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584.50 KB
- 文档页数:36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过程设计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图1 图2过空间点A向投影面H 引垂线,得到的垂足a即为空间点A在H面上的正投影,见图1。
在投影线任取一点B,,其在H面上的投影与A的投影重合。
结论:在一定的投影条件下,空间一点有其唯一确定的投影,投影a 有无数个空间与其对应。
二、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引入: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能不能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图2)如何解决?——增加投影面。
1、两投影面体系(图3)在图1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投影面,处于正面直立位置且与H面相互垂直,这样就建立两投影面体系。
水平投影面——H面;正面投影面——V面;OX投影轴。
图3 图4 ★黑板上画出空间示意图(由图1逐步演变为图3)。
点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图1)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图3)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图5)2、空间点A在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图3)过空间点A分别向H、V面引垂线,得到的垂足a、a'分别为空间点A在H-V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A —空间点;a—点A的水平投影;a'—点A的正面投影;3、投影面的展开(图3)为了方便表达,需要将两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到同一平面内。
规定: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旋转90°,使得H面和V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得到点的两面投影图。
注意:a、a'、a x三点共线,并且垂直OX轴。
4、点的两面投影规律①a'a⊥OX轴,点的水平投影与正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②aa x =A a',a'a x=A a,点的水平投影到X轴距离反映该点到V面距离,点的正面投影到X轴距离反映该点到H面距离。
注意:给了点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就可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同样给了一个空间点就有唯一一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与其对应。
A (a,a')三、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引入:点的两面投影已经能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但为更清楚地表达某些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需采用三面投影图。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13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14专业.资料.整理15专业.资料.整理16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实长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专业.资料.整理17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实长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18专业.资料.整理19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专业.资料.整理20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相对位置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专业.资料.整理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专业.资料.整理22 专业.资料.整理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23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24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25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专业.资料.整理26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班级 学号 姓名A 面是 正垂面B 面是水平面C 面是 侧平面A 面是 水平面B 面是 圆柱面C 面是 正平面A 面是侧平面 。
B 面是 正平面 C 面是 水平面专业.资料.整理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班级 学号 姓名A 面是 圆柱面B 面是 水平面A 面是 正平面A 面是 侧垂面 。
B 面是 水平面 。
专业.资料.整理28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专业.资料.整理专业.资料.整理29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2-56 完成下列平面的两面投影。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2-1、求各点的第三投影,并填上各点到投影面的距离。
2-2、已知点K(10,15,20)、M(20,15,8)、N(10,15,8)三点的坐标,作出三面投影和在直观图中的位置,并判别可见性。
不可见点用括号括起。
页脚内容页脚内容A 点距V 面( 5 )、距H 面( 6 )、距W 面( 8 )B 点距V 面( 4 )、距H 面( 3 )、距W 面( 2 )C 点距V 面( 2 )、距H 面( 2 )、距W 面( 2 )D 点距V 面( 0 )、距H 面( 3 )、距W 面( 6 )E 点距V 面( 2 )、距H 面( 0 )、距W 面( 3 )F 点距V 面( 6 )、距H 面( 5 )、距W 面( 0 )2-3、比较A 、B 、C 三点的相对位置。
(下) mmB 点在A 点 (左) mm(前) mm(上) mmB 点在C 点 (左) mm(后) mm (下) mmC 点在A 点 (右) mm(前) mm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页脚内容2-4 已知E(22,30,20),F点在E点之左10mm,之下10mm,之后10mm;G点在E点的正右方12mm,作出点E 、F 、G的三面投影。
2-5已知A(24,18,20),B点(24,18,0),以及点C在点A之右10mm,之上16mm,之前12mm,作出点A 、B 、C的三面投影。
2-6 作出点D(30,0,20)、点E(0,0,20),以及点F在点D的正前方25mm,作出这三个点的三面投影。
页脚内容13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页脚内容2-7已知物体的立体图和投影图,试把A、B、C、D、E各点标注到投影图上的对应位置,并把重影点处不可见点加上括号。
2-8已知A、B两点是一对V面重影点,相距10mm;A、C两点是一对H面的重影点,C在H面上;D点在H面上,且在C后15mm,右15mm,求B、C、D三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重影点的可见性。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2-1、求各点的第三投影,并填上各点到投影面的距离。
2-2、已知点K(10,15,20)、M(20,15,8)、N(10,15,8)三点的坐标,作出三面投影和在直观图中的位置,并判别可见性。
不可见点用括号括起。
A点距V面(5 )、距H面(6)、距W面(8 )B点距V面( 4 )、距H面( 3 )、距W面( 2 )C点距V面( 2 )、距H面( 2 )、距W面(2)D点距V面(0)、距H面( 3 )、距W面( 6 )E点距V面( 2 )、距H面(0 )、距W面( 3 )F点距V面(6 )、距H面(5 )、距W面(0 )2-3、比较A、B、C三点的相对位置。
(下)mmB点在A点(左)mm(前)mm(上)mmB点在C点(左)mm(后)mm(下)mmC点在A点(右)mm(前)mm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2-4 已知E(22,30,20),F点在E点之左10mm,之下10mm,之后10mm;G点在E点的正右方12mm,作出点E 、F 、G的三面投影。
2-5已知A(24,18,20),B点(24,18,0),以及点C在点A之右10mm,之上16mm,之前12mm,作出点A 、B 、C的三面投影。
2-6 作出点D(30,0,20)、点E(0,0,20),以及点F在点D的正前方25mm,作出这三个点的三面投影。
13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2-7已知物体的立体图和投影图,试把A、B、C、D、E各点标注到投影图上的对应位置,并把重影点处不可见点加上括号。
2-8已知A、B两点是一对V面重影点,相距10mm;A、C两点是一对H面的重影点,C在H面上;D点在H面上,且在C后15mm,右15mm,求B、C、D三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重影点的可见性。
OXZY HY Wa′(b′)bc′(c)dd′a″ad″c″b″14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15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投影班级学号姓名16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实长班级学号姓名17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实长班级学号姓名18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上的点班级学号姓名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班级学号姓名2-23判别AB和CD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