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新)一、看拼音,写词语。
pí juàn zāo yùjī èhuāng táng huī huángjǐng gào jiān dūxìng qùfěng cìkǒu wěn二、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奴婢.(bì pí)票券.(quàn juàn)谬.论(miào miù)凸.显(tū tú)恬.静(tián tiān)驰骋.(chéng chěng)三、比一比,再组词。
毯(______)蹄(______)雅(______)拙(______)糊(______)毽(______)啼(______)难(______)础(______)湖(______)四、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全神(____)注斩钉(____)铁居高(____)下排山(____)海别出心(____)技高一(____)忘(____)所以暴露无(____)1.我费了很大力气爬上了山顶,终于可以__________,观赏美景了。
2.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外观设计__________,十分引人注目。
五、选词填空。
镇定坚定镇静1.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________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2.杰奎琳________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3.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________,不能慌张。
注视注意注目4.小明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十分引人________。
5.那个值勤的小守门员警惕地________着前方。
6.小王没有________到丢在地上的钱包,匆匆地离开了。
六、古诗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十五夜望月》,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wáng hóu pǔsù wén zhānɡkū qì qīxī qīnɡyínɡwūyāmò mò hán qíng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素:①白皙的。
②本来的。
③平素,向来。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四、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请选一选。
A.元宵节 B.清明节 C.元日(正月初一) D.寒食节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④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红杏桃花菜花梨花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C.红杏桃花梨花菜花D.红杏菜花桃花梨花六、《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下面哪项也表达了思亲之情?()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桃李”喻指“学生”,“同窗”代指“同学”,“手足”喻指“兄弟”,“鸿雁”指代“秋天”。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
(擢:伸出,抽出。
)B.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之后。
)C.今夜月明人尽.望。
(尽:都。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盈盈泣涕朝露中庭B.俗韵白霜蜡烛忧思C.倾斜尘杂脉脉札札D.轻烟嘉宾皎皎诸候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皎皎..(明亮)河汉女B.纤纤擢.(洗)素.(白)手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4.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B.迢迢牵牛星(遥远)C.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D.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5.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二、填空题6.理清脉络。
1.《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分别以________、七夕节和________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写作背景。
七夕节是为纪念__________而设的节日,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织女的悲伤与无奈,但是又希望人们是希望的,因此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体现。
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环境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7.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古代诗歌三首》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2A.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B.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
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4.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后来逐渐合二为一。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苏东坡在寒食节即兴写下了《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笔粗重饱满,雄健而有气势。
B.字形大小悬殊,横扁且斜取势。
C.第一首布局前面疏朗,后面密结。
D.字形瘦长错落,笔画跳荡飘逸。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寒食节与以下哪个节日最接近()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6.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记月,用“孟”“仲”“季”依次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仲夏、季秋依次指农历的一月、五月、九月。
B.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C.寒食节,古时在清明节前二日,现与清明合并。
古代寒食节,人们禁烟火,吃冷食,插柳,拴五色丝线,以雄黄酒画额等。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7.古诗文默写(1)《寒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讽刺后汉宦官得宠,享受特权的现实。
(2)《迢迢牵牛星》中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kùn fáqī liáng jì mòlǒng zhàoyàn huìshū jízhà lán wú liáo jì xù二、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绷.脸(bēng běng) 沉着.(zhuó zháo) 磨.盘(mó mò)嗖.的一声(sōu shōu)拧.开(nǐng nìng) 屹.立(qì yì)三、分清这些字,分别组词。
撒(______)萍(______)陡(______)凝(______)羞(______)撤(______)苹(______)徒(______)疑(______)差(______)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无济(____)(____)(____)(____)之众(____)然不同重(____)天(____)(____)知非福心平(____)(____)1.如果方法不对,再怎么努力也是________。
2.面对我的无理取闹,妈妈总是________的和我讲道理。
3.元旦的光景与除夕_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肃立挺立矗立伫立1.我久久地(__________)在母亲墓前,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2.一棵小树傲然(__________)在风雪中。
3.这座大厦(__________)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
虽然……但是不是……而是……不是……就是……4.孔子(__________)知识十分渊博,(__________)对于两小儿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5.孔子(__________)不想回答两小儿的问题,(__________)对于他们的问题他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4 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主题探究1.《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______________之情,写出了人间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哀。
2.《寒食》全诗运用___________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____________的陶醉和对_____________的歌咏。
3.《十五夜望月》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时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________、沉静的中秋夜景图。
二、疑难探究1.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2.《寒食》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哪个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基础知识必达标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以为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的七绝。
(3)《十五夜望月》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以______________为内容点七绝。
2.读重点字。
御.柳()日暮.()散.步()迢.迢()皎.皎()擢.升()机杼.()脉.脉()中.庭()栖.息()露.珠()涕.零()3.划分节奏。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解关键词。
(1)皎皎河汉女...河汉女:_____________________(2)脉脉..不得语。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精选)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yàn yǔkāng kǎi shòu xuēshēng chùmǐn gǎn hóng liàng qīng cuì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参差.(chai cī) 正.(zhēnɡ zhènɡ)月三更.(ɡēnɡɡènɡ)明晃.(huǎnɡ huànɡ)晃供.(ɡōnɡɡònɡ)品水浒传.(zhuàn chuán)三、比一比,再组词。
宵(______)醋(______)眨(______)饺(______)拌(______)销(______)腊(______)泛(______)较(______)伴(______)四、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一望(____)(____)(____)(____)龙蛇斩(____)截(____)(____)(____)可亲大步(____)(____)(____)(____)天工上面的词语中,形容艺术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五、花落谁家。
舒服舒适1.奶家的沙发坐上去特别(_______)。
2.明明身体不(_______),他向老师请假去医院看看。
松散松软3.一堆沙子是(_______)的,可是它和水泥、沙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4.周末,我们一家人在(_______)的沙滩上散步。
喜欢喜悦5.少先队员怀着无比(_______)的心情欢度自己的节日。
6.爸爸和妈妈都(_______)户外活动,他们经常周末去爬山。
六、词语积累填空。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是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些叠词展示了这首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
第一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重点字词。
咬:坚劲:任:(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2)C(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第12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2 课《古诗三首》一、单选题1.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们的父亲)B.但悲不见九州同。
(代指中国)C.九州生气恃风雷。
(发怒)D.万马齐喑究可哀。
(都沉默不语)2.杜甫曾写了一首诗,以其“喜"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首诗是(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春夜喜雨》C.《关山月》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下列关于《示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写的绝笔诗B.这首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C.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绪和忧国忧民的情怀D.这首诗语言精雕细琢,有助于流露出真情,使诗更美、更感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醉),直(一直)把杭州作汴州。
B.九州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恃风雷,万马齐喑(黑暗)究可哀。
C.王师北定(平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你,你们)翁。
D.题(书写,题写)临安(南宋都城,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邸。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从《题临安邸》这个题目中,我知道这首诗是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城墙上。
B.《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宋代林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已亥杂诗》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D.这三首诗的相同之处: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充分流露出作者的爱国情操,其寓意不包括( )A.赞美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B.预示了南宋的衰败C.斥责南宋统治者不顾国家危亡,依然过着歌舞升平的腐朽生活D.揭露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二、读拼音,写词语:nǎi wēng xūn zuìshìfēng léi dǒu sǒu jǐh ài三、形近字组词。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精选)一、读拼音,写词语。
pìjìnɡcán bào móguǐbōxuēxīshēnɡbìmiǎn yán jùn chèdǐ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采薇.(wēi huī) 昔我往矣.(yǐ yì)雨.雪霏霏(yùyǔ)莫.知(mò mù)莫知我哀.(āi shuāi) 载.渴载饥(zǎi zài)三、辨字组词。
摔(______)朽(______)烂(______)附(______)跨(______)率(______)亏(______)栏(______)俯(______)胯(______)四、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完成句子。
一去不(____)(____)思乱想全神(____)注(____)喜若狂归心(____)箭追悔(____)及忐忑不(____)(____)然不同八儿(____)地看着妈妈煮制腊八粥,但是今年的却与往年的(____),原来是妈妈把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五、选词填空。
平静宁静安静1.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____)地睡着。
2.西蒙的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____)。
3.孩子们的呼吸均匀而(____),睡得正香甜。
不仅……而且……虽然……可是……4.(___)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___)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5.陆羽(____)精通茶艺,(____)博学多才。
六、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一诗选自《____________》。
这首诗借____________的神话故事来抒发女子离别相思之苦。
这首诗既写了牵牛星,也写了________;表面上写的是天上的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其实写的是___________对丈夫的思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同步练习(含答案)12 古代诗歌三首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主题探究1.《马诗》表面咏____________,实则咏____________,表现了志士的奇才异质、___________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2.《石灰吟》借吟____________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________________,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3.《竹石》一诗中,通过描写竹子的品性,赞美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疑难探究1.《马诗》这首诗中的马的形象是怎样的?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和人生追求?3.《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的坚忍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基础知识必达标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1)《马诗》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是《___________》的第五篇。
(2)《石灰吟》是_______代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吟”是“_________”的意思。
(3)《竹石》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____________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刚劲风骨。
2.读重点字。
燕.山()踏.步()千锤万凿.()粉骨碎.身()3.解关键词。
(1)何当..金络脑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尔东西南北风任:___________________(4)烈火焚烧若等闲..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4.默写填空。
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kū qì zhū hóu wén zhāng ()()() qīng yíng qī xī wū yā()()()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寒食东风御柳..斜。
御柳:2.札札..弄机杼。
札札:3.脉脉..不得语。
脉脉:4.中庭地白..树栖鸦。
地白: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京城的。
(2)把春天的京城称为“”,富于美感。
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素”字写出了织女,“”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飞速运动,同时也表现出。
五、根据情境默写诗句。
1.《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写织女因思念牛郎而伤心落泪的诗句是:,。
2.《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六、理解古诗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寒食》全诗以“飞花”“斜柳”“日暮”“轻烟”组成了一幅冬日黄昏图。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主要写了牛郎和织女两个人物。
()3.《十五夜望月》这一首诗的题目就告知了我们这首诗是写中秋望月的。
()七、课内阅读。
(一)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握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诗中“迢迢”的意思是。
2.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这则古诗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不得语(màn)B.中庭地白树栖鸦(xī)C.纤纤擢素手(zhuó)D.札札弄机杼(shù)2.《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A.泣涕零如雨B.相去复几许C.脉脉不得语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纤纤擢素.手(素:素雅。
)C.轻烟散人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是()A.这两句诗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B.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C.诗句采用了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
D.这两句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5.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春城无处不飞花()。
A.昆明市B.长春C.春天的京城D.普洱市(2)皎皎河汉女()。
A.明亮而皎洁B.明白,清楚C.分明D.河的名称(3)终日不成章()。
A.文章B.章程C.指花纹D.章节7.《十五夜望月》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B.冷露无声湿桂花C.今夜月明人尽望D.不知秋思落谁家二、诗歌鉴赏读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结合古诗,解释下列字词。
【分层训练】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巩固篇】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 mò qīxī tiáo tiáo jiǎo jiékū qì wáng hóu wūyāchōng yíng二、选字填空。
1.侯候喉咽( ) 诸( ) 时( ) 王( )将相2.泣拉粒颗( ) ( )手哭( ) ( )不成声3.栖洒晒晾( ) ( )息( )水挥( )自如三、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蜡烛盈盈机杼B.朴素纤纤涕泣C、栖息迢迢寒食D.诸候皎皎零落四、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五、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一诗是代诗人写的,描写了(地点) (时间)的景象。
诗由白天写到,重点写,以古喻今,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借神话传说中、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之情,写出了人间的悲哀。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描写了、、、、、、等(季节)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能力提升篇】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日暮汉宫传(chuán zhuàn)蜡烛,轻烟散入五侯(hóu hòu)家。
2.终日不成章,泣涕(dì tì)零如雨。
3.盈盈一水间(jiān jiàn),脉(mài mò)脉不得语。
4.中庭地白树栖(qīx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二、字义理解和运用。
“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诗歌文辞的段落;②佩带在身上的标志。
第①种解释可组“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词为____;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
“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wǎnɡ luò chuí dǎ kāi záofén shāo fěn ɡǔ suì shēn二、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shì1.相似.()似.的()tàtā2.踏.青()踏.实()rèn rén3.任.务()姓任.()四、请选出下面文段表达的情感或精神品质所对应的诗句。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又一次竞选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
唉,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怀才不遇,希望施展抱负。
()2.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帝派太监送来的礼物也被拒之门外。
后来本该受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保持高尚节操,不惜牺牲,坚守清白。
()3.革命先烈们在狱中受尽折磨,也不低头,也不当叛徒说出自己的同志,他们历经磨难,依然坚强。
这种伟大的精神令我们敬仰。
()五、下列名句引用不恰当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为祖国贡献力量!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懈地努力与执着地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只有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
10马诗1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注释】1.选自《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卷五(中华书局2012年版)。
李贺(790—816),字______,福昌(今河南宜阳)人,___代诗人。
2.燕山:指_________。
这里借指______。
3.钩: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当:______,______。
5.金络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_______________。
【阅读指南】这首______诗看起来是咏马,其实诗人是借马来______,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作者李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正是藩镇害据非常严重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出一片富于特色的____________景色。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大漠”____________,“燕山”____________。
“沙如雪”,从___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既从______写出颜色,也从触觉写出______的感觉。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月似钩”,不仅写出__________ ______,更是写_______________。
“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______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____________之意。
这种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______”代指的幽州蓟门一带正是当时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可见诗意是颇有______感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三首课时1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国王的小儿子英俊潇洒,chū kǒu chéng zhāng(),这可惹怒了巫婆那只qīxī()在古树上的wūyā(),它蛊惑hóu()爵于yuè yíng()之夜在王子的手腕上系上了“咒语之牌”,让他沉睡。
二、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_”。
1. 姐姐那纤(xiān qiàn)细的手正在翻着黄河纤(xiān qiàn)夫的画报。
2. 那条消息已在人群中散(sǎn sàn)布开来,我们不能再懒散(sǎn s àn)了。
三、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 日暮汉宫传蜡烛。
( )A. 夕阳西下B. 年老的人2. 纤纤擢素手。
( )A. 提拔B. 伸出3. 脉脉不得语。
( )A. 相视无言的样子B. 没有声音4. 中庭地白树栖鸦。
( )A. 即庭中,庭院中B. 中间的亭子四、按要求填空。
1. “章”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
“章”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歌曲诗文的段落;②佩带在身上的标志。
第①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
“章”字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终日不成章”中“章”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叠词“迢迢”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________迢迢”,叠词“皎皎”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皎皎_______”。
像这样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寒食》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诗中写的寒食节这天的风俗习惯是______________。
其中,描写夜晚走马传烛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