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44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本第五章古代诗歌鉴赏教材对接篇目:必修2(先秦-南北朝诗歌):《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必修3(唐代诗歌):《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必修4(宋词):《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选修:《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幕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一、古代诗歌的情感主旨和手法清单篇目情感主旨手法氓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了男子的负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赋比兴;对比采薇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赋比兴;重章叠句;乐景哀情离骚表现了屈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坚持真理、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比兴(香草美人);象征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赋比兴;排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涉江采芙蓉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忧伤之情触景生情;设问;联想和想象短歌行忧叹人生苦短,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比喻;引用;用典归园田居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白描;比喻蜀道难借写蜀道的艰难,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入蜀的担忧,抒世道艰难、功业难成的悲愤想象奇特、大胆夸张;反复秋兴八首(其一)借深秋哀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抒因战乱流落他乡的思乡之苦和羁旅之愁及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的担忧借景抒情;一语双关咏怀古迹(其三)借咏昭君悲惨的命运和怨恨之情,抒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慨借古伤己;对比登高借萧瑟、凄凉、开阔秋景,抒羁旅之愁、身世之苦和国事之忧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鉴赏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意境、美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必修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 《行宫》——元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宫》是唐代元稹的名篇,通过对行宫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主题。
诗中通过对行宫的描绘,呈现出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的景象,以此喻指人生的无常。
诗人在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了作者对于珍惜时光、积极奋斗的观点。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结构展现了对生命短暂性和青春逝去的深沉思考。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作为唐代李白的名篇,以简洁的句式、清新的意境展示了诗人饱含乡愁、思乡的情感。
诗人透过写月亮、霜和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通过简单的事物和形象展示了作者的感受,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在五言绝句中开创了抒发思乡之情的先例,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的名作,以其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们追求理想和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写。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必背古诗文)宋词《西江月》白头搔更短,浊酒一杯醉。
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
《西江月》是李清照的一首宋词,此词以深厚的忧思,抒发了她因江西独自闲居之苦,深感万里相思、乡愁夜月之痛。
词以抒情婉约叙事为主,以“白头”和“浊酒”作为一扇窗对近古之忆,抒发出月夜相思的无穷深情。
词中“白头”一句,道出情人长久相思分离及生、老病死荏苒的缠绵,突显说者的气馁哀伤与惆怅;“浊酒一杯醉”一句,充满凄凉弥月,象征酒意浓浓的饱满情怀,传达了说者淡漠、空虚的远离情感;最后两句“唯愁西江水,万里无垠蓝”,以远离之明净来形容说者沉沦心中深刻的乡愁,极妙地把说者痴迷中思念他乡的无尽空虚感表达出来,体现了此词最深的重重忧愁。
此词以乡思为主题,用意既朴素又深切,像画一样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它让人感受到李清照深沉痛苦的情愁,想到了说者被远离他乡的叹息,表达出了说者深切心痛的思乡之情。
宋词《忆江南》三月三日晓朝,正见新春犹未老。
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
《忆江南》是苏轼的一首宋词。
此词以春有芳华,令人心醉神往的美景描写为主,描绘了江南春色的绚烂美景,反映出作者对江南地区的深沉思念之情。
词以愁情婉转咏叹为主。
“三月三日”正值春新,此句通过新春尚未老的如痴如醉的景象传达春的美好;“楼台烟雨,双阙红粉烟花销”一句,把烟雨缭绕的朦胧美景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心醉神往;而此句“双阙”字,通过双阙双塔庭院布置繁奢的画面表达对富丽得象征性的江南地区的思念之情,使说者对家乡的缘思无已被反倒进入无限的回望之中。
此词以思乡为主题,说中充满了留恋思甘之情怀。
它发出了说者思念江南美景的感伤之音,将说者被流浪远离他乡的痛苦和叹息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说者深沉的乡愁之情。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赏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怎么背?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二)使至塞上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鉴赏古代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介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 理解诗歌的意境。
古代诗歌通常是通过表现自然景观、描绘
人物形象等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诗歌时,需要通过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2. 掌握诗歌的音律。
古代诗歌的音律和韵律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鉴赏诗歌时需要注意其韵律、押韵、声调等要素,以了解诗歌的音乐美感。
3. 分析诗歌的结构。
古代诗歌的结构多样,有五言、七言、律
诗等不同形式。
鉴赏诗歌时,需要分析诗歌的章法、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以揭示诗歌的构思和意义。
4. 挖掘诗歌的文化内涵。
古代诗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
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内容。
鉴赏诗歌时,需要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其所反映的时代和文化特征。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 1 -。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明确考纲,快速读懂诗歌一、明确考纲《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考情分析】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
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
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
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
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
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
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
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这9套试卷重在考查“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
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靠文段大意断句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意。
关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关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关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关于某些文段来说,或许就相当于已经得出了答案。
二:以动词宾语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
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们的宾语,就可以宾语之后断句。
2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一、据句式特点断句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果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关于断句也很有帮助。
比如,了解了"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
'"如(奈、假设)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给文言断句时以十分显然的指示。
此外,还应该知道,古汉语比较讲究句式的对称,给文言断句时可据此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句式。
二、参照他题断句有时,我们还可以依据文本中的内容和试题中其他题所提供的信息,作为断句的参照。
总之,如果我们能在复习备考时,按照以上"锦囊'所提到的方法,深入细致地思索,适当地多做学习,那么,曾被视为畏途的文言断句题,就一定会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答题技巧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诗歌背景:在鉴赏古代诗歌之前,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时代
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这些背景信息可以通过课本注释、参考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
2.解读诗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象。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
要特别注意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物品等,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表现手法:古代诗歌常常采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象征等。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以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4.品味语言特点: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精炼、语言含蓄、意蕴深远等。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要特别注意品味其语言特点,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美感。
5.把握诗歌结构:古代诗歌的结构往往严谨、层次分明。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要
注意把握其结构特点,了解其思路和逻辑关系,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内涵。
6.注重情感体验: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要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
通过朗读、品味、
想象等方式,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总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诗歌背景、解读意象、分析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特点、把握诗歌结构以及注重情感体验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