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文第六版-第6版-第25章-东南大学曹干
- 格式:pdf
- 大小:669.22 KB
- 文档页数:27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
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
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
②一国国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
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
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
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政局动荡。
曹乾曹乾●●经济学译丛精品系经济学译丛精品系列列Principles ofMicroeconomics (6th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Harvard University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6版)完美中文翻译版完美中文翻译版第2章: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曹乾 译(东南大学 caoqianseu@)2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思考方式。
数学家讨论的是公理、积分和向量空间,心理学家则说自我、本我和认知不一致。
法学家研究的是法院审理地、侵权行为、不得自食其言等。
经济学家也是这样的(一)。
供给、需求、弹性、比较优势、消费者剩余、净损失——这些术语是经济学家使用语言中的一部分。
在后面章节,你将会遇到更多新的名词,你也将会遇到看上去并不陌生但其实在经济学里有特定含义的术语。
一开始,你可能感觉到这样的新语言晦涩难懂,你也许会问有必要搞这么多概念吗?但是你将看到,该新语言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给你一种新颖而有用的思考方式,你可以使用它思考你生活的世界。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学习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正如你不能一夜之间称为数学家、心理学家和法学家,学会象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些时间。
本书将理论、案例研究和新闻中的经济学例子结合在一起,为你提供了发展和练习这种技能的充足机会。
在深入研究经济学的本质和详细内容之前,我们先看看经济学家是如何看世界的。
本章讨论的是经济学的方法论。
经济学家在处理问题时有特别之处吗?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说的是什么意思?2.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在解决问题时坚持科学家的客观性。
在范式方面,他们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和物理学家研究物质、生物学家研究生命是一样的:提出理论,收集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以证明或否定他们提出的理论。
初学者对于经济学是科学的说法似乎感到惊讶。
毕竟经济学家工作时不使用试管或望远镜。
然而,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在提出和验证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论时不带个人感情色彩。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的收入与支出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国内生产总值(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衡量的是一国的总收入,被认为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一个指标。
(2)对经济的衡量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某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正是某个卖者的1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用图23-1所示的循环流量图也可以说明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假设所有物品与劳务由家庭购买,而且家庭支出了他们的全部收入,这些支出通过物品与劳务市场流动;企业用销售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地主的租金和企业所有者的利润,这些收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流动。
货币不断地从家庭流向企业,然后又流回家庭。
GDP等于家庭在市场上为物品和劳务支付的总额,也等于企业在市场上为生产要素支付的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额。
图23-1 循环流量图现实经济比图23-1所说明的经济要复杂得多。
家庭并没有支出其全部收入,也并没有购买经济中生产的全部物品与劳务。
但基本经验是相同的:无论是家庭、政府还是企业购买物品或劳务,交易总有买者与卖者。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 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8章 失 业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29章 货币制度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1.3 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3篇 最后的思考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曹乾曹乾●●经济学译丛精品系列Principles ofMacroeconomics (6th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Harvard University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6版)完美中文翻译版完美中文翻译版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曹乾 译(东南大学 caoqianseu@)27基本金融工具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时必然会与金融系统打交道。
你会把你节省的钱储蓄在银行账户,或者你会抵押贷款买房子。
在你参加工作后,你还要决定是否将你退休账户中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它金融工具。
如果你想自己构建证券投资组合,你必须决定是购买像通用电气这样的老牌公司的股票,还是够买像谷歌(Google)这样的新兴公司的股票。
当你观看晚间新闻时,你会听到关于股票市场上涨还是下降的报道,以及股票市场为何会这样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通常是站不住脚的。
稍微思考一下你在生活中的做出很多金融决策,你将会看到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涉及两个相关的因素:时间和风险。
我们在前两章已经知道,金融系统能够协调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而储蓄与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最根本的层面上,金融系统涉及到我们当前的决策和行为,这些决策和行为又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而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一个人决定储蓄一部分钱或企业决定进行投资时,这些决策是基于对未来可能结果的预期。
然而,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
这一章介绍了一些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参与金融市场时做出的决策。
金融学详细研究这些工具,你可以选修金融学领域的课程。
但是由于金融系统对于经济运行非常重要,很多关于金融的基本思想对于理解经济运行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金融工具也有助于你思考你在生活中将做出的一些决策。
这一章讨论三个主题。
首先,我们考察如何比较不同时点上的资金数额。
其次,我们讨论如何管理风险。
第三,我们从时间和风险角度考察哪些因素决定了资产(比如股票)的价值。
本节名词金融学(finance):研究人们如何对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进行配置以及如何管理风险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历,从前辈中获得的经历对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展咨询。
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师大学2004研;工业大学2005、2006研;大学2006研〕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历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35-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根据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图35-1 菲利普斯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在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经济变化的整体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数据第一章一国收入的衡量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因为在每一次交易中,卖者的收入必定等于买者的支出。
GDP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或总产量,由于收入等于支出,GDP可以把经济中获得的收入加总来衡量,或通过把经济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加总来衡量。
即收入等于支出等GDP。
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GDP应注意:①GDP衡量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价值。
②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③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④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劳务。
⑤GDP只包含最终物品的价值。
⑥GDP要成为全面的衡量。
它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物品⑦“市场价值”是根据支付给产出的价格来评价生产。
因此,以高价格卖出的东西在GDP中就有更大的权数。
3、GDP的组成部分收入等于支出等于GDP,因此可以通过把支出于最终物品与劳务的价值相加起来衡量GDP。
经济学家把支出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及净出口NX。
用Y代表GDP,可得Y=C+I+G+NX●c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I)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注意:投资并不包括用于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的支出。
●政府购买(G)是地方、州和联邦(中央)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注意:政府购买并不包括转移支付,比如政府的社会保障支付、福利和失业补助,因为政府并没有得到作为回报的任何物品或劳务。
曹乾曹乾●●经济学译丛精品系列Principles ofMacroeconomics (6th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Harvard University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6版)完美中文翻译版完美中文翻译版第25章:生产与增长曹乾 译(东南大学 ******************)25生产与增长当你在世界各国旅行时,你将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富裕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或德国)的平均收入,是贫困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或尼日利亚)平均收入的十倍多。
这些收入上的巨大差异反应在生活质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与贫困国家相比,富裕国家的人们有着更好的营养、更安全的住房、质量更高的医疗服务和更长的期望寿命,以及更多的汽车、电话和电视等。
即使在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过去一个世纪,美国人的平均收入(人均实际GDP)每年上升2%左右。
尽管2%的增长率似乎比较小,但这意味着平均收入每35年就变为原来的2倍。
正因为此,今天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是一个世纪前的平均收入的8倍左右。
所以,一个典型美国人比他的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享受着更高的经济繁荣。
国家之间的增长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近代,一些东亚国家或地区,例如新加波、韩国和中国台湾,目睹了自身经济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大约为7%;按照这种增长速度,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每10年翻一番。
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更快,根据估计,中国的年均增长率大约为12%。
如果一个国家能经历如此高速的增长,那么即使它曾经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在几十年之后,它也能变成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相反,某些非洲国家,例如乍得(Chad)、加蓬(Gabon)和塞内加尔(Senegal),它们的经济多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
如何解释这些差异?富裕国家为何能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贫困国家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经济更快增长,从而加入发达国家行列?在宏观经济学家眼里,这些问题都很重要。
正如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所说的:“这类问题对人们福利的影响让人吃惊:一旦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你就不会再思考其它问题了。
?”在前面两章,我们讨论了经济学家如何衡量宏观经济数量和价格。
现在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变量的决定因素了。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不仅衡量该经济体的总收入,也衡量了花费在该经济体产品上的总支出。
实际GDP水平能较好地衡量经济繁荣程度,实际GDP的增长能较好地衡量经济发展。
在本章,我们关注实际GDP水平和实际GDP增长的长期决定因素。
在以后章节,我们将研究实际GDP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
在本章我们分三步走。
首先,我们考察人均实际GDP的国家间的数据。
这些数据能让我们大体了解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及其增长的差异情况。
第二,我们考察生产率...(productivity)的作用。
生产率是指单位工作时间能生产的产品数量。
特别地,我们将看到,一国生活水平是由该国工人的生产率决定的。
我们还将考察一国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第三,我们考虑一国生产率和该国执行的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
25.1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在经济长期增长问题的研究中,我们首先考察一些国家的经济现状。
表25.1给出了13个国家的人均实际GDP的数据。
对于每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数据的时间跨度都为一个世纪。
表25.1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为国别和时期(不同国家的时期稍有差别,这是因为数据可得性的不同。
)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别给出了一个世纪之前的和近年的人均实际GDP。
表25.1: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情况这些人均实际GDP数据表明,各国的生活水平差异很大。
例如,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8倍,是印度的16倍。
世界最穷的那些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2008年印度普通市民的实际收入小于1780年的英国市民的收入。
2008年普通孟加拉国人的实际收入只相当于一个世纪之前的普通美国人的2/3左右。
表25.1的最后一列表明了每个国家的增长率。
增长率衡量人均实际GDP在典型一年中的增长速度。
例如,美国1870年和2008年的人均实际收入分别为4,007美元和46,970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80%。
这意味着人均实际GDP从4,007美元开始,以每年1.80%的速率连续增长138年,可以达到46,970美元。
当然,人均实际GDP并不是每年恰好都增长1.80%:有些年份增长更快,有些年份更慢,有些年份甚至为负增长。
每年1.80%的增长率忽略了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它表示的是人均实际GDP在多年间的平均增长率。
表25.1中的国家是按照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序的。
日本排在第一,它的增长率为2.71%每年。
一百年前,日本并不富裕。
当时日本的平均收入只比墨西哥稍微高些,但落后阿根廷很多。
1890年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到今天印度人的一半。
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增长惊人,它现在已是经济超级强国。
今天日本的平均收入已是墨西哥或阿根廷的两倍多,已接近德国、加拿大或英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
在表25.1中,排在倒数的国家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两个国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的年均增长率都不到 1.3%。
结果,这些国家的居民仍然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由于增长率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在收入上的排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排名上升了。
相反,英国倒退了。
在1870年,英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当时它的平均收入比美国高20%,是加拿大的2倍。
今天,英国的平均收入已比美国低20%,与加拿大的平均收入差不多。
这些数据表明国家的穷或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那么如何解释这些变化?为什么有些国家进步而有些国家落后了?这正是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曾经说过,“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的标志是能深深被统计数字所打动。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不大容易被GDP 数字深深打动,除非我们看到这些统计数字代表着什么。
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来自英国、墨西哥和马里普通一家的照片,每家人都把家里的财产搬出来在室外拍照。
这三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差异很大,这一点可从照片、GDP 或其它统计数字看出。
● 英国的经济发达。
2008年,英国的人均GDP 为36,130美元。
只有极其少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此处极端贫困的定义为小于2美元每人每天)。
入学率很高:在中学适龄儿童中,91%的儿童上学。
英国居民的期望寿命较长:男人活到65岁的概率为85%,女人为91%。
● 墨西哥是中等收入国家。
2008年,墨西哥的人均GDP 为14,270美元。
大约有5%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小于2美元每人每天)之中。
在中学适龄儿童中,71%的儿童上学。
男人活到65岁的概率为78%,女人为86%。
供你供你参考一张照片比1000个统计数字更有说服力、墨西哥和马里的普通一家的照片下分别为英国、上、中、下分别为英国●马里是个贫困国家。
2008年,马里的人均GDP只有1,090美元。
极端贫困是常态: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每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到2美元。
入学率很低:在中学适龄儿童中,只有29%的儿童上学。
人们的期望寿命很低:男人活到65岁的概率为38%,女人为42%。
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试图搞清楚这么大的生活水平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传承美国》(American Heritage)曾经公布了一个美国富人排行榜,这个排行榜包含了各个时期最有钱的美国人。
名列榜首的是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洛克菲勒生于1839年死于1937年。
根据该杂志的计算,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当于今天的2000亿美元左右,约为当今美国最有钱的人即软件大王比尔.盖茨的财富的四倍。
尽管洛克菲勒非常有钱,他无法享受我们今天已习以为常的舒适生活,因为在他生活的时代,我们用到的很多东西还未得到发明。
他无法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或发电子邮件。
尽管夏天很炎热,他也买不到空调来给家里降温。
在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内,他无法乘车或乘飞机旅行,他不能打电话给家人或朋友。
如果他生病了,他不能使用很多药品,比如抗生素,而在今天,抗生素已是医生用于延长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的常用药。
现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放弃现在的舒适而过着洛克菲勒时代那样的生活?给你2000亿美元,你愿意那样做吗?答案也许为否。
如果你不愿意,是否可以说,你比历史上最有钱的美国人即洛克菲勒还富有?在上一章,我们已经知道,在比较不同时点的钱数时要使用价格指数,但价格指数无法完全反映社会中出现新产品这样的情形。
因此,通货膨胀率被高估了。
这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被低估了。
稍微思考一下洛克菲勒的生活,你就会知道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由于新技术层出不穷,今天的普通美国人无疑比一个世纪前的最有钱的美国人“更富有”,尽管标准经济统计数字无法反映这个事实。
25.2生产率的作用与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生活水平上为何存在着那么大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我们将看到,答案可用一个词概括:生产率。
但在另外的意义上,不同国家生活水平上的差异又非常让人难以理解。
为了回答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收入高有些国家的收入低,我们必须考察一国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25.2.1生产率为什么如此重要?为了研究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这个模型大致根据丹尼尔.笛福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的生活改编的。
由于克鲁索一个人生活,他需要自己捕鱼、自己种菜和自己制造衣服。
我们可以将克鲁索的活动,即将他对鱼、蔬菜和衣服的生产和消费看成一个简单的经济。
通过考察克鲁索的经济,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也适用于更复杂和更现实的经济。
克鲁索的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答案是生产率。
在这里,生产率(productivity )是指单位劳动投入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
如果克鲁索擅长捕鱼、种菜和制衣,他会过得不错。
如果他不擅长这些活动,他的生活质量就很糟糕了。
由于克鲁索只能消费他自己生产的东西,他的生活水平决定于他的生产率。
在克鲁索经济情形,容易看清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生活水平增长的关键因素。
克鲁索每小时捕的鱼越多,他吃得就越多。
如果克鲁索找到更好的捕鱼地点,他的生产率提高了。
生产率的提高改善了克鲁索的状况:他可以吃更多的鱼,或者他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捕鱼,从而将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物品的生产。
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这对于克鲁索来说成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成立。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可以同时衡量两件事:一是该经济体内的所有人赚取的总收入;二是花费在该经济体产品上的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