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加工简析
- 格式:pdf
- 大小:279.41 KB
- 文档页数:4
期刊发表显示编辑加工期刊发表是科研工作者们最为重视的成果之一,而编辑加工则是期刊发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科研领域,期刊发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更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而编辑加工则是确保期刊发表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期刊发表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编辑加工。
在投稿后,稿件将由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初审,初审主要是检查稿件的主题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和要求,以及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
通过初审的稿件将进入匿名评审环节,由匿名专家对稿件进行评审,包括对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匿名评审过程中,专家将对稿件进行严格的审查,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作者需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稿件进行修改,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符合期刊的要求。
其次,编辑加工是确保期刊发表内容规范和可读性的关键环节。
编辑加工包括语言文字的润色、排版格式的调整、图表的优化等工作。
编辑人员需要对稿件进行语言文字的精细化处理,使之符合期刊的语言风格和规范要求。
同时,编辑人员还需要对稿件的排版格式进行调整,确保其符合期刊的版面要求,使读者能够更加舒适地阅读。
此外,对于图表内容,编辑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加清晰、美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最后,期刊发表显示编辑加工是确保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重要环节。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对稿件的数据、实验方法、研究结论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真实可靠。
编辑人员还需要对文献引用、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核对,避免出现引用错误或抄袭现象。
通过编辑加工,期刊发表的内容将更加规范、权威,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期刊发表显示编辑加工是确保期刊发表内容质量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作者学术成果的认可和肯定,更是对学术界的负责和尊重。
在科研工作者们的学术道路上,期刊发表显示编辑加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需要作者、编辑人员和期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学术成果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读性,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
学市期刊论文撝通加工市G洼意鈞闷匦■王平平期刊编辑就是按照期刊的质量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对稿件作全面、认真的审核和加 工,优化稿件。
编辑工作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改必有据,忌无知 妄改;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我在编辑《早期教育》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 问题比较突出,更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政策法规的引用不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不符合 国家标准等;有些常见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语言文字的应用不得当,数字、量和单位的用 法不准确,标点符号的误用等。
为了论证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稿件中往 往会引用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
稿件在引用政策法规中主要存在两个问 题:一是名称不规范,二是引文不规范。
名称 不规范往往表现在写错政策法规的名称或直 接使用简称,如在引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时,漏 写“(试行)”二字;在引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师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时,没 有标注时间段,或标错时间段,或漏写“年”字;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误写为 《3-6岁儿童学习指南》《3-6岁儿童发展指 南》,或者索性没有任何交代直接简写为《指 南》等,还有的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误写为《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虽仅一字之差,却让人感觉文章有失严谨。
引文不规范往往体现为在引用政策法规的文 本内容时,与政策法规的原文不符,如稿件中 使用的引文与政策法规名称不符,出现张冠 李戴的情况;或直接在网络上复制粘贴相关 内容,誊抄其他文献中的引文而未查证政策 法规的原文等。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笔者收集了相关的 教育类政策文件,收藏了相关的电子链接,并 在电脑中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来储存文 本文档,涉及相关内容,就到官方网站或文档 中进行检索核实,力争保证引文的规范性。
|二、语言文字的应用要得当作者写稿,一般都在语言文字上作过推 敲,但又难免百密一疏。
作者: 王启和
作者机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出版物刊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1-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学术期刊 编辑加工 再创造 学术研究与商品生产 期刊编辑学
摘要:学术期刊的编辑加工是学术期刊编辑人员从文稿受理到刊发全过程进行的活动;是基于来稿,旨在发表,多方参与,全面审改的活动;是编辑人员对社会负责、对作者负责与对刊社负责相统一的,具有不可重复性和再创造意义的活动;编辑加工具有学术研究与商品生产的双重属性。
编辑出版BIANJI CHUBAN- 29 -科技期刊编辑加工中的规范化和科学性问题探析◎姜 辉,李 琳[摘要]发表优质科技论文是科技期刊的目标和追求,而高质量的科技论文离不开高质量的编辑加工,这是保证科技期刊质量水平的基石。
针对科技期刊编辑加工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方面,文章探讨文稿的文字修改润色和规范修正以及文稿的学术性和科学性问题的编辑加工的方法,以期为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编辑加工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加工;规范化;科学性科技期刊的功能是传播科学信息、评价科学成果、展示科学水平、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学发展。
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则是将作者的目标与期刊的功能结合起来,在文稿的编辑加工中充分体现作者的目标和期刊的功能[1]。
编辑加工通常被认为是在“文责自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对文稿的文字修改润色、规范修正的整理工作[2]。
这种认知得到很多编辑的认同,并在探讨如何使文稿更规范、更标准等方面做了诸多研究和论述[3-5]。
但科技期刊的本质属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往往容易被忽略,其价值需要在科学思想和学术观点的交流及科研成果的传播过程中得以体现,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6]。
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文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应既要注意文字修改润色和规范修正,又要特别注意学术性问题,纠正其科学性差错,以保证文稿的 质量。
一、文稿的文字修改润色和规范修正一篇合格的科技论文应具有完整的结构,即需要包含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下文则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讨论文稿的文字修改润色和规范修正等编辑加工问题。
(一)题目一个好的科技论文题目应在高度概括论文内容的前提下,以最恰当、最简洁的词语体现论文中最具创新性的特定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尽量不使用副标题[7-8],并要注意名实相符,切忌过分夸大。
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是鲜明简练。
论文题目通常不超过20个汉字,需要突出文章特定内容,可使用专业范围内共识性的缩写代号,做到意义明确,切忌文不对题、冗长混乱。
学术期刊文摘的写作与编辑加工作者:樊慧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22期樊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 100835)摘要:文摘是帮助读者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较快、较准地找到所需要的科技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
根据《文摘编写规则》(GB/T 6447—1986)的定义,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按不同功能划分为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指示性文摘。
一般的科技论文普遍采用报道性文摘,它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尤其对学术期刊来说,文摘因其具有信息替代功能、引导功能和文献检索功能,其撰写水平直接影响文献的使用和传播,因此不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充分重视文摘的重要性,在写作和编辑加工时做到精益求精。
关键词:文摘写作编辑加工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8(a)-0250-021 文摘的写作要点及要求1.1 文摘的要素文摘写作的四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目的是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是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是试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是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其中作为报道性文摘,方法、结果和结论应为重点,宜写的详细。
1.2 文摘的写作方法首先要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从文摘的四要素出发,找出每部分专指度高的关键词,然后正确地组织好这些反映主题内容的关键词,用逻辑性强的关联词将其贯穿起来,力求使文摘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结构完整。
选择关键词是写好文摘的关键,关键词可以根据论文内容自由给定,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具体),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否则影响论文被检索的概率。
曹靖华诞辰百年纪念会召开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纪念曹靖华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月日在北大举行,各界人士深切缅怀这位杰出的教育家、作家、翻译家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事业所做出的成就。
★采编素养科技期刊译文的年伟李■编辑加工与编辑要求 编辑加工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编辑加工是对审查通过的稿件进行反复推敲,认真核对,精心修改,科学编排,使之臻于完美,符合正式出版要求的过程。
它是使文稿转化为出版物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重点工序,对期刊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译稿的编辑加工与撰写稿的编辑加工相比有其共同之点,也有其独特之处。
它是在审稿基础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按照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要求,在内容上、文字上和技术上进行全面细致的加工整理,使之达到“齐、清、定”的要求。
1.学术内容的加工在学术内容方面,对撰写稿,要注意发现和纠正稿件中有关知识、技术内容和学术理论方面的错误,使稿件准确地反映研究过程,得出正确理论,充分表达其学术观点,从而提高其学术水平和价值。
而对译文的编辑加工,则要侧重审查译文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原文的学术观点、理论内容的技术水平,发现并校正其中的错误,确保译文忠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
2.文字表达的加工文字表达的加工必须通过文字加工来实现,没有抽象的、孤立存在的学术内容加工。
文字表达方面的加工是编辑加工的主体。
文字的加工润色是编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撰写稿的文字加工是对稿件进行增、删、改、调。
对那些论据不够充分、资料不够齐全的文章,编辑就要围绕论题增加新的内容,使文章主题鲜明,内容深刻,语言简洁,结构严谨。
而译文的文字加工则要把重点放在译文的文字表达水平上。
经过文字加工,在确保译文能准确反映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使文字尽量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语言简洁、行文流畅、通俗易懂。
如果是编译的稿件就需要对照原文检查其是否取舍合理,增删适当,编排科学,充分表达出作者的原意,要做到源于原文而高于原文。
期刊编辑加工能力浅析耿琚兰【内容提要】期刊要不断提高质量,必须从提高编辑人员的审稿能力入手,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基础,丰富的编辑专业知识是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保证,编辑学者化是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期刊编辑审稿能力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期刊生产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工序。
期刊编辑人员的审稿过程就是按照出版要求和有关规定,是对原始稿件的价值进行判断、评价 ,以决定对其取舍或修改。
在此过程中,期刊编辑人员的审稿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期刊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其中稿件水平的高低,而稿件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筛选这些稿件的编辑人员审稿能力的优劣,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是论文水平,而严格、细致、公正的评审是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
因此,期刊要不断提高质量,必须从提高编辑人员的审稿能力入手。
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提高编辑加工能力的基础文稿的语言是作者写作能力的具体反映,也是刊物读者选择阅读期刊的主要参数。
期刊的思想内容,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语言文字也许只是一种工具,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期刊编辑要做好期刊审稿工作,就必须先掌握好语言文字,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因为期刊编辑无论审稿、改稿还是校稿,都与语言文字紧密相连。
而期刊又起着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如果编辑审稿疏忽懈怠,使不合格的刊物流入社会,则会直接导致社会用字混乱,其危害是严重的。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
”为此,期刊编辑要练就过硬的文字功夫,要具有披沙拣金的眼力,又要具有妙手回春的笔力;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不合事理、不通顺的句子,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效地纠正文稿中的错误,最大限度地保证刊物的准确率,以保证语言文字通顺、流畅,表意准确。
在具体的编辑审稿中对文稿语言文字的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词要规范,词义要准确。
★编辑随笔■王林梅质量与编辑加工科技期刊的《最后一名女知青》 阎连科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人公娅梅是一位女知青,因无奈也因与农民张天元产生恋情而留在农村。
后来丧子的悲痛及商品大潮的冲击使她离开丈夫返城。
几年奋斗后成了大富婆,但她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孤寂,于是,她又回到当年生活过的乡村,想与丈夫重温旧梦,但丈夫却要与另一位女人离开乡村到城市去……。
科技期刊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中包括稿件的内在质量和表现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内在质量是科技期刊的核心,它主要通过选题、组稿和审稿等工作来实现。
表现质量则是取决于编辑加工、校对及印刷装订。
科技期刊编辑在内在质量和表现质量上都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编辑加工方面。
科技刊物的编辑加工是对稿件从学术内容、报道方向、文字表达和出版技术要求方面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以避免在报道方向上、学术内容上出现错误,使之准确、鲜明地、生动地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状况及作者的学术观点和科学成就,以达到指明方向,使读者获得教益的效果。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认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术内容方面的加工学术的内容方面的加工目的是通过对稿件的加工整理,发现和纠正稿件中有关知识、技术内容和学术理论方面的错误,使文章能准确地传播科学知识和技术,准确地反映研究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论证水平和学术价值。
但须指出:对学术论著来讲,首先学术加工的基础是作者所提供的材料(论据,包括事实、数据等)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对于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由于思想方法不正确或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即在判断、推理过程中没有对感性材料进行认真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因而所得结论不完全正确或完全不正确。
对这样的稿件编辑应针对稿件所涉及的内容,请有关专家审稿,请专家提出意见,从爱护作者积极性出发,将意见反馈给作者,对论据不足、论点不清、内容不太充实的稿件请作者补充、修改,修改后的稿件请原审人再审,决定取舍。
研究生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审稿研究生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审稿是保证学术文章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文将探讨研究生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的具体过程,并介绍合理的编辑和审稿标准,以确保学术研究的准确性、可信度和创新性。
一、研究生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研究生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稿件提交、初审、专家评审、修改、最终录用或退稿。
首先,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在线投稿系统提交给期刊编辑部。
然后,编辑部将进行初审,对稿件的格式、主题与期刊范围是否匹配进行评估。
初审合格的稿件将进入下一阶段。
在专家评审阶段,编辑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稿件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的目的是确保稿件在学术内涵、方法论和创新性等方面具有高质量。
评审结果通常包括接受、修订或拒绝等意见。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作者需要对稿件进行修改,并提交给编辑部。
最终录用或退稿的决定将由编辑部做出。
编辑部会根据修改后的稿件再次进行评估,并根据学术期刊的投稿政策最终决定是否录用。
被录用的稿件将进行最后的编辑和排版工作,最终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二、合理的编辑标准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可信度,研究生学术期刊应当制定合理的编辑标准。
首先,期刊编辑应确保在同一学科领域中保持审稿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专家评审应根据学术实力和道德情操,对稿件进行准确评价。
其次,编辑部应当确保稿件的学术准确性和逻辑性。
编辑应确保稿件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过程符合科学规范,并与学术文献和现有研究相契合。
此外,编辑还应留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层次,确保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最后,研究生学术期刊的编辑应鼓励学术创新。
优秀的研究成果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编辑部应鼓励作者通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结果,为学术界带来有价值的见解。
三、合理的审稿标准与编辑标准相似,审稿标准也是确保学术期刊质量的关键。
首先,审稿人需要具备相关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
这样才能准确评估稿件的学术质量。
其次,审稿人应保持公正和客观,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
解读学术期刊的审稿与编辑过程学术期刊是学术界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通过学术期刊的发表,研究者可以向同行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然而,学术期刊的发表并非一帆风顺,背后隐藏着严格的审稿与编辑过程。
本文将从学术期刊的审稿与编辑过程入手,解读其中的奥秘。
首先,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一篇学术论文提交到期刊后,首先会由编辑人员对其进行初步筛选。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论文的主题是否与期刊的定位相符,是否符合期刊的发表要求。
如果通过初步筛选,论文就会进入到审稿人的手中。
审稿人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是在该领域具有一定权威地位的学者。
审稿人会对论文进行详细的评审,包括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方法论、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对于论文的最终发表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审稿人的评审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
这时,编辑人员就需要综合各个审稿人的意见,做出最终的决策。
这个决策过程通常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环节,需要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判断力。
除了审稿人的评审意见,编辑人员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期刊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作者的学术背景与声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论文的最终发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并非只有审稿人的评审,还包括了编辑人员的综合决策。
在学术期刊的审稿与编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
比如,有些审稿人可能存在偏见或者主观意识过强的情况,导致对论文的评价不公正。
这时,编辑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保证审稿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此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与编辑过程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压力。
研究者通常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尽快发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然而,审稿与编辑过程需要时间来进行,这就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耐心与理解。
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与效率,一些学术期刊引入了双盲评审制度。
双盲评审是指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相互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学术期刊审稿与编辑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和传播的重要渠道,而学术期刊的审稿和编辑工作是保证学术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学术期刊的审稿和编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术期刊的审稿学术期刊的审稿是确保学术研究的品质和学术道德的重要环节。
审稿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封面检查:审稿人首先对提交的稿件进行封面检查,确保作者姓名、机构、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初步评审:审稿人进行初步评审,主要针对稿件的研究内容与主题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和要求、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估。
3.同行评议:审稿人会对符合初步评审标准的稿件进行同行评议。
这意味着将稿件送至其他专家学者进行匿名评审,以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审稿意见:根据同行评议的结果,审稿人需要提供详细的审稿意见,包括对稿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5.决策结果:最后,责任编辑根据审稿意见和评审结果做出最终决策,即接受、拒绝或要求修改。
有时,审稿人还可能提出其他额外的问题,如语言表达、结构清晰度等,以帮助作者进一步提高稿件的质量。
二、学术期刊的编辑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筹安排:责任编辑需要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稿件能够按时进行审稿和编辑,并做出相关记录。
2.稿件修改:根据审稿人的意见,编辑与作者密切合作,协助作者修改并改进稿件。
编辑需要关注稿件的逻辑结构、观点清晰度、语句表达等方面,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3.技术处理:编辑需要对稿件进行技术处理,包括文字排版、图片编辑、格式调整等工作,以保证稿件在出版过程中的质量和规范性。
4.语言润色:编辑需要对稿件进行语言润色,确保文中表达准确、流畅,免除拼写、语法或语句不通顺的错误。
5.审核修改:编辑需要审核作者对稿件的修改,并确保修改后的稿件符合原始审稿要求,并处理可能引发争议的修改问题。
6.终审工作:最后,编辑将修改后的稿件提交给责任编辑进行终审,以确保审稿和修改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
优化科技期刊编辑加工方法编辑加工是指编辑对审稿后决定录用的稿件或对送作者退修后确定录用的稿件,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和整理提高的过程的总称[1]。
随着期刊行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期刊编辑的年轻化,高学历和非编辑专业人员的相对增加,编辑加工的优化越发重要。
虽然大部分编辑人员的英语和学术专业能力强且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对编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对编辑加工的认识还停留在基本的整理格式、检查错别字、统一规范等工作上。
编辑加工过程的梳理与优化,能够促进编辑人员编辑技能的提升,少走弯路,从而提高期刊的质量。
编辑加工对期刊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编辑部有责任对期刊的质量进行把关。
一、高效的审稿减轻编辑加工的难度科技学术期刊都已执行三审制,《石油实验地质》采用的是原稿由责任编辑初审,主编复审,外审专家审稿后再由主编复审的审读制度(见表1)。
对原稿审读的准确与否,取决于各个审读环节专家的判断力和把控力,既影响期刊的质量又影响了编辑加工的难易程度。
(一)编辑部内部的审读。
在原稿送外审之前,由编辑部的责任编辑和主编对原稿进行初步把关,是把握期刊学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除了将不符合期刊内容和质量要求的文章退稿,将科学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等较强的文章送外审专家外,还有一部分文章虽然有较大的研究成果或创新性,但出现了多处逻辑性方面的不足,这时候就需要直接返给作者退修,以减少外审专家的工作量和后续编辑加工的工作量。
(二)外审专家的选择。
外审专家是审稿的一个重要环节(见图1),外审专家的意见是鉴定稿件质量和编辑部决定稿件录用与否的重要依据[2]。
编辑部平时要跟踪、关注期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向,了解都有哪些相关的专家在该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并对已经审理过稿件的审稿专家的信息进行统计,建立专家数据库。
对于经常提供没有多大价值或意见不太准确的专家,在以后选择审稿专家时,应尽量避开。
有些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如果审稿专家没能够给出精准的审稿意见,就会给接下来的编辑加工制造很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