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7.18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一、知识梳理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2.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重难讲解

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2013年,

考古工作者在对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发掘的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了

大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利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原始后期有青铜,商周礼器它铸成。司母戊鼎是最大,四羊方尊奇造型。文字可考始于商,甲骨清朝现安阳。象指会形造字法,一脉相传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