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5
流行文化的演变和特征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改革开放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的最重要变革,它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样也对青年的流行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态度等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分为四个大的时期,每一时期中所具有的特点各不相同。
一、改革开放初期:参与祖国建设,追求社会理想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
在那样的时代中,青年对于领袖高度崇拜,对党无比信任,加之舆论宣传高度统一,青年文化主要是成人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体制文化的复制品。
1981年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庆祝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的游行集会上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国青年的积极响应。
作为社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青年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职责,他们愿意为祖国建设奉献火热的青春。
正如创作于1980年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唱道的:“创造新的成绩,描绘新的蓝图,需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歌词通过对现实的抒写,对未来的设想,刻画出立志投身祖国建设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形象。
既唤醒了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又警策他们珍惜时光,让青春在四化建设中闪光彩。
80年代初期的主流文化基本上定位于严肃文化的层面,着力于批判反思,但同时兼备了价值重估和文化重建的成分。
大趋势的流行文化
大趋势的流行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受到广大群体喜爱和追捧的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
以下是一些当前大趋势的流行文化:
1. 社交媒体风潮: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
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和传播信息、时尚、生活趣事等内容成为大趋势。
2. 时尚和美妆文化:时尚和美妆产业蓬勃发展,人们对服饰、化妆品、发型等方面的关注逐渐增加。
网红、流行趋势和名牌产品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3. 流行音乐和舞蹈:流行音乐和舞蹈一直深受年轻人和大众的喜爱。
从流行乐队到个人音乐家、从热门舞曲到病毒式舞蹈挑战,都在大趋势的流行文化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
4. 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关注增加,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成为流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如购买、使用可持续产品,参与环保活动等。
5. 多样性与包容性:多元文化和包容性逐渐成为大趋势的流行文化。
人们越来越重视平等、多元和包容,推动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6. 娱乐媒体和流媒体:电影、电视剧和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和Hulu)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娱乐和信息的方式。
流行影视剧和综艺节目成为社交媒体和讨论的热点。
7. 游戏文化:电子游戏产业发展迅猛,电竞赛事如英雄联盟和DOTA2的盛行,使得游戏文化成为大众热衷的流行文化。
总之,大趋势的流行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同的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会不断涌现和演变。
流行文化题材的种类
流行文化是一个广泛的主题,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内容。
以下是一些流行文化题材的种类:
1. 电影和电视剧:包括好莱坞电影、国际电影、电视剧集、动画片等。
2. 音乐:包括各种音乐风格,如摇滚乐、流行音乐、嘻哈音乐、电子音乐等。
也可以涉及到音乐人、乐队和音乐产业。
3. 文学:包括畅销书、经典作品、小说、诗歌等。
4. 漫画和动漫:包括日本的漫画、美国的漫画书、动画片等。
5. 游戏:包括电子游戏、手机游戏、桌面游戏等。
还包括游戏产业、游戏设计等相关话题。
6. 运动:包括足球、篮球、棒球、网球等各种体育运动。
也可以涉及到体育明星、体育赛事等。
7. 名人和明星:包括电影明星、音乐人、体育明星、社交媒体红人等。
8. 潮流时尚:包括服装、鞋子、配饰等时尚趋势和品牌。
9. 社交媒体:包括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的流行话题和趋势。
10. 科技和互联网:包括新的科技产品、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平台等。
这只是一小部分流行文化题材的种类,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子领域和内容可以探索。
流行文化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扩展的领域,总有新的话题和趋势出现。
1。
什么是流行文化?1、流行文化 ( Popular Culture ),又称为通俗文化及大众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包括想法、观点、态度、模因、图像及其他现象等。
流行文化,区别于代表历史的沉积的传统文化,是以时效性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文化。
可以说,流行文化就是大众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认识,然后接受,继而对其进行追捧的文化。
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散播文化制品的工业(传媒)来塑造并传播,例如摄影电影、电视、出版社等媒体。
实际上,流行文化并不只是大众传媒的生产物,而是由大众与传媒间互动所产生的,即:大众影响传媒,传媒又反过来影响大众。
因此流行文化本身是双向的、不断更新成长的。
当今的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消费性,复制性和集体狂欢性。
服装,饮食,流行音乐,怀旧金曲,电影,书籍等等。
2、社会化媒体的概念(简单界定,简单举例)社会化媒体一般指社交媒体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
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3、社会化媒体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信息的传递不再是直线型的、单方向的,而是网状的、交互式的,新的传播方式同时带来了传播速度的提升。
社会化媒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再加工,及文化内容的再造,与此同时,网状的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上都对以往做出了突破。
社会化媒体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联络、关注新情况或是与周围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当下最热的流行文化。
无论是浏览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对某部电影的看法,还是针对一件重大事情的决定,都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得到有用的信息。
流行文化:流行歌曲背后的社会意义剖析1. 引言1.1 概述流行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或特定群体中广泛传播和接受的文化现象。
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歌曲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广泛的受众群体,成为了社会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元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流行歌曲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并深入剖析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流行文化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包括对流行文化的定义和起源以及流行歌曲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随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流行歌曲如何反映社会问题,包括对歌词、曲风和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分析。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流行歌曲如何塑造和影响文化现象,包括音乐产业和市场推动力量对流行文化的塑造作用以及艺术家对时尚、风潮和音乐品味的影响。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流行歌曲与社会意义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流行歌曲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探讨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歌词、曲风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剖析,以及对音乐产业和市场推动力量的研究,揭示流行歌曲如何塑造和影响文化现象。
最终,通过总结主要观点并引申讨论,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对流行文化与社会意义之间关系的更深入理解,并展望未来流行音乐发展趋势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2. 流行文化与社会变革2.1 流行文化的定义和起源流行文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广泛流传并被大众接受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到音乐、电影、时尚、艺术等方面。
流行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交流的加强,大众娱乐开始融入日常生活。
当时,流行音乐、电影和时装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方式,并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2 流行歌曲在社会中的作用流行歌曲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传达情感和表达社会议题等多重作用。
首先,流行歌曲通过简单易懂的歌词和旋律吸引听众,并能够引发共鸣,成为大众情感宣泄和共同体验的方式。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高宣扬,p80)我们所探讨的流行文化是指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即在资本主义文化产生和澎勃发展之后,才具有现代基本含意的那种文化。
现代流行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流行文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它的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高宣扬,p86)*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以消费文化的生产为主的新时代。
在这时代中流行文化具有的特点1.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2. 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3. 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4. 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5. 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是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6.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7. 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当代流行文化的五大特征流行文化正在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汹涌的潮流。
对于这种潮流人们可能已经作出了各种反应,包括对于它的一些评价。
但是,对于一个对象的认识应该是在对其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种认识人们大多并不是根据一种理论分析的方式,而是根据过去的成见或者直觉作出的,因此,对于当代流行文化的特征的论析就有其必要性。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它既包涵潮流时尚、消费文化、休闲文化、物质文化等大众文化,也包含在特定群体、特定领域范围内的传播的次文化。
正式由于流行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复杂性才体现出流行文化自身粗犷的包容性,流行而不留俗、自由而不自弃的独特魅力。
流行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粗犷的包容性,轻盈的流动性,易于沟通理解的表现方式,以及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与精致的文化和静止的文化不同,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的实现,是产出丰富且独特的话语。
这就使大家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多元化,多样化,从而将审美的一元化时代画上终结的句号。
虽说有些流行文化或多或少存在粗犷性与轻盈性,但是其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与流动性,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新发展”等所体现出来的特性都具有深入人心的感染力,而“同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诸多语义鲜明,表达清晰的流行文化则体现出的是易于沟通理解的表现方式。
与此同时,流行文化中往往包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透过流行文化的本质,能让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流行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流行而不流俗的独特性。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换期,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新的变化发展中,我们需要融入流行文化,在流行文化中汲取创新的闪光点,秉承流行而不流俗的观念,来彰显自我的价值。
在面对时尚与前卫时,我们要有勇立潮头的勇气,摒弃世俗的偏见,不落窠臼,平衡自己的心态,寻找到自我的落脚点,从而不会落入那些条条框框的俗套中。
当然个人的看法与感觉,生活状态与品位,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流行而不流俗的文化,追求的更是人的一种文化。
跨越了制度与尊严束缚,摒弃了诸多的限制,才能让我们行稳致远。
流行文化的魅力在于其自由而不自弃的精神内涵。
想较于传统文化中众多的礼节规范,以及对人们的约束,流行文化更多的是去体现人性中自由而不自弃的精神。
流行文化的名词解释流行文化是指在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广泛使用和接受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时尚、艺术、游戏、动漫等。
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它更加青年化、多元化和娱乐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临时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流行文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跨越地域和国界,形成了全球性的现象。
人们可以通过万千渠道,包括互联网、电视、影院、广播等,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是社交娱乐的载体,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文化的象征。
流行文化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1. 在音乐方面,流行文化经常借助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由大众接受的、通俗易懂的音乐形态,包括多种风格。
最著名的流行音乐类型是摇滚乐,其余的流行音乐类型包括流行日式嘻哈、拉丁音乐、R&B等。
2. 电影和电视剧作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好莱坞电影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
另外,过去几年中,韩国电视剧和美国电视剧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也十分高。
3. 在时尚领域,流行文化由设计师和制造商推出的新时尚。
Most notable fashion labels are Tommy Hilfiger, Boss, Chopard, Swarovski, and OMEGA,例如,很长一段时间内,运动鞋、破洞牛仔裤和贴花卫衣都是很受欢迎的时尚单品。
4. 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也成为了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游戏、手机游戏、卡牌游戏等产品已经逐渐普及,吸引着广大人们的眼球。
《英雄联盟》、《绝地求生》、《王者荣耀》等游戏,更是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风潮,成为了现代青年的标志性产品。
总之,流行文化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它具有临时性、多元性、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性,以及充满时代感的特点,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流行文化现象解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时代,更是一个文化时代。
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流行文化在这个时代更是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流行文化是指当前社会中广泛接受的、受到大众关注和推崇的文化形式。
可以是电影、音乐、电视、游戏、运动、时尚等等。
这些文化形式都有一定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就是流行文化的象征。
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会追逐流行文化的步伐,这也导致了流行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
流行文化现象是从富裕国家开始形成并进行全球传播的。
这些发达国家拥有更先进的科技和更强大的文化创造能力,他们的文化产品更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和需求,也更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接受。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流行文化现象已经悄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成为了他们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符号。
电影是流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电影的票房收入已经成为地球上最为特殊的文化产业之一。
从好莱坞到宝莱坞,从法国、德国到中国、韩国,电影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文化形式之一。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电影在全球上映,而观众们也在这些电影中找到了娱乐和享受。
电影中的明星们由于出色的表演和招人喜欢的性格特点而受到了全球观众的追捧。
他们不仅成为了电影的代表,更代表了流行文化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崇尚和爱戴的文化精神。
音乐也是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球范围内的音乐产业早已迎来了十分繁荣的时期。
从流行音乐到古典音乐,从摇滚乐到民谣,每一种音乐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同时,现代音乐也非常注重视觉的呈现,MV和演唱会也成为了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节点。
在流行音乐当中,歌手们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文化符号。
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引人注目的外表,让歌迷们崇拜不已,成为流行音乐文化中的一大时尚潮流。
电视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电视节目从汇聚千万观众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到在娱乐中尽情谈笑风生的电视选秀节目都在为观众带来不尽的娱乐。
联系你我的精神纽带——论什么是流行文化在现代的社会中,流行文化不能被准确的定义。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得到认同的一种现象。
但是在我看来,流行文化就是一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一种现象。
就像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延续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而正是这种传统文化,将我们中华民族牢牢的凝聚在了一起。
从传统文化中,习得了仁义礼智信忠孝,懂得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明白了四书五经之中包含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在我看来,流行文化也是如此,触手可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使得中国风歌曲成了流行文化。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一句经典歌词,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
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
“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
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文化。
周杰伦也凭借《青花瓷》获得第19届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
,至今,青花瓷成了中国风歌曲的代表之作,独领风骚,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当你耳边琴瑟和鸣,你不经就向往当时的年代,或是金戈铁马,或是大唐盛世。
当梅兰芳遇到杨贵妃,一折《贵妃醉酒》惊艳世人。
在当时,这又何尝不是流行文化呢?有着羞花之容的杨贵妃,当白居易遇到她,她便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世佳人;当李白遇到她,她又如"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仙子。
流行文化的概念与影响一、概念流行文化指的是大众所共同喜好的文化。
它是一种涵盖了广大群体、风格多样的文化。
流行文化通常是通过大众传媒、网络等各种渠道传播开来。
流行文化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风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流行文化包含了很多方面,例如音乐、电影、电视剧、时尚、艺术、游戏、运动等等。
其中,音乐是最能代表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因为音乐是最容易传达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带动一种文化气息,传达一种文化价值观。
二、影响1.文化的演变流行文化推动了文化的演变。
在历史上,流行文化往往出现在大众化的生活趋势中,它并不属于高雅的艺术范畴,但是却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而因为流行文化的盛行,才不断推进了文化的演变。
每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的兴起,都会引起一些关于社会、文化的讨论,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发展。
2.经济的推进流行文化对于经济也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流行文化的产生和传播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因此这方面的市场会随着流行文化的影响而扩大。
例如影视产业的发展,就离不开电视剧、电影的流行,电影业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应,还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合作。
流行文化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另一种营销策略,不断地催生着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
3.视野的拓宽流行文化带着一种极具活力和开放性的力量,拓宽了人们的世界观。
例如美国的流行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和音乐流行遍布全球,不断地传播和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人们的眼界也随之得到了拓宽。
人们可以从流行文化中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风貌,了解其他国家的习俗、语言等方面,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喜好和价值观。
4.价值观的传承流行文化还可以传递一种价值观。
通过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等,人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
这些文化内涵,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塑造作用。
流行文化中传统和创新、守旧和激进、多元和一体的结构成为了年轻人形成自主性、自我表达和叛逆的精神动力。
5.消费的体验流行文化还给人们带来了消费的体验。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
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流行文化是恒变的,并且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一些被主流社会忽略的事物,当受到小部分人的强烈关注后,有可能渐渐形成流行文化。
但是从少数人迈向多数人的过程,在社会学界就被视为是研究的奥秘所在。
尤其,为何大多数事物都无法流行,仅有少数事物,甚至十分怪异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流行文化的商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吸引力,原因有二。
其一是商品宣传。
制造和发售这些商品的商业机构会强调商品在社会上的认受性,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
二是“文化基因”(meme)的效应。
牛津大学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采用延伸进化论的理论,提出流行文化也会依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在社会上散布:在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文化产物才能生存下来,继续繁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过从社会学的观点去看,流行严格说与商业运作无直接关联,比方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他论流行时尚的论文中就倾向此观点;只能说在资本主义里面,商业运作更加速与加深了流行。
事实上在古代,诸如词汇、穿着方式、生活型态、发型与胡子(可见诸于布劳岱《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里面也提过法国与意大利)都有流行,还流行了数十年到百年之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流行文化被普遍认为是较为肤浅的。
需要长时间浸淫、练习和反思的文化项目较少能成为流行文化的产物。
在部分学人的认知上,认为流行肤浅而大众,跟经典刚好属于两端。
但事实上流行很多时候透过认证与操作,仍然可以变为经典。
流行与经典若真要判断,应该可以从消退时期去观察:流行必定有衰退期,但是经典由于受到认可,可以维系很长时间。
也就是端看社会对其的评价而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术观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社会学在学界探讨流行文化方面,最早的应该是社会学家史宾塞(H.Spencer)曾在著作中有一篇探讨流行与模仿的关系。
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也在短篇著作中有《论流行》,认为流行存有一股双元特色:既具有趋同、又需要在同中标异,前者是流行汇聚个体的外在特征,后者是领先者需要摆脱群体模仿,继而维系其社会地位的手段。
齐美尔的观点大幅背后世接受为流行的基本认知架构,惟对其标异有所争论,认为20世纪的流行可能是由下而上的,并非上阶层者单向指导或模仿而已。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世纪按照不同方法,基本上流行研究区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属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以符号与神话体系认识流行,认为流行体系就是一个神话体系,透过能指(signifer)与所指(signified)之间的关联与飘移,建构出一套流行的神话体系,巴特通篇是以服饰业作为例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个为美国象征互动论布鲁默(H.Blumer),从集体选择与集体品味角度探讨流行。
认为流行最大特色就如齐美尔所说的,是所谓趋同。
尤其当群体一起选择某个对象时,对个体而言具有庞大的选择压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980年代以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从象征斗争与场域的角度,分析流行。
在其著作《Distinciton》内也有提到流行场域的斗争关系。
简单说,流行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场域,依照场域权力者/未获权力者的关系构成。
握有权力,便有界定场域(包括斗争筹码)的力量,后这则在场域中被压迫,寻找出路。
布尔狄厄也常以主流/异端(源自于早年基督教斗争)的方式,称其场域斗争关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传播学现在传播学界是对流行研究最多者。
但简单说方法基本上都沿着一个钟型分派图分析,也几乎以以下几种角色,作为基本角色与发展阶段判断: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晚期多数,落后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们所探讨的流行文化是指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即在资本主义文化产生和澎勃发展之后,才具有现代基本含意的那种文化。
现代流行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流行文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它的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以消费文化的生产为主的新时代。
在这时代中流行文化具有的特点:1.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
2. 流行文化采取更多。
3. 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
4. 流行文化随哲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往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
5. 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
6. 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是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
7.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
8. 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谓“流行”,根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是指“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
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的现象都可以视作“流行现象”。
简单地说,“流行文化”就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
尽管各个年龄阶段的社会群体都会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并有所反应,但流行文化的行为主体主要是青少年这一年龄层群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997年至2002年大约5年时间内,中国大陆城市地区青少年群体中新出现的流行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产品、产业和话语三个层面上。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产品层面,是指流行文化领域内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产品。
手机短信文化、Flash“闪客”文化和以QQ为主的网络聊天文化,可以被视为是这一类现象的代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产业层面,是指以制造流行产品为主,或直接参与生产流行产品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服饰、美容等文化产业。
这些产业的产品绝大多数是非耐用品,受到时风变化的强烈影响,流行与否是产品能否售出的主要因素。
比如最近5年来,在中国大陆青少年中流行的影视作品有《东京爱情故事》等日韩剧、《蜡笔小新》等卡通片、《不见不散》等贺岁电影、《大话西游》等“无厘头”电影,以及《还珠格格》、《流星花园》等偶像剧。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话语层面,是指某一时期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语汇。
流行话语并不像前两者具有物质载体,但却直接反映了流行品背后的意识形态。
“酷”这一流行词语以及随后的HIGH、IN等流行形容词,集中反映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指向。
对这些词汇的解读,是探寻当前青少年观念心态的一把钥匙。
另一类流行话语则是某一时期在青少年群体中新出现的高频词。
如“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的网上评选活动所选出的“十大流行语”排行结果是:(1)9.11;(2)本·拉登;(3)申奥成功;(4)入世;(5)WTO;(6)“翠花,上酸菜”;(7)出线;(8)QQ;(9)反恐;(10)Flash。
(《中国青年报》2002年5月6日)其中有(6)、(8)、(10)三项属于青少年流行话语。
这些词汇为当年的流行事物留下了社会语言学意义上的档案。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学与流行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流行文化使用流行文化概念的时候,自然受到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理论发展语境的限定。
在这个限定之下,“流行文化”所指对象,就是在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发展中,特别是20世纪以来,新兴的大众化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与传统的文化类型相比,流行文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它不仅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而且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第二,流行文化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并且在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第三,流行文化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
由于这个三个基本特征,流行文化的兴起不仅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文化活动,迫使它在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体制文化与民间文化)两个层次传型,而且使当代文化发展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危机运动。
西方文化理论研究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这种普遍的文化危机感为契机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首要功能是为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供特有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建设的要义就是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建设具有普遍性、持续性的意义和价值体系。
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又被界定为发现和建立理想的活动。
流行文化的第一个问题是文化意义和价值的失效、瓦解。
相对于传统文化以宗教为内含的精神至上原则,流行文化推行的是一种世俗化的非精神原则,即以个体的享受、娱乐和快感为动机。
由于这个文化原则的转换,在18世纪直到19世纪中,在传统文化崩溃的背景上,流行文化的早期发展表现出一种精神溃败(颓废)状态。
卢梭作为现代文化的启蒙者同时成为它的第一个批判者,乃是因为他对这种精神溃败状态的预言家式的敏感和不满。
他以个体自我的精神自由的建设为目标,反对现代文明确立的流行的(社会化)生活方式,主张向自然的真实性和独立性回归。
席勒则认为,现代文明建立的是一种个体与社会、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分裂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性的完整性被破坏了。
他认为,重建完整人性的途径是对人进行审美教育,建设为人的自由完整生活提供基础的审美文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流行文化的世俗化发展开拓了现代文化民主的空间,在对感性欲望和自由享受的肯定中否定了经典和权威的文化权力。
这就导致了流行文化在总体上混乱无序的非理性(“无政府”)状态。
针对这个状态,19世纪中期阿诺尔德(M·Arnold)提出了一种反对流行文化的(中产阶级)精英意识。
这种精英意识把文化限定为“在本世界中被思想和表达的最好的事物”,并主张文化是只能由少数精英创造和发展的事业。
阿诺尔德的精英立场无疑包含了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而不得人心。
但是,他仍以偏激的形式指出流行文化的第二个问题,即文化活动是否需要保持其内在统一性和超越性的问题。
所谓雅—俗之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坚持或反对文化的内在价值和超越意义的争论。
无疑,流行文化是否定文化的内在价值和超越意义的。
这反映到流行文化的产品形式中,则是流行文化产品中普遍存在的机械复制、拼贴、重复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形成的对文化差异的消解(文化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