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 14.3 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 14.3 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 14.3 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 14.3 因式分解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提升篇)(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提升篇) (含答案)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所给的四组条件,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AB=4cm,BC=3cm,AC=5cm B.AB=2cm,BC=6cm,AC=4cm C.∠A=∠B=∠C=60°D.∠A=30°,∠B=60°,∠C=90°2.如图,在△ABC中,∠C=90°,DE⊥AB于点E,CD=DE,∠CBD=26°,则∠A的度数为() A.40°B.34°C.36°D.38° 3.如图,已知AC=AD,∠ACB=∠ADB=90°,则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5.如图,△ABC≌△A'B'C,∠BCB'=30°,则∠ACA'的度数为()

A.30°B.45°C.60°D.15° 6.如图,D为△ABC边BC上一点,AB=AC,∠BAC=56°,且BF=DC,EC=BD,则∠EDF 等于() A.62°B.56°C.34°D.124° 7.如图,△ABC中,AB=5,AC=4,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C于D和E,再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二分之一DE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连接AF 并延长交BC于点G,GH⊥AC于H,GH=2,则△ABG的面积为() A.4 B.5 C.9 D.10 8.如图,BD=BC,BE=CA,∠DBE=∠C=62°,∠BDE=75°,则∠AFE的度数等于() A.148°B.140°C.135°D.128° 9.如图,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交AC于点E,AE=CE,FC∥AB,若AB=3,CF=5,则BD的长是()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与分式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与分式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 +3)(a -3)=a 2-9 B.x 2+x -5=(x -2)(x +3)+1 C.a 2b +ab 2=ab (a +b ) D.x 2+1=x (x +x 1 ) 2.多项式xyz z y x z y x 682222643-+-可提出的公因式是( ) A. 222z y x - B. xyz - C. xyz 2- D.2222z y x - 3、 已知的值是则22,4,6xy y x xy y x --==+( ) A. 10 B.—10 C. 24 D.—24 4.若多项式()281n x -能分解成()()()2 49 2323x x x ++-,那么n=( ) A 、2 B 、4 C 、6 D 、8 5、 两个连续奇数是自然数)的平方差是和x x x (1212-+ ( ) A. 16的倍数 B.6的倍数 C.8的倍数 D.3的倍数 6、 等于20092008)2(2-+ ( ) A. 20082 B.20092 C. 20082- D.20092- 7、 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是( ) A. xy y x 222++ B.xy y x 222++- C.xy y x 222+-- D.xy y x 222--- 8、 无论的值都是取何值,多项式、136422++-+y x y x y x (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非负数 9、若0≠-=y x xy ,则分式 =-x y 1 1( ) A 、 xy 1 B 、x y - C 、1 D 、-1 10、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2230a b c b c b -+-=,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1.化简a b a b a b - -+等于( ) A.2222a b a b +- B.222()a b a b +- C.2222a b a b -+ D.222()a b a b +-

2019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12.2课时练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12.2课时练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12.1.1轴对称 一、选择题 1图中的图形中是常见的安全标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是 ( ) #2.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四条的有()个 A.1 B.2 C.3 D.4 3. 下列各图中,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4 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二、填空题 5. 观察下列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有 &6. 如下图所示,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拼成标号为P,Q,M,N的四组图

形,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 A 与 对应;B 与 对应;C 与 对应;D 与 对应. 三、解答题 ※7. 如图所示,它们都是对称图形,请观察并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成轴对称. &8. 某居民小区稿绿化,要在一块菱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 要求使用设计的图案中包括圆和正方形两种图形(圆和正方形的个数不限), 同时又不改变空地原有的轴对称效果, 请你画出一个设计方案,用一两句话表示你的设计思路. &9. 如图(1),将一张正六边形纸沿虚线对折折3次,得到一个多层的60°角 形纸,刀在折叠好的纸上随意剪出一条线,如图(2). (1)猜一猜,将纸打开后,你会得到怎样的图形? (2)这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如果想得到一个含有5条对称轴的图形,你应取什么形状的纸?应如何折叠? 第二课时:12.1.2轴对称 一、选择题 1.三角形内有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这点一定是三角形(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中垂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 点A 、B 关于直线a 对称,P 是直线a 上的任意一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线AB 与直线a 垂直 B.直线a 是点A 和点B 的对称轴 C.线段PA 与线段PB 相等 D.若PA=PB ,则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 #3. 已知∠AOB=30°,点P 在∠AOB 内部,P 1与P 关于OB 对称,P 2与P 关于OA 对称,则P 1,O,P 2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二、填空题 &4.如图所示,直线MN 是线段AB 的对称轴,点C 在MN 外, CA 与MN 相交于点D ,如果CA+CB=4 cm ,那么△BCD 的 周长等于__________cm &5. 如图,△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 的周长为13cm,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6. 如图所示,AD 垂直平分BC ,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B+BD 与DE 的关系是 三、解答题 ※7.如图所示,AB=AC,BM=CM ,直线AM 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吗? &8. 如图,△ABC 中,边AB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求证:点P 是否也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9. 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田地,AB=AC=10m ,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ED 交AC 于D ,交AB 于E , 量得△B DC 的周长为17m ,请你替测量人员计算BC 的长. C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因式分解教案

14.3因式分解 第1课时提公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公因式等相关的概念及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能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简单的多项式. 教学重点 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准确找出公因式.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问题: 1.630能被哪些数整除,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3,5,7,9,10等) 2.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 对于问题1我们必须对630进行质因数分解,对于问题2,虽然可以直接代值进行计算,但有没有简单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14页至115页,思考下列问题: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是互逆变形的关系. 3.公因式确定的方法是:①系数是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因式的字母取各项都含有的字母;③因式的指数取最低次数.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活动一:填空并观察: (1)计算: x(x+1)=________; (x+1)(x-1)=________. (2)请你将下列各式写成乘积的形式: ①x2+x=________; ②x2-1=________; ③am+bm+cm=________. 展示点评: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

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小组讨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 反思小结:因式分解是由一个多项式到几个整式积的变形,整式乘法是几个整式的积到一个多项式的变形,它们之间是互逆变形.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公因式 活动二:填空: ①6与9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 ②多项式ma+mb+mc的公因式是________. 展示点评:公因式的定义:组成多项式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小组讨论:归纳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反思小结】确定公因式的方法:(1)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因式取各项相同的因式;(3)因式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三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活动三:1.把多项式ma+mb+mc写成两个整式积的形式是: ma+mb+mc=m(a+b+c),其中m是组成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2.一般的,如果多项式的各项都有公因式,可以先把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3.分解因式: (1)8a3b2+12ab3c; (2) 2a(b+c)-3(b+c) 小组讨论:应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其关键是什么?另一个因式如何确定? 展示点评:关键是确定公因式;另一个因式就是所要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解答过程见课本P115例1,例2 【反思小结】(1)应特别强调确定公因式的三个条件,以免漏取,即系数、所有相同的字母、指数;(2)当多项式的某一项恰好是公因式时,这项应看成它与1的乘积,提取公因式后剩下的应是1,1作为项的系数时可以省略,但如果单独成一项时不能漏掉.提取公因式后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等,这样可以检查是否漏项.(3)提取公因式时应先观察第一项系数的符号,或是负号时应用添括号法则提出负号,此时一定要把每一项都变号,然后再提取公因式.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整式乘法互逆变形因式分解; 2.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3.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应注意:①找公因式,提公因式,注意符号及不要漏项;②分解结果到每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为因式分解的是( C ) A.(a-2)(a+2)=a2-4 B.m2-1+n2=(m+1)(n-1) C.8x-8=8(x-1) D.x2-2x+1=x(x-2)+1 2.多项式8a3b2-12ab3c+16ab的公因式是__4ab__.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共54页)

重点中学教学资源整理人教版初二上册 全 册 课 时 练 (精编答案版共54页) 第 1 页共53 页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2 B.18 C.19 D.20 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 3.阅读材料,并填表: 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 完成下表: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 专题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围 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a<-3 B.-5<a<-2 C.2<a<5 D.a<-5或a>-2 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 2 2 x+ > 12 3 x - -的正整数解,试求第 三边x的长.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温馨提示】 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 【方法技巧】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方法技巧.doc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因式分解方法技巧 专题一 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一提二套三分,即先考虑各项有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能否运用公式来分解;最后检查每个因式是否还可以继续分解,以及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 常见错误: 1、漏项,特别是漏掉 2、变错符号,特别是公因式有负号时,括号内的符号没变化 3、分解不彻底 [例题]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2 x(y-x)+y(y-x)-(x-y) 5 2. a -a 2 2 3. 3(x -4x) -48 [点拨]看出其中所含的公式是关键练习 3 1、3x -12x 2 2 2 2、2a(x 1) -2ax 2 3、3a 6a 5、一4a3+ 16a2b—26ab2 4 4 6、m -16 n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专题二 二项式的因式分解:二项式若能分解,就一定要用到两种方法:1提公因式法2平方差公 式法。先观察二项式的两项是否有公因式,然后再构造平方差公式,运用平方差公式 a 2-b 2=(a+b)(a-b)时,关键是正确确定公式中 a,b 所代表的整式,将 一个数或者一个整式化 成整式,然后通过符号的转换找到负号,构成平方差公式,记住要分解彻底。 平方差公式运用时注意点: 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当一个多项式满足下列条件时便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A 、 多项式为二项式或可以转化成二项式; B 、 两项的符号相反; C 、 每一项的绝对值均可以化为某个数的平方,及多项式可以转化成平方差的形式; D 、 首项系数是负数的二项式,先交换两项的位置,再用平方差公式; E 、 对于分解后的每个因式若还能分解应该继续分解;如有公因式的先提取公因式 [例题]分解因式:3(x+y)2-27 [点拨]先提取公因式,在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一次不能分解彻底的,应继续分解 练习 2 1 2 2 4)9a — b . 5) 25 — 16x ; 4 专题三 三项式的分解因式:如果一个能分解因式, 公 式法。先观察三项式中是否含有公因式, 或者a 2-2ab+b 2的形式 完全平方公式运用时注意点: A. 多项式为三项多项式式; B. 其中有两项符号相同,且这两项的绝对值均可以化为某两数(或代数式)的平方; C. 第三项为B 中这两个数(或代数式)的积的 2倍,或积的2倍的相反数。 1)x 5— x 3 2)m 4 -16 n 4 2 3)25 — 16x 6) 9a 2— - b 2. 4 「般用到下面2种方法:1提公因式法 2完全平方 然后再看三项式是否是完全平方式, 即a 2+2ab+b 2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共8小题) 1. 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A. 180° B. 220° C. 240° D. 300°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高相等C. 有一个角是60°的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D.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3. 在△ABC中,①若AB=BC=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②若∠A=∠B=∠C,则△ABC为等边三角形;③有两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 A. 25° B. 30° C. 45° D. 60° 5. 如图,已知D、 E、 F分别是等边△ABC的边AB、 BC、 AC上的点, 且DE⊥BC、EF⊥AC、FD⊥AB,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DEF是等边三角形 B. △ADF≌△BED≌△CFE C. DE=AB D. S△ABC=3S△DEF 6. 如图,在△ABC中,D、 E在BC上,且BD=DE=AD=AE=EC,则∠BAC的度数是() A. 30° B. 45° C. 120° D. 15° 7. 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 A. 4cm B. 3cm C. 2cm D. 1cm 第1题第4题第5题第7题 8. 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 多项式ma+mb+mc 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 ,我们称之为公因式,把公因式提出来,ma+mb+mc=m(a+b+c),这种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2222 2 2 )b a (b ab 2a ) b a (b ab 2a -=+-+=++ )b a )(b a (b a 2 2 -+=- 它们实际上是利用乘法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二)典型例题 例1.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ab 9a 3)2(a 25a 5)1(22 -+- 222 2 y 4xy 4x )4(y 16x 25)3(++- 解:)5a (a 5a 25a 5)1(2--=+- (2))b 3a (a 3ab 9a 32 -=- )y 4x 5)(y 4x 5()y 4()x 5(y 16x 25)3(2 2 2 2 -+=-=- 22222)y 2x ()y 2(y 2x 2x y 4xy 4x )4(+=+??+=++

例2.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233 223xy 12x 3)2(xy y x 4y x 4)1(-++ 分析:这两个多项式都较为复杂,因为每个字母的指数都不为1,这种题目首先观察有无公因式,先提公因式,然后再利用公式分解因式。 解:)y xy 4x 4(xy xy y x 4y x 4)1(223223++=++ 2 22) y x 2(xy ]y y x 22)x 2[(xy +=+??+= )y 4x (x 3xy 12x 3)2(2223-=- ) y 2x )(y 2x (x 3] )y 2(x [x 322-+=-= 例3. 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m 9 4 )2()x y (b 2)y x (a 4)1(23 2---- 222y )x y (x 4)4(xy 8y 16x )3(--++ 分析:(1)题中(y-x)3 =[-(x-y)]3 =-(x-y)3 ,所以这两项中都有2(x-y)2 ,可先提取公因式。 (2)题观察“1”,1=12 ,故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3)题利用加法交换律得x 2+8xy+16y 2 ,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4)题将多项式展开为4xy-4x 2-y 2=-4x 2+4xy-y 2=-(4x 2-4xy+y 2 )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可用公式分解。 解:3 2 3 2 )y x (b 2)y x (a 4)x y (b 2)y x (a 4)1(-+-=--- ) by bx a 2()y x (2)]y x (b a 2[)y x (22 2-+-=-+-= )1m 3 2 )(1m 32(1)m 32(1m 94) 2(222-+=-=- 2 2 2 2 2 )y 4x (y 16xy 8x xy 8y 16x )3(+=++=++ 2 2 2 2 2 2 )y x 2()y xy 4x 4(y x 4xy 4y )x y (x 4)4(--=+--=--=-- 说明:(1)分解因式前一般不能直接分解的因式按某字母的降幂整理; (2)首项为“-”时可考虑用添括号法则使其变为“+”; (3)运用公式时,应从项数、符号以及各项是否完全符合公式特征着手,不能滥用公式。 (4)在分解因式时,首先看是否有公因式。 例4. 将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第十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课时练:第十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的是()A.x+1=2(x﹣1)B.x﹣1=2(x+1)C.x﹣1=2 D.x+1=2 2.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变形正确的是() A.﹣1+x=1+3(2﹣x)B.﹣1+x=﹣1﹣3(x﹣2) C.1﹣x=﹣1﹣3(x﹣2)D.1﹣x=1﹣3(x﹣2) 3.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 A.m=﹣1 B.m=1 C.m=﹣2 D.m=2 4.若分式的值总是正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是正数B.a是负数C.a>D.a<0或a>5.如果把分式中的x,y同时扩大为原来的4倍,那么该分式的值()A.不变B.扩大为原来的4倍 C.缩小为原来的D.缩小为原来的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变形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A.不变B.缩小5倍C.扩大2倍D.扩大5倍 8.暑假期间,某科幻小说的销售量急剧上升.某书店分别用600元和800元两次购进该小

说,第二次购进的数量比第一次多40套,且两次购书时,每套书的进价相同.若设书店第一次购进该科幻小说x套,由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A.B. C.D. 9.将()﹣1,(﹣3)0,(﹣2)3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A.()﹣1<(﹣3)0<(﹣2)3B.(﹣3)0<(﹣2)3<()﹣1 C.(﹣2)3<()﹣1<(﹣3)0D.(﹣2)3<(﹣3)0<()﹣1 10.“双11”前,小明的妈妈花了120元钱在淘宝上购买了一批室内拖鞋,在“双11”大减价期间她发现同款的拖鞋单价每双降了5元,于是又花了100元钱购买了一批同款室内拖鞋,且比上次还多了2双.若设拖鞋原价每双为x元,则可以列出方程为()A.B. C.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当x=时,分式的值为0. 12.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有增根,则a的值. 13.可乐和奶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青少年每天摄入的咖啡因不能超过 0.000085kg,将数据0.00008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4.南昌至赣州的高铁于2019年年底通车,全程约416km,已知高铁的平均速度比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快100km,人们的出行时间将缩短一半,求高铁的平均速度.设高铁的平均速度为x,则可列方程:. 15.已知x2+5x+1=0,那么x2+=. 三.解答题(共50分) 16.解分式方程: (1);

八年级下册数学《因式分解》笔记

《因式分解》单元复习 一、一把地,对于两个多项式f 与g ,如果有多项式h 使得f=gh,那么我们把g 叫做f 的一个因式,此时,h 也是g 的一个因式。 二、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表示成若干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称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练一练: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222)(2b a b ab a +=++2)2)(3(42+-+=-+m m m m (2).1)2(41842--=--x x x x (3). )1(22--=--bx ax x x bx ax 三、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 括号内要合并同类项; 括号内首项系数要为正;括号内不能再分解。 四、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形如ma mb mc m a b c ++=++() 练一练: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1)-2ab 2+4a 2b-10b (2) )2(3)2(---x x x (3))2(3)2(x x x --- (4)22))(())((a b c a b a c a ----+ 2、 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 b 22-=+-()(); 完全平方公式:a ab b a b 2222±+=±() 练一练:①把16-(x+y)2 因式分解 ②计算:222012201240262013+?-

3、十字相乘法 : x p q x pq x p x q 2+++=++()()() 练一练:把2914x x ++分解因式 4、分组分解法 (①分组后能直接提公因式 ②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 练一练: ①bn bm an am +++: ②2222c b ab a -+-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册)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 册) 数学练习册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1 1.略. 2.DE, ∠EDB ,∠E. 3.略. 4.B 5.C 6. AB=AC,BE=CD,AE=AD, ∠BAE= ∠CAD 7. AB ∥EF,BC∥ED. 8. (1)2a 2b;(2)2a 3b;(3) 当n 为偶数时,n2(a b); 当n 为奇数时,n-12a n 12b. 1.2 第 1 课时

1.D 2.C 3.(1)AD=AE;(2) ∠ADB= ∠AEC. 4. ∠1= ∠2 5. △ABC ≌△FDE(SAS) 6. AB ∥CD. 因为△ABO ≌△CDO(SAS). ∠A= ∠C. 7. BE=CD. 因为△ABE ≌△ACD(SAS).

第 2 课时 1.B 2.D 3.(1) ∠ADE= ∠ACB ;(2) ∠E= ∠B. 4. △ABD ≌△BAC(AAS) 5.(1) 相等,因为 △ABE≌△ CBD(ASA);(2)DF=EF, 因为△ ADF ≌△ CEF(ASA).6. 相等,因为△ABC ≌△ADC(AAS). 7.(1) △ ADC ≌△ AEB;(2)AC=AB,DC=EB,BD=EC; ∠ ABE= ∠ ACD, ∠BDO= ∠CEO,∠BOD= ∠COE. 第 3 课时 1.B 2.C 3.110 ° 4.BC 的中点.因为△ABD ≌△ ACD(SSS).5en. 正确.因为△DEH ≌△DFH(SSS). 6.全等.因为△ABD ≌△ACD(SSS). ∠BAF= ∠CAF. 7.相等,因为△ABO ≌△ACO(SSS). 1.3 第 1 课时

八年级下册数学 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册数学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考点一:因式分解的概念 例1 (2013?株洲)多项式x2+mx+5因式分解得(x+5)(x+n),则m= ,n= . 思路分析:将(x+5)(x+n)展开,得到,使得x2+(n+5)x+5n与x2+mx+5的系数对应相等即可.解:∵(x+5)(x+n)=x2+(n+5)x+5n,∴x2+mx+5=x2+(n+5)x+5n ∴ 5 55 n m n += ? ? = ? ,∴ 1 6 n m = ? ? = ? , 故答案为6,1. 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使得系数对应相等即可. 对应训练 1.(2013?河北)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a(x-y)=ax-ay B.x2+2x+1=x(x+2)+1 C.(x+1)(x+3)=x2+4x+3 D.x3-x=x(x+1)(x-1) 考点二:因式分解 例2 (2013?无锡)分解因式:2x2-4x= . 思路分析:首先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2x,然后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 解:2x2-4x=2x(x-2). 故答案为:2x(x-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关键是掌握找公因式的方法: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取最低的. 例3 (2013?南昌)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x2-xy+x=x(x-y)B.a3-2a2b+ab2=a(a-b)2 C.x2-2x+4=(x-1)2+3 D.ax2-9=a(x+3)(x-3) 思路分析: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行分解即可得到答案. 解:A、x2-xy+x=x(x-y+1),故此选项错误; B、a3-2a2b+ab2=a(a-b)2,故此选项正确; C、x2-2x+4=(x-1)2+3,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D、ax2-9,无法因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讲解

十字相乘法 一、导入 二、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x2+(p+q)x+pq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这类式子的特点是: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因此,我们得到x2+(p+q)x+pq=(x+p)(x+q). 课前练习: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2+2 x+15 2.(x+y)2-8(x+y)+48; 3.x4-7x2+18;4.x2-5xy+6y2。 答:1.-(x+3)(x-5);2.(x+y-12)(x+y+4); 3.(x+3)(x-3)(x2+2);4.(x-2y)(x-3y)。 我们已经学习了把形如x2+px+q的某些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也学习了通过设辅助元的方法把能转化为形如x2+px+q型的某些多项式因式分解。 对于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如何因式分解呢?这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即把某些形如ax2+bx+c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二、新课 例1 把2x2-7x+3因式分解。 分析:先分解二次项系数,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再分解常数项,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然后交叉相乘,求代数和,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 分解二次项系数(只取正因数): 2=1×2=2×1; 分解常数项: 3=1×3=3×1=(-3)×(-1)=(-1)×(-3)。 用画十字交叉线方法表示下列四种情况: 1 1 1 3 1 -1 1 -3 2 × 3 2 ×1 2 ×-3 2 ×-1 1×3+2×1 1×1+2×3 1×(-3)+2×(-1)1×(-1)+2×(-3) =5 =7 = -5 =-7 经过观察,第四种情况是正确有。这是因为交叉相乘后,两项代数和恰等于一次项系数-7。 解2x2-7x+3=(x-3)(2x-1)。 一般地,对于二次三项式ax2+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a=a1a2,常数项c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c1c2,把a1,a2,c1,c2排列如下: a1c1 a2×c2 a1c2 + a2c1 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c2+a2c1,若它正好等于二次三项式ax2+bx+c的一次项系数b,即a1c2+a2c1=b,那么二次三项式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a1x+c1与a2x+c2之积,即 ax2+bx+c=(a1x+c1)(a2x+c2)。 像这种借助开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帮助我们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通常叫做十字相乘法。 例2把6x2-7x-5分解因式。 分析:按照例1的方法,分解二次项系数6及常数项-5,把它们分别排列,可有8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及答案 2

A B E C D (第5题) A B C D E (第4题) A C F E D A O D B C (第1题) A B F E D C (第6题) (第7题)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章课时练习及答案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DCB ,且AB=DC ,则∠DBC 等于( ) A .∠A B .∠DCB C .∠ABC D .∠ACB 2.已知△ABC ≌△DEF ,AB=2,AC=4,△DEF 的周长为偶数,则EF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 3.已知△ABC ≌△DEF ,∠A=50°,∠B=65°,DE=18㎝,则∠F=___°,AB=____㎝. 4.如图,△ABC 绕点A 旋转180°得到△AED ,则D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5.把△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边AB 旋转到AD ,得到△ADE ,用符号“≌”表示图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6.如图,把△ABC 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EF . 求证:AC ∥DF 。 7.如图,△ACF ≌△ADE ,AD =9,AE =4,求DF 的长.

A D B C (第2题) A F E C D B (第3题) A B C (第4题) 一、选择题 1. 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3,3x -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x 等于( ) A . 7 3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 2.如图,已知AC=DB ,要使△ABC ≌△DCB ,还需知道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 3.已知AC=FD ,BC=ED ,点B ,D ,C ,E 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还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得△ACB ≌△_______. 4.如图△ABC 中,AB=AC ,现想利用证三角形全等证明∠B=∠C ,若证三角形全等所用的公理是SSS 公理,则图中所添加的辅助线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5. 如图,A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FD ,BC =DE ,AE=FC . 求证:△ABC ≌△FDE . 6.如图,AB=AC ,BD=CD ,那么∠B 与∠C 是否相等?为什么? 7.如图,AB=AC ,AD = AE ,CD=BE .求证:∠DAB=∠EAC . D C F B A (第5题) (第6题) A C D D C E B A (第7题)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过关练习题有答案.doc

2019-2020 年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过关练习题有答案 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 1) 3p 2 ﹣6pq 2.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3 ( 1) x y ﹣ xy 3.分解因式 ( 1) a 2 ( x ﹣ y ) +16 (y ﹣ x ) 2 ( 2) 2x +8x+8 3 2 2 ( 2) 3a ﹣ 6a b+3ab . 2 2 2 2 2 ( 2)( x +y ) ﹣ 4x y 4.分解因式: (1) 2x 2 ﹣x 2 ( 3) 6xy 2 ﹣ 9x 2 3 ( 4) 4+12( x ﹣ y )+9 ( x ﹣y ) 2 (2) 16x ﹣ 1 y ﹣ y 5.因式分解: 2 ﹣ 8a ( 2)4x 3 2 2 (1) 2am +4x y+xy 6.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3x ﹣ 12x 3 2 2 2 2 2 ( 2)( x +y ) ﹣ 4x y 2 2 3 2 2 7.因式分解: ( 1) x y ﹣ 2xy +y (2)( x+2y ) ﹣ y 8.对下列代数式分解因式:

(1) n 2 ( m﹣ 2)﹣ n( 2﹣m)(2)(x﹣1)(x﹣3)+1 2 2 9.分解因式: a ﹣ 4a+4﹣ b 2 2 10.分解因式: a ﹣ b ﹣ 2a+1 1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4 2 4 2 2 (1) x ﹣ 7x +1 ( 2) x +x +2ax+1 ﹣ a 2 2 2 4 (1﹣ y)2 4 3 2 (3)( 1+y)﹣ 2x ( 1﹣ y ) +x (4) x +2x +3x +2x+1 1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3 ﹣ 31x+15;2 2 2 2 2 2 4 4 4 ; 5 (1) 4x ( 2)2a b +2a c +2b c ﹣ a ﹣ b ﹣ c (3) x +x+1 ; 3 2 4 3 2 (4) x +5x +3x ﹣ 9;( 5)2a ﹣ a ﹣ 6a ﹣a+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拔高篇)

课时练:第十一章《三角形》(拔高篇)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以下条件,不能使△ABC≌△DCB的是() A.AB=DC B.∠A=∠D C.AC=DB D.∠ACB=∠DBC 2.已知,如图,在△ABC中,∠CAD=∠EAD,∠ADC=∠ADE,CB=5cm,BD=3cm,则ED的长为() A.2cm B.3cm C.5cm D.8cm 3.如图,在△ABC中,AB=AC,∠A=112°,E,F,D分别是AB,AC,BC上的点,且BE=CD,BD=CF,则∠EDF的度数为() A.30°B.34°C.40°D.56° 4.花花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①、②、③)、④),若要配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

A.第①块B.第②块C.第③块D.第④块 5.下列说法:(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有两边和一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的外角和是180°(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 6.已知△AB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长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7.如图,已知AB=AC,AF=AE,∠EAF=∠BAC,点C、D、E、F共线.则 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AFB≌△AEC; ②BF=CE; ③∠BFC=∠EAF; ④AB=BC.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DE=3,BD=2CD,则

八年级下数学因式分解练习题

第四章 因式分解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bx ax b a x -=-)( B.222)1)(1(1y x x y x ++-=+- C.)1)(1(12-+=-x x x D.c b a x c bx ax ++=++)( 2.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22)(b a -+ B.mn m 2052- C.22y x -- D.92+-x 3.如果2592 ++k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是( ) A.15 B.±5 C. 30 D.±30 4.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错误的是( ) A.22)()(y x x y -=- B.)(b a b a +-=-- C.33)()(a b b a --=- D.)(n m n m +-=+- 5.下列因式分解不正确... 的是( ) A.)4)(4(162+-=-m m m B.)4(42+=+m m m m C.22)4(168-=+-m m m D.22)3(93+=++m m m 6.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1(222--=--y x x x xy x B.)32(322---=-+-x xy y y xy xy C.2)()()(y x y x y y x x -=--- D.1)2(122+-=+-x x x x 7.因式分解9)1(2--x 的结果是( ) A.)1)(8(++x x B.)4)(2(-+x x C.)4)(2(+-x x D.)8)(10(+-x x 8.把代数式m mx mx 962+-因式分解,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2)3(+x m B.)3)(3(-+x x m C.2)4(-x m D.2)3(-x m 9.若))(3(152n x x mx x ++=-+,则m 的值为( ) A.-5 B.5 C.-2 D.2 10.下列多项式:①x x -216;②)1(4)1(2---x x ;③224)1(4)1(x x x x ++-+ ; ④x x 4142+--,因式分解后,结果中含有相同因式的是( )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2019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2019 【第1章1.1全等三角形答案】 一、填空题 1、略. 2、DE,∠EDB,∠E. 3、略. 二、选择题 4~5:B;C 三、解答题 6、AB=AC,BE=CD,AE=AD,∠BAE=∠CAD 7、AB∥EF,BC∥ED. 8、(1)2a+2b; (2)2a+3b; (3)当n为偶数时,n2(a+b); 当n为奇数时,n-12a+n+12b. 【第1章1.2怎样判定三角形的全等第1课时答案】一、填空题 1~2:D;C 二、填空题 3、(1)AD=AE;

(2)∠ADB=∠AEC. 4、∠1=∠2 三、解答题 5、△ABC≌△FDE(SAS) 6、AB∥CD.因为△ABO≌△CDO(SAS).∠A=∠C. 7、BE=CD.因为△ABE≌△ACD(SAS). 【第1章1.2怎样判定三角形的全等第2课时答案】一、选择题 1~2:B;D 二、填空题 3、(1)∠ADE=∠ACB; (2)∠E=∠B. 4、△ABD≌△BAC(AAS) 三、解答题 5、(1)相等,因为△ABE≌△CBD(ASA); (2)DF=EF,因为△ADF≌△CEF(ASA). 6、相等,因△ABC≌△ADC(AAS). 7、(1)△ADC≌△AEB; (2)AC=AB,DC=EB,BD=EC; ∠ABE=∠ACD,∠BDO=∠CEO,∠BOD=∠COE. 【第1章1.2怎样判定三角形的全等第3课时答案】

一、选择题 1~2:B;C 二、填空题 3、110° 三、解答题 4、BC的中点.因为△ABD≌△ACD(SSS). 5、准确.因为△DEH≌△DFH(SSS). 6、全等.因为△ABD≌△ACD(SSS).∠BAF=∠CAF. 7、相等,因为△ABO≌△ACO(SSS). 【第1章1.3尺规作图第1课时答案】 一、填空题 1~6(略). 二、作图题 7、作∠AOB=∠α,延长BO, 在BO上取一点C,则∠AOC即为所求. 8、作∠AOB=∠α,以OB为边,在∠AOB的外部作∠BOC=∠β;再以OA为边,在∠AOC的内部作∠AOD=∠γ,则∠DOC即为所求.【第1章1.3尺规作图第2课时答案】 一、作图题 1、略. 2、(1)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