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印花税计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团内部审计部陈子洁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枚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征税,即印花税的征收范围采用枚举的方式,没有枚举的凭证,无需贴花。
这是目前国家印花税政策执行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操作依据。
在对区域实施稽核审计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区域的印花税计缴复核工作不到位,漏缴、少缴和多缴印花税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此,仅就印花税计缴容易产生操作失误的相关问题和细节与大家分享,盼能提供指引和帮助。
一、免费巴士服务合同公司2010年6月份统一下发的《关于统一印花税处理的通知》中将免费巴士服务合同认定为“财产租赁合同”,即“大巴车租赁合同”,需按1‰计缴印花税。
车辆司机由合同甲方委派、管理,车辆日常维护维修、油料和保险费等跟车辆相关的日常所有费用均由合同甲方全权负责和承担,合同仅对指定线路的运输服务确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公司不享有对该车辆的其他使用调配权,而且对指定线路的运输服务对象为顾客,并非货物。
将大巴车服务合同定性为“客运服务合同”比较合适,公司按照实际运输天数支付运输服务费用,合同甲方为公司开具交通运输业发票,开具项目内容应为“道路客运运输费”或“客运服务费”。
根据印花税枚举原则,“客运服务合同”不在税法枚举税目之列,故无需对其计缴印花税。
建议财务系统及时、统一调整大巴车客运服务合同的印花税执行政策。
二、房产租赁合同中的物业管理费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根据《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按其租赁金额1‰贴花,税额不足1元的,按1元贴花。
表中并未枚举物业管理费的相关服务项目,因此物业管理费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
同一凭证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
公司所签房产租赁合同中,如果房产及设备租赁费和物业管理费分别列示、分别计算,那么应只对房屋和设备租金部分按财产租赁合同记载租赁金额的1‰贴花。
房产租赁合同中单独列明的物业管理费不具有财产租赁的性质,不包括在财产租赁合同印花税计缴基数内,不应该缴纳印花税。
企业印花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印花税,是以应税贸易凭证为征收客体的,广泛出现在各国贸易活动中的一个税种。
由于印花税税率较小,且数额也相对较低,所以通常在公司财务上也不会把印花税列入税务筹划当中。
不过,对于较大的经济实体或者特殊的业务,一旦把印花税运用起来,则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印花税;管理误区;对策印花税是对公司经营行为中书立或者领受产生法律效力的证明活动而缴纳的税金,采用张贴印花税票及自行申报缴纳方式完税,缴纳领域相当广阔,要求纳税人主动承担,并完成缴纳的职责和义务。
由于印花税涉及的金额通常比较小,企业并未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印花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1印花税相关概念解析1.1印花税概述印花税,是指企业通过对在经营行为中的书立并产生法律效力的单据而缴纳的税,应税凭证可以通过粘贴印刷的形式而成为企业税务的征收标志。
印花税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契约、凭证等相关单元,税源来源十分广泛,通过在单据上签盖印章的方式,可保障单据以及凭证的合法性。
中国自一九八八年10月1日正式收取印花税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为主要依据进行印花税的管理,二〇二二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正式实施。
1.2印花税特点印花税与其他税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范围广、税负轻等特点,由纳税人直接支付缴纳相应税款,同时具有凭证税和行为税的基本性质。
范围广是指征收对象和征收内容十分广泛,凡单据、凭证均可作为印花税的征收对象,且单位、个人均具有纳税人性质。
税负轻是指印花税的税率比较低,且税收金额比较小,在某些企业税务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小,财政部门通过广泛征收印花税的方式,形成规模税收效应。
在对印花税进行征收时,政府通过粘贴印花税票及自行申报缴纳的方式,办理相应的征收手续,也可按照印花税的金额直接缴纳。
从印花税具有行为税和凭证税的角度进行分析,某些企业纳税的主要依据是相关凭证的征收,凭证是印花税征收的主要依据。
印花税整改方案1. 背景和目标印花税作为一种交易税,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印花税的征收方式和结构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以提升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本文档旨在提出印花税整改方案,以解决现有问题,并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印花税征收的效率;2.确保印花税征收的公平性;3.促进经济发展和投资活动。
2. 现状分析2.1 印花税征收方式存在的问题目前,印花税的征收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税率不合理:现行的印花税税率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导致征收效果不佳。
2.征收标准复杂:印花税的征收标准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操作,增加了征收成本和纳税人的不确定性。
3.避税和逃税现象:由于印花税的征收方式存在漏洞,一些纳税人存在规避和逃避印花税的行为。
2.2 国际经验借鉴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了印花税的整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印花税整改方案,通过降低税率、简化征收标准和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了印花税的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3. 整改方案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和国际经验的借鉴,制定以下印花税整改方案:3.1 调整税率结构针对现行税率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印花税的税率进行调整。
具体方案如下:•降低过高税率:对过高的印花税税率进行适度的下调,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提高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
•提高过低税率:对过低的印花税税率进行适度的上调,增加财政收入,确保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
3.2 简化征收标准为了提高征收效率和降低纳税人的不确定性,对现行复杂的印花税征收标准进行简化。
具体措施如下:•简化分类标准:将现行的多个分类标准合并为少数几个,减少纳税人的分类难度和征收的管理成本。
•简化计算方法:简化印花税的计算公式和税款核算过程,提高征收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3.3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为了提高印花税征收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引入现代技术手段,例如:•网上申报和缴税:建立在线平台,实现印花税的网上申报和缴税,方便纳税人操作,并减少征收中的人为错误。
作者简介:张晓宇(1998-),女,宁夏银川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制度政策㊂我国印花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张晓宇(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㊀要:印花税是我国税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税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完善我国地方税收体系,发挥其在地方财政乃至整个财税体系中的作用㊂然而,印花税立法后在征收范围㊁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㊂因此,应明确印花税的征税范围㊁优化印花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完善印花税的征税管理,以期为我国印花税法律制度提出完善的建议㊂关键词:印花税;印花税法;征税范围;税收优惠;征收管理中图分类号:F2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0.0450㊀引言印花税是我国地方税收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2021年我国印花税收入为4076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㊂印花税作为一个古老的税种,从清末引入我国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㊂从1988年8月6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印花税暂行条例“)起,到2018年11月1日财政部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再到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以下简称‘印花税法“),印花税的立法在我国走过了33年的历程,最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㊂虽然印花税的立法终于实现了税收法定化,且相较于‘印花税暂行条例“在印花税的概念㊁税目税率㊁计税依据和征收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印花税立法后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仍需不断完善与改进㊂1㊀印花税在我国的演变过程1.1㊀新中国建立前(1909-1949年)印花税自1909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征以来,已经走过113年的历程㊂清代末年,当时的清政府曾对印花税进行过两次试办㊂第一次试办是从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1902年12月30日)‘遵义试行印花税并原拟办法七条疏“开始的,袁世凯奉旨曾打算在直隶试行,但由于受到激烈的抗议,112天后被暂缓执行㊂第二次试办始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四(1907年12月8日)‘印花税办法酌拟税则“十五条,自宣统元年(1909年)各个省份开始实行㊂民国期间,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政府,都继续征收印花税㊂辛亥革命后,‘印花税法“在1912年10月由北洋政府当局颁布㊂1927年11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此后经过了10多次重大修订和调整㊂从1938年5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地区等各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施行了印花税,以保障抗日和革命工作经费的需求㊂1.2㊀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对印花税进行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2.1㊀第一个阶段(1949-1987年)第一个阶段是我国对印花税进行初步认识,并进行立法的探索阶段㊂这一阶段对印花税也采取了从单独开征到不再单独征收㊂新中国成立不久,在1949年底的全国首届税务会议拟定了‘印花税暂行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对我国百废待兴的经济状况有一定促进作用,到1958年我国对工商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时,停征了印花税,将印花税㊁货物税㊁商品流通税和营业税合并简化为工商统一税㊂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印花税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单独征收㊂1.2.2㊀第二个阶段(1988-2020年)第二个阶段是我国对于印花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阶段可以说是立法的过渡阶段㊂1978年我国实行对内搞活㊁对外开放的政策后,随后也进行了税制改革㊂1988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恢复开征印花税,这标志着我国印花税的立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㊂‘印花税暂行条例“的实施使印花税的征收有了初步的法律依据㊂1.2.3㊀第三个阶段(2021年至今)第三个阶段是我国对印花税的认识走向了成熟阶段,并采取了专门立法㊂2021年6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㊂‘印花税法“的出台说明我国关于印花税的法律体系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作为我国18个税种中第12个立法的税种,不仅标志着税收法定原则的进一步落实,也标志着我国税收立法更进了一程㊂具体的立法历程见表1所示:㊃231㊃表1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印花税立法历程时间政策名称相关内容解释说明1949年底‘印花税暂行条例草案“全国首届税务会议拟定‘印花税暂行条例草案“,并于1950年4月令发各地试行1950年1月‘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确立印花税为全国统一开征的税种1950年12月‘印花税暂行条例“政务院公布‘印花税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印花税的专门法规1951年1月‘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政部公布‘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对‘印花税暂行条例“进行补充说明195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对工商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时,印花税被并入工商统一税而不再单独征收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颁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恢复征收印花税1988年9月‘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政部颁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对‘印花税暂行条例“进行补充说明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将‘印花税暂行条例“第14条中的‘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修改为‘税收征收管理法“201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印花税立法的意见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2㊀我国印花税存在的问题2.1㊀印花税的征税范围有待完善的问题(1)印花税的征税范围与‘民法典“脱轨㊂在印花税的具体税目设置中,我国现行的‘印花税法“仍与‘民法典“中的合同编的相关条款相脱离㊂在‘民法典“中,除了买卖合同㊁借款合同等具有代表性的合同外,还增加了保理合同㊁物业服务合同等合同类型,但‘印花税法“并未将保理合同㊁物业服务合同等列入它的征税范围㊂印花税的征税范围不清晰具体,这就导致纳税人在交易活动中无法明确界定签订的合同是否属于印花税的征税范围㊂同时,相关合同的类型和税率的适用无法判断,也会给交易活动带来很大的争议㊂(2)印花税税目中缺乏有关电子合同征税的相关规定㊂新颁布的‘印花税法“中可以看到,对于个人与电子商务经营者订立的电子订单免征印花税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电子合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对个人电子订单免税,其他类型的电子商务订单依然需要缴纳印花税㊂电子商务中的协议和书面合同的确定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很难分辨出营业额和同期产生的运杂费㊂但是,印花税的税目中没有其他类型电子合同的税目,也没有相关的税率,这给实际中的征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㊂2.2㊀印花税的税收优惠有待完善的问题(1)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技术合同却未有税收优惠政策㊂党的 十四五 规划中指出: 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经费加计扣除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㊂ 在其他税种中,如企业所得税就有关于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税或减半征税㊁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75%扣除等㊂然而,技术合同仍在印花税的税目税率表中,虽然税率仅为价款㊁报酬或者使用费的万分之三,并不是很高,但是它会对技术成果的转化㊁有效的流动和在市场的灵活运转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㊂另一方面与国家倡导的关于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背道而驰,不利于发挥税收减免政策的合力㊂(2)印花税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重复规定㊂印花税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也有一些问题,即重复的条款㊂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对于个人用于生活居住的租房合同实行免征印花税的政策,而财税 2014 52号文中对个人出租和承租房屋的租赁合同也免征印花税㊂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重合,而后者所覆盖的领域要更广泛一些㊂2.3㊀印花税的征收管理有待完善的问题(1)在实际征管中,对印花税的源泉扣缴未能发挥有效作用㊂首先,我国的税收法律并没有对相关机构规定承担一定的代扣代缴义务;另一方面,由于征收企业的印花税所得较少,征收机关可收取的税费也相对较少,征收机关对征收企业的征收热情不高,有关凭证没有及时上交,从而导致了税款的流失㊂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印花税法 刚性 较低,无法有效地对征收单位进行监管和制约,致使其源泉扣缴的效力减弱㊂(2)印花税的征收取决于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㊂‘印花税法“第十六条规定,印花税按季㊁按年或者按次计征㊂实行按季㊁按年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季度㊁年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实行按次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㊂这意味着印花税的征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人的自觉性,需要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人税收遵从度高,就能按时征收税款;反之,则无法按时征收税款㊂因㊃331㊃此,印花税的征管漏洞依然存在㊂3㊀完善我国印花税的对策与建议3.1㊀明确印花税的征税范围(1)梳理印花税税目,使征收范围与‘民法典“接轨㊂可以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借鉴‘民法典“有关债权㊁契约和经济合同的分类,进一步梳理印花税征收的合同范围,适当考虑将保理合同㊁物业服务合同等合同类型列入印花税的税目,使印花税的税目分类与‘民法典“相协调,进而减少在合同类型判断和税率适用等方面存在的争议㊂(2)在印花税的征收范围中增加电子合同的相关规定㊂随着传统纸质合同的过时,电子合同时代已经到来,很多企业经营者为求便利已经开始逐步使用电子合同来替代纸质合同㊂所以,制定有关电子合同的印花税税目已经迫在眉睫㊂将除个人与电子商务经营者订立的电子订单外的其他电子合同列入印花税的税目,并制定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税率,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实际交易活动中因缺少有关印花税的规定而带来的不便,还能减少关于电子商务订单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的争议㊂3.2㊀优化印花税的税收优惠政策(1)建议增加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免征印花税事项,将技术合同列入免征范围㊂一方面,不应列入印花税税收优惠范围的不要列入,根据现行经济发展态势需要列入税收优惠政策范围的应及时列入㊂如关于技术合同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顺应国家为了鼓励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大方向㊂另一方面,应给予技术服务㊁技术研发㊁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等相关方面的税收优惠,大力支持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㊂(2)相关部门应出台有关印花税税收优惠的最新实施细则与配套政策,避免印花税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重复的情况再次发生㊂‘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法实施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3号)的文件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定了印花税继续执行㊁废止和失效的税收优惠政策,给印花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有了具体清晰的参考㊂但针对上述存在重复税收优惠的问题还应出台具体的文件,规定在实际中究竟适用于哪一项优惠政策,给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带来便利㊂3.3㊀完善印花税的征收管理(1)改进征管方式,利用大数据从源头上对印花税进行核定征收和代扣代缴㊂对于产权转移书据和营业账簿,可以将其发证机构与合同签证㊁公证部门等单位进行代扣代缴,力求从根源上控制税收,降低税收损失的风险㊂对于经常发生的㊁不易控制的合同,可以考虑由税收部门进行核定,将各种形式的税收征管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减少税收损失,又能促进税收的公平性㊂与此同时,税务机关还可以利用金税工程三期,推动各方协作,实现数据㊁信息的互通,将内外部资料相互比较和分析,能不断完善印花税的征收和管理,提高税收高效征管的信息化和科技化㊂(2)税务机关应从各个方面发力,提升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㊂首先,可以通过建立 税收诚信云平台 来完善税收信用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税收信用的管理㊂另外,可以借鉴海关㊁市场监管㊁环保等部门建立纳税人信用评价系统,并将‘印花税法“执行中存在的违规行为纳入纳税评估范围,提高这些行为在纳税信誉评价中的比重㊂其次,要加强对印花税的稽查和执法力度,不定时地对印花税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提高印花税税收遵从度㊂最后,可以针对纳税人建立奖惩制度,对于积极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不及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将其列入黑名单,取消其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用强硬有力的手段促使纳税人按时申报缴纳印花税,提高税收遵从的主动性㊂4㊀结语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工作㊂完善我国现行的印花税法律法规,有助于构建我国高质量发展㊁社会公平和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从而使我国的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㊁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㊂对于印花税立法后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能为我国印花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助益㊂参考文献[1]饶立新.中国印花税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2]赖文军,徐越,万根华,等.贯彻落实‘印花税法“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税务研究,2022,(07):137-141. [3]刘东辉.我国印花税正式立法带来的变化及影响[J].商业经济,2022,(05):136-139+180.[4]臧炜尧.普通印花税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5]祁红丽.印花税改革探索[J].中国财政,2018,(12): 38-39.㊃431㊃。
印花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闫波发布日期:2013-08-16 浏览次数:1414 字号:[ 大中小]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的应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因纳税人主要是通过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来完成纳税义务,顾名印花税。
印花税不论在性质上还是征税方法上,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税种的特点:一是兼有凭证谁和行为税性质;二是征税范围广;三是税率低、税负轻;四是由纳税人自行完成纳税义务。
印花税作为一个小税种,税负虽轻,但征税面广,对书立、领受经济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经济事项发挥了税收调节作用,也为国家积累了一定的财政资金。
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而言,印花税金额小、税目多,政策陈旧而繁琐,若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漏报、少报税款的问题。
现就印花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浅析如下。
一、印花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政策方面的问题1、政策不明确,存在漏洞和执法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凭证。
”,从这条规定来看税务机关除依据《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外还应当对凭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受法律保护进行判别。
但是实际税收征管过程中应税凭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受法律保护难以界定,如果对不具有法律效力或不受法律保护的凭证征了税,税务机关将面临一定的执法风险。
2、政策过于陈旧,列举的征税范围过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条例》从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也不断出现。
如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借款合同、劳务派遣合同、人寿保险合同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其它具有合同性质的单据,均没有纳入征税范围。
印花税对类似合同失去调控作用,显得不够公平,同时也违背了印花税的立法原则。
3、个别政策规定与税收法律相抵触。
企业印花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周燕春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10期摘要:印花税是以应税经济凭证为征税对象的,主要产生于经济交流活动中的一种税种。
因为印花税税率较低,金额较少,所以在公司财务中并没有将印花税纳入税务筹划之中。
但是,对于大型的经济实体以及特定的行业,如果将印花税重视起来,就能够有效地减轻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印花税;管理误区;对策一、企业印花税征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误区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
随着特殊企业的不断扩大,新形势下经济活动的层出不穷,合同的样式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由此产生了诸多特征繁杂的合同,由于此类特殊合同与印花税相关规定中列示的名称不相符,企业常常出现超征、错征、少征的现象。
以下结合各行业特点,提出几点问题及误区:(一 )购销合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购买、预购、购销、调剂等形式制定的合同称之为企业的购销合同。
企业购销合同以合同上所记载的购销金额为依据,且以万分之三的税率纳税。
印花税相关管理规定表明,应税凭证按照金额比例进行纳税的,需按照合同上所记载产品数量或者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品价格贴花征税;如若国家对该产品未做出具体标价的情况下,印花税征收需要按照该产品市场价格的相关比率纳税。
然而,在实际纳税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由于该企业具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大等情况,且所生产的产品价格往往高于同行业相应产品。
如果该企业按实际金额与其他企业订立合同,势必会出现双方企业多缴纳印花税情况,损害二者经济的利益。
因此,企业在购销合同订立时,双方明智的选择了仅标明购销的具体数量,而不标明相关金额的做法。
(二 )货物运输合同我国货物运输合同包括运用民航、铁路、公路、海上等交通工具运输货物过程中所形成的合同。
货物运输合同以运输过程中的运费金额作为计税依据,不含有货物本身的金额、保险费以及装卸人工费等,以运输金额的万分之五作为其税率。
企业印花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3期印花税是我国主要的一种税种,由于其金额占企业税收支出相对较小、税源零星分散、容易被企业忽略,造成了企业管理上的漏洞。
本文通过简述对印花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完善企业对印花税的管理。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是小税种,是每个公司都绕不开的税种,也是税务稽查人员在检查中关注最多的小税种。
在经济发展中,印花税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
一、印花税的概述(一)印花税的起源印花税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1624年的荷兰。
当时,荷兰政府出现了经济危机,财政吃紧,为了解决困境,设计了新的税种为印花税,在荷兰征收成功后,欧洲各个国家开始效仿,因此印花税而得以流行。
(二)印花税征收的税目印花税是对《印花税暂行条例》中所列举的凭证征收,没有列举的凭证不征收。
应税凭证包括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三)印花税的特点印花税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兼有凭证税和行为税性质,印花税对应税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具有凭证税性质;另一方面,任何一种应税经济凭证反映的都是某種特定的经济行为,因此,对凭证征税,实质上是对经济行为的课税。
二、征收范围广泛,印花税的征税对象包括了各种经济应税凭证,凡书立和领受这些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印花税。
三、印花税的征收手续比较简单,只要张贴印花票即可。
四、印花税的管理成本低,与其他税种相比较,税率要低得多,其税负较轻,具有广集资金,积少成多的财政效应。
二、企业印花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没有重视合同的签订印花税是以所立的书据,主要是以签订的合同、开具的发票等作为税收依据。
而签订合同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细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多缴或少缴印花税的风险。
印花税征管存在的问题与监管建议我办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发现纳税人在印花税征管上问题突出,引发了对加强纳税人印花税征管监管工作的思考。
一、纳税人印花税征管存在的问题:1、纳税意识不强,申报的税目不齐全,漏税现象普遍。
由于印花税政策比较复杂、税收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及税收征管方式的落后,绝大多数纳税人不知道该如何计算缴纳印花税。
如“购销合同”税目,很多纳税人只申报销售产品签订合同的印花税,而对购进材料的合同及购入固定资产的合同不申报,造成了部份税款的漏缴。
2、纳税人不提供或少提供应税凭证,印花税款的征收较难。
由于印花税是一种行为税,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为书立、领受的凭证。
而凭证的保管、提供完全取决于纳税人,是否纳税和足额纳税其主动权属于纳税人。
纳税人为了少缴税款,往往只提供金额较小的合同,或不提供合同,检查人员很难自行取得直接的计税证据。
3、印花税的税目多,税款难以及时足额征收。
印花税税目有13个,涉及的应税凭证多达几十种,由于凭证多、税率多、税收文件和规定变动多,加上印花税属于小税种,因税法宣传不到位,企业财务人员学习不全面,不及时,企业管理应税凭证的部门比较分散,财务部门汇集应税凭证不及时,企业很难准确计算应纳印花税额。
二、建议:1、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委托税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税收培训,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纳税业务水平。
印花税的税目繁多且完全掌握比较困难,纳税人对印花税政策相对了解较少,纳税意识和业务水平都较低下,税收机关应该加强日常政策宣传辅导,或委托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税收培训,提高纳税人的主观纳税意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准确计算印花税额,逐步形成自觉、准确纳税的意识和习惯。
2、普及代征代扣,实行源头控管。
印花税征税范围较广,征收难度和成本较大。
要减少少征漏征以及无法征收的情况发生,就要普及代征代扣征管方式。
在纳税人与有关单位签订代征代扣合同,明确代征职责,由应税凭证的书立人代征代扣领受人应纳的印花税额。
企业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合同中印花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 刘卓摘要: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征税对象是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各种凭证,由凭证的书立、领受人缴纳,是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在企业的缴税中,印花税所占的比重就少,它的税率低,缴费金额也少,虽然印花税虽是税收家族中的小不点,但只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就会不可避免地频繁签订各式各样的经济合同。
所以在很多企业的财务计划中,并没有将印花税纳入到企业税务筹划中,然而,在一些大型企业或者是特别的行业中,印花税的重要性就会突显出来,它的积累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成本,减少资金的流失和税务负担,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印花税;管理问题;对策日前,唐山市税务局对全市部分三资企业印花税缴纳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共检查三资企业17户,发现有问题三资企业12户,占被查企业的70.6%,查补印花税款15.4万元,检查发现印花税征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应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合同的大量使用,很多类型的合同交易金额巨大,印花税日益重要。
因此,积极利用印花税的筹划空间,正确处理有关印花税的涉税事务,对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在纳税时存在的问题上文中所提到的几种现象,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目前企业特征提出几个问题。
(一)购销合同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运用预购、购买、调整等方面拟定合同,这种方式在业界称为购销合同。
这种合同主要以记载销售金额作为依据,并上交万分之三作为该企业所缴纳的印花税款。
根据印花税的相关制度,收税部门必须按照金额的相关比例进行纳税,并要将合同书上的数据记载和国家所规定的标准价格收取印花税。
如果企业没有根据要求进行明码标价时,所收的印花税就要根据市面上的价格进行收税。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会缴纳应缴的税款,有一部分企业会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
从稽查看印花税征管的疑难杂症从稽查看印花税征管的疑难杂症常卫东夏迁在地税机关征收的各税种中,印花税由于税率低、税负轻,无论在纳税人眼中还是税务人员眼中,都是一个“小税种”。
然而,印花税税目多,计税依据各异,印花税遵从水平是反映企业纳税申报业务水平和税务机关征管水平的一面镜子。
目前,关于印花税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财税〔1988〕255号)、《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7号)以及省级地税局制定的印花税征收管理办法。
征管方式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
查账征收,需建立较完善的应税凭证管理制度;核定征收,需符合程序要求,手续完备。
税务稽查中反映出的印花税相关问题企业在印花税纳税申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各类经济合同、相关应税凭证缺乏系统管理;对税目掌握不充分,应该申报的漏报,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的却进行了申报;申报时未严格区分税目等。
税务机关在印花税征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相对松散。
在征管中,部分税务机关未严格按照规定,指导应税凭证数量多或内部多个部门对外签订应税凭证的单位,制定符合纳税人实际情况的应税凭证登记管理办法。
对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需要核定征收的纳税人,也未及时发放《印花税核定征收通知书》,为企业核定计税依据比例。
到了稽查环节,由于缺少核定征收手续,稽查人员以账载实际发生额作为印花税计税依据,容易引发税企争议。
二是管理相对粗放。
目前企业应缴各项税费一般由企业自行申报,但部分征管单位对企业自行申报的税目和计税依据未作细致分析和严格核实。
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广告大户,却未见加工承揽合同印花税申报;加工制造企业正在建设新厂房,却未见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印花税申报,这些都可能涉及漏报;又如某企业每年都申报10件权利、许可证照,从常理上看,企业很大概率不会每年取得这么多权利、许可证照且数量相等,极有可能涉及多缴。
印花税征收管理存在声与问题及改进建●何利民吕国庆李蓓/文堕董盎国煎型丝芏鲍丕所鋈△垄垒星,塑蕉丝鱼垒篁宣墨!缝墨堑造婆,堑问题,堑笪堡=生垄堡差堑鲎垦盛塑查丝塾盘叠衄苤垄笪童墨堡塑。
查塞重!量壁壅国墨堑塑垄丝垄篁主查查盟塑整丝鱼坌堑,羞握出塞墨塑垄煎堑鲎盟建丛。
一、我国现行印花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征收范围不全面,宏观调控有漏洞。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全国人大将原有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合并,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同时废止三法,对合同重新进行了分类、归纳,重新调整了具体的法律规范。
而现行印花税目仍根据原三法制定,未作任何调整,与《合同法》在合同名称、种类、内容上产生矛盾,不利于规范合同关系,形成征税缺口。
其中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不断出现.如劳务合同、人寿保险合同及各种具有合同性质的单据,均没有纳入征税范围。
此外对于一些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行业,至今未列入印花税的征收范围,如物业合同、委托合同、咨询合同等。
印花税对这些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合同失去调控作用。
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税目过于繁杂,税款难以足额征收。
印花税征管简单,税目名义上也只有13个,但实际征税规定范围显得较为零乱,税率计算单位也不统一。
如税率有定额贴花。
也四、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企业要想保持营运资金良性循环.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理念,增加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第一,应该认真做好营运资金计划。
事先掌握各流动项目和资本支出的变动趋势.预先消除影响营运资金状况的消极因素。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做到规范、合理和有序地管理。
建立营运资金管理考核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第二。
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通过制定预算来预测风险,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
第三,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
考虑到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坚持积累优先原则.首先满足生产经营之需要。
南岸区地税局建议加强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
近日,南岸区地税局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印花税管理亟待加强。
究其原因,一方面,印花税作为地方税的一个小税种,一直实行“自行计算、自行购花、自行贴花”的原则,容易被忽视。
另一方面,企业的各类合同分散在财务、供销、生产等各部门,难以如实汇总统计,加之纳税人对小税种不太了解,容易漏报。
为此,南岸区地税局建议: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勿因“小”失“大”。
一方面应加大印花税宣传,使纳税人熟悉相关政策规定,避免纳税人因印花税不是“主税”而予以忽视且不主动申报缴纳;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本身应对印花税给予足够重视,杜绝管理粗放,征收随意性大等问题,对不主动申报缴纳且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减少印花税税款的流失。
二是加强税源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首先,建立管理台账,及时对企业印花税缴纳情况进行跟踪清理,定期催告催缴,避免因怠于履行职责而引发执法风险。
其次,借助金三系统,了解企业购销货物、营业收入、注册资本变化等情况,为核定征收印花税奠定基础。
最后,严格程序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严格遵守国家税务总局及重庆市地税局关于印花税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对企业核定征收印花税时,先以通知书的形式书面告知纳税人,切实履行程序规定,避免不利的诉讼风险。
三是开展专项检查,规范纳税行为。
税务稽查为规范纳税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税收等专项检查,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开展印花税专项检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促使纳税人自觉缴纳印花税。
(撰稿:杨芳)。
印花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闫波发布日期:2013-08-16 浏览次数:1414 字号:[ 大中小]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的应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因纳税人主要是通过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来完成纳税义务,顾名印花税。
印花税不论在性质上还是征税方法上,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税种的特点:一是兼有凭证谁和行为税性质;二是征税范围广;三是税率低、税负轻;四是由纳税人自行完成纳税义务。
印花税作为一个小税种,税负虽轻,但征税面广,对书立、领受经济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经济事项发挥了税收调节作用,也为国家积累了一定的财政资金。
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而言,印花税金额小、税目多,政策陈旧而繁琐,若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漏报、少报税款的问题。
现就印花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浅析如下。
一、印花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方面的问题
1、政策不明确,存在漏洞和执法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凭证。
”,从这条规定来看税务机关除依据《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外还应当对凭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受法律保护进行判别。
但是实际税收征管过程中应税凭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受法律保护难以界定,如果对不具有法律效力或不受法律保护的凭证征了税,税务机关将面临一定的执法风险。
2、政策过于陈旧,列举的征税范围过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条例》从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也不断出现。
如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借款合同、劳务派遣合同、人寿保险合同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其它具有合同性质的单据,均没有纳入征税范围。
印花税对类似合同失去调控作用,显得不够公平,同时也违背了印花税的立法原则。
3、个别政策规定与税收法律相抵触。
《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
”,也就意味着纳税人多缴的印花税不能退税也不能抵顶。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
《实施细则》该规定与《征管法》相抵触,《征管法》属于税收法律,《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实施细则》属于部门规章,《条例》和《实施细则》法律位阶均低于《征管法》,与《征管法》相抵触的部分应当执行《征管法》的规定。
4、印花税税目较多,税率计算单位不统一。
印花税税率有定额贴花的,有按率计算的,税率从万分之零点五到千分之一共有4档比例税率。
导致纳税人在计算印花税时往往容易发生漏报、少报、税目混淆甚至错用税率的情形,几乎每个企业在接受税务稽查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少缴印花税的问题,给纳税人也带来了一定的涉税风险。
5、《条例》及《实施细则》上没有明确法定扣缴义务人,而税务机关在实际操作中受政策和现实征管手段的限制,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税收流失的被动局面。
(二)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行政事业单位印花税管理不到位。
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发生的购销合同,车辆保险的财产保险合同,医院药品、医疗设备采购发生的购销合同等未纳入管理范围。
2、税收征管手段单一,大多以纳税人自行申报和税务检查为主,综合治税的手段运用较少,源泉管理不到位。
二、加强印花税征管的建议
从印花税的立法原则来看,印花税以公平、合理、简便、轻税,易于操作计算,普遍征税的原则制定,除增加财政收入外,还通过普遍征收来培养公民自觉纳税的意识,促使经济交往中的各方依法办事,推进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
因此从政策方面建议进行以下改革:
(一)进一步明确政策,取消或修改《实施细则》中第二条“条例第一条所说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凭证。
”内容的陈述,降低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
取消《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
”,避免与《征管法》发生抵触。
(二)建议增加印花税征管范围,将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经济凭证都纳入征
管范围,体现印花税广集财政收入和普遍征收的立法原则。
(三)本着简化税制、便于征管、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对印花税税目、税率进行统一,将具有合同性质的经济凭证全部统一到一个税目和税率上,便于实际操作。
(四)在《条例中》将发放权利许可证照的单位如工商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等部门明确为扣缴义务人,利用这些部门的优势条件加强源泉管理。
对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
(一)将行政事业单位也纳入印花税监管范围内,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的同时也履行印花税纳税义务,按月办理印花税纳税申报,尤其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及医疗器械的购销合同印花税管理。
(二)加强印花税的政策宣传范围和力度,在现有政策没有修订前,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对有关单位委托其代征税款,提高综合治税水平和全民纳税意识。
如委托发放权利许可证照的单位代征权利许可证照印花税,委托政府采购办代征行政事业单位购销合同印花税,委托财产保险机构代征财产保险合同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