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质期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的保质期1、食品的保质期新规定为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增加食品质量的透明度,强化执法监督和加大打假力度,杜绝失效变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国家轻工总会对食品的保质期新规定,具体标准如下:奶粉马口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甜炼乳马口铁罐装为9个月,玻璃瓶装为3个月。
麦乳精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糖果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罐头禽类罐头为24个月,水果、蔬菜罐头为15个月。
饮料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为6个月,玻璃瓶装果味汽水为3个月,罐装果味汽水为6个月。
酒类11度一12度、省优以上的熟啤酒为4个月,普通的为2个月,14度啤酒为3个月,10.5度熟啤酒为50天;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瓶装黄酒暂定为3个月;露酒为6个月。
此外,塑料袋装方便面为3个月,巧克力、央心巧克力为3个月,纯巧克力为6个月,油炸干果、番茄酱铁罐装、玻璃瓶装各为12个月,酱油和食醋为6个月。
各类食品的保质期一般都要在盛装罐、盛装袋和标识上注明,未注明的可以生产日期按上述规定的保质时限推算。
未注明保质期又无出厂日期的为不合格产品,消费者不要购买。
2、商品保质期,你了解多少?一名读者反映其使用了过期的卫生纸导致下身又红又痒。
他为此特别询问,究竟哪些商品有保质期?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福州市街头随机调查了一些市民,得到的几乎都是食品和药品这类回答。
可谁又会想到,像卫生纸、洗衣粉、电池、酒甚至服装也需要限期使用呢?亟待规范的保质期镜头一:服装也有保质期?这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件新鲜事。
记者近日在东街口的一些商场内看到,有些特价服装的价格虽然很便宜,可已经明显地出现“老态”,有的颜色暗淡,有的“皱纹”从生,还有的甚至出现了霉斑。
当记者问服务员是否知道这些服装出厂多久、所以特价是否因已经过期时,她们都诧异地表示,商场里的服装从来都没有标出厂日期,服装有过期之说也是头回听说。
在国标中,食品保质期都有哪些规定?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问答保质期是所有食品的共性之一,对于未被豁免标注保质期的食品通常要在产品外包装标签上明确标注出来。
那么国家对食品保质期有哪些相关规定?食品标准中对于保质期是如何描述的?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诸如此类问题,食品伙伴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1国家对食品保质期有哪些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2产品标准中对保质期是如何描述的?食品伙伴网注意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近几年新发布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大部分没有规定保质期的条款,只在少部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有关于食品保质期的相关规定。
举例如下:1、推荐性国家标准2018年9月1日实施的《红糖》(GB/T 35885-2018)6.1标识6.1.2中推荐在红糖标签上标注保质期,保质期由生产企业或包装单位自行确定。
2、推荐性行业标准有些推荐性行业标准中,对保质期的最低期限进行相关规定。
《桃脯》(GH/T 1148-2017)中规定:保质期不低于十二个月。
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对保质期的规定比较多。
①《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金花茶叶茶》(DBS45/ 033-2016)的10.5节关于保质期是这样描述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质量状况确定保质期。
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色拉》(DB31/ 2012-2013)中有关保质期的规定为:5.2.1 现制色拉应在0 ℃~25 ℃条件下贮存。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是制造商在生产食品时标注在包装上的一个时间范围,表示在正常存储条件下,该食品在保持最佳品质和安全性方面的期限。
保质期是根据生产和测试的数据来确定的,通常包括两种主要类型:
1. 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非易腐食品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质量上达到最佳状态,包括口感、味道和营养价值。
然而,过了这个日期,食品仍然可能是安全的,但可能会有质量上的变化。
2. 使用期限或保质期(Use By或Expiration Dat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易腐食品,如肉类、乳制品、新鲜果蔬等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安全性方面的保质期限,即保持食品的微生物、理化和营养安全性。
过了这个日期,食品可能存在更高的细菌污染风险,因此使用期限过后的食品应谨慎食用。
注意事项:
•保质期是在正常存储条件下给出的,如果食品受到不当存储,保质期可能缩短。
•在购买食品时,最好注意检查包装上的保质期,并购买合适的数量以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
•不同类型的食品可能有不同的保存要求,比如冷藏、冷冻或阴凉处等。
总的来说,遵循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可以帮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对于易腐食品,超过使用期限后,如果食品出现异味、颜色变化或质地不佳等明显变质迹象,应避免食用。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什么?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安全、可食用和适宜品质的时间段。
食品保质期的标示通常以日期的形式出现在包装上。
保质期是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一种承诺,也是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同时避免因食用过期食品而造成的健康问题。
食品的保质期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
1.保质期(Expiration Date):保质期是指食品在规定的保质期限内保持质量和安全的时间。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会出现腐败、变质、失去营养价值或产生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最佳食用期(Best Before Date):最佳食用期是指在该日期之前,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最佳。
在最佳食用期过后,食品可能会出现口感变差,但仍然可以安全食用。
超过最佳食用期的食品不一定会导致健康问题,但存在口感和品质方面的变化。
食品的保质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品的种类、储存情况以及包装方式等。
1.食品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保质期,如新鲜食品、加工食品和干货等。
新鲜食品如蔬菜、水果等保质期相对较短,而加工食品和干货则更容易保存更长时间。
2.储存情况:食品的储存条件对其保质期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同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密封方式也是确保食品保质期的重要因素。
3.包装方式:许多食品在包装上标有保质期日期。
保质期可以以日期、月份、季度或年份的形式出现。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参考包装上的保质期标示,以确保选择新鲜的食品。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食品的保质期标示,避免购买已经过期的食品。
2.了解不同食品的保质期特点,购买适合自己需求的食品。
3.遵循正确的储存方法,保持食品在最佳储存条件下。
4.注意食品的样品展示区和特殊陈列区,尽量选择靠近包装日期最新的食品。
食品保质期报告1. 引言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的时间期限。
对于食品行业和消费者而言,了解食品的保质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和储存食品,避免食品变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食品保质期的定义、相关法规以及食品保质期的影响因素。
2. 食品保质期的定义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特定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的时间期限。
食品保质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最佳食用期和最后期限。
最佳食用期是指在这个时间段内,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呈现最佳状态,但食品在此期间过期后并不一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最后期限是指食品超过此期限后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相关法规食品保质期的监管和标识是由国家相关法规进行规范的。
在中国,食品安全法是最主要的法规之一,其中包括了对食品保质期进行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的保质期应标明在食品包装上,并且标注应该真实、准确、清晰可见。
同时,食品保质期的规定也在国家标准《食品标签通则》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4. 食品保质期的影响因素食品保质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品的种类、储存条件、包装材料等。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4.1 食品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保质期。
例如,新鲜肉类和乳制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数天到数周之间。
而干货和罐头食品的保质期则相对较长,可以达到数个月甚至数年。
4.2 储存条件食品的存放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条件是影响保质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高温、潮湿的环境则容易导致食品变质。
4.3 包装材料食品的包装材料也会对其保质期产生影响。
合适的包装材料能够提供一定的隔绝氧气和湿气的功能,防止细菌繁殖和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5. 食品保质期的判断和储存建议为了正确选择和储存食品,消费者可以参考以下建议:•阅读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标签,并选择与自己需求相符合的食品。
“食品保质期”到底指什么?“食品保质期”到底指什么?近几年,无论是在超市、进口食品商店还是网络电商平台,价格低廉的临期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因为临近保质期,一些原本价格颇高的进口食品会被卖家以“白菜价”“骨折价”售卖,很受消费者青睐。
这些临近保质期限的食品有没有安全保障呢?食品保质期,没有人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那么它到底代表什么呢?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因此,可以理解为,处于保质期内的临期食品,且在包装完好、储存得当的情况下,其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
保质期内的食物真不会坏吗?食品的品质除了受出厂多长时间的影响外,还受到食品类型、贮存环境等因素影响。
有时候即便还在保质期内,食品贮存不当也可能会变质,成为食品安全隐患。
但如果贮存环境没达到要求,食品的口味、气味和外观都会变化的非常快,即使食品没有超出保存期,也可能变质。
同时,某些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确实可能随着出厂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损失。
因此,食品变质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并不是说过了保质期,食物一下子就变成了毒药,只是超出了厂家给出的承诺担保范围,此时食用就会存在风险。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咯,有些过期食品因为有毒物质比较少,并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吃,很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认为,“只要储存方式得当,食用临期食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利用临期食品促销以及发展公益已不是新鲜事。
日本的一些便利店对于购买临期食品,给予积分奖励;德国、加拿大等把临期食品降价出售或直接捐给慈善机构。
有的消费者会注意到,有些食品的保质期长达一年至几年,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中添加的防腐剂含量较高呢?其实不然,比如罐头食品经过灭菌后立即进行无菌包装,即使不添加防腐剂,依然能够有很长的保质期。
18种食品保质期一览表1、肉食保质期:2天—1周。
鱼、牛肉、猪肉和禽肉等新鲜肉食冷藏时间不要超过两天。
肉末买回家后,应尽快做成食品。
熟肉冷藏时间稍长些,但是最好一周内吃完。
熟猪排应该在三天内吃完,非冷冻的火腿、熏肉或腊肉的保质期最多1周。
2、调味品保质期:3个月—1年。
番茄酱保质期为8—12个月;蛋黄酱可保存6个月;调味品可在冰箱中保质1年;芥末在冰箱中可保质8个月。
沙拉酱可储存9个月;酱油开启后最好3个月用完;黄油可冷藏1年不变质;果酱保质期一般为1年。
3、煮熟的蔬菜和谷类保质期:3—7天。
蔬菜煮熟后保质期更短,熟的西兰花放入冰箱别超过三天。
米饭、高汤及剩菜在冰箱中放置时间不可超过一周。
4、乳品保质期:新鲜乳品冷藏保质期通常是7天,如果暴露在常温下,几小时就会腐败变质。
5、奶粉类食品保质期:马口铁罐装密封充氮包装为24个月,非充氮包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6个月。
6、食用油保质期:通常的保质日期是18个月,这是以包装未开封为前提的。
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相应缩短,最好3个月内食用完。
7、米面保质期:米面的保质期常温下是6个—12个月不等。
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储藏条件也正常,可以延长到24个月。
但米面一旦发霉,绝不可食用。
8、酒类保质期:11度—12度的省优级熟啤酒为4个月,普通熟啤酒为2个月;10.5度的熟啤酒为50天;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
9、面包糕点保质期:一般冬天7天,春季3天—5天,夏季1天—2天。
因为含有水分,如果保存不当,面包糕点也许隔天就会发霉,一旦发霉,必须弃食。
10、蛋类保质期:没有固定的保质期,3周—5周内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蛋类每过一个星期,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必须尽快使用。
11、麦乳精保质期: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3个月。
12、糖果保质期: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食品保质期的正确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逐步增加,食品摄入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而食品保质期作为判断食品是否适宜食用的一个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是,对于食品保质期的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很多人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食品保质期的正确理解和使用方式。
一、什么是食品保质期?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一定储藏条件下保存到一定时间后,其品质和营养价值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
食品保质期是根据食品自身性质、特点和储藏条件来确定的。
不同种类的食品其保质期不同,一般来说,低温、干燥、避光等条件下保存的食品保质期较长,反之则较短。
二、食品保质期与食品过期的区别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保持大致的新鲜度和品质,而食品过期则是指食品在保质期结束后已经发生了质量问题,甚至可能有生命安全隐患,已经无法安全食用。
因此,食品保质期到期并不等于食品一定过期了,要根据食品自身特点和储藏条件来综合考虑判断,如果食品在保质期内正常保存,没有异味、不变色、不变质,且加热煮沸后也没有异味和变质,就可以继续食用。
三、如何正确理解食品保质期?1、保质期不等于最后期限保质期不等于食品的最后期限,保质期只是一个食品在储藏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而最后期限则是一个食品的绝对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就不能食用了。
因此,在选购食品时,要仔细看清保质期与最后期限的区别。
同时,在家里储存食品时也要注意食品保质期的具体情况,保质期较短的食品要优先食用,避免过期浪费。
2、保质期是参考期而非强制期保质期是根据食品的性质和储藏条件来确定的,不同储藏条件下,食品的保质期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保质期只是一个参考期,而不是一个强制期。
如果食品在保质期结束后没有异味、没有变质,那么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继续食用,而不是一定要扔掉。
3、食品保质期是可延长的,但要注意方法在食品保质期结束后,食品并不一定就不能食用了,有些食品的保质期是可延长的。
食品保质期标准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仍能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不产生有害物质,适宜食用的期限。
食品保质期的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严格遵守的规定。
本文将就食品保质期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食品保质期标准的制定依据。
食品保质期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食品安全法是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其中规定了食品的保质期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食品行业协会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它们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保质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企业内部标准则是指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的标准。
二、食品保质期标准的主要内容。
食品保质期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保质期的界定、食品保质期的标注和食品保质期的监测。
首先,食品保质期的界定是指确定食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持其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时间期限。
其次,食品保质期的标注是指在食品包装上清晰标注食品的保质期限,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食品的保质期情况。
最后,食品保质期的监测是指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食品保质期监测体系,对食品的保质期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合格。
三、食品保质期标准的重要性。
食品保质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食品保质期标准的制定能够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高食品质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其次,食品保质期标准的执行能够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食品的保质期情况,避免因食用过期食品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最后,食品保质期标准的严格执行也有助于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信誉和竞争力。
四、食品保质期标准的遵守和执行。
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食品保质期标准,确保食品保质期的准确标注和监测。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的保质期是由食品生产企业根据食品的种类、成分、加工工艺、包装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
一般来说,食品的保质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常温保质期、冷藏保质期和冷冻保质期。
常温保质期是指食品在室温下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时间,一般为数天或数周;冷藏保质期是指食品在冷藏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时间,一般为数周或数月;冷冻保质期是指食品在冷冻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时间,一般为数月或数年。
食品的保质期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食品在保质期内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口感、颜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一旦食品超过了保质期,就可能会发生变质、霉变、腐败等现象,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尽量选择保质期较长的食品,避免购买已经过期的食品。
除了消费者自身的注意,食品生产企业也有责任确保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损坏。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还要对食品的保质期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试,确保食品的保质期设定合理准确。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还要对食品的包装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包装的密封性和耐用性,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正确存放和处理食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食品的保质期是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才能得以保持的。
比如,一些易腐食品如肉类、奶制品等应该放在冰箱中保存,而一些常温食品如面粉、大米等则应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此外,消费者在食用食品时也要注意遵守食品的使用说明,尽量避免食品的浪费和过期食用。
总的来说,食品的保质期是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消费者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选择新鲜、保质期较长的食品,避免购买已经过期的食品。
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的保质期设定合理准确。
食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因此,食品保质期的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食品保质期呢?其实,食品保质期就是“食品寿命”,而了解食品保质期是安全饮食的关键。
离不开衣食住行的你,是否知道你身边的常见食品保质期是多久?1、肉食保质期:2天—1周。
鱼、牛肉、猪肉和禽肉等新鲜肉食冷藏时间不要超过两天。
肉末买回家后,应尽快做成食品。
熟肉冷藏时间稍长些,但是最好一周内吃完。
熟猪排应该在三天内吃完,非冷冻的火腿、熏肉或腊肉的保质期最多1周。
2、调味品保质期:3个月—1年。
番茄酱保质期为8—12个月;蛋黄酱可保存6个月;调味品可在冰箱中保质1年;芥末在冰箱中可保质8个月。
沙拉酱可储存9个月;酱油开启后最好3个月用完;黄油可冷藏1年不变质;果酱保质期一般为1年。
3、煮熟的蔬菜和谷类保质期:3—7天。
蔬菜煮熟后保质期更短,熟的西兰花放入冰箱别超过三天。
米饭、高汤及剩菜在冰箱中放置时间不可超过一周。
4、乳品保质期:新鲜乳品冷藏保质期通常是7天,如果暴露在常温下,几小时就会腐败变质。
5、奶粉类食品保质期:马口铁罐装密封充氮包装为24个月,非充氮包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6个月。
6、食用油保质期:通常的保质日期是18个月,这是以包装未开封为前提的。
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相应缩短,最好3个月内食用完。
7、米面保质期:米面的保质期常温下是6个—12个月不等。
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储藏条件也正常,可以延长到24个月。
但米面一旦发霉,绝不可食用。
8、酒类保质期:11度—12度的省优级熟啤酒为4个月,普通熟啤酒为2个月;10.5度的熟啤酒为50天;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
9、面包糕点保质期:一般冬天7天,春季3天—5天,夏季1天—2天。
因为含有水分,如果保存不当,面包糕点也许隔天就会发霉,一旦发霉,必须弃食。
10、蛋类保质期:没有固定的保质期,3周—5周内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蛋类每过一个星期,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必须尽快使用。
什么是食品保质期?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违反保质期规定时如何处罚?主要内容一、什么是食品保质期二、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三、部份法规对产品保质期的相关要求四、对违反保质期相关法规要求的处罚一、什么是食品保质期?1、根据《食品安全法》的定义:食品保质期,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2、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定义:保质期: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3、根据《T/CNFIA001—2017食品保质期通用指南》的定义:保质期:食品在既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贮存环境参数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综上可看出,三者对保质期的定义意思都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在已标明的规定贮存条件下产品保持品质的期限。
二、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保质期由食品生产企业确定,食品经营企业应遵循食品生产企业确定的保质期进行食品经营活动,保质期内,食品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根据《T/CNFIA001—2017食品保质期通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保质期的确定按以下步骤进行:1、一般情况下保质期的确定1.1保质期确定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方案、设计试验方法、方案实施、结果分析、确定保质期和保质期验证六个步骤(具体参见《指南》附录A)。
在确定保质期时,应充分考虑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对保质期的影响,如不同贮存温度下的微生物风险等。
1.2保质期可通过试验法、文献法、参照法确定。
确定保质期主要依据成熟的保质期试验理论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资料。
1.2.1试验法。
可通过基于稳定性的保质期试验(具体参见《指南》附录B、附录C)确定食品的保质期。
其中,基于温度条件的加速破坏性试验可通过计算得到保质期时间或保质期时间范围;长期稳定性试验可通过试验数据观察到食品发生不可接受的品质改变的时间点;基于湿度和光照条件的加速破坏性试验可用于确定某些食品的保质期,也可以辅助观察某些食品或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在保质期内的变化。
食品保质期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食品保质期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特定条件下质量保持稳定并能满足规定质量标准的时间范围。
它是食品行业的重要概念,旨在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食品保质期的名词解释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法规规定、实验方法、标签标识以及消费者行为等。
首先,食品保质期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标准。
例如,在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保质期的评价》(GB/T 10104-2010),其中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和评价指标进行了规定。
根据该标准,食品保质期可以分为使用期限和保质期限两种。
使用期限是指食品在规定条件下可以安全食用的时间。
这个时间通常是食品制造商提供给消费者的推荐使用日期。
超过使用期限的食品可能发生质量变化,包括风味变差、营养价值下降、微生物繁殖等。
因此,消费者一般会在使用期限内选择食用。
而保质期限则是指食品在规定条件下保持质量稳定的时间。
这个时间通常是食品制造商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的,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观察来评估食品质量变化的情况。
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所以一般不建议食用。
其次,食品保质期的评价涉及到多种实验方法。
为了确定食品的保质期限,食品制造商和科研机构会使用各种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和测试。
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感官评价、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等。
感官评价主要通过人员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味道等进行评定,以判断食品的风味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分析则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有害物质等来评估食品的品质。
微生物检测则是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以确定食品是否发生微生物污染。
此外,食品保质期的标签标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注食品的保质期信息。
标签上会注明食品的使用期限或保质期限,以及储存条件等。
这些信息对消费者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选择适合食用的食品,并避免因食品质量变化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各种食品保质期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安全性和质量的时间长度。
各种食品的保质期会因为不同的食品类型、储存条件、包装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各种常见食品的保质期介绍:蔬果类食品- 新鲜蔬菜:通常保质期为1周至2周,但具体时间会因不同蔬菜的种类和保存方式而有所差异。
一些储存温度较低的蔬菜,如生菜和菠菜,保质期可能会更短。
- 水果:大多数水果的保质期为数天至数周。
但一些易腐烂的水果,如草莓和香蕉,保质期可能会更短。
肉类食品- 生鲜肉类:生鲜肉类的保质期通常为几天至一周。
冷冻肉类在质量保持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冷冻保存数月至数年。
- 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的保质期通常较长,可以持续数周至数个月。
具体保质期应根据包装上的标签进行参考。
蛋类食品- 鲜鸡蛋:鲜鸡蛋保存在冰箱中通常可以保持2周至1个月的时间。
检查蛋壳是否有破损,并在食用之前验证蛋类是否仍然新鲜。
- 熟鸡蛋:已煮熟的鸡蛋保质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周左右。
- 鸡蛋制品:如蛋糕、蛋挞等饮食制品的保质期会因不同制作方法和添加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请参照产品包装上的标签和指南来判断保质期。
乳制品和奶制品- 牛奶:开封的牛奶一般保质期约为4-7天,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为牛奶的质量和添加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酸奶:酸奶的保质期通常为1-2周,具体时间应根据包装上的标签而定。
主食和谷物类食品- 面包:面包的保质期通常为数天至1周。
请查看包装上的标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 大米和面粉等谷物类食品:谷物类食品通常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建议在保存过程中保持干燥和避免受潮。
以上是各种食品的保质期简介,但请注意,这些时间只是大致参考。
每个具体食品的保质期可能会因供应链和保存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购买和使用食品时,请始终留意产品包装上的标签和说明,并尽量在保质期之内使用食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质量保证期限。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是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就百分之百安全,因为食品变质与否还与包装储存条件有关,而且即使是同类产品,加工、包装和储存条件不同,保质期也会相差很远。
下面就人们常食用的12种食品的保质期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通常的保质期是18个月,这是以包装未开封为前提的。
开封后的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相应缩短,最好3个月内吃完。
2天-1周。
鱼、牛肉、猪肉和禽肉等新鲜肉食,冷藏时间不要超过两天。
肉买回家后,如果不冷冻保存就应尽快煮熟。
熟肉冷藏时间稍长些,但最好在一周内吃完。
3个月-1年。
很多调味品可在冰箱中保质一年。
番茄酱的保质期为8-12个月,沙拉酱可储存9个月。
酱油开封后最好3个月用完。
没有固定的保质期,3-5周一般都没有问题。
但蛋类食品每过一个星期,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级别,因此要尽快食用。
米i米面的保质期常温情况下6-12个月。
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储存条件也正常,可以延长到24个月。
一般冬季7天,春秋季3-5天,夏季1-2天。
因为含有水分,如果保存不当,面包糕点也许隔天就会发霉。
一旦发霉,必须丢弃。
第一、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第二、三季度生产的为两个月,如果是南方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
镀锡铁罐包装的为3个月,塑料袋装的为两个月,散装的为期1个月。
鱼类、禽类罐头为24个月,水果、蔬菜罐头为15个月。
罐头食品打开后,如果有酸味应立即扔掉。
如果罐子鼓起,就表示已经变质了。
果汁汽水、可乐汽水等玻璃瓶装的保质期为3个月,罐装的为6个月。
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为6个月。
I1-12度熟啤酒保质期为两个月,10.5度熟啤酒为50天。
红葡萄酒在阴暗凉爽处可储存几十年,但是一旦开启,最好放入冰箱储存。
1个月-1年。
冷冻食品并非可无限期保质。
冰激凌和雪糕保质期为1个月。
全鸡冷冻,保质期可达1年。
冷冻蔬菜和冷冻面包保质期为3个月,鸡胸和鸡翅等可冷冻保存9个月。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在特定条件下保持安全、健康和具有适宜品质的时间段。
食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和运输后,由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变化,食品的品质可能会下降,或者在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质。
因此,食品的保质期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食品能保持其理化特性和品质的最长时间。
食品保质期的测定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和研究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食品的保质期是根据食品的成分、保存方式和贮存条件等因素而定的。
不同类型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要求。
比如,新鲜食品的保质期较短,通常在数天或数周内;而加工食品则可能有数个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保质期。
食品保质期的测定通常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感官检测、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检验。
感官检测是通过人们对食品的观察和嗅闻来判断食品是否有异味、变色或变质的迹象。
理化指标是通过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pH值、氧化状态和营养成分等参数来判断食品的质量。
微生物学检验则是通过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评估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
对于食品保质期的标注和使用建议,一般采用“最佳食用日期”和“保质期限”两种方式。
最佳食用日期是指在该日期之前,食品保持最佳品质;而保质期限则是指在该日期之前,食品仍然能够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
在这两个日期之后,食品的品质可能会下降,但不一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该关注食品的保质期信息,并且在使用食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标识,并尽量选择日期较远的食品。
2. 存储食品时,请遵循包装上的储存条件要求,如低温、干燥、避光等。
3. 开封后,应根据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来决定食用日期。
某些食品可能会有限制食用时间的建议。
4. 注意观察食品是否有异味、异色或其他不正常的表现。
如果发现食品变质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食品保质期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1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 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 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 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
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
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
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
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
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及其应用摘要:利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改变储存环境来缩短食品储存期,从而在短时间内可得到长寿食品(一年以上)的储存期,以及应用于食品稳定性的测试,确保食品的商业储存期。
A.基本原理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动力学来量化外来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对变质反应的影响力。
通过控制食品处于一个或多个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变质的速度将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时间内就可判定产品是否变质。
因为影响变质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实际的储存期。
由于许多包装食品通常可以储存超过一年,评价对储存期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如产品本身配料的改变(采用新的抗氧化剂或增稠剂),加工过程的改变(采用不同消毒时间或温度),或包装材料的改变(采用新的聚合体薄膜),都会希望储存期尽可能持续到产品所要求的时间(商业储存期)。
但许多公司都等不起这么长的时间来知道这些新产品/新加工过程/新包装材料能否提供足够的储存期,因为会影响到其他决定(如新工厂的合同,采购新设备,或者安排供应新包装材料等都有时间限制)。
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来加快产品储存期的测试,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因此产生了。
制药工业早就广泛应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储存期及药效测试。
2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在给定的条件下,产品质量的衰退与时间成反比例。
温差为10°C的两个任意温度下的储存期的比率Q10=温度为T时的储存期/ 温度为(T+10°C)时的储存期,对储存期有极大的影响:Q10对储存期的影响储存期(周数)温度°C Q10=2 Q10=2.5 Q10=3 Q10=5 50 2* 2* 2* 2* 40 4 5 6 10 30 8 12.5 18 50 20 16 31.3 54 4.8年* 假设50°C时的储存期为2周。
通常来说,罐头食品的Q10为1.1~4,脱水产品为1.5~10;冷冻产品为3~40。
B.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步骤可采用以下步骤来设定食物产品的储存期: c. 测定产品的微生物安全及质量指标;d. 选择关键的变质反应,哪些会引致产品品质衰退,而这些品质衰退是消费者所不能够接受的,并决定哪些测试必须在产品试验过程中进行(感官上或仪器上的);e. 选择使用的包装材料:测试一系列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选择出一个最为划算的材料(即经济又满足一定的储存期)。
f. 选择哪些将作用于加速反应的外在因素,见下表所建议温度,必须选择最少2个。
ASLT建议储存条件冷冻食品脱水食品罐头食品- 40°C 0°C 5°C - 15°C 23°C(室温)23°C(室温)-10°C 30°C 30°C - 5°C 40°C 35°C 45°C 40°C r. 使用坐标曲线,记录在测试温度下,产品的储存有多久。
如果未知Q10值,则必须进行全面的ASLT测试。
s. 确定测试的次数f2=f1 Q10∆/10 f1:在较高测试温度T1下的测试时间(天,周)f2:在较低测试温度T2下的测试时间(天,周)∆:T1与T2的温度差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在40°C测试一个月,则30°C,Q10=3,产品需最少测试f2=1x3(10/10)=3个月。
如Q10未知,最好进行多次测试,最少需要有6个资料点来将误差最小化,否则得到的储存期可信度就会贬低。
u. 计算各个测试条件下,储存的样品的数量。
v. 开始ASLT,把得到的资料画在坐标图上,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取样的次数。
w. 从各个测试储存条件,评估K值或储存期并适当建立储存期图形,据此估算出正常条件下的储存期。
C.实际应用例子因为我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脱水汤料,选择两个储存条件:30°C/75%相对湿度和37°C/75%相对湿度。
- 感官测试方法按照国际标准方法ISO3972。
- 恒温恒湿装置:可采用德国产的VC0057型恒温恒湿箱,调整到所需的温湿度;或将玻璃干燥皿内干燥剂取出,放入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将它放到温度分别为30°C和37°C和恒温培养箱内,也可得到所需的恒温恒湿装置。
•无色、无味的饮用水。
•电炉或煤气炉。
•要求测试者回答的问卷。
•独立、隔音的测试区域,白色荧光灯。
•标准样(汤料产品,调料产品….)•盘子、玻璃杯、汤匙。
将样品放入恒温恒湿装置内,每隔1.5~3个月评价一次(时间间隔根据产品的种类和储存条件不同而定),并与标准样相比较。
评价结果按以下评分:5,- 产品的所有特征与标准样完全一致4,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轻微差别4,-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些差别3,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明显差别3,- 产品既不能接受,也不能说不能接受2,5 产品稍微有点不能接受2,- 产品有点不能接受1,5 产品很明显地不能接受1,- 产品完全不能接受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平均。
分数3是可以接受的临界点,如果达到了这个分数就说明产品已到了储存期限了。
作为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脱水产品(汤料,调料)分别在保持37°C/75%相对湿度和30°C/7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储存3和12个月,仍可得到不低于3的分数,则此产品可被认为是合格的。
根据原理,脱水汤料产品可以根据以下ASLT资料所组成的坐标图来估算出标准储存条件下的储存期:温度T°C 储存期LogSL T1 LogSL1 T2 LogSL2 T3 LogSL3 标准储存温度StdT(°C) 标准储存期Log(Std SL) D. 稳定性测试同样,还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对产品进行稳定性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商业储存期,所用方法和仪器与以上相同,只是画的坐标图不同而已。
用鸡粉为例,作出详细的检验,评估,分析,结论是此产品的商业储存期设为24个月是可以保证的。
防腐剂的正确使用四,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添加食品防腐剂。
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来使用,对人体无毒害为前提。
同时,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剂使用的各种因素,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1,PH值与水的活度。
在水中,某些防腐剂是处于电离平衡状态。
如酸型防腐剂,其发挥防腐作用的微粒,主要靠未电离的酸的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一般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0.9以上,一般霉菌在0.7以下。
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发挥。
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它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以降低水的活度,对防腐剂起到增效作用。
2,防腐剂的配合使用。
各种防腐剂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没有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而且许多微生物还可能产生抗药性。
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
防腐剂配合使用,可能有三个效应,一个是增效或协同效应;一个是增加或相加效应;还有一个是对抗效应。
一般是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
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
将具有长效作用的防腐剂与作用迅速但耐久性的防腐剂配合使用,也能增强防腐剂的效果。
金属盐中有些对防腐剂有抗拒作用。
如氧化钙能轻微地削弱山梨酸、苯甲酸的抗菌效果。
3,防腐剂的使用时间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
一定要首先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
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对数期,则防腐剂的效果就不好。
防腐剂一般要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