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氯化铵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溶解度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溶液的结晶
(1)定义:溶质从 溶液 中以 晶体 的
形式析出的过程。
(2)常见的结晶方法:
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小
的固体物质;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晶)——适于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的固体物质。
3.应用: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_冷__却__热__饱__ _和__溶__液__(_或__降__温__结__晶__)___法除杂。
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法除杂。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 2.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
三、气体溶解度
1.定义:在 一定温度 、 一定压强 时
,某气体在1体积水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
所溶解的体积。 2.影响因素(外因): 温度 和 压强
验 交 流 通 讯 一篇。 二 认 真 贯 彻 执行党 的老干 部政策 ,钻研业 务,熟练 掌握政 策。努 力学习 业务知 识,做
老 干 部 工 作 的内行 。老干
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外因 温度 。
3.溶解度曲线
(1)横坐标表示 温度 ,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 。
(2)溶解度曲线越陡,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甲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为 相等或甲=乙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N
;
P点表示的含义是
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