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31 KB
- 文档页数:3
电磁铁的磁极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第一篇:电磁铁的磁极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电磁铁的磁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依据实验,对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因素做出猜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归纳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2、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难点: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
【实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2、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极二、指导实验:(一)电磁铁是否也有南北极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的表。
(实验中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分析你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组钉尖是南极,有的小组钉尖是北极呢?(二)、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1.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以及猜想的依据,梳理学生的猜想。
3.有了猜想,下一步就是实验验证了,不过先得制定实验计划,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把实验计划写在书上10面的表格中。
4.交流、讨论计划:实验设计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该如何改进?提示还有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5.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在书上的表格中。
(三)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三、课外延伸1、思考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2、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吗?请同学们课外进行观察。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电磁铁的磁极展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电磁铁磁极的判定方法,电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铁磁极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磁铁的磁极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电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电磁铁磁极的判定和应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磁铁的磁极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磁极的判定方法。
2.理解电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电磁铁磁极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磁极的判定方法。
2.电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电磁铁的磁极特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电磁铁磁极的判定方法和相互作用。
3.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磁极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线圈、磁针等。
2.教学课件:相关实验和实例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磁极如何判定。
例如,将一个电磁铁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让学生初步感知电磁铁的磁极。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在不同情况下磁极的判定方法。
如利用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铁钉的极性,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电磁铁磁极的判定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电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拓展(10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磁极的应用。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说课稿 (16)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极》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以及如何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极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铁的基本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电磁铁磁极的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铁磁极的判断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知道如何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磁极的判断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电磁铁磁极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磁铁磁极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磁铁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磁极的变化。
3.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磁极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磁铁磁极的规律,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磁铁磁极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铁的磁极1.性质:电磁铁的磁极有南极和北极。
2.判断方法: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铁屑或小磁针进行判断。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1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探索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教材以电磁铁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总结出电磁铁的磁极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磁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磁铁的磁极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及其关系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2.运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电磁铁的基本知识,提前观察生活中电磁铁的应用。
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制作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电磁铁的应用实例,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导学生关注电磁铁的作用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装置,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
学生明确实验要求,知道要探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极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极(二)》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和方向的三个因素:电流的方向、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和方向的三个因素。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和方向的三个因素。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电磁铁的磁极性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设计好教学过程和实验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铁的初步知识,那么电磁铁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19)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性质,理解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电磁铁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极性质,理解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性质,理解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2.引导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开关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电磁铁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每组学生需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如何改变电磁铁磁极的方向。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电磁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22)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环节,深入探究电磁铁的磁极。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磁学基础知识,对电磁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较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流表、导线、开关、螺丝等。
2.教学课件:相关实验操作视频、图片等。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磁铁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极是如何产生的?它的磁极与电流方向有关系吗?”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相关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极的性质,理解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活泼的文字,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磁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积极地参与实验探究。
但同时,学生对电磁铁磁极性质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磁极的性质,知道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磁极性质的理解。
2.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地观察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电磁铁、铁钉、线圈等实验器材。
2.制作PPT,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磁铁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极性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铁磁极性质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电磁铁的磁极-湘科2001版五年级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电磁铁的磁极,包括磁场、磁性物质等知识点。
通过对电磁铁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构成及性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构成及磁场的形成原理;2.掌握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及磁行为;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构成及磁场的形成原理;2.掌握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及磁行为。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磁性物质和电流之间的联系理解会困难。
五、教学内容及安排1.课前导入(5分钟):介绍磁体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磁体的基本性质及磁场的产生;2.新知讲解(10分钟):讲解电流和磁性物质之间的联系,以及电磁铁的基本构成和磁场的形成原理;3.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进行电磁铁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观察电磁铁的磁行为,记录实验数据,并进一步深入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4.总结讲解(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强化学生对于磁性物体和电流之间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教学法。
七、教学工具及材料1.教学投影仪;2.电磁铁、电源线、导线、电流表、挡板、小石子、铁屑等实验材料。
八、教学评估1.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掌握电磁铁的基本构成及磁场的形成原理;2.了解学生对于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及磁行为的理解是否准确。
九、教学建议1.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防止因实验操作不当发生意外;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及分析;3.对磁性物质和电流之间关系的理解会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生动的比喻和生动的实验过程进行引导。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磁铁磁极的性质,掌握电磁铁磁极的判断方法。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电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判断电磁铁磁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磁极的性质,能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判断电磁铁磁极的方法。
2.难点:电磁铁磁极的判断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电磁铁、铁钉、小磁针、导线、电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电磁铁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磁极在哪里?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用导线、电磁铁、铁钉等材料,重复教师演示的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电磁铁的磁极,并尝试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如何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电磁铁磁极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极和永久磁铁的磁极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铁磁极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湘教版科学五下1.3《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极》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课《电流的磁效应》的第3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理解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的磁效应,对电磁铁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掌握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掌握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和归纳出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电磁铁的磁极,引导学生发现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电流表、电池、开关、导线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回忆电磁铁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了解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磁铁的磁极。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电磁铁的磁极,了解电磁铁磁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磁铁有初步的认识。
在进行本课学习时,学生需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电磁铁的磁极及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磁铁的磁极,了解电磁铁磁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电磁铁磁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电磁铁的磁极,了解电磁铁磁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电磁铁磁极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磁铁、铁钉、电池、开关、导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电磁铁、铁钉、电池、开关、导线等。
3.课件:制作相关实验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电磁铁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装置,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极,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磁极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3电磁铁的磁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电磁铁的北极和南极;2.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3.能正确使用电磁铁。
二、教学重点1.电磁铁的磁极判断;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学生在磁极判断中容易混淆;2.学生难以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电磁铁;2.钉子、螺丝等一些小铁件;3.磁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学生对电磁铁的了解,让学生介绍电磁铁的特点和用途。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磁铁可以产生磁力。
2. 操作实验让学生分别将电磁铁和磁铁靠近,观察、记录两者的反应。
把小钉子和螺丝等小铁件一一放在电磁铁上,小钉子和螺丝会随着电流的开启而被电磁铁吸住,当电流关闭后会被弹出。
3. 磁极判断(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只电磁铁,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并请其中一个学生来判断它的北极和南极。
(2)教师请另一名学生来演示放置一块小磁铁在电磁铁上,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出电磁铁的北极和南极。
4. 工作原理先让学生回忆电路知识,明确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教师再通过简单的图示或实物演示来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形成原理。
5. 操作练习请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练习,如使用电磁铁吸起小铁片,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操作过程。
6. 拓展延伸将电磁铁和磁铁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磁铁的磁力比磁铁大,为什么电磁铁可以控制磁力的大小?六、教学反思电磁铁的实验操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了电磁铁的形成原理,这对于学习电磁铁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给出有关电磁铁的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的理解。
最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9)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性质,理解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磁学基础知识,对电磁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但五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理解抽象的电磁铁磁极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2.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磁极性质2.电磁铁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的磁极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开关等。
2.实验用品:记录表、笔、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电磁铁小魔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极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铁的磁极性质及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优秀7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
”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上课伊始,潘老师创设了情境,利用两根磁力不同的条形磁铁去吸回形针,回形针数量的反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
并提出问题“同一根条形磁铁上磁力的大小是否都一样呢?”快速引入本节课。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理的《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磁铁的两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1、磁铁每人一块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活动过程:一、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二、玩磁铁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斥相吸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5)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铁的基本原理,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电磁铁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加强,同时对于电磁铁磁极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电磁铁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磁极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导线、开关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运用电磁铁的图片,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导学生关注电磁铁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装置,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电磁铁的磁极性质,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电磁铁的磁极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运用电磁铁磁极性质的实例,如电铃、电磁阀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回顾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极》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铁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不同磁极的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极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磁极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电磁铁磁极变化规律的探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磁铁知识,对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电磁铁磁极的判断方法还不够清晰,对电磁铁磁极变化规律的探究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铁磁极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能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不同磁极的电磁铁;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磁铁磁极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磁铁磁极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电磁铁磁极变化规律的探究;2.难点:电磁铁磁极变化规律的探究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电磁铁磁极的定义和判断方法;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电磁铁磁极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电磁铁磁极的相关知识,了解电磁铁磁极的定义和判断方法;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如电磁铁、铁钉、线圈等,以及实验指导书;3.环境准备: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无障碍实验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磁铁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不同磁极的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极的变化规律。
五年级科学《电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
依据实验,对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因素做出猜想。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归纳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
一、教学导入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2、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极
二、新授:
电磁铁是否也有南北极
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的表。
实验中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分析你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有的小组钉尖是南极,有的小组钉尖是北极呢?
、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1.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以及猜想的依据,梳理学生的猜想。
3.有了猜想,下一步就是实验验证了,不过先得制定实验计划,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把实验计划写在书上10面的表格中。
4. 交流、讨论计划:实验设计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该如何改进?
提示还有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5.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在书上的表格中。
6.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
磁极。
三、课外延伸
思考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吗?请同学们课外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