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8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因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一、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
教育现象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如学生的学习现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等。
教育行为规律是指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的行为,如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组织管理方法等。
二、基本概念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和指导原则,它是教育学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标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两个方面。
2.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
教育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4.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组织形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教育组织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教育资源的分配。
三、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哲学阶段:古代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心理学阶段: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如杜威、皮亚杰等。
3.社会学阶段:社会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如杜尔凯姆、永瓦克等。
4.科学化阶段:教育学原理开始注重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如布鲁纳、高勋等。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前言自从换了“马工程”教科书后,每学期上完《教育学》课,总有学生问我:老师,有没有课后习题答案?每次我都说:没有。
学生略显失望。
问得多了,我就有点烦,解决烦恼的方式就是自己做一份答案。
但课后习题比较多,做答案很费时间,况且像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没有做的必要。
只有材料分析题有点难,那就做材料分析题的答案吧。
这些材料是从不同的地方选的,被改造成了试题,放在某些章节的后面。
这意味着如果要提供答案,就要结合这些章节的内容,而有些内容实在很难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只能尽可能相联系。
有的答案要点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源,请原谅我没能一一记录,这里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但所有答案都经过了我的思考,而且尽量从教科书和我读过的教材、教育学著作中找依据,并没有照抄网上答案。
材料分析题的题干,我懒得输入,这些材料都在网上有公布,有的还能找到原始资料,我就复制在了文档中(没仔细订正,可能有错别字)。
这份答案是供修读我的教育学课的学生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自己学识浅薄,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
如果以后有时间,我再来修订这份答案。
JXNU2023年6月15日星期四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四、材料分析题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
正如米歇尔.德.蒙田在16世纪晚期释义使徒保罗时提出的那样:“自以为是的人不再懂得何为‘知’。
”又或如他在关于维吉尔的一篇文章中所述:“科学用过于敏感细微的方式看待事物,太矫揉造作,有别于常理和自然。
”他引用塞内加的话说,教育的作用,就是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
而我们是从常识中求得助益的,正如后来17世纪的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所说:“因而,我觉得,有时单纯愚笨的‘白痴’常常能看到那些被人类‘传统’蒙蔽了的‘学院博士’所无法察觉的东西。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分析上面这段话,阐释其中包含的正确认识,批判其中片面的结论。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唯物辩证法包括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科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规律。
本文将以《教育学原理》的绪论为题,对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学科的最基本理论,它以教育实践为基础,通过对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形成一套关于教育的科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二、研究内容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教育学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属性和特点。
同时,研究教育的目的可以指导教育的实践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2.教育的方法:研究教育的方法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手段和途径,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方式。
研究教育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和不同教育环境的教育方法。
3.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的规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内容。
教育的规律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
研究教育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意义与作用教育学原理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指导教育与发展:教育学原理通过对教育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可以指导教育与发展,引领教育走向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培养教育思想与能力:教育学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思想和能力,使其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素质,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教育学原理》的绪论是教育学科的入门课程,它介绍了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项贤明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性理论。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是关于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教育学原理,其重点在于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出既具有优秀工程素质,又能够适应工程实践需要的工程人才。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对人的心灵和行为的影响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在于具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的影响,是一种系统性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塑造社会未来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应该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
因此,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三、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的问题引导至实际工程应用中,并将学生培养成工程实践中有效解决问题的人才。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方法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必要条件。
教育方法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方式,还包括教学资源利用方式、教师教学态度、教材编写方式等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使其更加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工程实践中获得经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在学生本科阶段,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实践经验和知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提高空间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