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确认融资费用举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4
融资租赁会计实务题案例分析融资租赁会计实务题案例分析问题:甲公司向乙公司融资租赁租入一套设备.设备公允价值2000万元(含税价).现在融资租赁须分5期支付,每期440万元租赁费,共计2200万元,租赁期满设备所有权无偿转移给甲公司.乙公司每期按应收款项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假设该设备不需要安装即可投入使用,假设每期均按时均通过银行存款支付.请做固定资产入账及每年支付租赁费的相关会计分录.解:1.未确认融资费用:公允价值2000万元(含税价)与租赁费合计2200万元(含税价)之间相差200万元(含税价),转换为不含税相差170.94万元,这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说明:由于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当期抵扣,无须考虑其时间价值的影响.2.固定资产原值:即为设备公允价值的不含税金额,2000/1.17=1709.40万元.因此,购进时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xx融资租赁设备1709.40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170.95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3.93万元长期应付款-xx设备待抵扣进项税额255.72万元贷:银行存款440万元长期应付款-乙公司1760万元以后每年支付租赁费,对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涉及到计算实际利率以及摊余成本等.请看我的Excel计算法:因此,从第2年起,确认财务费用会计如下:借:财务费用66.75万元贷:未确认融资费用66.75万元支付租赁费440万元:借:长期应付款44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3.93万元贷:银行存款440万元长期应付款-xx设备待抵扣进项税额63.93万元以后各期会计分录类似,不再赘述.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未确认融资费用、收益例题讲解【例题6·计算题】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大型机器设备。
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
该设备价款共计6000万元(不含增值税),分6期平均支付,首期款项1000万元于2011年1月1日支付,其余款项在5年期间平均支付,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
支付款项时收到增值税发票。
商品成本为3000万元。
假定折现率为10%。
[(P/A,10%,5)=3.7908]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计算现值:乙公司甲公司1000+1000×(P/A,10%,5)=1000+1000×3.7908=4790.8(万元)[讲义编号NODE007710001102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2)2011年1月1日乙公司甲公司借:长期应收款(1000×6)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790.8 未实现融资收益1209.2 借:在建工程4790.8 未确认融资费用1209.2 贷:长期应付款(1000×6)6000借:银行存款1170 贷:长期应收款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0 贷:库存商品3000 借:长期应付款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银行存款1170[讲义编号NODE007710001102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3)2011年12月31日乙公司甲公司本期摊销金额=(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期初余额)×折现率借:未实现融资收益379.08 贷:财务费用[(5000-1209.2)×10%]379.08本期摊销金额=(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折现率借:在建工程379.0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79.08借:银行存款1170 贷:长期应收款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借:长期应付款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银行存款1170【思考问题1】2011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5000-1000)-(1209.2-379.08)=3169.88(万元)【思考问题1】2011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5000-1000)-(1209.2-379.08)=3169.88(万元)(4)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甲公司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额=3169.88×10%=316.99(万元)借:未实现融资收益316.99 贷:财务费用316.99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3169.88×10%=316.99(万元)借:财务费用316.9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16.99借:银行存款1170 贷:长期应收款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借:长期应付款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1.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疑问未确认融资费用到底属于什么类账户。
是负债还是资产?我觉得它和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很像,是不是和它一样属于资产类账户。
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负债类调整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应“长期应付款”项目,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长期负债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填列。
虽然“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会计分录时,类似于“长期待摊费用”,但它既不是在未来预期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更不是在期初已经支付,以后期间再进行摊销的待摊或者递延项目。
如果把“未确认融资费用”理解为尚未支付而应预先计提的、待到以后分摊的财务费用,那么,它就具有负债(备抵)类科目的内容。
另外,“未确认融资费用”是因企业进行融资而产生的负债,由负债业务“衍生”出来的,因此应该作为负债性质科目。
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假如公司2007年1月1日购买一台机器作为固定资产,机器已收到且不需要安装.合同约定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分3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假定公司3年期银行借款利率6%.分录借:固定资产1813.24万未确认融资费用186.76万贷:长期应付款2000万-------------------------------------------------------------上题这么理解,可以吗?下面的理解是合理的。
一,2007年1月1日公司购买机器,机器的价为1813.24万.到2007年底才开始付钱,那么这笔钱实际上是公司向对方融资了一年,利息应该是1813.24*6%=108.79万年底支付1000万,其中包括了这一年的利息108.79万,故,年底实际还了对方机器价为1000-108.7=891.21万.则,2007年12月31日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如下借:财务费用108.79万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万借:长期应付款1000万贷:银行存款1000万二,到2008年1月1日,公司还欠机器价为1813.24-891.21=922.03万.到2008年底再次付钱,那么公司所欠机器价在这一年里的利息为922.03*6%=55.32万年底支付600万,其中包括了这一年的利息55.32万,故年底实际还了对方机器价为600-55.32万=544.68万则,2008年12月31日用实际利率摊销如下借:财务费用55.32万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5.32万借:长期应付款600万贷:银行存款600万三.到2009年1月1日,公司还欠机器价为922.03-544.68=377.35万到2009年底最后一次付钱,那么就将剩余未确认融资费用一次全部摊销.则,2009年12月31日摊销如下借:财务费用22.65万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2.65万借:长期应付款400万贷:银行存款400万可以用这种逻辑解释下持有至长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的实际利率法吗?我觉得可以用这种逻辑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唯一不同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而上面是债务人的处理。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务处理例子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稍微复杂,但又特别重要的话题——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务处理。
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对吧?其实,咱们可以把它拆开来,慢慢聊。
这就像是在做一道菜,先把材料准备好,然后一步步炒出来,最后味道可口,那才是最重要的。
融资费用呢,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借款或者融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
可是,有些费用呢,咱们在账本上还没确认,这就需要一点小技巧来处理啦!2. 什么是未确认融资费用?2.1 定义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但还没在财务报表上入账。
比方说,你借了钱,结果中间产生了一些手续费,但你还没把这笔费用记录上去。
就像你去超市买了好多好吃的,却还没结账,心里美滋滋的,但账本上还是什么都没有。
2.2 常见情况常见的情况有几个,比如说你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可能会收取一些手续费,还有可能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在其中。
这些费用往往是提前支付的,但在会计上,有些可能要等到特定的时点才能确认。
简直就像你买了票去看电影,却要等到电影开场才能入场一样,有点儿让人着急。
3. 账务处理3.1 记录方式好啦,咱们进入正题,怎么处理这些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呢?首先,你需要在账务系统中做一个记账的动作。
这里建议用“预付款”这个科目,毕竟你已经付了钱,只是还没确认到费用上。
可以想象成,你给小明借了钱,他答应你下个月还,但你心里知道,钱已经花出去了。
3.2 入账流程然后,等到合适的时候,比如说到了一年报表的时候,或者是费用确认的节点,就把这笔费用从“预付款”转到“融资费用”。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一场小小的“华丽转身”,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瞬间就能让你的账本更清晰。
记得,所有的费用都要有据可查,像个侦探一样,找出所有凭证,确保万无一失。
4. 注意事项4.1 及时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让未确认的融资费用“潜伏”太久。
就像一块藏在沙发底下的饼干,时间久了可能就发霉了。
未确认融资费⽤通俗理解
暂时先不确认,但是未来⼀定会确认的费⽤⽀出,⽽且是分期确认的。
假如买了1000万的东西,分五年付清,每年年底付款200万。
我们知道第⼀年付的200万就是200万,但第⼆年付的200万,从第⼀年的⾓度看会⼩于200万,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所以第三年,四年、五年,的200万,折现到第⼀年是逐年减少的。
从第⼀年的⾓度看,我们买的东西其实也就是850万(假如)。
另外的150万就是我们需要付的利息就是未确认融资费⽤。
更通俗的讲就是,我们买了850的东西,但不是⽴即付款,要分五年付款,所以得⽀付150的利息。
这150元我们不会⼀次性确认为财务费⽤、或者管理费⽤,⽽是先放在未确认融资费⽤的账户上,待实际⽀付时我们再分次确认。
例如,第三年年底我们⽀付了200万,但其中只有170万(假如)是购买的东西的价款,另外三⼗万相当于我们付的利息、此时我们把这30万确认为财务费⽤,从未确认融资费⽤账户中拿出来,进⾏确认。
借:财务费⽤ 30
贷:未确认融资费⽤30。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案例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将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中两者较低者作为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这两者的差额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资产余值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案例:2006年12月20日河西公司与某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甲设备融资租赁合约,设备全新,2007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5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河西公司与租赁公司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均为1万元。
合同主要条款如下:租赁开始日:2007年1月1日租赁期:2007-01-01至2007-12-31,共4年租金支付方式:租赁开始日起每年年末支付150万河西公司担保租赁期满时甲设备余值为10万元,没有未担保余值租赁合同利率7%租赁期满时,河西公司应将设备归还租赁公司河西公司对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与租赁有关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相关资产的折旧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并在年末进行。
承租人会计处理方法:一、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分录1)先判断租赁类型。
租赁期(4年)占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的80%,大于75%的标准,属于融资租赁。
2)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本例中河西公司无法获得租赁公司的内含利率,因此选择合同利率7%作为折现率来计算。
最低租赁付款额=150*4+10=610万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50*P/A(4,7%)+10*(4,7%)=150*3.3872+10*0.7629=515.71万元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初始直接费用=516.71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610+1-516.71=94.29万元3)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16.71未确认融资费用 94.29贷:长期应付款: 610银行存款 1二、第一年:2007年12月31日1)支付租金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50贷:银行存款 1502)确认当年应分摊的融资费用=(610-94.29)*7%=515.71*7%=36.10借:财务费用: 36.1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6.13)计提折旧=(516.71-10)/4=126.68万元(以后每年相同)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126.68贷:累计折旧 126.68三、第二年:2008年12月31日1)支付租金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50贷:银行存款 1502)确认当年应分摊的融资费用=[(610-150)-(94.29-36.1)]*7%=515.71*7%=28.13借:财务费用: 28.13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8.133)计提折旧=(516.71-10)/4=126.68万元(以后每年相同)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126.68贷:累计折旧 126.68四、第三年:2009年12月31日1)支付租金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50贷:银行存款 1502)确认当年应分摊的融资费用=[(610-150-150)-(94.29-36.10-28.13)]*7%=19.6借:财务费用: 19.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9.63)计提折旧=(516.71-10)/4=126.68万元(以后每年相同)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126.68贷:累计折旧 126.68五、第四年:2010年12月31日1)支付租金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50贷:银行存款 1502)确认当年应分摊的融资费用=[(610-150-150-150)-(94.29-36.1-28.13-19.6)]*7%=10.46借:财务费用: 10.4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0.463)计提折旧=(516.71-10)/4=126.68万元(以后每年相同)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126.67贷:累计折旧 126.674)归还设备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累计折旧 506.71贷:固定资产 516.71上述“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也可按下表计算。
浅议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摘要:本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方法及理由,从而确定实务中最适合的方法。
关键词:未确认融资费用;来实现融资收益;摊销企业在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款项实际上具有融资的性质,涉及到“未确认融资费用”。
企业在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时,应收的款项具有融资的性质,涉及到“未实现融资收益”。
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摊销,笔者作如下分析: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例1,某企业2006年1月1日购入一台机器设备,价税合计为550 000元,交付使用。
协议约定于2006年末和2007年末分两次支付,第一次支付300 000元,第二次支付250 000元。
实际利率为5%。
企业未来各期支付的款项的现值之和作为融资的本金,企业相当于借了512 470元的本金购买设备,分期偿付款项即本金和利息550 000元,利息为550 000-512 470=37 530元,即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根据本金的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方法二: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根据偿还的金额及其现值确定由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程序不同,得出各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结果也不同,即每期确认的财务费用不同。
哪一种更合理呢?两种方法均有道理,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将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未来各期支付的款项的现值之乡和作为融资的本金,用本金乘以实际利率即为确认的融资费用,以当期支付的款项扣除当期确认的融资费用后的结果确定当期已归还的本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尚未归还的本金。
随着款项的偿还,本金逐期减少,确认的融资费用也逐期渐少。
如表1中:第一年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财务费用)25623.50元相当于整个本金512470元乘以实际利率5%的第一年的利息;第二年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财务费用)11906.5*元相当于剩余本金238093.50元乘以实际利率5%的第二年的利息。
“未确认融资费用”与“未实现融资收益”例解作者:赵丽丽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8期摘要:“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两个科目是什么类型的会计科目,在财务会计实务中又该如何运用以这两个科目命名的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呢?本文从生活中浅显的例子入手,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说。
关键词: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性质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实施以后,财务会计中新增会计科目“未实现融资收益”,并将会计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变更了类别。
那么,这两个科目的科目性质是如何界定的?以它们命名的账户又该如何使用呢?笔者借助几个例子谈谈对此的认识。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的使用例1:假设某企业购买一套房产,价格8 000元/平方米,面积100平方米,首付比例30%,贷款比例70%,期限20年,年利率7.05%。
请计算每月需还多少房贷?并做出相关账务处理。
分析:该房产总价800 000元,首付240 000元,贷款 560 000元,月利率0.5875%。
计算过程:A×[1-(1+0.005875)-240]/0.005875=560 000A=560 000/128.4847≈4 358.50(元)4 358.50×12×20=1 046 040(元)1 046 040-560 000=486 040(元)可知,房贷每月需还4 358.5元,20年共计需还1 046 040元,相对于原贷款560 000元来说,这多出的486 040元,就是因为选择房贷,选择分期付款将要在20年中付出的代价,这属于该企业融资的相关费用。
但是能否在借款之时一次性作为借款当期的融资费用呢?不可以,因为这不符合会计上的配比原则。
这需要在将来20年中每月还房贷时再行确认。
所以,在取得贷款但尚未开始偿还的时候先将这486 040元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等待每期还款时再行确认为每个还款期当期的融资费用。
账务处理如下:1.固定资产入账时:借:固定资产——××房产 800 000未确认融资费用 486 040贷:银行存款 240 000长期借款 1 046 0402.每月还房贷时。
新准则应用指南对会计科目与主要账务处理作出了很大变更,其中对租赁准则中的两个重要会计科目——1532“末实现融资收益”及2702“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性质作出了新调整。
此二者间既有一定联系也存在差异。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及“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实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三章第11条规定了承租人融资租赁条件下在租赁开始日应进行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租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显然,这只是未确认融资费用产生的分录表现,即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差额,而其实际的经济意义源于融资租赁的成立与确认。
将一项租赁交易确认为融资租赁,意味着在实质上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从出租方转移到了承租方,这时对于承租方而言,无论是从会计处理还是从经济实质上讲,都应将此项资产视同为自有资产,可以认为承租方购买了该项融资租赁资产。
承租方通过一次交易而达到了既融资又融物的目的。
但如果承租方不选择这种方式,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向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或借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然后再通过商品市场购买所需资产,即通过两次交易也可以同样达到融资和融物的目的。
不过采用第二种方式,承租方就必须偿还所借本金及由此产生的利息。
因此,可以将未确认融资费用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与之相似,新准则第四章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第18条规定,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由于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相对应,笔者在此不再重复阐述其产生实质。
二、“未确认融资费用”及“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性质的改变原《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部分将“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资产类科目,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指南中规定,承租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长期应付款”项目,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长期负债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填列。
关于未确认融资费用计算的一些理解
1、未确认融资费用是对分期付款方式的一种利息补偿。
2、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在报表上是作为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就像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原值的抵减项)
书上例题【5-2】
一项在建工程分期付款要付900万,实际现值就值553.01万(本金),剩下的346.99万等于是分期付款的利息,一共要分10期付清,每期付的90万要分成两块,一部分付的是利息,一部分偿还了本金。
一开始本金是553.01万,根据实际利率计算,第一次90万中偿付的利息部分=553.01*0.1=55.30,剩下的一部分钱(90-55.30=34.70)等于是还了本金,使要还的本金减少为553.01-35.70=518.31,第二次要还的利息=518.31*0.1=51.83,还了本金90-51.83=38.17,剩下要还的本金减少成518.31-38.17=480.14,以此类推。
就是要注意最后一期是用90000-818251.61(剩余本金)倒算利息=81748.39。
p.s.写的有点罗嗦,不知道能看懂不,随便看看吧。
瞎猜猜,填表的题,挺适合上机考的。
1.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疑问
未确认融资费用到底属于什么类账户。
是负债还是资产?我觉得它和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很像,是不是和它一样属于资产类账户。
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负债类调整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应“长期应付款”项目,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长期负债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填列。
虽然“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会计分录时,类似于“长期待摊费用”,但它既不是在未来预期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更不是在期初已经支付,以后期间再进行摊销的待摊或者递延项目。
如果把“未确认融资费用”理解为尚未支付而应预先计提的、待到以后分摊的财务费用,那么,它就具有负债(备抵)类科目的内容。
另外,“未确认融资费用”是因企业进行融资而产生的负债,由负债业务“衍生”出来的,因此应该作为负债性质科目。
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假如公司2007年1月1日购买一台机器作为固定资产,机器已收到且不需要安装.合同约定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分3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假定公司3年期银行借款利率6%.
分录
借:固定资产1813.24万
未确认融资费用186.76万
贷:长期应付款2000万
-------------------------------------------------------------
上题这么理解,可以吗?下面的理解是合理的。
一,2007年1月1日公司购买机器,机器的价为1813.24万.
到2007年底才开始付钱,那么这笔钱实际上是公司向对方融资了一年,利息应该是1813.24*6%=108.79万
年底支付1000万,其中包括了这一年的利息108.79万,故,年底实际还了对方机器价为1000-108.7=891.21万.
则,2007年12月31日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如下
借:财务费用108.79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万
借:长期应付款1000万
贷:银行存款1000万
二,到2008年1月1日,公司还欠机器价为1813.24-891.21=922.03万.
到2008年底再次付钱,
那么公司所欠机器价在这一年里的利息为922.03*6%=55.32万
年底支付600万,其中包括了这一年的利息55.32万,故年底实际还了对方机器价为600-55.32万=544.68万
则,2008年12月31日用实际利率摊销如下
借:财务费用55.32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5.32万
借:长期应付款600万
贷:银行存款600万
三.到2009年1月1日,公司还欠机器价为922.03-544.68=377.35万
到2009年底最后一次付钱,那么就将剩余未确认融资费用一次全部摊销.
则,2009年12月31日摊销如下
借:财务费用22.65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2.65万
借:长期应付款400万
贷:银行存款400万
可以用这种逻辑解释下持有至长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的实际利率法吗?
我觉得可以用这种逻辑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唯一不同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而上面是债务人的处理。
2.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
企业在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上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当资本化,计入专门的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对红字疑问)。
在固定资产一章,如果企业发生的后续支出,会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我们就把相关的后续支出资本化。
这里发生的改良支出,也类似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所以应当资本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产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
3.固定资产在没有进行竣工决算前就可以交付使用了吗?
没有具体的例子,不太明白这个问题的想要解决的题目是什么样的。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在构建完成后,达到可使用状态就可以使用了。
竣工结算是出包公司和承办公司之间的最后结算,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价款金额的确定,这与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相关,如果长期确定不下来,可先以预估的价格入账,以后再做调整。
对于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利息支出,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予以资本化,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在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则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
这个判断题与“借款费用资本化”部分相关,具体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在第9章有介绍,但我们这学期不会讲到,到以后“高级财会”时会讲。
有兴趣可以参见第9章。
该题如果将“竣工决算”改为“完工或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应该就基本正确了。
4.存在废置费用的预计负债的疑问
为什么预计负债会每年增加的,还是不懂。
就那下面的例题来说,因为将来发生的弃置费用满足负债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因过去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建造该生产设备),二是结算该义务时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企业,所以符合负债确认条件,我们将它确认为预计负债。
在确认时,因为预计流出企业的经济资源金额80000万元是在40年之后才需要支付的,基于货币的时间价值,我们就需要考虑这40年后的80000如果放到现在值多少钱。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企
业现在取得专门借款,以便在40年后支付弃置费用,企业应借多少钱?”问题的答案就是80000万元的现值,所以将现值确认为预计负债。
以后年度,每年根据实际利率法确认财务费用(即借款利息),但计算的利息没有支付银行,一年以后企业欠银行的金额就等于初始本金(即1768)加第一年的利息(即176.8),所以预计负债增加了,第二年计算利息时,就以第一年末的预计负债总额乘以利率来计算,以此类推,到40年内满以后,预计负债就增加到8000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现在借入1768万元,按照10%利率,在40年后要偿还80000万元。
A公司2007年1月1日正式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一座大型生产设施,竣工成本为650000万元,预计可使用40年,预计净残值为15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由于该设施在使用和报废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根据相关法规规定,企业在其使用期满时应负责将其拆除,预计发生的弃置费用为80000万元。
假定使用的折现率为10%。
要求:
(1)编制该固定资产入账时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07年末和2008年末摊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利息的分录
(3)编制该固定资产到期处置时的相关分录
(1)借:固定资产651768W
贷:在建工程650000W
预计负债1768W
(2)借:财务费用176.8W
贷:预计负债176.8W
借:财务费用194.48W
贷:预计负债194.48W
(3)借:固定资产清理1500W
累计折旧648500W
贷:固定资产650000W(有疑问)
我也觉得这里不对,应该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651768万元转销,累积折旧也应该是650268万元。
借:预计负债80000W
贷:银行存款80000W
5.为什么和平均年限法相比,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会计影响是(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的利润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应该是在计提折旧初期,加速折旧法的折旧费用较高,所以利润应该比用平均年限法低;同时折旧初期,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金额高,所以累积折旧高,所以固定资产净值应该
比用平均年限法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