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一讲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64
第一讲什么是社会学目录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三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第六节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定义是众多的如果社会是人类群居的生活共同体,那么,社会学是从群体和整体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科学。
——群体性、整体性、科学性- 严复:翻译《The Study of Sociology》—《群学肄言》将社会学从西方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社会学的视角- 《共产主义新传统》现任教于斯坦福(1986)2、对研究对象的理解社会学诞生于欧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19世纪中叶,它对人类社会的群体性、整体性的科学认知,对于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人文关怀,引发了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争论,造成了直到今天都还存留的缺乏共识的状况。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不同流派给予了不同的回答:-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文化- 社会变迁- 社会关系一、社会结构说社会之大,它是一个体系或系统,由功能不同的各个部分所构成。
社会构成部分之间的稳定联系,就是社会结构,制约着群体和个体的行为。
1、社会结构说的学术流派(1)地位结构观:阶级、阶层、性别、年龄、教育、职业、收入、组织、党派……(2)网络结构观:家庭、亲属、同学、同乡、同事、战友、邻里、朋友、相识……二、社会行动说人类是具有理解力和创造性的主体,人的行为时由动机推动的,个体为了实现某目标而行为,所以行为被赋予了某种意义。
社会学旨在理解和洞察人类行为的社会意义。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 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提出“现象学”观念三、社会文化说社会主体是人类,人类能共同生活是因为自己创造了文化。
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上个世纪社会学产生的各种条件。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一)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第一章绪论引言文化:詹姆斯.汉斯林的“摩洛哥纪实服装、病菌、排队。
《社会学入门》P38婚恋:好朋友以及婚姻中的个体之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异类相吸”形成的。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
(汉斯林,序言P7)其中摩洛哥案例实际上是从文化角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研究。
或者是对摩洛哥的文化本身进行了研究。
所以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一个角度就归纳被为“社会文化说”。
“社会文化说”。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科拉克洪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具体式样。
”“婚恋”案例实际上是社会学家们对人们行为(即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进行解释或者说明。
这个案例实际上社会学的另一类研究对象“社会行动说”的体现。
社会行动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是社会行动说的奠基者,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旨在对社会行动予以解释性理解,以便获得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因果性说明的科学。
”他同时指出,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就应该是行动,且是有意义的、有动机推动的行动,可以通过解释性的理解来研究它。
虽然韦伯认识到并非人们所有的社会活动均为理性活动,但他认为最具有研究意义的社会活动主要为工具理性行动,即行动者为实现某一功利性目标而选择最有效行动方式的社会活动。
舒茨批评韦伯把有意义的行动仅限于理性行动的看法,他进一步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
“生活世界”是由个体的直接生活经验组成的,我们应当,也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真正理解行为的动机,从而对行为做出解释性理解。
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会利用社会学视角对各个领域进行研究,甚至会探索当事人不想让探究的隐秘角落。
例如人们如何做出犯罪的决定?如何做出对配偶不忠的决定?因为社会学家是要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会因为人们感到不舒服就停止他们的研究。
例如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率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