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写作指导
- 格式:ppt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指导全套第一单元学习扩写写作目标1.了解扩写的相关概念。
2.通过学习范例,领会扩写的意义,掌握扩写的方法。
3.能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
回扣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精| 彩| 点| 评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呈现出自己心目中的祖国的形象,抒发了对祖国的情感。
扩写此部分时,一定要突出“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的内涵,把握住诗人的情感。
此外,还要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描绘。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精| 彩| 点| 评诗中的“风景”,既指“你”看到的风景,又指“你”是“看风景的人”眼中最亮丽的风景。
根据“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子,展开联想与想象,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那桥、那水、那楼……那窗外的一切都溶在这迷蒙、缥缈的月色之中,显得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写作探究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
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
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提示】1.阅读所给的材料,分析材料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议论文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
仔细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
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在文章结构上,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论证。
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写作满分范文引领一、好奇,指的是对未知发生兴趣,感到新奇。
有人对宇宙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着迷地仰望星空,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反复阅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去追寻这变化的原因……【写作微指导】1.材料中提供的这些关于“好奇”的论述,有的强调好奇的价值,有的审视好奇心的毁灭,还有的辩证分析好奇的正反面作用。
理解这些论述的观点,从中选出你感触深刻的语句,作为自己的观点。
然后思考如何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列写作提纲可以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来安排。
尤其在“分析问题”部分,要根据选择的观点,选择典型的论据,如名人故事、名人警句等,注意材料的逻辑关系,不能重复。
最后解决问题时可以重申观点,也可以是观点的引申、升华等。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写一篇议论性文字。
【写作微指导】1.注意对论据进行具体分析、引申,使之能够支持你的观点等。
2.写作时要根据写作内容,适时调整写作提纲,进一步理顺写作思路,安排好层次。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①引论: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本论:列举鲁班发明锯木工具的事例,论证好奇心的作用。
②结论:引用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
③①列作文提纲,首先选定作文题目。
②本论部分结合论证方法明确论证的过程。
③明确结尾的方式和结论的意义。
【名师点评】本提纲整体符合提纲的编写要求。
先列出作文题目,即作者的观点,然后能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特点依次列出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不平凡的人,但他们做的却是平凡的事。
他们之所以能在平凡的事中发现不平凡的真理,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好奇心。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春秋时期著名的制作工匠鲁班从小就喜欢制作木具,有一次,他要制作一个大框架,需要一根很大的木材,所幸家中还存有一根大圆木,可他看着这根圆木,却不知如何将它截断。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作指导+范文精选第1单元尝试创作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你续写完成这首诗。
礼物十四岁生日那天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是一架望远镜,还是一个崭新的足球?我摇了摇头爸爸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您变成我的朋友!和我一起下棋,和我一起郊游…………提示1、续写时,要先想想你对爸爸有什么希望。
2、结合诗歌的主题及风格进行续写,注意语言的诗意化。
【审题指导】正如“提示1”所言,这是你同龄人的心声,或许也是你的心声。
你对长辈有什么希望?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对长辈似乎没有什么“希望”,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不是没有,而是你忽略了,没有把平时一闪而过的那些想法抓住。
因此,解答之前,仔细想想,想清楚,写出来,就比较合适。
或许你对长辈的希望很多,也很琐碎,一言难尽。
这就要进行适当的“选材”,选取合适的材料——类似于已给诗歌里的那些实物,写进诗歌里,切合所给诗句的节奏意蕴,这样才可以。
【思路点拨】这是根据给出的诗句进行模仿续写,把诗歌补充完整。
写好这个题目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阅读课本19页上的内容“怎样写诗”,了解写诗的基本要求。
这样能保证我们写出的“文字”像诗。
其次,要仔细阅读已经给出的诗句,读懂内容和特点,据此进行模仿续写。
这能保证写出的句子和原诗主旨意境,还有语句协调押韵等等,能“续”得上。
本题是模仿补写句子。
根据已经给出的诗歌内容主题和句子特点,续写时要仿照原文句式特点,进行续写或补写。
重章叠句是常见手法,排比反复也很常见。
根据已经给出诗句,我们就可以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续写。
一个是在省略号地方补写和上文一样的段落,构成重章叠句;一个是在后面的省略号地方补充和上文一样的句子,构成排比反复。
范文(一)礼物十四岁生日那天,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是一架望远镜,还是一个崭新的足球?我摇了摇头,爸爸,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和我一起下棋,和我一起郊游……十四岁生日那天,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是一架钢琴,还是一套登山的行头?我摇了摇头,爸爸,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别再操心我的琐事,别再不顾我的感受……十四岁生日那天,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是一台笔记本,还是一次出国游?我摇了摇头,爸爸,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和我谈天说地,和我倾心交流……【名师点评】重章叠句是诗歌一个常用手法,《诗经》中绝大多数诗歌是这样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议论要言之有据》写作指导+范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议论要言之有据写作实践要求:一、议论文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
平时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
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进行分类。
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
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样看?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电子课本写作指导概要电子课本写作指导概要(有补充,电子课本见文后):1.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论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出推敲。
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在写作时,要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3.使用材料还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如果所用材料不能与观点相对应,就起不到支撑或证明观点的作用。
使用事实论据时,仅需通过概括叙述对支撑观点有用的事件,然后再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建立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证明观点。
使用道理论据时,要先找准这个论据支撑观点的逻辑联系,然后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
4.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件、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两者可以交替使用。
2020年秋《教师教学用书》写作指导一、选取材料,真实可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要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论据是作者闻述或论证观点的根据,使用准确、恰当的论据,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做到有理有据。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写作指导第三单元习作:议论要言之有据写作实践要求:一、议论文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
平时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
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进行分类。
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
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样看?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电子课本写作指导概要1.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论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出推敲。
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在写作时,要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3.使用材料还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如果所用材料不能与观点相对应,就起不到支撑或证明观点的作用。
使用事实论据时,仅需通过概括叙述对支撑观点有用的事件,然后再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建立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证明观点。
使用道理论据时,要先找准这个论据支撑观点的逻辑联系,然后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
4.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件、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两者可以交替使用。
2020年秋《教师教学用书》写作指导一、选取材料,真实可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要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论据是作者闻述或论证观点的根据,使用准确、恰当的论据,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做到有理有据。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作扩写》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指导为“写作扩写”。
通过扩写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以记叙文扩写为主,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扩展,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部分学生在扩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内容空洞、情节单一、语言表达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扩写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扩写的基本方法。
2.能够对给定的文章进行合理的扩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扩写方法的应用。
2.如何在扩写过程中保持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的一致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扩写的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优秀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扩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扩写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文章进行扩写练习,教师在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扩写过程中创新,提高写作水平。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写作扩写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方法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整理和呈现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写作实践满分范文引领写作实践一:论证观点《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
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
200 字左右。
提示:1. 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
2. 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写作实践二:缩写议论性文章写作实践二:写议论文俗话说:“知足常乐。
”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
”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 字。
提示:1. 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 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写作实践三:写驳论文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
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
不少于600 字。
提示:1. 梳理驳论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 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 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从学过的议论性文章里选择一篇,进行缩写。
知足就会常乐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
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
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
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
不知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写作指导(附详解及佳作范文展示8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观点要明确单元写作要求:议论文写作要做到观点明确写作实践要求一、好奇。
指的是对未知发生兴趣,感到新奇。
有人对宇宙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着迷地仰望星空,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反复阅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去追寻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促使你发现未知的精彩,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下面论及“好奇”的语句,从表达观点是否清楚的角度进行判断、评价,然后选定其中的一个观点,列出你的作文提纲。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三、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课本上写作指导文题:观点要明确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校两可。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述出来。
这样的语句,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断。
下面列举了一些表达议论观点的不同方式,请你根操提示,将相应的语句补充完整:1.......是......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_______2.......要/应当/必须......人应当栽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__________3.......能够/将会......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勇敢面对困难,将会________其次,有了明确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把它凸出来。
有的文章、题日就直接表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的文章,则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如《敬业与乐业):还有的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
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九年级第二单元作文“观点要明确”写作指导单元要求1.想清楚问题,围绕题目或材料要求,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述出来。
2.在文章中把这一明确观点凸显出来。
写作指导观点明确在写作中非常重要。
一个清晰的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以写作实践三为例:首先,确定论题,理清思路。
在开始写作之前,理清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先确定论题,提出观点,继而再考虑如何支持这一观点。
写作实践三的任务是“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
针对电子游戏的大小论题有很多,首先要确定从哪一个论题入手,然后确定自己的观点,再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如此便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观点也就会更明确。
例如,可以先确定一个论题——关于电子游戏,有人接受也有人反对。
确定这一论题后,便可以思考“接受的人为何会接受”,或“反对的人为何会反对”,渐渐理出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可以通过列提纲或画思维导图的方式。
其次,简明扼要,提炼观点。
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应该使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重复的句子和过度的修饰。
简单明了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观点,并且更容易被说服。
为了简明地表达观点,可以采用“立片言以居要”的方法:①把观点提炼成一个判断句。
如“玩物必将丧志”,是一个肯定判断句,表明作者对青少年应当远离电子游戏这一观点的肯定;“玩物何来丧志”,是一个疑问句,表明作者对玩电子游戏与青少年的意志颓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这一观点的质疑。
②把观点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放在什么位置才算突出?标题直接点结尾画龙点睛?这要看论述的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从具体事实说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才更能够显现作者内心的真诚。
再次,立场鲜明,避免模糊。
在表达观点时,要直接、明确,既要避免模棱两可的观点,又要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
模棱两可的观点会让论述失去价值。
例如,“电子游戏是一柄双刃剑”,这种模棱两可的观点仅仅陈述了一个事实,读者阅读后不会从文中收获什么。
“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X而【考题展示】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指导】此题是半命题的作文,这中形式的作文题目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其特点是:它既有一定的限制,又给广大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一般有前填式和后填式两种,不过也有填在中间的。
上题就是前填式。
第一步就要补充完题目,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后面的“触动了我的心灵”相联系。
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受到巨大触动的人、事、物,其次必须是写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选材上,自然、社会时时处处都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整个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一抹夕阳,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家庭中父母关爱我们的的一个眼神;学校里同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社会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有可能让我们终生难忘。
“一滴水就能折射出整个世界”,用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我们就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叙可议,也可叙议结合。
用深情的故事感染人;用深刻的哲理警示人;用形象的事物启迪人,这些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这是一道渗透人文精神的好题,选材X围非常广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听到过或看到过以及经历过许多强烈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事件,这些事件一定在你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可以此为触发点,生发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比如: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战争与灾难,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皆可入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学习目标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
2.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3.抓住“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写作指导审题是作文的重要步骤之一,指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题目的含义、范围和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核心词和写法的过程。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日含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的具体任务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审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写作范围写作范围有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对象范围、内容范围等。
如《初中生活二三事》,时间范围是初中三年,空间范围是与初中生活相关的学校、家庭等,文中主人公应该是“我”,记叙的事件应该是两三件。
二、审清“标志",确定文章的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虽然中考作文一般不限制体裁,但是文题或者材料本身是有差别的,有的题目适合记叙,有的题目则更适合议论。
审题时必须认真分析,以便选择合适的文章体裁。
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在审题之后再立意。
一个好的立意是作文的灵魂,需要清晰、深刻,能引起共鸣,同时兼具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写作时,我们应深思熟虑,确保立意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兼美,使文章能够经得起读者的品鉴。
以写作实践一为例,我们可以多变换几个角度,从中确定一个新颖、深刻,又能驾驭的角度展开论述:角度一,支持斑鸠改变叫声的观点。
可以从适应社会、提升自我、面对现实的角度出发,强调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角度二,支持猫头鹰改变环境的观点。
从坚持自我、维护个性、寻找适宜环境的角度出发,论述改变环境以保持真实自我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