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2.92 MB
- 文档页数:42
托物言志答题方法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通过描述某一物体或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志向。
以下是托物言志的答题方法:
1. 确定托物:首先,确定文本中作者所托之物是什么。
这通常是一个具体的物体或景象,它可能具有某些特征或象征意义。
2. 分析物的特征:描述和分析所托之物的特征,包括它的外观、性质、用途等。
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言志所指。
3. 联系言志:将所托之物与作者的言志联系起来。
这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言志所在。
4. 表达技巧:托物言志通常涉及一些表达技巧,如比喻、象征、拟人等。
了解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深入理解作者的言志表达方式。
5. 体会情感:在托物言志的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往往蕴含其中。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言志所在。
6. 领悟主旨:最后,领悟文本的主旨,即作者通过所托之物要表达的思想或志向。
这是对整个文本的总结和升华,有助于全面理解作者的言志所在。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托物言志的文本,并从中获得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植物45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植物450字作文篇1绿叶,是她衬托着花儿的美丽。
我喜欢绿叶,因为她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春天,绿叶用它的小小的“养料加工场”进行光合作用为花儿输送养料,当花儿吮吸甜美的甘露时,绿色的叶子欣慰地笑了。
夏天,绿叶衬托着花儿,使她更加清丽动人。
当倾盆大,雨下起时,绿叶拼命地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花儿,不让她凋谢。
秋天,果实熟了,树叶枯了。
当他充满忧愁正留恋这美丽的世界时,他看到了身边辛勤培育出的果实,枯黄的叶子又一次欣慰地笑了。
生命将终,它没有留恋,没有悲伤,想着自己培育出的果实,带着满腔欢喜欣然离开人世。
我喜欢绿叶,因为绿叶就是老师。
老师辛勤培育着“花朵”。
当我作业做错时,老师总是辅导我;当我学习退步时,老师总是耐心帮助我;我跌倒时,老师又伸出温暖的手扶我上路。
是老师在我失失败时给予我关心和帮助。
我在一次次挫折前,又是老师您,用慈祥的目光与和蔼的面庞鼓励我找回自信和勇气,我才得以成功。
老师,没有腰缠万贯的财富,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以两袖清风为高洁,以桃李满天下为富有。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电影明星的风采,没有奥运冠军的金杯,可她们为了塑造建设祖国的栋梁,在简陋的校舍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播洒知识的种子直到两鬃白霜。
老师是绿叶,学生是花朵,老师辛勤地呵护让我们更加鲜艳,可是绿叶却枯萎了。
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也是伟大的。
这个微风习习,皓月当空的夜晚,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片绿叶……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植物450字作文篇2梅的生命力旺盛,不讲条件好坏,不论环境优劣,小院里、山坡上、悬崖边,都有她顶天立地的身影。
改革家王安石称她“凌寒独自开。
”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赞梅诗更是脍炙人口,令人叫绝:“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黄。
”而卢梅玻似乎对梅有独特感受,他说:“梅雪争春未有降。
”“有梅无雪不精神。
以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作文一、松之形。
1.1 松,那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你看它,树干笔直且粗壮,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稳稳地扎根在大地之上。
那树皮粗糙得很,像是岁月给它刻下的深深印记,一道道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无数风雨。
1.2 松针呢,细细长长的,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小剑。
它们可不是软趴趴的,而是坚硬无比,每一根都精神抖擞地指向天空。
这松针啊,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远看就像一团团绿色的云朵挂在枝头,近看又像是精心排列的绿色小士兵,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松之性。
2.1 松的坚韧是出了名的。
不管是在悬崖峭壁之上,还是在贫瘠的山岗之中,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立足之地,它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瘦土出松柏”,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凸显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它可不会挑肥拣瘦,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欢腾。
2.2 松还特别耐寒。
冬天,当其他的树木都被冰雪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松却依然傲然挺立。
那漫天的大雪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披风,它在风雪中泰然自若,一点都没有屈服的样子。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它就像一个硬汉,任你严寒如何肆虐,我自岿然不动。
2.3 松的奉献精神也值得称赞。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木材,那木材坚实耐用,是建造房屋、打造家具的好材料。
而且,它还能美化环境,无论是在公园里,还是在山林间,有松的地方就有一抹清新的绿色。
它就像一个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不求回报,只是一个劲儿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三、松之喻。
3.1 松就像那些在困境中坚守的人。
比如说那些在偏远山区默默支教的老师们,他们所处的环境就如同松生长的贫瘠之地,但是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他们就像松一样,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3.2 松也是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的象征。
战士们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退缩,就像松在风雪中坚定地站着一样。
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奉献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呀,就像是给物品赋予灵魂,让它替你说话呢。
比如说梅花吧。
你看那梅花,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开放。
你写梅花的时候,可不是光说它的花瓣多好看,颜色多鲜艳。
你得把自己的志向和情感通过梅花表达出来。
像梅花在那么冷的天还能盛开,这就好像我们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能退缩呀。
你可以写“梅花啊,你在冰天雪地中笑得那么灿烂,你一点都不怕冷,你是在告诉我,不管生活给我多大的挑战,我也要像你一样,傲然挺立。
”这就是托物言志啦。
再说说竹子。
竹子长得直直的,一节一节的。
你可以写“竹子呀,你怎么就长这么直呢?还一节一节的,就像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每一节都是一个成长的阶段,不能弯曲,要向着天空直直地生长。
”这样,竹子就不仅仅是竹子了,它成了你表达志向的小助手。
那怎么才能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呢?你得先好好观察这个东西。
就像看小蚂蚁,你得看它们怎么搬东西,怎么排队。
要是你想托蚂蚁来言志,你看到它们那么小却能搬动比自己大很多的东西,你就可以说“小蚂蚁啊,你小小的身躯有着大大的力量,我也要像你一样,虽然我可能很渺小,但只要努力,就能完成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
”然后呢,要找到这个物和你的志之间的联系。
不能乱联系哦。
比如说石头,石头很坚硬,你可以联系到自己的内心要像石头一样坚强,面对外界的压力不动摇。
你不能说石头圆滚滚的,我要像石头一样胖,这就不对啦。
托物言志的作文就像是一场和物品的对话。
你把自己的心里话通过这个物品说出来,让读者看到这个物品就明白你的想法。
这可比直接说自己的志向有趣多啦,就像是给你的志向穿上了一件可爱的小衣服,让它变得更吸引人呢。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哇塞,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可真是太有意思啦!首先呢,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那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仔细观察你所选择的物品,抓住它的特点,然后把这些特点和你想要表达的志向、情感联系起来。
在描写物品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地描述它的外观,要深入挖掘它的内在意义,让它变得有灵魂。
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不要干巴巴地叙述,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
哎呀,这可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呢!但只要用心去做,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啊,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呀!就像盖房子一样,根基要打牢。
你得确保你的“物”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是虚构的或者夸张的,不然就会让人觉得不可信。
而且你的志向和情感也要和“物”紧密结合,不能生硬地套上去,否则就会显得很突兀。
只有这样,你的文章才能稳稳地立住,不会让人觉得摇摇欲坠。
那托物言志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啦!无论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呀。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呢,能够让抽象的志向和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且通过对物品的描写,还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枯燥乏味。
这多好呀!比如说,有一篇文章写的是《白杨礼赞》,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哇,那白杨树挺拔、坚强的形象,不就和抗日军民的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吗?让人读了之后,对那种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魅力呀!总之呢,托物言志是一种非常棒的写作方法,它能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内涵。
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这种方法,用它来写出更多精彩的文章!。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篇一: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一、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
二、区别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
当然,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
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追求,针对自己,如《爱莲说》是作者借莲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情指作者对人对物的感情,多因外物引起,也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如《荔枝蜜》就是通过对蜜蜂的赞美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的;人是对人物形象而言的,如千里马喻人才。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特指通过对物事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它在文学、文化、哲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是一种通过形象化的叙述方式来传达思想和价值的方法。
在文学创作中,托物言志是常见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和抒发,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事物进行表达,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红楼的描写,表现出自己对于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悲凉。
托物言志在文化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在现代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手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通过对外星世界的描写,表达了对环保、和平、自由等价值观的追求。
在哲学领域,托物言志也是一种常用的表述方式。
例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通过对城市和家庭的描绘,来探讨政治的本质和价值。
而汉代的老子则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来表现出他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总之,托物言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和抒发,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它在文学、文化、哲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表达方式。
- 1 -。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作文篇一《那棵老槐树》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
这棵老槐树,年龄得比我爷爷还大呢,树干粗得我两只胳膊都抱不过来。
这老槐树啊,皮是那种糙糙的,一块一块的,像是穿了一身龟裂纹的盔甲。
我小时候调皮,老想爬上去,可每次一抱那树干,那粗糙的树皮就像砂纸一样磨我的脸,特别扎,回家就被老妈说脸像个小花猫似的。
它的枝丫倒是伸展得很开,就像一只大手,想要抓住天空。
夏天一到,满树都是茂密的叶子,那叶子油绿油绿的,像是打了一层蜡。
这树荫可大啦,整个院子有一半都能被罩住。
每到午后,我就会趁着爷爷奶奶午睡,偷偷溜到树底下。
那时候感觉整个世界就这一小块地最凉快。
我会带上我的小画本,往地上一坐就开始画画。
有一回我想画这老槐树,左看看右看看,越看越觉得这老桑树像个很有故事的老爷爷。
我画树干的时候被那树皮的纹理难住了,怎么画都画不出那种粗糙的感觉。
后来我灵机一动,用橡皮擦出一点点痕迹来模拟那树皮的凸起,嘿,还真像那么回事。
我还喜欢从树上找那种断掉的小枝丫,拿在手里当成宝剑。
我想象自己是个大侠,而这老槐树就是我的秘密基地。
有时候挥舞宝剑太激动了,就会不小心打到旁边老妈晾着的衣服,当然这时候就必定会招来老妈的一顿批评。
这老槐树默默的在院子里,风吹来的时候,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自言自语。
它不畏风雨,也不在乎我们这些小孩子的折腾。
我觉得这老槐树就像我们家的守护者,虽然它不能说话,但一直静静地陪着我们。
老槐树虽老,却是如此生机勃勃,我也要像老槐树一样,稳稳地扎根,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磨磨蹭蹭。
篇二《阳台上的多肉》我家阳台上养了一堆多肉。
多肉这玩意儿,小小的,肉嘟嘟的,看着就特别招人稀罕。
这些多肉颜色那叫一个多样。
有翠绿翠绿的像一颗颗小翡翠的,还有那种顶端泛红像化了淡妆的小姑娘似的。
它们的叶子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
有些是那种像莲花似的形态,层层包裹着中心,要是大点的个头,那简直像一朵盛开在盆里的绿色莲花。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100字左右的片段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思想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可以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载体。
一次夏日的午后,我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一棵老树。
那棵树已经有数十个春秋了,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就像这棵老树一样,我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历经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老树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中,它毫不动摇地支撑着自己的身体。
这让我想到,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扎根于自己的信念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正如老树一样,我们也需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迈向成功。
在这个喧嚣和忙碌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迷失了自己,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那棵老树在我眼中是那么平凡,但它却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
它的存在让我意识到,人生需要有耐心和坚持,需要感受和珍惜当下,而不是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功与物质。
通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的意义。
那棵老树成为了我的倾诉对象,它给予了我力量和勇气,让我
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从现在起,我将以老树为榜样,扎根于自己的信念中,坚定地追求梦想,并且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方法一、了解托物言志的概念。
宝子,咱得先知道啥是托物言志呢。
简单说呀,就是作者通过描写一个事物,像什么花呀、树呀、小动物之类的,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情感。
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写梅花,他可不是光说梅花好看,他可能是想借着梅花不怕冷、在寒冬里还能盛开的特点,来说自己也像梅花一样,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坚强面对呢。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小秘密啦。
二、找文中描写的事物。
咱读这类散文的时候呢,首先就得把作者描写的那个东西找出来。
你就像个小侦探一样,在文章里到处看看。
比如说这篇文章写的是竹子,那你就把所有描写竹子的句子都划出来。
看它是怎么写竹子的外形的,是又高又直呢,还是细细弱弱的;再看写竹子的颜色呀,生长环境呀这些。
这都是很重要的线索呢,就像拼图的小碎片,咱得先把它们都找齐咯。
三、分析事物的特点。
找到描写的事物了,那咱就得分析分析它的特点啦。
还是拿竹子来说,要是文章里写竹子在狂风里也不会被吹倒,那这就是它坚韧的特点。
要是说竹子一节一节的,很有秩序,那这可能就是它有节制或者有规律的特点。
咱得把这些特点都琢磨透了,这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你只有知道它有啥特点,才能知道作者为啥要写它呢。
四、体会作者的志向或情感。
这一步可关键啦,宝子。
当我们知道了事物的特点后,就得想想作者想借这个事物表达啥。
如果竹子有坚韧的特点,那作者可能就是想表达自己也想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啥挫折都不放弃。
或者作者在官场不顺,看到竹子自由自在生长,就想表达自己向往自由、不受拘束的情感。
你得把自己代入到作者的情境里去感受,就像你穿上作者的鞋子,走他走过的路,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思啦。
五、关注文章的其他元素。
除了上面那些,咱也不能忽略文章里的其他东西哦。
像文章的标题呀,有时候标题就已经暗示了作者要托物言志的内容。
还有文章里的一些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就像小信号灯一样,直接告诉你作者的情感走向呢。
再有就是文章的结构,它是怎么引出这个事物的,又是怎么把这个事物和自己的志向联系起来的,这些都要好好看看。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的作文篇一《老槐树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打我记事起,它就威风凛凛地站在那儿了。
老槐树可粗了,我和小伙伴两三个人才能合抱住。
树干是那种深褐色,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汉的皮肤,上面布满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
它的树冠超级大,像一把巨大无比的绿伞。
到了夏天,那枝叶茂密得快要把天空都给遮住了。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热得呀,就像个大火炉。
屋里的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乎乎的。
这时候,老槐树就成了全院人的救星。
我跑到槐树下,一屁股坐在那盘曲的树根上。
树根有些疙疙瘩瘩的,坐起来却挺舒服。
抬头往上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星星点点的,就像满地的碎金子。
奶奶拿着蒲扇也走来了,坐在板凳上跟我说着老槐树的故事。
她说这老槐树啊,比她的年纪还大呢。
在过去那些穷日子里,槐花开了,大家就把槐花摘下来,做成槐花饼。
虽然没什么油,但那也是美味。
奶奶讲得绘声绘色,我仿佛都能闻到那槐花饼那香甜的味道了。
我瞅着老槐树的树干,突然觉得它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老朋友。
它在这儿站了那么多年,不管风雨还是炎热,总是给大家遮风挡雨,提供阴凉。
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像家里的一员,见证着家里的喜怒哀乐。
老槐树不是什么名贵的树种,它就那么朴实地立在院子里。
可是它却有着一股坚毅的劲儿,就像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有着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给别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又一个夏天快来了,那老槐树下,肯定又会充满着欢声笑语。
篇二《那盆仙人掌》在我家的窗台上,放着一盆仙人掌。
它长得真不怎么起眼,矮墩墩的,浑身还都是刺。
刚看到它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喜欢它。
别的花花草草都是枝叶翠绿,花朵娇艳的。
可这仙人掌就像一个小怪物,灰绿灰绿的,身体还一节一节的,每一节上都顶着一堆尖尖的刺。
有一次我不小心碰了一下它,那刺扎进我的手指,疼得我是龇牙咧嘴的。
从那以后,我就更嫌弃它了。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养多肉植物。
我从花店买回来好几盆可爱的多肉,把它们精心地摆在窗台最显眼的地方。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一、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内涵。
1.1 借景抒情呢,就是咱们看到周围的景色,心里头有啥想法或者情绪,就借着这景色给表达出来。
比如说啊,您瞧见那秋天的落叶了吧,一片一片地从树上落下来,这时候您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凄凉,那您把这种凄凉的感觉写出来,这就是借景抒情。
这景色就像是个导火索,一下子把您心里头那些个感情给点着了。
1.2 托物言志呢,就是咱们找个东西,然后通过描述这个东西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
就像那竹子,笔直笔直的,中间还空心,咱们就可以说它象征着人要正直,而且内心要虚怀若谷,这就是托物言志。
这东西啊,就像是个代言人,替咱们把心里想的那些高尚的东西给说出来。
二、如何运用在作文里。
2.1 找景找物。
咱们先得找好景或者物。
这可不能瞎找,得找那种能引起咱共鸣的。
比如说您要是想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您可以找那悬崖上的松树。
那松树啊,就长在那石头缝里,土都没多少,可它还长得郁郁葱葱的。
这就是个很好的素材。
您看,这景或者物一找对,这文章就有了个好的开头。
2.2 细致描绘。
找好了就得好好描绘。
还说那松树,您可以写它的根,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着石头,不管风吹雨打,就是不松劲儿。
它的树干啊,虽然不粗,但是笔直,树皮粗糙,就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这叶子呢,绿得发黑,像针一样,在风中摇曳着,好像在向大自然示威呢。
您把这些细节都写出来,读者就能在脑海里有个清晰的画面,就像看电影似的。
2.3 抒情言志。
描绘完了,就得把自己的情啊志啊给加进去。
就说这松树,您就可以写“看着这松树,我就想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人。
我也要像这松树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向上生长。
”这一下子,文章的主题就升华了,不再是单纯地描写松树,而是通过松树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三、优秀范例展示。
3.1 比如说写荷花。
“那池塘里的荷花啊,可真是美极了。
荷叶田田,像一个个大圆盘,铺在水面上。
荷花呢,有的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经盛开了,花瓣洁白如雪,中间的花蕊嫩黄嫩黄的。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关于小草的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关于小草的作文篇1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
春天了,它们从睡眠中醒来,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
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相握。
草以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那嫩嫩的令人惊喜的一点新绿在慢慢变大变浓,再染成一片片浓碧,然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了大地。
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在绿色中变得诗意葱茏,一片片恬然无声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远山被这种神秘的春之手点拨着,草色驱走了山脊上的灰暗,将大山渲染得绿意盎然。
草的呢喃是那么柔和,深情地回应着大地母亲的爱抚和呼唤,它们日生夜长,日益繁茂。
那片片叶茎,在风的细语中悄悄地抻大抻长,宛如一支春之曲,被一株株绿色的生命体酣畅地吟唱。
它们的花瓣在阳光下层层地舒展着,轻轻地绽放,一朵又一朵,发出难以觉察的声音,一如被神所藏匿的天籁。
我迷恋地一遍遍地行走在初春的大地上,倾听着植物生长的声音,倾听着大地的呼吸喘息,就像去探望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一样。
翠绿的茵陈草是最先长上来的。
它们争着在山坡上、河岸边的泥沙地里,冒出了毛绒绒的团状幼苗。
接着,蒲公英也出来了、长得漫山遍野。
那黄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在风中飘姑朵花,狗尾巴草……我最初接触的小草,是从茵陈草开始的,它给了我太多的儿时记忆。
在我的家乡,父亲是个乡镇医生,每年都会依据季节和草药药性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回不同的药材来。
每年最先采摘的,就是茵陈草了。
那时父亲经常领着我,在大地上寻觅这种小草,我一看到他们就在心里产生一种欣喜,并对它们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我们家虽然生活艰难,但父亲的诊费通常很低,对待贫困的患者有时还会无偿地赠送,我的这位贫穷的邻居才得以长久地喝下去,后来他们病好了,成了我们家的好朋友,父亲的许多贫穷好友就是这样结交下来的。
长大后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篇文章,说三国时代的吴国人董奉隐居匡山,为人治病不取财,重症愈者植杏树五株,轻者一株,多年后医人无数,得杏树十万课,蔚然成林,被后人传为佳话。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小编收集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什么托物言志的?“托物言志”。
即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
它与“借景抒情”不一样,“借景抒情”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而“托物言志”的作文中,事物本身已经具有备人的情感和理念。
“托物言志”作文的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二、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注意事项:1、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
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
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
2、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
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谴,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2、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
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
4、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
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
三、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范文:《青松》春天来了,蒙蒙的春雨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
松树以在春雨的哺育下开了花,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开在枝头,迎着温暖的春风笑着。
笑着。
夏天到了,雷雨交加,松树在风雨中挺立,那一片片绿得发亮的叶子还仍然在枝头欢笑着,那风雨中一声声清晰而动听的声音,像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一样。
令我肃然起敬。
我爱青松,更爱它那种精神。
秋天到了,白花凋零,绿草荣枯。
有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光了,而松树却的秋天的风雨中舒展着它的枝叶,它的叶子像一根根,一束束细长的针,在瑟瑟的秋风中摆动着,好象在说“我不怕风”。
托物言志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托物言志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你看啊,这世间万物,那可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就好比那石头,普普通通地躺在那儿,你说它有啥特别的?嘿,可别小瞧了它!石头它坚硬啊,任凭风吹雨打,它就是稳稳当当的。
咱要是写文章,把自己比作那石头,不就表示咱坚定如石,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嘛!这就是托物言志呀。
再说说那小草,小小的一棵,多不起眼。
可它生命力顽强啊,不管在哪儿,都能努力生长。
这不就跟咱很多人一样嘛,虽然平凡,但有着顽强的斗志,绝不轻易放弃。
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小草身上,那多生动形象。
托物言志,不就是找个东西来代表咱的心思和志向嘛。
就像那高飞的鸟儿,咱可以把对自由的向往寄托在它身上;像那奔腾的河流,咱可以把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跟它联系起来。
这多有趣啊!你想想,要是咱直接说自己多么坚定、多么勇敢,多无趣呀,谁爱听呢?可要是通过一个具体的东西来表现,那效果可就不一样啦。
就好比说,咱写自己像那棵在悬崖边倔强生长的松树,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咱的坚韧不拔。
而且啊,托物言志还能让文章变得丰富多彩。
本来可能干巴巴的几句话,有了所托之物,立马就鲜活起来了。
你可以详细地描写这个东西的样子、特点、生长环境等等,让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说写梅花,咱可以写它在严寒中绽放,那美丽的花朵,那扑鼻的香气,多吸引人啊。
然后再引申到自己,说自己也像梅花一样,不畏艰难,在困境中依然能绽放光彩。
这不就把自己的志向说得明明白白了嘛。
还有那太阳,光芒万丈,给万物带来温暖和光明。
咱要是把自己的爱心、善良比作太阳,那多形象啊。
读者读起来,也会觉得特别有感染力。
总之呢,托物言志就是个特别好用的方法,能让咱的文章变得有意思又有深度。
咱可得好好利用起来,把咱的心思和志向通过那些各种各样的物给表达出来。
别再光干巴巴地说些大道理啦,找个合适的物,让它帮咱说话,那效果绝对杠杠的!你说是不是呢?。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那棵老榆树》在我老家的院子后面,有一棵老榆树,它那粗壮的枝干和繁茂的叶子,就像一把大伞撑在那里。
这棵老榆树啊,那可是有些年头了,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在那。
它的树干可粗啦,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上面还有着粗糙的纹理,就像爷爷脸上的皱纹一样。
每年春天,它就像是和春天约好了似的,准时地长出嫩绿的叶子,那叶子小小的、圆圆的,可爱极了。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在这棵榆树下玩耍。
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我就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树下,享受着它带来的阴凉。
我常常仰着头,看着那些叶子在风中摇晃,它们好像在互相说着悄悄话呢。
偶尔会有小鸟飞过来,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跟老榆树聊天。
我呢,就在树下玩着各种小游戏,比如用小石子在地上画画,或者拿个小树枝假装是宝剑,挥舞来挥舞去的,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我突发奇想,想要爬到树上去看看。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树枝上,坐在那里感觉自己就像个大王一样。
可是过了一会就害怕了,不敢下来,最后还是爷爷把我抱了下来,还笑着说我调皮。
从此,我就对这棵老榆树又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了,去了外地读书,很少有机会再回到那棵老榆树身边。
但是它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想起它,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
那棵老榆树,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却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成长,就像一个忠诚的伙伴。
现在,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它依然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和我的成长。
我希望它能一直这么坚强地活下去,永远陪伴着我。
这不就是托物言志嘛,老榆树虽然普通,却承载着我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呀。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
《那盆绿萝》
我家里有一盆绿萝,长得特别茂盛。
记得最开始把它带回家的时候,它就那么小小一盆,叶子也不是很多。
我把它放在书桌上,想着要好好照顾它,让它茁壮成长。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先看看它,给它浇点水,有时候还会跟它说说话,虽然知道它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好玩呀。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这盆绿萝越来越有生机了。
它的叶子变得又大又绿,藤蔓也开始长长,垂下来特别好看。
它就像是知道我对它的关爱一样,努力地生长着。
有一次,我在书桌上写作业,写得有些烦躁的时候,一抬头就看到了它那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闪着光。
那一瞬间,我感觉心情顿时好了很多,看着它,就好像它在给我加油打气呢。
我心想,这小家伙还挺能安慰人的啊。
我仔细地观察过它的藤蔓,它们弯弯曲曲地生长着,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在随意地玩耍。
有的藤蔓还会绕着旁边的东西,仿佛是在寻找依靠。
它的叶
子也是形态各异,有的大,有的小,上面的脉络清晰可见,就像一幅幅小小的地图。
现在,这盆绿萝已经成为家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它静静地陪伴着我,我开心的时候,它好像也在跟着我开心;我不开心的时候,它就默默地陪着我。
嘿,这盆绿萝可不就是在用它的方式告诉我:要像它一样,不管环境如何,都要努力地生长,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呀。
以后,我依然会好好照顾这盆绿萝,看着它一直生机盎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