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3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王吉洋陈艳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3期摘要:介绍几种风速分布模型,并利用兰州市气象观测资料2000—2014年兰州市四个区的风速数据,以及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五个监测点PM2.5及PM10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分布之间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风速的大小对兰州市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风速对污染物的扩散作用较为明显,风速增大时空气污染率较低。
但是,风速达到1.5 m·s-1以上时,大气中的 PM10质量浓度随着风速的加大不降反升,这是由于兰州地区周围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土壤特点所造成的。
当风速较大时大气中的 PM10颗粒暂时能有所清除,但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加大会将沙尘输送至兰州地区或是将土壤尘卷起,从而使得大气环境中的PM10浓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大气污染;风速;分布函数;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49-06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起了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1]。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一座工业化城市,大气污染居于世界城市的前列。
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城区全年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总悬浮颗粒物)超标,兰州市西固区是国内首次发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地区,O3等光化学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这对周围人民群众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空气污染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因此,研究兰州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与该城市的工业布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能源结构等众多因素紧密相关,同时也和该城市的局地地形地貌、人口密度、生态环境、气象条件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有关[1]。
兰环监测〔2018〕72号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关于2018年6月份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的报告兰州市环境保护局:现将2018年6月份兰州市剔除受沙尘天气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报告如下:一.监测概况(一)监测时间2018年6月1日-30日。
(二)监测项目SO2、NO2、PM10、PM2.5、CO和O3。
(三) 监测点位共9个自动监测点位,其中国控监测点位4个:为铁路设计院、生物制品所、职工医院、兰炼宾馆;市控监测点位5个:为西北师范大学、皋兰县石洞小学、红古区海石湾、榆中一中、永登六中。
(四) 评价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2);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
二.监测结果及评价(一)6月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和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情况1.达标天数及城市排名情况6月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天,达标率为60.0%,同比减少3天。
6月份综合质量指数5.21,同比上升4.0%,预测城市月度排名第66位(见表1)。
2.大气污染物浓度情况6月份城区PM10浓度82μg/m3,同比下降4.7%,环比下降20.4%;PM2.5浓度34μg/m3, 同比下降8.1%,环比下降12.8%;NO2浓度47μg/m3,同比下降2.1%,环比上升4.4%;SO2浓度15μg/m3,同比上升50.0%,环比上升25.0%;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1.1mg/m3,同比上升22.2%,环比上升10.0%;O3第90百分位数浓度219μg/m3,同比上升21.0%,环比上升23.0%。
6月份SO2、PM2.5、CO三项污染物浓度值达标,NO2、PM10、O3浓度超标,分别超标0.18倍、0.17倍和0.37倍(见表1)。
NO2、PM10、PM2.5、CO、SO2、O3等六项污染物对综合质量指数的分担率分别为22.5%、22.5%、18.6%、5.3%、4.8%和26.3%(见表2)。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沙尘暴是一种频繁发生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现象,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作为西北地区的省会城市,兰州市也不免受到沙尘暴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象和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对兰州市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一、气象特征1.频率高兰州市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区,年均降水量仅有311毫米,空气干燥,气温变化幅度大,而且地处内陆腹地。
这些条件都提高了兰州市发生沙尘暴的频率。
每年3至5月份,沙尘暴的发生率达到峰值,平均每年发生次数为10-15次。
2.天气突变沙尘暴往往在天气突变的情况下发生。
当天气突然转暖、变冷、变干燥等原因导致气压变化时,容易导致沙尘暴的发生。
此外,冬春季节气候干燥,静风多,重污染天气频繁出现,也有助于沙尘暴的形成。
3.风力大沙尘暴是指在强风的作用下,地面干燥的土壤和沙漠沙土被掀起,形成漫天飞舞的沙尘,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
兰州市本身地处黄土高原和荒漠带的交界处,风力较大,加之情境因素影响,有助于沙尘暴的形成。
二、地理特征1.地形影响兰州市地势起伏大,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
由于东西方向的地势不同,东风到达兰州市时速度更快,风力更强,极易掀起大量沙尘。
而相对而言,南辰、北辰的风力较弱。
此外,兰州市周边地区多山峦、大草原、戈壁滩,也是沙尘暴高发区域。
2.土地覆盖影响兰州市土地面积较大,土地类型包括戈壁滩、黄土高原、农田等多种。
在戈壁滩和黄土高原区域,土地植被较少,土壤贫瘠,容易造成风沙流动和沙尘暴的发生。
此外,兰州市周边部分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土地退化、土壤侵蚀等现象严重,也是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兰州市的沙尘暴天气特征主要表现为气象和地理方面的影响。
高频率、天气突变、风力大、地形起伏、土壤贫瘠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兰州市沙尘暴的发生和加剧。
因此,提高人们对沙尘暴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对于缓解沙尘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引言: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河西走廊的交通和商业中心。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兰州市经常受到沙尘暴的影响。
沙尘暴是指在干燥地区或沙漠中,由于强风与干燥的地面碰撞,携带大量沙尘物质的风暴天气现象。
兰州市沙尘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沙尘暴的发生频率较高。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和戈壁沙漠之间,这两者都是沙尘暴发生的温床。
在秋冬季节,沙尘暴频繁发生,一场沙尘暴往往伴随着一次冷空气的到来。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兰州市每年平均有100多天出现沙尘暴天气,平均每天有10小时以上的时间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
沙尘暴的强度较大。
由于兰州市的地理条件,强劲的西北风常常吹袭城市,这导致了沙尘暴的强度较大。
在沙尘暴天气中,风力可以达到8级以上,并常常伴随着飞沙走石的现象。
沙尘经过长时间的风力作用,颗粒变得更小,更容易携带和扩散,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沙尘暴的持续时间长。
兰州市周围缺乏地理屏障,西北风一路吹来,所以沙尘暴往往持续时间较长。
持续时间一般在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导致了城市的能见度降低、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
沙尘暴的季节性强。
兰州市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其中以春季沙尘暴更为频繁。
冬季的沙尘暴主要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而春季的沙尘暴主要是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
春季的沙尘暴往往伴随着西南气流的北上,这使得干燥和扬尘现象加剧,从而导致更多的沙尘暴天气。
兰州市的沙尘暴天气具有频繁发生、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和季节性强等特征。
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沙尘暴的影响,包括建设绿化带、加强水源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等,以减轻沙尘暴给居民生活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兰州市大气重污染气象成因分析兰州市大气重污染气象成因分析1. 引言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是甘肃省省会。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兰州市多年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气象角度出发,对兰州市大气重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
2. 气候特点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带,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造成了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与其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首先,兰州市的气温变化大,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特点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困难,使得大气污染物在兰州市内积聚。
其次,兰州市全年降水量少,多为蒸发性降水,这样一来,大气污染物不易被降水清洗,增加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程度。
3. 地形地貌特点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所处的地形地貌对其大气污染问题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兰州市地势较低,被群山环抱。
这种地形特点容易造成兰州市的地理性污染,即污染物在山谷、山间不易扩散,积聚于空气中。
同时,兰州市地面广泛分布大量沙土和裸露土壤,风吹扬尘现象相对较为严重,这也导致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加剧。
4. 工业污染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
首先,许多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有机物和气体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兰州市的气候条件下不易扩散和清除,从而导致了大气重污染。
其次,兰州市的工业活动也增加了能见度低、大气浑浊的情况,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5. 交通污染与大气污染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兰州市的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兰州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兰州市的气候条件,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不易扩散和清除,导致了大气污染情况的加剧。
此外,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
6. 生活污染与大气污染关系兰州市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大量的生活活动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的问题。
家庭、商业、餐饮等生活活动中产生的烟尘、VOCs等污染物排放增加了兰州市的大气污染程度。
兰州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及相互作用兰州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及相互作用近年来,兰州地区的大气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本文将探讨兰州地区PM2.5和O3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兰州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表现为高浓度的PM2.5和O3。
根据监测数据,兰州市大部分时间内PM2.5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而O3浓度则存在较高水平的潜在风险。
这种高浓度的PM2.5和O3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夏季。
其次,PM2.5和O3的形成机制在兰州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城市扬尘等。
兰州地区是煤炭消费大市,大量的燃煤排放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
此外,机动车数量增加也导致了尾气排放的增加。
夏季气象条件的不利对流、长距离输送和局地循环等,也可导致大气污染物的积累,进而形成高浓度的PM2.5。
O3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光化学反应。
兰州地区夏季气象条件的不利对流和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为O3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原始排放物质中的氮氧化合物(NOx)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s)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O3。
其中,燃煤、汽车尾气和工业活动是NOx和NMVOCs的主要来源。
PM2.5和O3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O3的存在会加剧PM2.5的形成与积累。
O3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将PM2.5前体物质转化为细颗粒物。
另一方面,细颗粒物的存在会影响O3的生成和光解反应。
细颗粒物可以吸附或反应氮氧化合物和有机物,从而降低O3的生成效率。
为了解决兰州地区大气污染问题,应综合考虑PM2.5和O3的形成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首先,要加强大气污染源的管控,减少燃煤排放量和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其次,需要改善兰州地区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体系,减少城市扬尘和交通拥堵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高浓度的污染事件。
近十几年兰州空气污染变化及治理建议孙文杰;刘明;尹勤;仝纪龙;黄忠伟【摘要】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是西北的工业重镇,长期以来都面临大气污染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兰州市采取了各种有效治理污染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论述从气象条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兰州空气污染的原因,并应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兰州市2001至2014年的空气质量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了兰州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明显好转,空气污染指数API、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浓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是负数,各个数据参数随着时间推移都呈现下降趋势;兰州市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明显增加.兰州市的空气质量具有季节变化特点,冬春两季污染严重,夏秋较轻.近十几年,兰州冬春两季的API浓度明显下降,夏秋API 变化不大,应该加大对冬春两季的治污投入.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来对兰州市未来空气质量进行预估,结果显示兰州市API和SO2浓度已经达标,其余污染物也基本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标准.最后,对兰州市未来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6(045)010【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兰州;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变化趋势【作者】孙文杰;刘明;尹勤;仝纪龙;黄忠伟【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10.002空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也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广泛关注。
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配置现状评价摘要: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内三所街头绿地的树种种类及数量的调查,针对于兰州市三种大气污染物so2、nox 与tsp的抗污树种配置状况作出统计分析,得出兰州市城区绿地总量不足,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相对主要污染物的抗性植物筛选配置不太合理的现状评价。
将有利于今后相关部门更好的针对所在区域内街头绿地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更好的发挥其生态净化作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气污染;so2;nox;tsp;植物抗性;环保治理前言兰州市的大气污染一直以来都是全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自身环保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再加之受全球极端气候的影响,使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更为严峻。
现阶段,兰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主要采取源头治理、完善法规和加大监管力度的措施。
在实施两山绿化和城区绿化的工程中,新增造林绿化面积,初步建成了一个区域性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对控制和降低大气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严重的污染现状。
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应在以“防”为主的基础之上,采用生态学原理,利用生态综合治理的手段,达到“治”的目的。
因此,在扩大城市绿化造林面积的同时,更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真正达到适地适树的原则,让植物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成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主力军。
所以,对于兰州市街头绿地抗污树种的配置现状调查便更具现实参考意义。
一、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1调查区域概况兰州市处在中国的几何中心,北纬34°,东经 103°40’。
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转自兰州环保局网站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统计局发布《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统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2010年,兰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3天,比上年减少1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1%。
黄河兰州段地表水按水域功能类别达到了相应的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比上年提高5.58个百分点,市区医疗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得到处理。
大气环境一、空气质量兰州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4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4.2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67%,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
降尘量为21.20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上升12.22%。
二、废气排放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万吨,比2009年减少0.09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98万吨,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2万吨。
烟尘排放量为1.58万吨,比2009年减少0.1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0.94万吨,生活及其它排放量为0.64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19万吨,比上年上升0.35万吨。
三、沙尘及浮尘2010年,兰州市出现沙尘及浮尘天气15次,出现频次较多,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
可吸入颗粒物在发生浮尘天气时的瞬时浓度范围为0.119~1.516毫克/立方米,其中有3次沙尘天气的浓度最高值都大于1.0毫克/立方米,与2009年相比,发生频次增加10次。
建议背景兰州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据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城市环境和综合整治2004年度报告,兰州市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毫克/立方米)0.72倍,空气质量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排位靠后。
造成兰州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地理气候因素。
兰州地处河谷盆地,周边环山,大气对流差,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等大气污染物不易消散,加之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春夏季沙尘严重,扬尘约占总悬浮颗粒物的64%以上。
二是产业结构因素。
兰州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这种特殊的产业结构是造成兰州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三是能源结构因素。
兰州能源主要以煤为主,城区年耗煤约445万吨,占总能耗的76%左右。
特别是到冬季,分布在市区的上千台燃煤供暖锅炉全部启动,污染排放量随之猛增,大气质量极差。
四是城市建设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特别是集中供热管网、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加重了城市污染。
建议内容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彻底治理大气污染的“123计划”,即从2005年开始,一年完成公交车天然气改造,将现有2600辆公交运营车辆全部实现油改气;二年完成出租车改造,将全市6500多辆出租车全部实现油改气;三年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将现有1107台(5337蒸吨)燃煤锅炉全部实现煤改气。
“123计划”共需投入资金21亿元。
由于兰州地处西部落后地区,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清洁生产的改造费用较高,地方政府和企业无力投入。
因此,建议国家对兰州大气污染治理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兰州大发展。
专家点评大气污染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成为制约兰州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严重威胁着200多万市民的身体健康。
治理兰州大气污染,改善兰州大气质量,是加快兰州发展的迫切需要;让市民呼吸上清洁的空气,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
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的探究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大气环境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快速进步,兰州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细颗粒物(PM2.5和PM10)被认为是城市空气质量中最关键的污染物之一,其污染源复杂,不同粒径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影响程度不同,沙尘天气更加加剧了空气污染,因此,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1. PM10污染特征PM10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燃煤等。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工业进步相对较慢,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工业生产和车辆排放依旧是主要的PM10污染源。
兰州市区各监测站点的PM10浓度普遍偏高,尤以工业园区周边和交通要道周边最为明显。
夏季和冬季是PM10浓度过高的季节,主要受到温度、湿度和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 PM2.5污染特征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来源与PM10类似,但更加细小。
兰州的PM2.5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等。
PM2.5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迁移能力,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兰州市区的PM2.5浓度普遍较高,尤以夏季和冬季为甚。
特殊是沸腾燃煤取暖时,PM2.5污染会急剧上升,给空气质量带来严峻恐吓。
三、沙尘天气对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兰州作为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大气环流的枢纽城市,每年都会受到大量沙尘天气的影响。
沙尘天气带来的沙尘颗粒物主要分布在较大的粒径范围内,对PM10和PM2.5浓度都有显著的影响。
1. 沙尘天气对PM10的影响沙尘天气一般伴随着风速加大和湿度降低,沙尘颗粒物将大量悬浮于空气中,并扩散到较遥的地区。
兰州市区在沙尘天气期间PM10浓度明显上升,特殊是沙尘暴过程中,PM10浓度可达到较高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沙尘天气将大量沙尘物质带到兰州地区,并与本地的颗粒物源同步作用,加剧了PM10的污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