原则:温阳补气5)适合食物:生姜:温阳、温胃散寒作用。
适合搭配红枣、可乐。
韭菜韭菜籽:温阳、温补作用。
脸上长痘不能吃韭菜。
适合搭配核桃,起到温补作用。
养生运动(生发阳气):用桃木(春天开花、阳气生发)小棍子,敲打督脉(脊椎骨)。
适合的方子:金匮肾气丸(张仲景)补阳和补阴不是截然分开的,要同时补。
生活养生:阳虚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伸展。
每天都要让自己感到活力,感到干劲,感到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常晒太阳,让头顶百会穴接受阳光。
晚上睡前40度热水泡脚,泡二十分钟,出一身汗。
寒从脚下起,寒也可以从脚下驱。
3、阴虚-缺水1)典型:西北地区多。
身上像团火,爱激动、脾气急,吃冰欺凌一次能吃两盒,外加八支雪糕。
手心热、脚心热、皮肤热、口干,燥热。
阴液(水分、津液、血液)不足,体液缺乏。
2)问题:身体脸上发热?手心容易出汗?皮肤或口唇干?讨厌夏天、喜欢冬天?便秘或者大便干燥?眼睛干涩吗?感到口感时,总想喝水吗,随时喝水润嗓子?脾气急躁,爱发火?3)容易引起阴虚的:吃过多辛辣食物,如麻辣烫、水煮鱼。
熬夜容易引起阴虚,因为熬夜耗干阴气(既耗阳气又耗阴气)。
王琦教授提出9种体质学说,教你如何辩证体...
1、阳虚体质
表现:怕寒喜暖、体型白胖、脸色淡白、四肢疲倦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不成型、白天容易出汗、舌头淡胖——右归丸、肾气丸;
2、阴虚体质
表现:体形消瘦、五心烦热、面色午后潮红、口干嗓子干、失眠、大便干、尿黄、喜欢喝冷饮、舌质红舌苔少——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3、湿热体质
表现:头沉重、乏力、下部湿痒、头胀、舌苔黄腻等——龙胆泻肝丸、三仁汤;
4、气虚体质
表现:自汗、运动加重,形体消瘦或偏胖,浑身无力,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经常心跳突然加快,舌质淡舌苔白——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
5、血虚体质
表现:蹲起头晕眼花、脸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手脚发麻、舌质淡白、浑身没力气——当归补血颗粒、归脾丸;
6、气郁体质
表现:容易激动急躁发怒或忧郁,经常叹气、胸闷不想吃饭、面色发暗或萎黄、舌质淡红舌苔白——柴胡疏肝散、越鞠丸;
7、痰湿体质
表现:肥胖减肥总反弹、睡不醒、浑身无力、没精神、喜欢油腻食物、身体沉重、口中粘腻或便溏、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滑腻——二陈丸、香砂六君子丸;
8、瘀血体质
表现:脸色发青发暗,嘴唇颜色暗,眼眶发黑,脸上长斑,皮肤发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下静脉粗黑——血府逐瘀胶囊、桃红四
物汤。
9、平和体质
表现:精神饱满、身体素质好、面色红润有光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你很健康,继续保持!
自己对照一下,看你是哪种体质?
评论区可以发舌象帮你辩证体质。
国医大师王琦:九种体质及其正确调养方法!(深度好文值得收藏分享)去看中医,最常听到的就是“体质”。
医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看了这么多医生,自己是何体质都不知道,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其实,判定体质并不难,因为中国人只有9种体质,医生的判断根据就是下文所提到的,一起来学学吧!王琦国医大师体质学创始人北大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我们中国人的体质,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将中国人的体质分为9种,并配套了详尽的保养、日常生活、用药建议。
下面我们仔细对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跟教授的方法,有目的、有依据的对自己的生活做出调整,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琦教授在做演讲第一种气短型——气虚质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待业人员常见表现•容易疲乏,容易气短,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喜欢安静、懒得说话,说话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调养•宜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少食槟榔、生萝卜等耗气之品。
避免熬夜,适当午睡,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常按足三里。
•平时要以柔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调体质食物:屏风散粥•黄芪150克,白术50克,防风50克。
将三味药用烤箱烤干,打碎混合,干燥保存,小米50克及800ml水煮熟后关火,加入打碎的粉末2.5克,盖盖子焖5分钟。
•自九月后连服100天,次年三月后连服100天,每天一次,会有改善!温馨提示•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第二种怕冷型——阳虚质多见于东北人或者女性常见表现•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耐受不了寒冷。
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大便稀溏,性格沉静、内向。
调养•应以补肾温阳为主。
宜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人体体质分为九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
这种分类方法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一种体质是平和体质,这种体质的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不易生病。
第二种体质是气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疲乏无力,容易出汗,容易感冒。
第三种体质是阳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寒冷,手脚冰凉,容易腰膝酸软。
第四种体质是阴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口干咽燥,手脚心热,容易失眠。
第五种体质是痰湿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胸闷、嗓子哑,容易肥胖。
第六种体质是湿热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口苦口臭,皮肤油腻,容易长痘。
第七种体质是血瘀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疼痛不适,容易出现瘀斑。
第八种体质是气郁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情绪低落,容易焦虑抑郁。
第九种体质是特禀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对某些物质过敏,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对于不同的体质类型,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中医会建议他们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黄豆、花生、山药等。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中医会建议他们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中医会建议他们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糯米、银耳、龟肉等。
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等。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来进行的,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
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国医大师王琦体质王琦中医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养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电视养生节目、医院诊室到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似乎人人都能说出诸如“阴虚体质”、“阳虚体质”之类的名词,也都知道通过体质的调理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医方面并没有相对完整系统的体质学说,而今被广泛运用的中医体质学理论的建立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高邮籍国医大师王琦。
王琦,1943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
曾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级课题15项。
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30余篇。
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研发国家新药2项。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
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14年获“国医大师”称号,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同时具有院士和国医大师双重身份的中医药界泰斗级人物。
王琦从小就勤奋好学,18岁开始随名中医江韵樵先生学医识药辨病、出诊理症,背诵汤头本草,研读中医典籍,积累了丰富扎实的中医和中药学知识,这为他日后中医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末,王琦成为了文革后首批中医研究院的研究生。
在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时,《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二十五人的内容引起了他的兴趣。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黄帝内经》里面有个说法,把人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分成了五种,五种人再亚型,那就是五五二十五种,它描写的是哪些人呢?比如土型人,性情温和敦厚,肩膀宽,走路平稳…从这以后,王琦开始从悠久的历史典籍中寻找与人的体质相关的内容,不过他发现只有零散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记录与整理。
于是,他打算以人的体质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
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就是他的老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当时我的老师他说:“中医体质学有这个学吗?你弄这个东西,不要弄到最后大家都认为没有这个东西,别弄到最后不得毕业啊。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王琦教授提出的九种体质一、体质学说来源由著名的中医学家王琦教授提出并确定的学说。
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带领团队着手研究,2006年开始制定标准化,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公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已在全国多家中医院进行应用,用于“治未病”为主。
接下来所讲到的知识,就是从他写的书中摘抄、总结而来。
二、体质含义与体质的特点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及反应状态各方面综合的固有体质。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如同世界上的每一片叶子,但是却能群分,如生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不同的物种。
而体质也可分为九种,每种体质有着它独特的特点。
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特点。
三、分辨体质有何用处?明确自己或顾客体质后,不但可以清楚自己或顾客的身体状态如何,推算顾客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而且还可以从改善体质着手来调理疾病、预防疾病、维护人的形体容貌美丽,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养生项目来调理顾客的身体,并且建议顾客配合合适的膳食、药方以及锻炼,使顾客身体往健康体质状态发展。
四、体质分类A型:平和体质1. 形成原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2. 体质特征:平和质是正常的体质。
这类人体型均匀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劳,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
平时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即使患病,也容易痊愈。
3. 保健原则:重在维护、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
B型:气虚质1. 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2. 成因: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年老气衰、过度疲劳造成。
3. 特征:肌肉不健壮。
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舌体胖大、边有齿横,目光少神,唇色少华,易头晕健忘等。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敢冒险。
王琦,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王琦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
1、阳虚体质顾名思义,最大特征就是怕冷,即使在最热的时候也要穿长袖衬衫,更有甚者夏天穿毛衣、棉衣。
阳虚体质,体内阳气不足,身体从里到外都冷。
2、阴虚体质这类人怕热,喜欢冬天吃雪糕,因为有时候会觉得心里燥热。
晚上睡觉的时候手心、脚心发热。
3、痰湿体质最大特征是肥胖,胖乎乎的,还有这种人舌苔很厚,四肢很沉重。
肥胖了就不爱运动不动弹,这种叫痰湿体质。
4、湿热体质一张冒油脸+满面痘痘是明显标志。
原因是体内湿热过重,体内不“通风”,变成痘往外挤。
这种体质的人偏爱吃辣,越吃热越重,痘痘就越多。
5、气虚体质气虚的人说话没劲,低声低气,话说多容易疲乏无力,爬三四层楼就气喘。
而且耐力差,容易出汗感冒,严重的气虚导致胃下垂、脱肛等疾病。
6、血瘀体质长雀斑、蝴蝶斑、老年斑有可能就是瘀血体质。
经常痛经、身体莫名出现瘀青,就要留意自己是否瘀血体质。
所谓瘀则不通,不通则。
7、气郁体质气郁体质容易气不顺,神情抑郁,忧虑脆弱。
8、抑郁体质的人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特禀体质一片柳絮飘来,你就要不停打喷嚏。
还有海鲜过敏、鸡蛋过敏、牛奶过敏……过敏源无处不在,想要治本,还得调整你的特禀体质。
9、平和体质平和体质的人发黑如墨、脸色红润、身材匀称、性情开朗。
平和质,不仅是一种体质,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和谐生命的范本。
辨识体质,你学会了吗?快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试着看看吧!。
老中医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九种体质使用手册》老中医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九种体质使用手册》A型——平和体质,健康养生调体——让你生命长青B型——气虚体质,气短养生调体——让你气足神旺C型——阴虚体质,缺水养生调体——让你滋润津生D型——阳虚体质,怕冷养生调体——让你阳气长旺E型——痰湿体质,体胖养生调体——让你脂消身轻F型——湿热体质,长痘养生调体——让你清利身爽G型——气郁体质,郁闷养生调体——让你胸有阳光H型——血瘀体质,长斑养生调体——让你血脉通畅I型——特禀体质,过敏养生调体——让你笑迎春光A型——平和体质,健康体质平和不平和,是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来说的,平和体质,顾名思义就是不偏不倚,指人体保持着一种平衡。
平和体质的人,总是精力很充沛,一般累不着他。
外表看上去,不胖不瘦,刚好合适,性格也比较开朗,你和他开个玩笑,没事。
他也觉得很好玩,不会生气。
最重要的是,很少得病。
一年基本上不去医院,也就是偶尔有个小感冒,不会因为生病影响到学习、工作、生活——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正常体质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这里强调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而且有完满的精神状态。
说白了,健康就是平衡状态。
如果身体挺好,但很容易生气、急躁或跟周边的人都处不来就不叫健康,不叫平和状态。
归纳起来说,就是体强曰“健”,心怡曰“康”。
处于平和状态,就算受到了挫折,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你都能够应对,这种人可以想象出来是什么样的人。
身心健康,这就是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外表看起来面色很好,精力很充沛,心理素质也很好。
这是我们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平和体质的一个标准。
平和体质,最重要的就是内心,内心平和了我们身体各部分才能协调,生命才能健康。
B型——阳虚体质,怕冷手足冰凉,不敢吹空调,反映到我们身上,就是身体机能产热不够,用中医方面的话说,就是阳虚。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分类方法,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体、气虚体、阳虚体、阴虚体、痰湿体、湿热体、血瘀体、气郁体和特禀体。
平和体是指身体健康、气血充足、精神状态良好的人;气虚体是指身体虚弱、容易疲劳、胃口不好,常常感到气短、心悸等症状;阳虚体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常常感到怕冷、手足发凉等症状;阴虚体是指体内阴气不足,常常感到口干、咽喉干燥、手足心热等症状;痰湿体是指体内湿气过多,常常感到身体重、胸闷等症状;湿热体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过多,常常感到口渴、口腔溃疡等症状;血瘀体是指体内血液不畅,常常感到经期不调、痛经等症状;气郁体是指体内气血不畅,常常感到心情烦躁、睡眠不好等症状;特禀体是指对某些特定物质过敏,如花粉、食物等。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将人体根据体质特征进行分类,为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有助于人们了解自身体质特点,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养生。
- 1 -。
中医体质学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
上个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如体质四项基本原理: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三辨理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等。
中医体质学应用范围广泛,通过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强调体质的可调性,从改善体质入手,为改善患病个体的病理状态提供条件;实现个体化诊疗,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活动中,对疾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手段建立在对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该人的体质特征,并针对其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贯彻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结合体质进行预防,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为从人群体质的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中医体质学》图书信息[编辑本段]版权信息作者:王琦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8-1字数: 243000页数: 151开本: 16纸张: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070195包装:平装所属分类:图书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定价:¥19.00[编辑本段]内容简介中医体质理论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点与突破口,它突出地反映在“体质为本,彤神构成,体病相关,可分可调”等基本论点,即①体质可分论:人类体质可以客观分类,中医体质分类具有文献依据、临床依据和相应的生物学基础;②形神构成论: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体现中医“形神合一”思想;③体病相关论:体质和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质类型影响发病的倾向性;④体质可调论: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司变性,通过干预调整其偏颇,体现体质可调性。
《中医体质学》教材通过对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范畴、体质的形成、体质分类、体质生理、体质病理、体质诊断、体质与治疗、体质与养生预防等系统论述,实现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和创新,并为生命科学提供新的认识体系。
教材中提出并涉及了许多重大科学命题,如探讨“形神合一”的科学内涵。
从形态结构一生理功能一心理特征一生物遗传方面,揭示由多种复杂因子构成的体质现象。
通过“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表述,阐明体质调治的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揭示中医学是整体调节的医学,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体质分类研究、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体质可调性研究是本教材的三条主线,也是今后体质研究的主要任务。
《中医体质学》教材作为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内容之一,经过19所中医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专家的共同努力,数易其稿,为中医基础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保持本学科自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力求体现中医体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研究方法。
对许多重要学术问题,编委会还多次组织会议进行论证与研讨,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使教材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中医体质学》教材的编写,适应学科发展,培养新世纪人才,面向新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带有标志性的新成果,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新的突破。
欲求中医之振兴必求学术之振兴,欲求学术之振兴必求理论之振兴。
中医学将在人类的进程中,以理论的自我更新,持续创新获得持续发展。
[编辑本段]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范畴一、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二、中医体质学的性质与范畴第二节中医体质学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医体质学的地位二、中医体质学的作用第三节中医体质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内经》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理论基础二、《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应用三、历代医家对中医体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四、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第四节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一、中医体质学的哲学基础二、中医体质学的生理学基础第五节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一、体质过程论二、形神构成论三、环境制约论四、禀赋遗传论小结第二章体质的形成第一节先天因素一、种族、家族遗传二、婚育、种子三、养胎、护胎、胎教第二节后天因素一、饮食营养二、生活起居三、精神情志第三节环境因素一、自然环境二、社会环境第四节疾病与药物因素一、疾病因素二、药物因素小结第三章体质分类第一节体质分类方法一、古代体质分类方法二、现代体质分类方法第二节中外体质分类的比较一、中西方体质分类的比较二、中日体质分类的比较小结第四章体质生理第一节体质与年龄一、小儿体质二、青年体质三、中年体质四、更年期体质五、老年体质第二节体质与性别一、女性体质二、男性体质第三节体质与心理一、体质与认知二、体质与情感三、体质与气质第四节体质与适应能力一、体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二、体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五节体质的生理特点一、体质的遗传性二、体质的稳定性三、体质的可变性四、体质的多样性五、体质的趋同性六、体质的可调性小结第五章体质病理第六章体质诊断第七章体质与治疗第八章体质养生与预防附录少数民族体质理论与应用主要参考文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 (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 (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 (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 (F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 (G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 (H型)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 (I型)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