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开环聚合(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
- 格式:ppt
- 大小:872.50 KB
- 文档页数:15
开环聚合反应rop开环聚合反应(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简称ROP)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反应,主要用于合成各种聚合物。
此反应主要涉及环状预聚物,在聚合过程中,环状预聚物打开并形成线性聚合物。
这种聚合反应通常在特定的催化剂或引发剂存在下进行。
ROP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
它被用于生产各种聚合物材料,如塑料、纤维、橡胶等。
这些聚合物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环聚合反应的主要步骤包括:1.环状预聚物的制备:首先,合成或分离出所需的环状预聚物。
这些预聚物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单体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分子。
2.引发剂的选择和添加:选择适合于开环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并按照所需的反应条件和聚合物分子量来添加。
引发剂是能够引发聚合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自由基、阳离子或阴离子。
3.聚合反应的启动: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环状预聚物开始发生开环反应,产生具有线性结构的聚合物链。
这个过程是逐步进行的,每次开环反应都会产生一个新的自由基端基,这个端基可以与另一个预聚物分子反应,使聚合反应持续进行。
4.终止和后处理:当所有的环状预聚物都被打开并转化为线性聚合物后,聚合反应终止。
此时,需要对聚合物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洗涤、干燥、加工等,以得到所需的最终产品。
开环聚合反应的优点包括:1.能够合成各种不同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2.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体单元合成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质的聚合物;3.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和环境保护;4.可以通过调节引发剂的种类和浓度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总的来说,开环聚合反应是一种高效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聚合方法。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对单体和催化剂的选择性要求较高,有时需要进行复杂的分离和纯化过程等。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改进和完善开环聚合反应的效率和可控性,以实现更多新型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和应用。
第六章 开环聚合开环聚合属于链式聚合,单体为环化合物,包括环醚、环缩醛、内酯、内酰胺、环硅氧烷等。
7.1 总论7.1.1 环单体的聚合活性环单体的聚合活性由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共同决定。
1. 热力学因素即环单体和相应的线形聚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它与环大小、成环原子和环的取代基相关。
1) 环烷烃的稳定性:环烷烃进行开环聚合的热力学可行性顺序为:三元环、四元环>八元环>五元环,七元环>六元环。
2) 环的取代基:取代基的引入使聚合热增加、熵变增加,总体使开环聚合可能性降低。
3) 单环单体和多环单体:多环单体的环张力会有所增加,使开环聚合可能性增加。
如8-氧杂[4,3,0]环壬烷,反式的可开环聚合。
4) 成环原子:对于内酯而言,六元、七元环内酯可聚合,而五元环内酯则不可;环三硅氧烷的聚合活性高于环四硅氧烷。
2. 动力学因素环烷烃没有易受活性种攻击的键,因此动力学上仅环丙烷衍生物可进行开环聚合,并且仅能得到低聚物。
环醚、内酯、内酰胺等环单体,因有亲核或亲电子部位,易开环聚合。
7.1.2 开环聚合机理和特征 1. 聚合机理开环聚合的引发剂为烯烃聚合进行离子型聚合所用的引发剂,引发反应包括初级活性种的形成和单体活性种的形成。
大多数阳离子开环聚合的链增长是通过单体对增长链末端的环状阳离子的亲核反应来进行的,其中的Z 基团为C-O (环醚)、C-N (环氮化合物)、Si-O (环硅氧烷)、酯键和酰胺键;而阴离子聚合的链增长则是增长链末端的阴离子对单体的亲核反应,Z 基团为RO -(环醚)、COO -(内酯)和Si-O -(环硅氧烷)。
;一般情况下,开环聚合的增长链末端带电荷,进行链增长的单体是中性的。
但是,开环聚合还有另一种链增长方式,即所谓的活化单体机理,增长链末端不带电荷,而单体是离子化的,如己内酰胺的阴离子聚合。
2. 开环聚合的基本特征Z-++Z单体加到增长链上进行高分子链的生长;聚合度随转化率增加缓慢,但是在许多场合下呈线性关系;溶剂对聚合反应影响同烯烃的离子聚合;动力学表达式通常类似于链式聚合,特别是活性聚合;许多开环聚合的单体平衡浓度较高,即临界聚合温度较低。
第五章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化学计量聚合(Stoichiometric calculation Polymerization):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环状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第六章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与引发剂经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
具体的说,采用具有配位(或络合)能力的引发剂、链增长(有时包括引发)都是单体先在活性种的空位上配位(络合)并活化,然手插入烷基—金属键中。
配位聚合又有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之称。
定向聚合(Stereo-regular Polymerization):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等),只要它是经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定向聚合。
定向聚合等同于立构规整聚合(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tion)。
Ziegler-Natta聚合(Ziegler –Natta Polymerization):采用Zigler-Natta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
立体异构(Stereo-isomerism):分子中的原子的不同空间排布而产生不同的构型。
可分为光学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
构型(Configuration):是由原子(或取代基)在手性中心或双键上的空间排布顺序不同而产物的立体异构。
构象(Conformation):构象则是对C-C单键内旋转异构体的一种描述,有伸展型、无规线团、螺旋型和折叠链等几种构象。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聚合度(DP、X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
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
即。
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
第七章开环聚合一、课程主要内容开环聚合概述;开环聚合的特征;环状单体的种类及其聚合能力;环醚的开环聚合。
对第七章内容作一般了解。
二、习题与答案本章试题有基本概念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㈠基本概念题⒈开环聚合:开环聚合是指具有环状结构的单体经引发聚合后将环打开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类聚合反应。
⒉环醚:环中含有醚键-O-的环状化合物称为环醚。
⒊环氧化合物:三节环醚又称为环氧化合物或氧化烯,如环氧乙烷又称为氧化乙烯,环氧丙烷又称为氧化丙烯。
⒋环缩醛:在环中含有-CH2O-基团的环状化合物。
⒌内酯:环中含有酯基-COO-的环状化合物,称为内酯或环酯。
⒍内酰胺:环中含有酰胺基-CONH-的环状化合物,称为内酰胺或环酰胺。
㈡填空题⒈环状类单体主要有环醚类、环酰胺类、环酯类和环烯烃等几类。
⒉环醚单体主要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氧杂环丁烷、3,3’-二氯甲基氧杂环丁烷、和四氢呋喃等。
⒊环氧化合物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等。
⒋环缩醛有三聚甲醛和四聚甲醛。
⒌含硅的环状化合物有1,1’,3,3’,-四甲基-1.3-二硅环丁烷和2,2’,4,4’,6,6’,8,8’-八甲基-2,4,6,8-四硅氧杂环辛烷(D4) 。
㈢简答题⒈写出开环聚合反应简式、聚合机理,并写出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聚合反应简式?答案:开环聚合反应简式可表示如下[ R Z ]nn RZ在环状单体中,R为烷基,Z为杂原子:O,S,N,P,Si或-CONH-,-COO-,-CH=CH-基团等。
绝大多数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是按离子型聚合机理进行的,有少数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是按水解聚合机理进行的。
环氧丙烷进行开环聚合的聚合反应简式为141142CH 3CH 2 CH O n CH 2CH CH 3[]nO⒉ 简述环状单体的种类及其聚合能力答案:环状单体的聚合能力与其结构有关。
环烷烃的聚合能力较低,环烷烃中的碳原子被杂原子如O 、S 、N 取代后,则这些杂环化合物的聚合能力变大,它们在适当的引发剂作用下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第五章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化学计量聚合(Stoichiometric calculation Polymerization):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环状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第六章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与引发剂经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
具体的说,采用具有配位(或络合)能力的引发剂、链增长(有时包括引发)都是单体先在活性种的空位上配位(络合)并活化,然手插入烷基—金属键中。
配位聚合又有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之称。
定向聚合(Stereo-regular Polymerization):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等),只要它是经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定向聚合。
定向聚合等同于立构规整聚合(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tion)。
Ziegler-Natta聚合(Ziegler –Natta Polymerization):采用Zigler-Natta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
立体异构(Stereo-isomerism):分子中的原子的不同空间排布而产生不同的构型。
可分为光学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
构型(Configuration):是由原子(或取代基)在手性中心或双键上的空间排布顺序不同而产物的立体异构。
构象(Conformation):构象则是对C-C单键内旋转异构体的一种描述,有伸展型、无规线团、螺旋型和折叠链等几种构象。
8开环聚合开环聚合8.1 开环聚合概述8.2 开环聚合单体及聚合活性8.3 开环聚合实例8(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8.1开环聚合概述开环聚合:环状结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开环后聚合,形成线形聚合物。
R 为烷基,X 代表环状单体中的官能团,如O 、N 、S 等杂原子,主要单体有环醚、环缩醛、环酯(内酯)、环酰胺(内酰胺)、环硅氧烷等。
开环聚合与缩聚反应相比,无小分子生成;与烯烃加聚相比,无双键断裂8.1开环聚合概述开环聚合的推动力:环张力的释放开环聚合的机理:大部分属离子聚合(连锁),小部分属逐步聚合开环聚合的单体:环醚、环缩醛、环酯、环酰胺、环硅氧烷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己内酰胺、三聚甲醛等的开环聚合都是重要的工业化开环聚合反应。
XCmX: O, N, S, -COO-, -CONH-, -CH=CH-m=3, 4, 7 容易聚合; 5,6 相对较难,但交酯型6元环可开环聚合8. 2 开环聚合的单体聚合活性聚合活性:热力学+动力学ΔG =ΔH -T ΔS热力学:能否开环及聚合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单体环和聚合物线性结构的相对稳定性8. 2 开环聚合的单体聚合活性环的张力键角张力构象张力跨环张力单体环的稳定性与环的张力相关键的变形程度愈大,环的张力愈大,稳定性愈低,愈易开环聚合。
8. 2 开环聚合的单体聚合活性环烷烃8. 2 开环聚合的单体聚合活性杂环中杂原子提供了引发剂亲核或亲电进攻的位置,比环烷烃更有利于开环聚合;一般而言3,4 > 7,8,9 > 7,5 > 6杂环聚合能力与环中杂原子有关1. 少量环烷烃可以开环聚合2. 杂环比环烷烃更易开环聚合3. 对于所有的环,取代基的存在不利聚合8. 2 开环聚合的单体聚合活性8.3 实例环醚的开环聚合-聚醚的制备单体: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四氢呋喃等。
聚合机理:3 元环单体,阴离子、阳离子、配位聚合4, 5, 6元环单体,只能阳离子机理水溶性高分子,不管分子量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