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将进酒2(2019年11月整理)
- 格式:pptx
- 大小:208.39 KB
- 文档页数:19
第11课将进酒1.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给加线字注音: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千金裘()径须沽()取对君酌()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___③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____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⑤径须沽取对君酌_________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____⑦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2.zhuàn;zìxuè;qiú;gūzhuó;qiāng jiāng3.高大的厅堂;应当;值得;放纵;即、就;代词“你”;只;为什么。
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
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
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
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
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这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15 将进酒●说课《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qiānɡ),请、愿之意,《诗·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jiānɡ,拿)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唐代诗人郑谷曾在《读李白集》中写道:“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
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李白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主观诗人,他的内心往往积蓄着沉厚强烈的感情,一旦遭遇外界契机的触动,发而为诗便如山洪暴发,喷涌而出。
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品味诗歌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
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全诗,探讨诗的感情,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教学用具1.有关于李白饮酒诗的讲义或幻灯片。
2.《唐之韵》中《将进酒》的MTV。
●学习导航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