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140
教育学原理专业主修课程
根据不同学校和课程设置的差异,教育学原理专业主修课
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原理专业主
修课程:
1. 教育心理学:学习人的心理发展、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
心理特征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2. 教育学概论: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教育
制度、教育政策、社会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等。
4. 教育管理学:学习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管理原理和方法,
包括领导、组织、计划、评估等。
5.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学校行政管
理等方面的知识。
6. 教育统计学:学习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了解教育研究和决策中的统计技术。
7. 教育评价学:学习如何进行教育评估和评估结果的应用,包括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等。
8. 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9. 教育技术学:学习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包括多媒体
教学、远程教育、教育软件等。
10. 教育伦理学:学习教育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教育实践中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
此外,还可能有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如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以及实践课程,如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等。
请注意,具体的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学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涉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下面将对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介绍。
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等内容。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教育学的基本认识,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 教育学发展历程: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学的理解和认识,深入探讨教育学的演变和发展。
3. 教育学研究方法:学习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教育问题研究的基础。
通过学习教育学研究方法,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5.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
学习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培养解决教育实
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将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件•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德育、美育和体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目录01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学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史与流派发展历史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科学化发展阶段等多个时期。
在古代,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哲学、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主要流派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
这些流派和理论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当代教育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探讨如何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研究当代教育学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国际化趋势,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技术革新当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对教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践领域。
当代教育学研究趋势02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1 2 3培养人的总目标,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的定义包括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学原理课程简介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了解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我们将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了解教育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介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即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等。
2.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派: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以及不同学派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和主张。
4. 教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关系,了解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教育现象,掌握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同时,这门课程也将培养我们的教育思考能力和教育问题解决能力,为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7406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51学时【讲授学时】51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心理学【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目的】1、准确识记教育原理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内容提要】《教育学原理》是普通高校教育院系教育学类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全部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本课程内容分三编,共十二章,本课程的主线主要是由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育与人的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构成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领会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形成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也在于提升学生的教育理论境界,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理论思维方式。
第一编 [教育总论]第一章 [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理解教育学的价值;了解国内外对教育学的不同解释以及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明确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重点难点] 教育学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一、教育学概念的创立二、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节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1905)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五、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1966—1976)六、教育学的中国化探索(1976—)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二、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一、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学的限度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理解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理论;明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教育学概述•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与社会发展目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相互补充,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相似之处,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教育的基本要素角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品德的培育者学生心灵的导师素质要求高尚的师德教育者丰富的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定义: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者影响,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发展的人。
角色教育活动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人特点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发展潜能具有差异性01 02 031 2 3010203040102 03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手段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人口发展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教育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01教育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02绿色教育的重要性0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概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人的身心发展定义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01020304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01020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一、标准说明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新的课程开设要求并结合本院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
是我国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二)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绪论(8课时)要求与说明本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萌芽、创立和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学习教育研究主要的方法及其运用。
重点掌握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教育学的特征.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参考书目1.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
教育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
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章认识教育(8课时)要求与说明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的属性,教育的特点。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共计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课堂研讨:10学时专题讲座:5学时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大纲执笔人:阮成武大纲审定人:周兴国一、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及相关教育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教育主体、教育实践等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和阐释,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它具有宏观性和基础理论性,对学习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本专业各门课程中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教育现象,分析、认识和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各种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本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分析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四、教育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前教育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四、教育学发展的中国历程第三节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学科价值三、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概念及其定义;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学习和研究方法。
[难点]1、教育的定义;2、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 如何进行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本章安排课堂研讨1课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五、教育的生活起源论六、教育交往起源论第二节教育的发展阶段一、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二、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第三节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教育战略化二、教育终身化三、教育全民化四、教育民主化五、教育国际化六、教育个性化七、教育信息化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一、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分析教育的发展阶段;运用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对新中国的教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报告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三版)杨黑马、李晓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书:《教育学概论》刘京生、陈秀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使其具备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与价值观-教育任务与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3.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4.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法律与政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教育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做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绩:根据小组讨论的质量、参与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给予评分。
3.个人报告成绩: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表达方式以及研究深度给予评分。
六、成绩评定1.期末考试占60%;2.小组讨论成绩占20%;3.个人报告成绩占20%。
1.杨黑马、李晓峰.《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2.刘京生、陈秀兰.《教育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