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鲜汉学
- 格式:ppt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26
浅析朝鲜文人对辛弃疾的评述--兼勘正朴现圭所做相关研究袁成【摘要】Before the middle period of Joseon Dynasty, XIN-ji's works and his life story had been spread into Korea. Joseon scholars mentioned XIN many times in their personal letters and literary criticism.They made comments on XIN's literary works, his patriotic ideas and the achievements in his official career.As a representative poet of Song Ci, Xin had a significant place in literary circles of the Joseon Dynasty.His works of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are both closely followed by Joseon scholars.Besides, his well-known achievements in his official career won him a great reputation and enlightened Joseon scholars, especially in the respect of famine-relief, in which XIN showed great fore-sight and sagacity.In fact, XIN's patriotism and his indignation for the unrealized aspiration moved many Joseon scholars so deeply that they resonated with XIN beyond the limits of time and space.From the comments by Joseon scholars,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literary world of the Joseon Dynasty maintained close contact with that of China.%辛弃疾的作品及其事迹最晚在朝鲜时代的中期已经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文人在私下和答与文学评论中频频提到辛弃疾,对其文学成就、为官政绩以及爱国思想均有所评述。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民俗语词选用分析牛振;赵雅文【摘要】通过对《老乞大》、《朴通事》、《你呢贵姓》的考察,笔者发现三种教材的编写者有意识地编选了众多的民俗语词,体现了自觉化选用、情境化呈现的特点,增强了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三种教材存在着体例不够完善、民俗语词的选用缺乏科学性的不足.【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33-34)【关键词】《老乞大》;《朴通事》;《你呢贵姓》;民俗语词【作者】牛振;赵雅文【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1400;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4古代朝鲜王朝由于外交和经贸往来的需要,在五百余年间编写了十多种汉语教科书,汪维辉教授选取其中十种,汇校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以下简称“丛刊”),为研究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情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现选取其中的《老乞大》、《朴通事》、《你呢贵姓》三种教科书进行分析。
《丛刊》中《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元代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问世后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流传、修改与翻译,版本颇多,至少有蒙文、满文、汉文三种文本,使用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影响大。
书中保存的珍贵的史料和近代汉语语料,为我们研究元明时代的中外交流、文化民俗、汉语发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你呢贵姓》是成书于朝鲜王朝后期高宗年间的一种商务汉语会话课本。
目前对《老乞大》和《朴通事》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尚未有人专门研究其民俗语词的选用情况。
《你呢贵姓》因在国内公开出版较少,极少有人涉足。
本文拟对《老乞大》、《朴通事》、《你呢贵姓》三本教科书中民俗语词的选用情况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作探讨分析。
《老乞大》属初级会话课本,全书由107则会话组成,讲述了几个高丽人和一个王姓中国人结伴去大都做买卖的过程。
朝鲜通史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과학원력사연구소조선통사(상)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과학원, 1956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1956年版译出朝鲜通史上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贺剑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7月版序言全体朝鲜人民为了战后人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斗志昂扬,精力充沛,正走上一个有历史意义的行程,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历史学界也编写了《朝鲜通史》,作为我们自己努力的重要表示之一。
现在首先将上卷(古代和中世纪部分)公诸于世。
《通史》编写之前,先讨论了提纲,编写的过程中,又举行了十余次执笔者和其他学者的集体讨论会。
下卷(近代和现代部分)原稿的传阅和讨论正在继续进行中。
《朝鲜通史》(上卷)分十五章叙述:第一章到第四章由林建相同志执笔,第五章到第七章由金得中同志执笔,第八章和第九章由金锡亨同志执笔,第十章到第十二章由朴时亨同志执笔,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由金锡淡同志执笔。
应该指出:每个时期都由专家分别执笔是本书的优点。
可是本书还有不少缺点。
尤其是关于古朝鲜和高句丽、百济、新罗的社会形态及分期问题还没有作出明确的科学的结论,因而在叙述这些问题时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从渤海(震国)在我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来看,叙述的分量本应和它的重要地位相适应,可是也未能做到。
实学思想和天主教在十八世纪以后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是对它们的社会经济根源和它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起的肯定和否定作用也未能加以全面的阐明。
参考文献的注释方法和叙述表现方法未能做到全书统一。
当然本书的缺点还不限于这些。
尽管未能科学地集中各方面专门的决定性的见解,我们相信这本书对于一般读者了解祖国历史的概括知识还会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要想从高度的科学水平来叙述我国的历史,还需要解决很多的个别问题。
在这项工作中,以后我们将继续贡献全力,我们将把国内外同志和这方面学者对本书缺点的批评看成是最宝贵的东西而接受下来。
朝鲜朝前期的汉学家成果和吏学政策关于《朝鲜朝前期的汉学家成果和吏学政策》,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朝鲜朝的“事大交邻”外交政策影响了历代君主对汉学的重视程度,也成就了当时朝鲜王朝汉学家们卓越的汉语造诣。
朝鲜朝对汉学的各种奖励制度,汉学机构的建立,汉学者的培养政策推动了整个王朝译学教育的发展。
而朝鲜朝前期的政策影响了整个朝鲜朝汉学政策的走向和发展。
关键词:朝鲜朝前期; 汉学政策; 汉学教育; 汉学家; 吏学政策;国内关于朝鲜王朝的汉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偏重于具体汉学教科书和汉学书籍的研究,对于朝鲜朝的汉学政策介绍却是很少,朝鲜朝能出现很多优秀的汉学家、汉学教科书和汉学书籍,肯定有其政策上的可取之处。
本文将结合朝鲜朝前期的汉学教育讨论其汉学政策、史学政策、汉学家和汉学作品,以期为现代汉语对外教学政策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借鉴。
一、朝鲜朝的汉学政策朝鲜朝的汉学政策始于太祖时期,太祖元年八月太祖制定了科举法,设立文科、吏科、译科等三科,让吏曹掌管。
太祖二年九月颁旨设立了司译院。
司译院提调契长寿等人制定司译院制度,并强调根据生员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对其进行严明的赏罚。
朝鲜朝初期非常重视汉语的口语教学,汉语译官甚少有精通经史之人,在与明朝来访官员交流时,没有办法对经史义理对答如流。
所以,从太宗时期开始,汉学教育不再单单针对汉语口语,对译官的经史教育也投入很多。
太宗四年八月司宪府上疏建议道:“任命精于汉语者为训导官。
”[1](4)太宗十三年六月为了教授司译院学生们经史义理,在司译院设置了“文官训导官”之职,并在《经国大典》中,规定“汉学教授(从六品)四员、二员文臣兼,汉学训导(正九品)四员”。
[2](34)而在世宗朝时,世宗设立“汉学讲习官”之职,教授译官汉语知识和经史义理知识。
世宗十五年选拔优秀聪敏的子弟在司译院常习汉语,对此,礼曹记载道:“礼曹启,以入学选拣子弟二十人,并令仍会司译院,讲习汉文汉语,每於使臣赴京,以从事官,差送,从之。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张晓曼提要 韩国在朝鲜时期(1392-1910)与中国的交往十分密切,朝鲜学者对汉语的研究非常深入,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也极为突出。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进行分析,以利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
关键词 朝鲜学者;汉语研究;汉语教学中韩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语言上的交往更加密切。
古代韩国对汉语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
今天中韩两国的交往更加密切,来华留学的韩国学生在留学生总数中是最多的。
探讨中韩两国的语言关系,利用古代韩国的汉语研究成果,解决今天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 早期的中韩语言交流中韩两国的交往始于汉代甚至更早,在韩国历史上有“箕子朝鲜”和“汉四郡”的记载。
汉字传入韩国的时间比较早。
古代韩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借用汉字来标记韩国语,使用汉字的时间比较长。
直到朝鲜时期,1443年创造出了韩国特有的文字《训民正音》,它是一种表音文字,沿用至今。
《训民正音》在语音以及造字结构上深受汉字的影响。
《训民正音》根据中国古韵五音分类的原则,将辅音分成五音,即:韩国牙音与中国古韵的角音相同,韩国舌音与中国古韵的征音相同,韩国唇音与中国古韵的羽音相同,韩国齿音与中国古韵的商音相同,韩国喉音与中国古韵的宫音相同;汉语音节分为声母、韵母,《训民正音》把韩文也分为初、中、终三声。
其中,初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中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韵头、韵腹和元音韵尾部分,终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辅音韵尾。
韩文是由辅音和元音以或纵或横的方式组合成的音位文字,所以它的字形像汉字一样具有方块字的特点。
现在,在韩国语言中仍然使用汉字。
朝鲜学者在创制《训民正音》时,处处与汉语进行比较,如《训民正音》首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
因为一直用汉字记录韩国语,朝鲜学者认为自己的语音不同于中国语音,朝鲜语音与汉字不相协调,所以要创制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
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概述•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的主要思想•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的影响与贡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是朝鲜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朝鲜朝时期的文学思想、文化观念和审美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韩文化交流和文学影响,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
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对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现有研究往往局限于个案分析或文学流派的研究,缺乏对整个诗学体系的宏观把握和深入研究。
研究现状与不足VS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历史比较和跨文化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的深入研究,揭示其思想内涵、文化特点和艺术价值。
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汉诗诗学的形成与发展、诗学思想与文化观念、审美追求与艺术特色、中韩文化交流与文学影响等。
02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概述1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内涵23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融合了中国儒、释、道等多元思想,以及朝鲜民族自身的文化特色,呈现出独特的诗歌内涵。
融汇性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汉诗诗学强调对民族精神的发掘和表现,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
民族性汉诗诗学注重诗歌的审美功能,追求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腻描绘。
审美性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形成背景本土文化传承朝鲜民族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汉诗诗学的形成提供了本土文化的独特视角和内涵。
社会政治背景社会政治背景也对汉诗诗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例如社会稳定时期的文学繁荣,以及政治动荡时期的诗人沉郁等。
中朝文化交流朝鲜朝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诗歌的深远影响,为汉诗诗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的发展阶段发展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诗诗学逐渐发展成熟,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诗歌创作也更加丰富多彩。
创新变革在某些历史转折点,汉诗诗学也会发生创新和变革,例如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或是应对社会政治变革的需求。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10月第41期Oct.2014NO.41一、序言中国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
汉字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影响也是空前绝后的。
在身处“汉字文化圈”的东亚诸国中,朝鲜半岛受汉文化的影响可谓最为深远。
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的专家学者都有所论及。
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统一新罗、高丽王朝、朝鲜王朝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着重考察各个时期朝鲜半岛的古人们是如何学习汉字汉语的问题。
二、统一新罗时期公元675年,新罗在中国唐朝的帮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以后,于神文王二年(682年)效仿唐朝设立了国学,后又于景德王六年(747年)壮大,从而实现增强本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推动本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四、结语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要素禀赋的制约,一般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以积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劳动这一要素将会变得相对短缺,相应地,资本和技术这两种要素由于积累而变得相对丰富。
此时,发展中国家应不失时机地将生产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来,同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保护、扶持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培育竞争优势。
通过自主创新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培育本国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应是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
因为发展中国家若要真正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就必须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政策,不可能一味地从事给发达国家代工的OEM 模式。
通过阶段性的OEM 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技术来培育技术,最终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这应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1]喻志军.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2]郭飞,等.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互动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张伟.后发优势与贸易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裴长洪.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林小莉(1992-),女,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张银秋(1992-),女,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孙志毅(1964-),男,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古代朝鲜汉文小说《三韩拾遗》用典艺术探析contents •《三韩拾遗》概述•用典艺术在《三韩拾遗》中的体现•《三韩拾遗》中具体用典分析•《三韩拾遗》用典艺术的价值与影响•结语目录CHAPTER《三韩拾遗》概述背景历史地位作品背景与历史地位作者创作意图作者及创作意图内容概述《三韩拾遗》收录了众多朝鲜古代的传说、故事,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展现了朝鲜古代社会的风貌。
特色《三韩拾遗》以其独特的用典艺术,将古代朝鲜的文化、历史、民俗等元素巧妙地融入故事中,使得作品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内容简要介绍CHAPTER用典艺术在《三韩拾遗》中的体现用典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用典艺术是指通过引用、化用古典文献、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手法,来丰富作品内涵、增强表达力的一种艺术手法。
特点用典艺术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能够简洁高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03名人名言用典《三韩拾遗》中用典的分类01经典用典02历史用典用典艺术在小说情节构建中的作用CHAPTER《三韩拾遗》中具体用典分析儒家经典用典及其意义引用儒家经典小说中频繁引用《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原文或化用其思想。
强调儒家道德通过儒家经典的引用,强调忠孝、仁义、礼智等儒家道德观念,体现社会正统价值观。
深化主题儒家经典的引用,与小说情节相互呼应,深化小说主题,使其更具思想内涵。
010302历史典故的运用及其效果借用历史事件小说中运用了大量朝鲜半岛的历史典故,如高丽、新罗等历史时期的故事。
强化民族意识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增强小说的文化底蕴。
丰富故事情节历史典故的融入,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文学典故的穿插及其美感030201CHAPTER《三韩拾遗》用典艺术的价值与影响用典艺术在朝鲜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传承与创新跨文化交流《三韩拾遗》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其用典艺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汉学课件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一、汉学的定义清代的“汉学”概念:“汉学”就是同“宋学”相对而言的,指继承汉代古文经学派的学风,重考证而轻议论的朴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清代乾嘉学派之学。
不是“sinology”一词的意思。
支那学:“汉学”来源于法文sinologie,英文为“sinology”, 其词根都是“sino”,乃“支那”的音译,“支那”是古印度梵文对中国的称谓(即指“秦”,英语译为“china”)。
所以,英文用“sinology[saina_]”指汉学家或汉学,即支那学家或支那学的意思,但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给它加上了殖民色彩,所以现代中国人不大愿接受。
中国学:从语义上说,“中国学”的英文为“Chinese studies”,严格地讲当翻译成“中国研究”,当然,有时候也使用“sinology”。
从内容上看,“中国学”主要是指在美国兴起的对当前中国问题的研究。
因此,用“中国学”代替“汉学”似乎也不恰当。
华学:“华学”产生于俄罗斯,来源于“华夏”一词,它不仅包括了古典汉学,还与俄罗斯的侵华政策相关,包括了中国西北史地之学、蒙学和藏学。
东方学:“东方学”研究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是对东方包括印度、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和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的研究,那么汉学就是东方学的一部分。
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萨义德的《东方学》所指东方学是一种狭义的“东方学”,主要指西方学者带着后殖民眼光对东方特别是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研究。
东洋学:“东洋学”在西方学者那里基本上等同于东方学,但是这个概念在日本学者那里却有所特指,日本、中国、印度尤其是中国是其中研究的主要对象。
狭义的汉学:古典汉学即狭义的汉学,即“sinology”所指的汉学,它是在法国诞生的一种专门对中国传统(古代)的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宗教、艺术、风俗等的研究。
广义的汉学:现代汉学即广义的汉学,是指对中国有关的所有问题的研究,可称为“中国学”。
我的定义:汉学应当定义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从时间来说,既包括古代也包括近代和当代;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宗教、艺术、风俗等等。
汉语史研究的异域文献∗朝鲜时期汉文辞书王㊀平㊀朴德英摘 要㊀作为异域文献的朝鲜时期汉文辞书,到目前为止尚未引起汉语史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㊂文章首次将朝鲜时期汉文辞书纳入汉语史研究的参照系统,通过对其各类代表文献的分析,指出朝鲜时期汉文辞书对于音韵学㊁汉字学㊁词汇学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参照价值㊂关键词㊀朝鲜时期㊀汉文辞书㊀汉语史㊀参照㊀价值本文所言汉文辞书是指朝鲜时期由当时学者编撰的汉文字典㊁词典㊁韵书和字谱等工具书㊂汉字自传入朝鲜直至19世纪末期,一直是朝鲜记录其政治历史的主导文字㊂朝鲜所传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无一不用汉字记录㊂为了更好地方便学习者习用汉字,学者们或奉敕或自发地编纂了许多汉文辞书㊂金俊哲(2012)认为: 纵观朝鲜王朝的汉语研究,可以说是在培养汉语翻译㊁从事交邻友好来往中开展起来的㊂ 译官 们为朝鲜的汉语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㊂他们不仅要学习汉语,还要深入研究汉语,其中留下诸多珍贵文献,即汉语学习书㊁韵书㊁玉篇㊁词汇注释词典等㊂ 朝鲜时期汉文辞书编纂的高峰期大致在15 19世纪末,下文所涉及的材料即属于此期㊂实际上,朝鲜时期汉文辞书的每一类,都可以作为汉语史研究域外文献之参考㊂汉文辞书的韵书㊁字典㊁词典中都涉及了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㊂为了分析和陈述方便,笔者将从汉文韵书与音韵学研究㊁汉文字典与汉字学研究㊁汉文词典与词汇学研究三方面,分析朝鲜时期汉文辞书对中国近代汉语史[1]研究的重要价值㊂一、汉文韵书与音韵学研究汉文韵书是指主要按韵归类编排的工具书㊂汉文韵书以注释汉字字音㊁订正汉字音为主,并为赋诗作词提取和背诵韵字提供方便,间或释义并收录一些异体字字形㊂作为学习汉语汉字的必备工具书,中国韵书传入朝鲜的时间比其他传统辞书更早㊂根据韩国康寔镇(2011)研究,朝鲜在高丽时代就已经引进了中国的韵书,并照原样进行覆刻㊂比如,作为科∗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韩国传世汉字字典文献集成“(项目编号14ZDB108)资助㊂朴德英(韩)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㊂举准备而使用的‘三韵通考“(成书年代不详),就是为了符合朝鲜实际情况,变换体裁后在朝鲜重刻发行㊂ 训民正音 创制以后,可以用谚文字母(hangeul)对汉字音进行转写,朝鲜学者开始编撰把朝鲜和中国的汉字音用 训民正音 直接标记的韵书㊂(康寔镇2011)朝鲜自编自刊的韵书,按照其标记语音的国别,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标记东音(朝鲜音)为主的韵书;标记华音(中国音)为主的韵书;东音㊁华音并记的韵书㊂这三类韵书对音韵学研究各具价值㊂㊀㊀(一)正音资料标记东音(朝鲜音)为主的韵书,以‘东国正韵“为代表㊂‘东国正韵“成书于朝鲜世宗二十九年(1447),由集贤殿学者申叔舟(1417 1475)㊁崔恒㊁成三问㊁朴彭年㊁李垲㊁姜希颜㊁李贤老㊁曹变安㊁金曾等九人,[2]奉世宗之命,在中国韵书‘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朝鲜历史上第一部使用谚文标记韩语汉字音的韵书,书名‘东国正韵“为世宗大王所赐,意即东国(朝鲜王朝)的标准韵书㊂该书以韵母为纲,声母为纬,废弃中古以来的汉字字母名称,采用 训民正音 解例本中的第一个谚文代替汉字字母,用谚文规定了当时的字音,成为订正汉字读音的重要材料, 训民正音 产生之后的音韵学书籍皆受该书影响㊂‘东国正韵“作为第一部用谚文标注汉字音㊁为校正朝鲜王朝汉字字音而编写的韵书,其语音系统有助于研究当时的语言和朝鲜学者的正音观,也为研究 训民正音 的制字原理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㊂虽然‘东国正韵“中标记的是朝鲜汉字音,但是,这些音与汉语汉字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该书对研究汉语语音系统㊁观察声类和韵部的分合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㊂㊀㊀(二)中原雅音资料标记华音(中国音)为主的韵书如‘ 洪武正韵⓪译训“㊂‘ 洪武正韵⓪译训“成书于世祖元年(1455),由申叔舟等人以‘洪武正韵“为底本对译编纂而成㊂明代翰林学士宋濂㊁乐绍凤等奉敕编纂的‘洪武正韵“,保留大量旧韵,不便通行,因而未能盛行于世,然而该书却受到朝鲜世宗的重视,并敕令编撰‘洪武正韵译训“,终于世祖元年完成㊂正如申叔舟‘ 洪武正韵⓪译训序“所言: 声韵之学最为难精,盖四方风土不同,而气亦从之,声生于气者也㊂故所谓四声七音,随方而异㊂宜自沈约著谱杂以南音,有识病之,而历代未有厘正之者,洪惟皇明太祖高皇帝愍其乖舛失伦,命儒臣一以中原雅音,定为‘洪武正韵“,实为天下万国所宗㊂ 该书在‘洪武正韵“的基础上,用 训民正音 标记标准华音及反切音,并完整保留了中国中原雅音音系㊂㊀㊀(三)近代朝汉音资料汉字传入朝鲜后汉字音受朝鲜发音的影响,形成了汉字读音之华音和东音的混淆,因此对华音和东音进行辨别成为朝鲜自编韵书的重要任务㊂华音与东音并记是为了说明彼此的差异,这类韵书以‘三韵声汇“为代表㊂洪启禧(1703 1771)编著的‘三韵声汇“,成书于朝鲜英祖二十二年(1746),刊行于英祖二十七年(1751)㊂编者编撰此书皆因崔世珍‘四声通解“只记汉字的中国读音而未录朝鲜音,在经书谚解中也未改正朝汉音的讹误,所以编者以‘三韵通考“为基础,逐韵汇声,兼注华音与朝汉音,且在内容及形式上又有创新㊂全书共收12964字,先列平㊁上㊁去三声之字,而后单独列出入声字㊂正文则由朝汉音㊁华音㊁99汉语史研究的异域文献㊀001㊀辞书研究2019年第6期同韵字㊁字义㊁字母组成㊂字头先以韵分类,后以‘训蒙字会“之字母顺序为序排列;每一小韵,先以谚文标注朝汉音,再标注华音,并注以简要释义㊂作为一部标记东音㊁并举华音的韵书,此书虽然沿袭了‘洪武正韵“‘三韵通考“等韵书的编撰体例,但又打破了以标注华音为主的传统注音方式,改注朝汉音为主,按朝鲜字母进行排序,将朝汉字音的两种音系在全书中体现出来,故该书是研究近代朝汉音的宝贵材料㊂朝鲜时期的汉文韵书在韵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保留了完整的汉字时音的语音体系,根据汉字的谚文注音研究汉语语音,比之根据反切㊁谐声㊁声训㊁读若㊁直音等材料,无疑更为科学㊂这些材料对订补已有的汉语音韵学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价值㊂二、汉文字典与汉字学研究汉文字典是主要按部首归类编排的工具书㊂汉文词典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㊂朝鲜汉文字典源于中国传统字书而富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对该期汉文字典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是汉字发展史和汉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尤其为古文字研究㊁异体字研究和六书理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㊂(王平2019)㊀㊀(一)古汉字字形赵振铎(2012)认为, 字典的解形一般包括两个部分㊂一是古文字形体的收列,一是字形结构和它的源流演变的说明㊂ 古文字向来是文字学研究的重点,汉字的形义联系更是要以古文字形为基础㊂随着汉字在朝鲜影响的日渐加深,朝鲜学者也越来越认识到要想研究汉字,必要了解汉字的古文字形㊂在此情况下,收录汉字古文字形的字典也应时而生,其中以‘金石韵府“影响最大㊂许穆(1595 1682)编撰的‘金石韵府“,约成书于17世纪中期,是朝鲜语言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古文字典,以楷书字头统筹,录有该字古文字形㊁古文异体字形等㊂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以古文字为对象,探索汉字的起源和古文字字形与本义之间的关系㊂该书对古文字形的大量收集和整理,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汉字古文字的书写体系,有助于探索文字的造字之源及其演变规律,这在朝鲜文字学史上是罕见的,对古文字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考证有着重要的意义㊂㊀㊀(二)异体字汉字本身有许多属性,包括形㊁音㊁义㊁量㊁序等方面,但核心是视而可见的形体结构㊂汉字的形体不是孤立的,每个时期汉字的不同形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字在那个时代的音义关系,因而异体字也成为文字学研究关注的重点㊂收录大量异体字的汉文字典,以‘奇字汇“为代表㊂‘奇字汇“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据推测成书于朝鲜高宗时期(19世纪后期)㊂此书收录朝鲜时期汉字的各种形体,是现存较早的异体字字典㊂该书收字数量多,奇字来源丰富,包括金文㊁‘说文“古文㊁奇字㊁籀文㊁小篆等㊂其体例清晰,释义和注音皆祖述中国经典字典,理据充分,为之后的异体字字典及其他类型字典的编纂提供了参考范例㊂此外,该书还保存了大量朝鲜人学习使用汉字时创造的奇字㊂为了更好地记忆和识别汉字,朝鲜学习者采用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故这些奇字呈现出书写的简便性㊁字形的均衡性㊁意义的强化性㊁声符的明确性等特点㊂通过这些奇字的特点,我们可以窥见汉字在彼时朝鲜的传播情况,这也为研究汉字在域外的传播规律提供了线索㊂㊀㊀(三) 六书 应用许慎创造性地整理出汉字的构造条例,形成 六书 说,这不仅给后世研究汉字者以分析的原则,更为传统的文字学奠定了理论基础㊂‘说文“之后, 六书 成为研究汉字规律的重要理论㊂其在朝鲜汉文字典中,也被阐释并发挥,更有以 六书 命名的字典‘六书经纬“,可见 六书 在异域异语环境下,依然是汉字认知㊁解读㊁使用等重要参照和指导㊂‘六书经纬“,由洪良浩(1724 1802)编著,刊行于宪宗九年(1843)㊂是书以当时人们所用字体(楷字)为说解对象,以 会意 法解释了当时最常用的1700余个汉字㊂如‘俯察篇“中: 洛者,与河各流也㊂渭者,清水灌田也㊂汉者,邈难攀也㊂淮者,水半汇也㊂济者,水齐会也㊂漯者,水累入也㊂ 作为汉字引进国的朝鲜,在朝鲜时期就有这样一本立足当时常用汉字㊁从会意角度进行汉字说解之书,尽管有许多不合之处,但对学习者掌握汉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㊂此外,该书是现存第一部根据楷书构形解读汉字意义的字典,也是朝鲜时期最具代表性的㊁有意识的专门从事汉字研究㊁解读汉字的字典,为推动本时期的汉字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汉字从字典编纂工具上升到字理研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故该书在汉字传播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先导地位,其内容和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㊂三、汉文词典与词汇学研究汉文词典是指主要按意义归类编排的工具书㊂汉文词典以解释词语的意义㊁概念㊁用法为目的,在以类相从的基础上,又以其方言词汇㊁翻译词汇及百科词汇见长,该类词典为词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㊂㊀㊀(一)方言词汇朝鲜时期汉文词典集方言之大成者,当属‘方言类释“㊂‘方言类释“由徐命膺(1716 1787)㊁洪命福编纂,成书于正祖二年(1778),为转释汉语方言音义之作㊂是书载: 我国西通中州,北隣清蒙,南连倭蛮,使盖来往几乎无年不相接 然四国方言今已不古,殆有甚于杨(扬)子云之关中言㊂ 正祖二年 既撰‘奎章瑞韵“,复命臣(徐命膺)率舌官洪命福等,博采汉㊁清㊁蒙㊁倭之方言今时所用者,分门汇类,以我国谚文释之,且附以 中州乡语 ,名曰‘方言类释“ ㊂可以看出,‘方言类释“相当于翻译手册性质的词典,是朝鲜历史上重要的汉㊁朝㊁清㊁蒙㊁倭对译词典㊂该书汇集当时汉语惯用方言词汇,各条下又标注满语㊁蒙语㊁日本语读法和朝鲜本国谚文读法㊂内容包含天文地理㊁医卜文算㊁政治人事㊁居室器具㊁风俗人情㊁日常起居㊁动植物等各方面㊂具体分为:天文㊁时令㊁地舆㊁尊卑㊁亲属㊁身体㊁容貌㊁动静㊁气息㊁性情㊁言语㊁宫殿㊁朝会㊁政事㊁官职㊁陞黜㊁人类㊁称呼㊁祭祀㊁嫁娶㊁生产㊁丧葬㊁宴会㊁接待㊁文学㊁笔砚㊁科试㊁仪器㊁乐器㊁数目㊁教阅㊁军器㊁射艺㊁衙署㊁仓库㊁城郭㊁街道㊁桥梁㊁屋宅㊁营作㊁服饰㊁裁缝㊁布帛㊁纺织㊁食饵㊁割烹㊁茶酒㊁饮啜㊁疾病㊁残疾㊁医药㊁卜筮㊁梳餙㊁镜奁㊁床帐㊁器用㊁骂辱㊁争讼㊁刑狱㊁僧道㊁寺观㊁珍宝㊁买卖㊁借贷㊁蚕桑㊁田农㊁农器㊁米谷㊁菓品㊁菜蔬㊁匠器㊁制造㊁技戏㊁舟舩㊁车辆㊁鞍辔㊁田猎㊁钓渔㊁皮革㊁柴火㊁飞禽㊁走兽㊁昆虫㊁水族㊁树木㊁花草㊁杂语,凡87类㊂此外,该书着重搜集当时中国的通行语汇,重点收录了代表性的方言词汇,这些方言词汇在今日或为习惯用语,或者消亡,体现出词汇发展的脉络,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变101汉语史研究的异域文献㊀201㊀辞书研究2019年第6期迁㊂因此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可增补中国近古时期语料之内容,对于中国近古词汇研究㊁方言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㊂㊀㊀(二)翻译词汇为了便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应试科考,或利用汉语创作文学作品,朝鲜时期的学者编撰了许多翻译词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译语类解“㊂成书于肃宗八年(1682)的‘译语类解“是朝鲜时代司译院编写的供译官语言学习㊁翻译㊁科考用的汉语 类解词典 ,这是译学制度建立后的产物㊂该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汉语口头语词,内容丰富㊂上卷包括天文㊁时令㊁气候㊁地理㊁官府㊁宫阙㊁公式㊁官职㊁祭祀㊁城廓㊁桥梁㊁学校㊁科举㊁屋宅㊁校阅㊁军器㊁佃渔㊁馆驿㊁仓库㊁寺观㊁尊卑㊁人品㊁敬重㊁骂辱㊁身体㊁孕产㊁气息㊁动静㊁礼度㊁婚娶㊁丧葬㊁服饰㊁梳洗㊁食饵㊁亲属㊁宴享㊁疾病㊁医药㊁卜筮㊁算数㊁争讼㊁刑狱㊁买卖,凡43类,收录了2623汉语词条,下卷包括珍宝㊁蚕桑㊁织造㊁裁缝㊁田农㊁禾谷㊁菜蔬㊁器具㊁鞍辔㊁舟船㊁车辆㊁技戏㊁飞禽㊁走兽㊁昆虫㊁水族㊁花草㊁树木㊁琐说19个门类中收录了2065汉语词条㊂此外,还在每个汉字下的左右两侧用谚文标注了汉字的正音和俗音,该书除了收录正音外,还于每一个汉字下的右边标注了当时的北方音,比中国为赋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更接近当时中国北方的现实音,因此‘译语类解“中用谚文记录的汉字音也是研究近代汉语北方语音的宝贵资料㊂㊀㊀(三)百科词汇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汉文词典,以其内容的丰富性㊁广泛性见长,其中以‘才物谱“价值最为突出㊂李晚永(1748 ?)编撰的‘才物谱“,成书于朝鲜王朝正祖二十二年(1798),是朝鲜历史上诞生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百科词典,也是朝鲜历史上重要的词汇总集㊂其收录词汇从纵横双向着手,以物类分谱,将所有词分为太极㊁天谱㊁地谱㊁人谱㊁物谱五大类;以等级分目,谱下设词头,词头下辖词项条目;以意义系联,根据内在意义关系,将相关词归纳在一起,分类别编;以附录为补充,有些词与前文意义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不是十分紧密,有一定的独立性却又无法单独成章,将这些词以附录的形式加在谱系或词头之后㊂此书不仅收录朝鲜当时所有才物词汇,还收录了历时词汇,其收录词汇覆盖之广㊁数量之多㊁释义之详㊁体例之备,在朝鲜语言文字学史上是空前的,对词汇语义场研究也很有意义㊂比如‘才物谱㊃人谱“中所收关于 笑 哭 等语义场的词语,通过人为的词语归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语义场的词汇在朝鲜的吸纳和使用情况㊂‘才物谱㊃人谱㊃笑“:笑㊁解颜㊁葫芦㊁捧腹㊁解颐㊁嗤㊁绝倒㊁噱㊁温噱㊁龋齿笑㊁咍㊁哂㊁喔咿㊁瑳㊁粲然㊁嫣然㊁听听㊁局局㊁卣卣㊁哑哑㊁轩渠㊁逌尔㊁嘕㊁冁然㊁褎㊁赥赥㊁呵呵㊁虢虢㊁咥‘才物谱㊃人谱㊃哭“:哭㊁号㊁痛哭㊁临㊁哽咽㊁呜咽㊁于邑㊁僾㊁咷㊁㊁偯㊁嗄㊁泣㊁啼㊁喧㊁啜㊁血泣㊁侫哀㊁歔欷通过汉文词典,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概念下的全部词汇㊂比如 四夷 概念与其相关的词汇㊂‘才物谱㊃人谱㊃四夷“:四夷㊁夷㊁九夷㊁獩㊁南闾㊁甲文㊁貊㊁朝鲜㊁鲽域㊁鯷岑㊁玄莬㊁乐浪㊁真番㊁临屯㊁洌水㊁耽罗㊁耽浮罗㊁乇罗㊁倭㊁倭孥㊁日本㊁夷亶㊁漆齿㊁关白㊁流求㊁暹罗㊁蛮㊁八蛮㊁卞明㊁明㊁白蛮㊁乌蛮㊁槃瓠㊁廪君㊁夜楯㊁獠㊁郎火㊁提陀㊁猺㊁猫㊁獞㊁麻栏㊁犵狫㊁花犵狫㊁红犵狫㊁打牙犵狫㊁剪头犵狫㊁猪屎犵狫㊁旁舂㊁白狼槃木㊁冉駹㊁八百缅甸㊁安南㊁交趾㊁哀牢㊁南诏㊁西爨㊁昆明㊁夜郎㊁滇㊁越裳㊁林邑㊁扶南㊁邛㊁筰㊁珠崖㊁儋耳㊁蜑㊁罗罗㊁雕题㊁侏离㊁鴳舌㊁乡公㊁羌㊁西羌㊁畎夷㊁犬戎㊁鬼方㊁月氏㊁氐羌㊁越雟羌㊁广汉羌㊁武都羌㊁吐谷浑㊁柔然㊁羌髳㊁义渠㊁骊戎㊁党项㊁楼兰㊁车师㊁龟兹㊁马耆㊁于阗㊁疏勒㊁乌孙㊁大宛㊁莎车㊁罽宾㊁大夏㊁大秦㊁天竺㊁波斯㊁西洋㊁条支㊁西域㊁僰㊁沙人㊁侬人㊁狄㊁山戎㊁獯鬻㊁狁㊁匈奴㊁南匈奴㊁突厥㊁吐蕃㊁兀良哈㊁叶赫㊁瓦剌㊁蒙古子㊁铁勒㊁薛延陀㊁回纥㊁花门㊁畏吾儿㊁乌桓㊁鲜卑㊁库莫奚㊁契丹㊁奚契丹㊁东丹㊁鞑靼㊁高车㊁敕勒㊁丁零㊁女真㊁羯㊁羯㊁靺鞨㊁挹娄㊁可汗㊁单于㊁天骄㊁名王㊁酋长㊁屠耆王㊁阏氏㊁贤王㊁谷蠡㊁都尉㊁当户㊁且渠㊁骨都㊁贝勒㊁章京㊁生口㊁穹庐㊁拂庐㊁区脱㊁闇区㊁沙漠㊁碛㊁白题㊁帽子㊁理藩院到目前为止,朝语词汇系统中汉字词占70%,常用汉字词到现在还占25%,说明朝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缺乏对朝鲜古代词典的了解和运用,从而导致汉字词研究出现层面狭窄㊁方法陈旧㊁探源及深度分析不够的局面㊂所以,朝鲜时期汉文词典显示出汉语在跨域跨语发展中的特点和规律,成批分类词汇与多音词,将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域外传播历史提供首示及较为全面的数据㊂四、结语明末清初是近代汉语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汉语向汉字文化圈传播的重要时期㊂蒋绍愚(2005)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中总结了近代汉语语法词汇的研究数据,将可利用的近代汉语材料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用白话写的文学作品,如敦煌变文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戏曲等;二是为特定目的而作的口语实录,如禅宗语录等;三是散见于文言作品中的白话数据,如诗㊁词㊁曲中的口语语句等㊂徐时仪(2013)69在‘近代汉语词汇学“中强调: 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学不仅要关注国内的相关白话文献,而且也要充分利用域外所藏汉籍文献的白话语料㊂域外汉籍文献主要指域外所藏中国古籍(包括域外刻本)以及域外人士撰写的汉籍文献㊂ 显然,学者们对近代汉语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资料,已经从国内扩展到海外㊂朝鲜时期的学者用汉语或韩汉双语所编写的韵书㊁字典㊁词典等,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典范性㊁系统性特点,往往以其独特的形式保留了大量近代汉语语料(口语㊁俗语等),这批材料虽不能与中国之‘说文“‘尔雅“‘释名“‘宋本玉篇“‘字汇“‘康熙字典“等相提并论,但是,朝鲜时期汉文辞书的异域性和民族性,加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变异性,便成为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对汉语史研究,尤其是近代汉语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㊂附㊀注[1]关于近代汉语分期,徐时仪(2013)16⁃17认为, 近代汉语的上限最早的定为5世纪(六朝),最晚的定为13世纪(宋末元初),前后约为800多年㊂各家分法不一,虽反映了学者们对近代汉语性质认识的不一致,划界的标准不统一,对某一时期语言特征的认识不一样,切分的方法不相同,但都倾向于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分出一个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近代汉语时期㊂ 蒋冀骋(1991)认为,近代汉语分期301汉语史研究的异域文献㊀401㊀辞书研究2019年第6期即指晚唐五代至明末清初(9 17世纪),本书所指近代汉语时期的范围,取蒋冀骋观点㊂[2]以上9位编者,除申叔舟外,其他编者的材料,目前尚未查到㊂参考文献1.蒋冀骋.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39,244.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3.金俊哲. 类解 类文献中的汉 朝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康寔镇.韩国的字序法考察(1) 以朝鲜韵书类为中心.中国学,2011(12).5.王平.域外汉字传播书系㊃韩国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6.王平.韩国朝鲜时期‘玉篇“类字典及其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5).7.徐时仪.近代汉语词汇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8.徐时仪.汉语语文辞书发展史.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9.赵振铎.字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5.10.洪良浩.六书经纬.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宪宗九年刊本,1843.11.洪启禧.三韵声汇.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1746.12.李晚永.才物谱.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1798.13.李义凤.古今释林.首尔大学奎章阁藏韩国学研究院藏正祖十三年写本,1789.14.申叔舟等.东国正韵.韩国建国大学藏六卷本,1447.15.申叔舟等.洪武正韵译训.首尔:高丽大学校出版部,1974.16.徐命膺.方言类释.首尔大学奎章阁藏韩国学研究院收录本,1778.17.许穆.金石韵府.釜山大学图书馆藏兴文堂书店本.(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㊀上海㊀200240)(责任编辑㊀马㊀沙)。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文工作条例(1997修改)正文:----------------------------------------------------------------------------------------------------------------------------------------------------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文工作条例(1988年7月21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1997年9月26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修改)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朝鲜语文工作管理机构第三章朝鲜语文的学习和使用第四章朝鲜语文的翻译工作第五章朝鲜语文的规范化和研究第六章朝鲜语文工作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第七章奖励和处罚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州的实际制定。
第二条自治州自治机关在朝鲜语文工作中,坚持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条款和民族语文政策,提高朝鲜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自治州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朝鲜语文是朝鲜族人民行使自治权利的主要语言文字工具。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朝鲜语文工作的领导,保障朝鲜族公民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第四条自治州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以朝鲜语言文字为主,通用朝、汉两种语言文字。
第五条自治州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干部互助学习语言文字。
朝鲜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干部也要学习朝鲜语言文字。
第六条自治州自治机关在朝鲜语文工作中,充分尊重朝鲜语文的发展规律,促进朝鲜语文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朝鲜语文工作管理机构第七条自治州人民政府设立朝鲜语文工作委员会,其职责是:1、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检查督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有关语言文字的条款和本条例的实施;2、根据有关法律条款、政策和本条例,制定朝鲜语文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规划;3、检查督促朝鲜语文的学习、使用和翻译工作;4、组织和管理朝鲜语文的规范化及其推广工作;5、管理朝鲜语文的研究工作,组织学术交流;6、组织朝鲜语文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7、协调朝鲜语文工作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
课程编号:04071238《国外汉学研究》(Foreign Sinology)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2)学分:(2)一、教学大纲的说明国外汉学研究教学大纲是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必须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1、授课对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对外汉学专业学生。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虽名为“国外汉学研究”,但是实际上还达不到研究性层次,应以介绍基本情况和知识为主。
3、任务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国外汉学发展的概貌,特征,国外主要汉学家的研究领域、特长,了解著名汉学家研究中国学问、中国问题的经典著作,进而稍能反思国内学界的局限。
本课程主要以国别为单位,介绍欧美主要国家国外汉学的基本概念、各国汉学研究的基本概况、主要汉学家以及经典汉学著作,分析介绍国外汉学研究的特色,重要汉学家研究中国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教学大纲1、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汉学”概念辨析,国外汉学研究的特色,研究国外汉学的意义,关于本课程的安排和要求,作业和考试说明。
第二章国外汉学简史19世纪以前国外对中国的了解状况;汉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20世纪以来的汉学;汉学中心的转移;汉学派与中国研究(中国学)的对立与融合;国外汉学研究现状。
第三章朝鲜和韩国汉学汉字与朝鲜汉学;朝鲜的汉文学;朝鲜的儒学;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韩国的汉语教学;韩国的汉学研究机构。
第四章日本汉学汉文化的传入;飞鸟、奈何时代的汉学研究;汉字与日本汉学;日本的儒学、文学;平安时代的汉学;五山时代的汉学;江户时代的汉学;明治、大正时代的汉学;昭和时代的汉学;战后的日本汉学;日本的汉学研究机构和汉语教学第五章意大利汉学旅行家与汉学;《马可·波罗游记》;传教士与汉学,卫匡国;礼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