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未确认融资费用实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核算探索摘要: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资产还是负债?与应付利息有什么不同?如何摊销?要不要纳税调整?如何在报表中列示等一系列问题.都给我们会计人员带来不少困惑,在工作中增添不少麻烦。
如何未确认融资费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轻松应对未确融资费用的会计核算是我们会计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巧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性质、产生、摊销、纳税调整和列报,系统介绍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核算原理,以供同行参考。
ﻭ关键词: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核算;研究ﻭﻭ未确认融资费用是企业分期计入的利息费用。
是负债类会计科目,科目代码为2702。
主要应用于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超过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购入资产的相关账务处理。
不管是融资租入还是超过信用条件延期支付购入资产,本质都是融资。
企业可以通过分期支付较小的金额,一次性融到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但分期支付的价款总额要大于一次性付款的总额,它们之间的差额其实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有别于银行按揭购入资产产生的应付利息,为便于理解,本文用超过信用条件延期支付购入资产来阐述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应用,并引入银行按揭所产生的应付利息进行逐项比较,系统介绍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性质、产生、摊销、纳税调整和列报.ﻭ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性质ﻭ未确认融资费用既然是分期计入的利息费用,应付利息也是分期计提的利息费用。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概念性问题。
分期付款购入资产和银行按揭购入资产都是融资购入,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融“销售方”的资,后者是融“银行”的资。
企业分期付款购入的当事人只涉及到销售方和购买方。
购买方分期付款就可得到全额的资产.购买方占用了销售方的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销售方给购买方提供了一笔,提供方与资产销售方是同一单位,融资与融物同时进行.而银行按揭购入资产,涉及到到购买方、销售方和银行三方。
银行直接将购买方的支付给了销售方,购买方并不欠销售方的债务,而是欠银行的本金。
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处理标题: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简介:本文将探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相关会计准则,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正文: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指公司实际发生的融资费用超出当前期间应确认的费用,这些费用在当期无法确认,需要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
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公司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正确的处理。
首先,公司应当将这些未确认的融资费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披露。
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应当明确说明这些费用的性质、金额以及未确认的原因。
这样能够让读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避免误导或不透明的情况发生。
接下来,公司可以选择在资产负债表中将这些未确认融资费用列为长期负债。
这样可以准确反映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
同时,在利润表中,公司也应当在费用项目中披露这些费用,并注明其为未确认费用。
这样能够让读者明确这些费用对公司当期业绩的影响。
此外,公司还可以选择将这些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进行确认。
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费用的性质、金额的大小以及对公司未来业务影响的评估等。
在确认这些费用时,公司应当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会计处理方法,公司都应当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公司应当遵守相关会计准则,并接受审计的监督和审查,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总结起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需要公司遵循相关会计准则,明确记录和披露这些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准确的反映。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务处理例子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稍微复杂,但又特别重要的话题——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务处理。
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对吧?其实,咱们可以把它拆开来,慢慢聊。
这就像是在做一道菜,先把材料准备好,然后一步步炒出来,最后味道可口,那才是最重要的。
融资费用呢,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借款或者融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
可是,有些费用呢,咱们在账本上还没确认,这就需要一点小技巧来处理啦!2. 什么是未确认融资费用?2.1 定义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但还没在财务报表上入账。
比方说,你借了钱,结果中间产生了一些手续费,但你还没把这笔费用记录上去。
就像你去超市买了好多好吃的,却还没结账,心里美滋滋的,但账本上还是什么都没有。
2.2 常见情况常见的情况有几个,比如说你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可能会收取一些手续费,还有可能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在其中。
这些费用往往是提前支付的,但在会计上,有些可能要等到特定的时点才能确认。
简直就像你买了票去看电影,却要等到电影开场才能入场一样,有点儿让人着急。
3. 账务处理3.1 记录方式好啦,咱们进入正题,怎么处理这些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呢?首先,你需要在账务系统中做一个记账的动作。
这里建议用“预付款”这个科目,毕竟你已经付了钱,只是还没确认到费用上。
可以想象成,你给小明借了钱,他答应你下个月还,但你心里知道,钱已经花出去了。
3.2 入账流程然后,等到合适的时候,比如说到了一年报表的时候,或者是费用确认的节点,就把这笔费用从“预付款”转到“融资费用”。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一场小小的“华丽转身”,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瞬间就能让你的账本更清晰。
记得,所有的费用都要有据可查,像个侦探一样,找出所有凭证,确保万无一失。
4. 注意事项4.1 及时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让未确认的融资费用“潜伏”太久。
就像一块藏在沙发底下的饼干,时间久了可能就发霉了。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务处理详解分期购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账务处理详解,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企业分期购买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金额较大时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如果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的信用条件。
这种情况下,该项合同就具有了融资性质。
购入的资产的成本不能是以各期付款之和确定,而应该以各期付款之和的现值确定。
会计上将各期付款之和计入“长期应付款”,各期付款之和与各期付款之和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通过“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各期予以摊销。
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需要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各期摊销时计入“财务费用”。
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需要将摊销的金额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
达到使用状态后,以后各期的摊销计入“财务费用”在计算各期的摊销额时,一般有两个公式。
未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额=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付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但是小编以为,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分摊的原理。
这样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算错。
实际上可以将分期付款之和的现值理解为贷款的本金,将“未确认融资费用”理解为各期需要付的利息之和。
各期的摊销额就是各期应付的利息,等于期初应付本金的余额与利率的乘积。
举例说明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月1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计入固定资产。
该设备总价款50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
2015年1月1日支付285万元,其中含增值税85万元。
余款分三年于于每年年末等额支付。
第一期于2015年年末支付。
计算各期的摊销时会计处理。
假定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
(P/A,6%,3)=2.6730,单位万元。
1,购入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 467.3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未确认融资费用 32.7贷:银行存款 285长期应付款 300注:长期应付款的现值=100×2.6730=267.3万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00+267.3=467.32,2015年底支付100万分期付款借:长期应付款 100万贷:银行存款 100万借:财务费用 16.0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6.04注:未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额= 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267.3×6%=16.04未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额 =(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300-32.7)×6%=16.043,2016年底支付100万分期付款借:长期应付款 100万贷:银行存款 100万借:财务费用 11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注:未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 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267.3-(100-16.04))×6%=11(因为2015年底支付的100万长期应付款中包含有16.04万的利息,所以计算2016年初的应付本金余额时要将16.04万的利息剔除)未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额 =(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300-100)-(32.7-16.04))×6%=113,2017年底支付100万分期付款借:长期应付款 100万贷:银行存款 100万借:财务费用 5.6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66注:因为是最后一期所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32.7-16.04-11=5.66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 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267.3-(100-16.04)-(100-11))×6%=5.66(因为2016年底支付的100万长期应付款中包含有11万的利息,所以计算2016年初的应付本金余额时要将11的利息剔除)未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额 =(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300-200)-(32.7-16.04-11))×6%=5.66小编认为如果考试时如果是选择题或者做分录,未确认的融资费用的摊销额 =(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可能会更直观些。
债券投资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一、概念解释债券投资是指企业购买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
在购买债券时,企业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融资费用,例如发行手续费、保荐费等。
在会计处理上,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指企业未在当期确认和计提的融资费用支出。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存在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别是对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原因1. 会计准则要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和计提。
如果企业未能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融资费用,就会出现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情况。
2. 管理层判断企业管理层可能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大,因此选择不计提。
这种情况下,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存在可能是管理层主观判断的结果。
3. 财务人员知识水平财务人员可能缺乏对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理解,或者未能正确处理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提工作。
这种情况下,未确认融资费用可能是因为人为失误或知识水平不足导致的。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影响1.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存在可能使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特别是对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可能存在偏差,导致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误解。
2. 财务分析的准确性财务分析师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存在可能使财务分析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形成错误的判断,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和决策。
3.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未确认融资费用可能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
未能及时、准确地计提未确认融资费用可能意味着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风险和漏洞,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监督。
四、应对措施1. 加强会计准则和规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处理的认识和水平。
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提程序和责任分工,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3. 强化管理层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会计处理质量的要求和监督力度。
关于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理解【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关于未实现融资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两个科目不容易理解,大家可以结合下面的总结理解一下这两个科目。
未实现融资收益,属资产类科目,它是长期应收款的备抵账户;未确认融资费用,属负债类科目,它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未确认融资费用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本科目可按债权人和长期应付款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二、本科目可按未实现融资收益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务处理详解企业在购买金额较大的资产时往往会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此时付款的期限通常都比较长,超过了正常的信用条件,因此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分期付款之和的现值可理解为本金,计入资产成本;各期付款之和可理解为本利和,计入长期应付款;两者差额未确认融资费用可理解为各期需要支付的利息之和,需要在各期予以摊消;各期的摊消额则是各期应支付的利息,即期初本金余额×实际利率。
同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又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所以各期的摊消额又等于期初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另外,期末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期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本期长期应付款借方发生额+本期未确认融资费用摊消额,也可以理解为,期末本金=期初本金-(本期偿还本利-偿还利息)=期初本金-本期偿还本金。
对于不需要安装的资产,各期摊消金额要费用化,计入财务费用,需要安装的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各期摊消金额要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
新准则下未确认融资费用实务处理1.基本概念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租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将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
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表明租赁行为的开始。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对租入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初始确认;出租人应当对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初始确认。
2.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1)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
①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此种情况通常是指在租赁合同中已经约定、或者在租赁开始日根据相关条件作出合理判断,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能够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②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其中“大部分”,通常掌握在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
③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其中“几乎相当于”,通常掌握在90%以上(含90%)。
(2)经营租赁的认定标准。
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经营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有退租或续租的选择权,而不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
3.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初始确认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按照上述规定转出租赁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有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4.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1)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新准则下未确认融资费用实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1.基本概念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租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将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
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表明租赁行为的开始。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对租入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初始确认;出租人应当对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初始确认。
2.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
(1)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
①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此种情况通常是指在租赁合同中已经约定、或者在租赁开始日根据相关条件作出合理判断,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能够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②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其中“大部分”,通常掌握在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
③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其中“几乎相当于”,通常掌握在90%以上(含90%)。
(2)经营租赁的认定标准。
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经营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有退租或续租的选择权,而不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
3.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初始确认
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
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按照上述规定转出租赁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有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4.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1)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
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情况,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
①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②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③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④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2)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
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出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时,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率。
5.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核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主要核算以下内容:
(1)本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2)本科目应当按照未确认融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准则确定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当期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4)“未确认融资费用”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